03.02 如何正確理解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

Serials


銷售額實際上就是開票金額!自己願意申報未開票收入的除外!



通常來說,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自開的專票和普票。一部分是在稅務局代開的專票。

小規模納稅人一般都會按照發票開具金額進行申報和繳稅。

特別要注意的是,稅收優惠政策對於銷售額的規定。



1.銷售額按月不超過3萬(按季度不超過9萬)的免徵增值稅。

2.按月3萬,按季度9萬包含本數。

3.政策時間延長到2020年12月31日。

4.重點: 可能大家需要熟悉並掌握的是。

(1)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應分別核算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銷售額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的銷售額。

(2)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可分別享受小微企業暫免徵收增值稅優惠政策。

也就是說小規模納稅人既銷售貨物也提供服務的話,分別核算,分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相當於按月6萬(按季度18萬)免徵增值稅。舉個栗子,比如賣空調,要運輸,要安裝吧!開具發票賣空調一張,安裝一張,分別申報就可以分別享受稅收政策。

申報表分別填開。如圖


時間的博弈




營改增之後,生活服務業由營業稅改為增值稅,與我們百姓最密切的就是餐廳、旅館等。增值稅與營業稅區別最大的就是增值稅是價外稅。因此我們就聽到了很多關於增值稅的新名詞,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價稅合計,含稅銷售額等。

價內稅就是稅金包含在價格之中,作為價格的組成部分的稅種,如營業稅、消費稅等。

價外稅與價內稅是對應的,是指稅款不含在商品價格內,價稅分列的稅種如增值稅。

價內稅的稅款=含稅銷售額X稅率。

價外稅的稅款=含稅銷售額÷(1十徵收率)x徵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稅額=銷售額X徵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十徵收率)

這樣說太抽象,我們舉個例子。

假如你請你的朋友去餐館吃飯(餐館是小規模納稅人),共計花費103元 ,結賬時服務員給你提供了一張增值稅普通發票,票面上的金額應該是100元,稅額為3元,下面的價稅合計數是103元。這就說明你吃這頓飯,一共花了103元,其中3元是增值稅,由餐館向稅務局繳納,餐館是納稅人,您是負稅人也就是支付稅款的人,發票金額欄那100元就是銷售了。餐館財務人員記賬時,這100元作為餐館的主營業務收入。向稅務局報稅時,收入是100元,稅額是100x3%=3元。

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這100元就是銷售額。而您支付的103元為價稅合計數也叫含稅銷售額,3元是增值稅額。

用公式表示就是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十徵收率)

100=103÷(1十3%)

所以從你去餐館就餐的這張發票上就能夠理解銷售額就是你支付這103元,減去3元的稅款之後的金額。這就是小規模企業的銷售額。


稅月靜好35


你好,小規模銷售額有每天的銷售額、有每月的銷售額、有一年的銷售額,你問的應是年銷售額的意思吧?

年銷售額就是你一年12個月賣出貨(比名:商場賣出貨物)或提供勞務(比如:剪髮、運輸等)收到了多少錢,這一年全部的收入還未減去任何支出的就是你的年銷售額,也叫年銷售收入。

生產企業年銷售收入在50萬以下;商貿流通企業年銷售收入在80萬以下;建築業年銷售收入在500萬以下,並且會計核算不健全按簡易徵收納稅的納稅人就是小規模納稅人。

以上就是我對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的理解,希望能幫到你。


三妹拐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及相關文件規定,

增值稅納稅人所稱的年應稅銷售額,是指納稅人連續不超過12個月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徵增值稅銷售額,包括“納稅申報銷售額”、“稽查查補銷售額”、“納稅評估調增銷售額”、“稅務機關代開發票銷售額”和“免稅銷售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