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徐州與溫州哪個發展前景更好?

悟之書香文化


江蘇徐州與浙江溫州,經濟模式有所不同,但發展大體相當,亮點也各有所長,根據兩市公開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看各自的發展情況:

第一項,gdp總量和人均gdp。2016年,徐州gdp總量5808.52億元,較上年增長8.2%,2016年末常住人口871.00萬人,按此年末數算,人均gdp66687.94萬元;2016年,溫州gdp總量5045.4億元,較上年增長8.4%,2016年末常住人口917.5萬人,按此年末數算,人均gdp54990.74萬元,兩市對比,徐州佔優;

第二項,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徐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8元,同比增長9.4%,溫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1元,同比增長8.6%,兩市對比,溫州佔優;

第三項,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6年全年,徐州516.06億元,溫州439.9億元,兩市對比,徐州佔優;

第四項,產業結構。2016年,徐州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9.3:43.3:47.4,溫州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2.7:41.9:55.4,兩市對比,溫州第三產業發達,經濟要更活躍些;

第五項,地理環境。徐州是內陸城市,但地處交通要地,溫州是沿海城市,有港口優勢,兩相比較,各有所長;

第六項,地貌環境。徐州以平原地貌為主,溫州只有東部是平原,還有諸多山區,地貌條件溫州明顯劣勢,這應該也是溫州gdp總量不如徐州的主要原因,但溫州東部平原面積也不小,足夠容納全市人口遷入定居,所以總體比較,徐州雖有一定地貌優勢,但徐州常住人口數不如溫州,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也不如溫州,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抵消了徐州的地貌優勢;


第七項,民營經濟等。總體看,溫州民營經濟等非國有集體經濟要比徐州發達不少,2016年,溫州民營經濟和非國有集體經濟工業增加值所佔比重為96.4%,但徐州這幾年民營經濟發展也快,2016年,徐州新增民營企業3.3萬家,增長40.9%,註冊資金1357.69億元,增長51.3%;

第八項,城鎮化程度。2016年,徐州62.4%,溫州69.0%,溫州城鎮化程度更高;

對比以上八個因素,徐州佔優勢的因素有三項即gdp總量和人均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貌環境,溫州佔優勢的有四項即人均可支配收入、產業結構、民營經濟、城鎮化程度,還有一項即地理環境雙方各有所長,所以兩個城市從目前來看,確實差不多,至於未來發展,如果杭州灣大灣區建設能落到實處,而且由於溫州到長三角中心上海的距離約368公里,要比徐州到上海的距離約512公里近一些,所以溫州的發展前景很可能將比徐州更好一些吧。


kuangjw


一個是蘇北中心蘇C,一個浙南中心浙C,都是邊緣化的地理位置。

溫州山區佔70%的面積,徐州都是平原,徐州這樣還發展不過溫州。

蘇南+南京比浙北+杭州發達,但是蘇北卻發展不過浙南。

這是為什麼?

GDP什麼的看看就好,溫州居民存款已經達到5700億左右,徐州才4000億左右。

溫州普工和服務員工資2500以上,徐州大學生遍地一千多工資。

溫州豪車又是全國靠前的,全國各地和歐洲的溫州人更是深不可測。

發展模式上的根本不同。在民營經濟上,徐州別說比不上溫州,也比靠近的臨沂要差一些。其中原因,有一部分是地區稟賦、人民經商意識有關,有一部分與過去特定時期(特別適合資本原始積累的那個時期)的政府政策有關。政府政策分為省政府與地方政府,就拿臨沂來說,省政府想發展魯南中心地帶,地方政府也有這個意識去引進批發市場,省政府與地方政府郎有心妾有意。再看那個時期的徐州,省政府讓種地挖煤,地方政府裡當時好像都是徐州本地人,還是七八十年代的頭腦,那些人放到現在給人感覺就是很接地氣滴。資本沒有來,信息流沒有來,徐州大多數普通人當時沒有資本,也沒有意識沒有能力去引進資本(歸根結底是沒有信息)

徐州都能和溫州比了,敢情徐州人都得嚇一跳。徐州是江個窮地方,是個江蘇人都知道

徐州發達,溫州富裕,

在本省的地位相同的兩個城市。

杭州VS南京:平手。

寧波VS蘇州:蘇州勝。

紹興VS無錫:無錫勝。

嘉興VS常州:平手。

南通VS台州:南通勝。


國家重點扶持對相






至於發展前景而言,我認為兩地都有著不可限量的發展潛力。客觀的從GDP總量來講目前徐州略高於溫州,城市建設略優於溫州,而人均收入卻和溫州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兩地取長補短的互學互鑑的契機,一味的爭奪位次無益於長久持續發展,而互幫互助合作共贏才是城市進步、人民富裕的新型法則。

