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30萬和10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

用戶65715229963


10萬的車和30萬的車區別真心挺大的,就像是和兩個不同身材,不同氣質的女孩滾床單,雖然都是為了釋放男性荷爾蒙,但過程和體驗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首先是心裡預期不一樣,即便是在沒有接觸甚至沒有開過之前,因為價格不同,心裡預期和標準肯定不一樣。拿我個人來說吧,我對於一輛10萬元汽車的要求其實很簡單,開著省油、皮實抗造、有個中控屏幕,是不是觸摸的都無所謂,實體按鍵的更好,因為操作方便,有個藍牙能聽音樂,就可以了。至於操控性、隔音降噪,差不多就行,價格在這擺著呢,我也不會奢求太多。



用本田飛度舉例子吧,作為一輛10萬元左右的小車,飛度的操控性和動力真心很不錯,而且其實抗造、車身小巧、外形年輕運動。但是,飛度的駕乘舒適度很一般,開起來懸架很硬,過坑窪和減速帶的時候很顛,速度稍微快點過減速帶的話,後輪都有種快要跳起來的感覺。所以,10萬元的汽車,在有限的價格內,舒適度、操控性、以及配置方面,無法做到權衡。這就好像是吃一碗5元錢的泡麵,卻總擔心泡麵沒營養。您都吃泡麵了,就不要考慮營養的事了,能吃飽才是目的。

30萬元的車就完全不一樣了,首先,廠商在設計之初就會把車型定位、人群定位、人群需求等因素考慮進去。因為買30萬元汽車的消費者,和買10萬元汽車的消費者,他們對車輛的要求肯定不一樣。他們的需求不僅僅是代步通勤,甚至還有面子因素。車輛的動力性、舒適性、靜謐性、科技感、外形、尺寸、空間、以及配置等方面,都要兼顧。如果是SUV的話,最好再加個四驅。

比如同樣是本田家族的冠道,開起來的感覺與飛度相比,有著天壤之別。飛度開著輕飄飄,但是冠道明顯要厚重很多。冠道在過減速帶和坑窪路面的時候,底盤的整體性很強,懸架也很有韌性,並且在隔音降噪方面,也要比飛度高了不止一個檔次。打個比方,如果說飛度是泡麵的話,那冠道就是用高湯煮過的牛肉麵,而且上面還放了好幾片燉得軟爛的牛肉。雖然都是麵條,但前者只是為了充飢,後者在充飢的同時,還有著不錯的口感和營養。


巖哥的觀點:一份價錢一分貨這道理大家都懂,錢到位了品質自然不會差,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是巖哥,有任何關於汽車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我!


巖哥侃車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30萬和10萬的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我覺得還是要進行同類車型對比,不同類車型比較就是耍流氓,如果非要拿寶駿730和寶馬320i比空間那也是沒誰了。

兩種不同價位的車有一個區別是可以肯定的,30萬的車開起來絕對比10萬的有面子,毋庸置疑。要麼是級別更大,要麼品牌更強,能帶給駕乘者完全不同的精神需求。10萬能買的車僅限國產和合資緊湊級車,30萬可以上豪華品牌中級車和普通品牌中大型車了。在這一點上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在動力上,如果追求速度可以選擇一臺凱迪拉克atsl就足以秒殺一切了,2.0tSIDI發動機最大功率205千瓦,400牛米,零百加速成績6.2秒。試問哪一臺10萬級別的車能有如此兇猛的加速,好像沒有吧。

在操控上,30萬可以選擇福克斯st,性能鋼炮,動力澎湃,開起來更是生猛無比,刷圈速槓槓的,轉向向精準,指哪打哪,高速過彎,變道超車都輕鬆實現。

在舒適性上,30萬有豐田皇冠,福特金牛座,奧迪a4等,隔音出眾,很好的將環境噪聲,胎噪,機噪,風噪和駕乘者隔絕開來,底盤柔韌,對震動的過濾處理的恰到好處,走爛路也沒有很強的突兀感,厚重紮實非常高級。變速箱順滑,絲絲入扣,不拖沓,不頓挫。在這些方面10左右的車顯然也要查上不少。

在做工用料和豪華感上,30萬可以選擇奔馳c級,奔馳的內飾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手感都讓人驚豔,一套comand操控系統營造出極佳的人機交互體驗。這也是10萬級的車所不能做到的。

10萬和30萬的車差距還是全方位的,品牌,動力,內飾,做工用料,舒適性都差了兩個等級。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此問題的看法【李老貓說車】


李老貓說車


1、乘坐感受

20萬的差價就決定了內飾、座椅的用料,內部舒適性配置和功能都會有不小的懸殊。

中高端車往往會採用軟質、皮質材料包裹內飾,比一般10萬級別車的塑料內飾觸感好的多;座椅功能也會出現如加熱、通風、按摩等功能,用料和包裹性也會更出色,乘坐感受確實有不小的差距。

2、操控感受

這個感受取決於動力、變速箱、底盤懸架結構的調教等等。10萬級別的快銷車型基本還是以1.2~1.8之間排量的渦輪增加或者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算是能基本滿足日常使用;變速箱以5~6速手動、或者4~7速不同機構的自動擋變速箱居多,手動擋搭配小排量發動機沒有駕駛樂趣可言、自動擋≥6速的駕駛感受還是不錯的。

