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最近,我們收到了很多家長關於兒童節的留言,其中有個家長髮來了一封求助信。

信是這樣寫的:

今天早上,兒子爬到我的床上,拉著我的衣角悄悄在我耳邊說:“爸爸,兒童節那天,我要在學校演小品,你能來看嗎?”

我拿出手機翻了翻日曆,兒童節那天是週五,下午要給公司員工開個總結會,可能去不了了。我剛準備一口回絕兒子,抬頭看到他亮晶晶的大眼睛,愣是沒說出口,像是有些怕他似的,心虛地說:“爸爸儘量去,好不好?”

他眼神一下子黯淡了,像是要哭出來一樣,迅速地爬下床,穿衣、刷牙洗臉、吃早飯,揹著書包和爺爺一起上學了,再沒跟我說一句話。

兒子走後,妻說:“你知道嗎?兒子這次要表演超人,他和同學說了,爸爸就是他心中的超人,爸爸一定會來給他鼓勁的。”我心裡像被什麼輕輕錘了一下,還沒答話,妻又說:“你啊!工作上的事那麼上心,也該多關心關心你兒子,他都十歲了!”

兒子都十歲了,我也四十多了。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沒讀成大學,一直渾渾噩噩地跟在別人後邊打零工。因為條件不好,拖到三十歲還沒結婚。十多年前,我認識了妻子,和她一起來了現在的城市創業,也有了兒子。

兒子上小學之前,趁著房價還不算高,我買了套學區房,把兒子送進了城裡最好的小學讀書。

還貸壓力很大,生活開支也不小,妻子在我的公司打下手,一邊幫我,一邊顧著家裡。生活雖然忙,但也充實。

兒子有點小任性,平時要什麼玩具、買什麼吃的,我從來沒有虧待過他。他只要一哭,我幾乎是要什麼給什麼。

今天,他向我提要求我沒答應,他卻一反常態,沒有哭鬧。晚上回來,他還是一句話都不跟我說,我該怎麼辦呢?

信中提到了幾個關鍵詞——創業、兒子、學區房、時間,這幾個詞構成的矛盾點,幾乎是當下所有家長,尤其是父親的困惑。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你一點都不愛我

有個又萌又酸的視頻曾刷屏朋友圈,視頻中有一個一直哭訴的小女孩,她說:

“工作才是你親生女兒,你一點都不愛我。”

“工作才是你最重要的,你只知道管工作。”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你休息時間都還要管工作,我和你說一句話都不行。”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休息還要管工作,煩死了,天天只知道工作,根本就不陪我,煩得很,我不要你做爸爸。”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你根本就不愛我,以前我還以為你很愛我,原來你真的不愛我,你愛的只是工作。”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我發高燒的時候你都不會下來,別人家寶寶生病的時候你又幫忙去了。”

“你愛的都是別人家寶寶,你愛工作。”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不少看視頻的家長心都碎了,孩子的哭訴直戳爸媽的心靈,他們一邊愧疚,又一邊在心裡解釋:孩子,我如果不愛你,為什麼還要這麼拼命工作,給你好的生活呢?

電影《剪刀手愛德華》裡有一句感人又充滿哲學意義的話,恰好反映當下父母的情況:If I have no knife, I can't protect you. If I had a sword, I can't hold you. (如果我沒有刀,我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擁抱你。

“爸爸”“父親”這個詞,意味著一份沉重的責任,他必須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

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在這個找工作很難,找好工作更難的社會,必須小心翼翼維護著自己的職業,不敢生病、不敢請假。如果沒有一份好工作,就無法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優質的教育,甚至是留學深造。如果有一份足以滿足要求的工作,那必然意味著要犧牲時間和精力,無法與孩子共度人生的許多重要時刻,比如兒童節。

對此,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

但理解,並不代表認可。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父母的陪伴關係孩子一生的成長

父母們真的沒空陪孩子說說話嗎?在開頭的信中,這位父親還說:“我每天到家已經挺晚了,再玩一玩手機,刷刷新聞、看看視頻,就到了兒子睡覺的點,根本沒有時間跟他玩。”

假設父母現在30歲,甚至40歲,還可以與手機陪伴幾十年。手機會隨時隨地在你身邊,等你看它一眼,但是孩子不會。孩子到了十幾歲,上了初中、高中,性格逐漸形成,黏著父母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很少會再撒嬌,再央求你去學校看他表演,讓你講故事給他聽。他開始有自己的生活,有你不知道的小秘密,那些能陪伴孩子的時光,總是一眨眼就過去了。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孩子,是父母的一份責任。在決定生養他之前,父母就應該做好撫養他、教育他、陪伴他的準備,這是必須的,也是不容推卸的。

在孩子六歲以前,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情感依託。孩子可以從媽媽那裡得到愛,得到安全感,從而變得快樂、勇敢、開朗。如果這一時期,孩子缺少媽媽的陪伴,就會容易敏感、膽怯,缺少情感的感知力和與人交往能力。六歲以後,對於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來說,爸爸的重要性逐漸提升。有人說:“媽媽教出來的是男孩,爸爸教出來的是男人。”爸爸陪伴的孩子,一般來說會更加陽光、獨立,而缺少爸爸的陪伴,孩子就會缺少一點兒“英雄氣概”,甚至會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早期主要的心理支柱和學習榜樣,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很難和人建立信任關係,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感到自卑。孩子一切美好的品質和對世界的熱愛,最初都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

所以,無論工作多忙,父母都應抽空陪陪孩子,哪怕一天只有半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鍾,看一看你的孩子,和他說說話,給他講個故事,多瞭解一下他的生活,都不會出現“父親送孩子去幼兒園,結果孩子已經上一年級了”這種“笑話”。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龍應臺在《目送》一書裡有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光是有限的。歲月流逝,光陰如梭,陪孩子記錄成長中的重要時刻和那些令人感動的瞬間,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非常有意義。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時你的不捨嗎?他稚嫩的小手緊緊牽著你,你告訴他要勇敢地走進學校。從那時候開始,你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時光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家長會、家長日、親子活動……能陪孩子參加的,就儘量別錯過!

40歲父親:我買得起學區房,卻過不起兒童節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寵愛呵護的年紀,作為父母一定不要吝嗇給予,千萬不要一直分別,一直錯過,別虧欠了孩子,也別讓這些錯過,成為彼此生命中最大的遺憾!

父母們,別錯過孩子成長的精彩瞬間,孩子比你想象中成長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