徐州人民自古以有情有義而著稱,包容、互助理念應當傳遞。作為古華夏九州之一我們輝煌過,作為蘇北煤城、窮鄉僻壤我們被嘲笑過。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我們深知物極必反的自然輪迴之道,願意秉承一顆虛心,向發達地區學習。實踐證明,經歷十多年的探索,徐州人民的自強不息,終於讓汙城換新顏,成功發展轉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GDP年增速過九個點,在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

溫州目前也正處於城市轉型關鍵時刻,能否讓溫州重現往日的榮光是每一個溫州人的祈願。面對人口流出嚴重且資本外流致使溫州發展緩慢值得深思,不得不承認溫州商人在世界各個城市創造的無數奇蹟,但卻沒能使得資本流回溫州,但溫州市的發展潛力也是不可限量的,民風淳樸,勤勞敢幹,繼承了傳統老一輩下海溫商的美德,加之政府扶持,必然潛力巨大。

徐州已不是曾經的徐州,溫州也以不是往日的溫州,每一座城市都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希望都能放眼未來,立足當下。


納蘭談史


我個人感覺溫州非常好 90年代我去溫州進鞋 那時候就開始說溫州是一個小香港 溫州人做生意我非常敬佩非常講誠信也非常大方我非常喜歡溫州人


尋宗跡


首先這些垃圾問題不值一提。20年前,大家都在拿溫州模式跟蘇南模式對比,那個時候溫州人都在做實體經濟,民營經濟欣欣向榮,出口業蒸蒸日上,很多溫州人很自豪,認為溫州模式完勝蘇南模式。十年前溫州鹿城廣場房價最高炒到十萬一平,趕超北上廣深,確實風光無二!自從溫州人喜歡上炒房、炒煤、炒太陽能等等之後,實體經濟一落千丈,房價跌跌不休,製造業也一蹶不振。至今蘇南模式完勝溫州模式!比不過蘇南,目前又要和蘇北比,比啥呢?徐州的悠久歷史、燦爛的兩漢文化、先進的機械製造業、便利的交通、四省通衢的區位優勢以及戰略地位等等你比的了嗎?哈哈哈哈還是跟銀川等西部城市比比才能完勝喲。


房如蔥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自然不用多說,但它始終沒有太突出的經濟亮點,本來是應該發展成為連通中原、濟青、長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重要樞紐的,應該多向南通學習。溫州市場經濟發達,民間經濟氛圍好,民間資本雄厚,但在金融經濟熱消退後,並未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相信,隨著杭州的進一步發展,溫州會有更好的前途。個人看好溫州。


挪威海盜0601


傻畢作者,你知道溫州多少人在外面辦企業開店鋪嗎?你又知道多少的外來打工者移民到溫州嗎?你還知道多少的豪車是溫州人的,在外面做生意掛外地牌的嗎?你還知道溫州人在外面有多少的房地產嗎?溫州五分之一的人就比你們一個徐州的所有人比起來差不多了,還跟溫州比,傻逼,拿上海跟溫州比還不知道比的過比不過呢


楊湘


九幾年我去過溫州,那時候摩托車在全國也是挺稀罕的,但是,我發現街上跑的基本都是進口車,本田,柃木,光陽,手機也一樣,一二萬的大哥大,家庭工場很發達,個人消費也高,金手飾人人擁有,的哥戴大金鍊比比皆是,可是基礎設施太差,路坑坑窪窪,街道曲曲折折,這些硬設施和徐州沒法比的,各有各的特點吧。


老神31


沒法比,溫州人富裕小老闆多,但是做生意的風格並不磊落,溫州人被稱作中國猶太人,很富但是格局很小所以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溫州始終停留在外出打工或做小生意這個層次上。徐州發展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有的特色,重工與計算機技術比較發達發展,教育和醫療也比較發達。所以在城市發展上徐州要好於溫州。人均上不說徐州就連全國估計能超過溫州的都屈指可數吧?有一點溫州人必須承認,如今的房價溫州人所做的貢獻也是眾所周知的吧。


wallygogo


溫州的城市規劃稍有落後,隨著城市規劃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前景會好於徐州,比如交通,溫州慢慢形成區域中心樞紐,由於溫州地處沿海,陸地山區多,平原少,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不過隨著城市東移城市框架拉大,以及這幾年的大拆大整,城市會越來越漂亮,民富的話,絕對排在全國前列,甩徐州幾條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