而30萬級別的汽車,除了某些所謂豪華品牌入門級的垃圾車型,其他大部分還是很不錯的,一般以2.0T發動機為主流,和變速箱的調教匹配也確實感受不錯,除去品牌溢價,這方面一般車型還是值這個售價的。

底盤懸架10萬級別的車基本以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非獨立懸架為主流,這種懸架結構操控性也比獨立懸架差的很多,尤其是轉彎嚴重的側傾、輪胎抓地力的損失,都是很大的缺點。而30萬級別的車使用這種懸架的車型就微乎其微了,除了一些主打越野能力的車型,這種另算,一兩百萬也有用這種懸架的。只說大部分車型,基本都使用後獨立懸架,在操控性上有很大提升。

10萬級別、30萬級別,前者是消費級、後者目前可以算輕奢,定位不同品質也不同,這點無需否認。不過在15~25萬級別的自主品牌車型,在這些方面綜合對比大部分車型卻是不輸30萬級別的車了,當然還是因為這個級別的車是以合資車型為主。


天和Auto


有車跟沒車的生活大不相同,有一臺車哪怕一臺麵包車,也能改變很大的生活方式,使我們不在風吹雨淋,工作之餘跑跑周邊,上下班也更方便。有臺車的生活更好了,但是有一臺10萬的車,跟有一臺30萬的車,對生活的改善還真不大,但是他們開起來用來的感受,卻大不相同。

首先就是品牌的優勢,30萬可以買到一臺稱心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凱迪拉克也好,BBA也罷,這些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夠響亮,雖然他們只是入門級豪車,但是品牌價值還是要比普通品牌高,開起來也更有面子。

當然他們的差距不僅僅是品牌上的差距,實際駕駛感受以及乘坐感受的差距也相當大,首先就是乘坐感受,30萬級別乘用車,豪華品牌也好,非豪華品牌也罷,這個價位的車型乘坐感都有很不錯的 提升,偏向家用的皇冠舒適性很好,偏向大空間的金牛座後排超大,偏向於質感的C級則能帶來更精緻的生活感受。

操控更好,10萬級乘用車基本上沒有操控,成本受限是很重要的原因,30萬車型有著充足的能力放在操控上,無論是底盤還是指向,都要比10萬級車型好上很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10萬級別車型多為自主品牌,而30萬基本上都是合資車型。品牌差距也是影響操控的一個因素。內飾使用感受更好,不同於10萬級車硬邦邦的內飾,30萬車型有著更好的用料以及更加優秀的設計,無論是雷克薩斯ES還是奔馳C級,他們的內飾使用感受都相當優秀,豐富的配置也能帶來更好的用車感受。而內飾是每天開車都要緊密接觸的一個部位,更好的內飾能帶來更好的用車感受,長期用車角度上來說,內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安全性當然也更加的優秀,10萬級別車型用料都不會太好,不過30萬的車型用料以及底盤都要更加的優秀,30萬可以買到C級車以及入門B級豪華車,無論是哪一種,他們的安全性都非常優秀。不僅僅是限於尺寸上的龐大,平臺化,模塊化,技術化的差距就不是一個量級上,加上豐富的配置以及優秀的用料,安全性更加優秀!

當然30萬買臺車,保養費用以及維護費用也更高,豪華品牌也好非豪華品牌也罷,他們的後期養護費用也會更高,簡單拿保養來說,10萬級車型,一般都是1.5L發動機,一次4L機油可以搞定,30萬車型排量都要超過2.0L,一次保養6L機油,而且對油品也有要求。

小結:10萬元車與30萬元車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亙古不變,從操控性從質感以及安全性上來說,差距非常大,但是這兩類車型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不大,畢竟他們的目的都是代步用。


汽車扒一扒


從寶駿開到寶馬,勉強說一下。

最主要的是心裡的感覺不同。因為我開的寶馬不是自己的,所以說進去之後並沒有大老闆的那種平常心,但是確實很興奮。

開著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看到路邊漂亮的妹子,打開窗戶看一眼,笑一下,姑娘多半也會對你微笑。

車上坐著妹子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一腳地板油,很享受那種妹子的眼神。

回家,見朋友客戶的時候,不自覺的別人就會對你高看一眼。

真正的豪車絕對不只是一個代步工具,那是男人的玩具,男人的面子,或許說衣服。

開寶駿的時候心裡想的是,油門怎麼踩都沒事,又沒幾個油幾塊錢。

看到寶馬的時候會有深深的羨慕。

在路上想超車的時候,得好好考慮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實力。

努力工作吧,祝願大家都能開寶馬。

畢竟我這個車還不捨的賣。


波波嘚車


開宗明義:差別超級大,大得離譜。但是,30萬的車不一定就比10萬的好開,很多30萬的車比10萬的車難開多了。

具體分情況來說吧。30萬最好開的車寶馬3系、凱迪拉克ATS、福克斯ST、豐田86等。這些車是比10萬出頭的深圳號稱操控型汽車的福克斯、馬自達3都要好開的。

具體的區別是,老一代的寶馬3系你甚至可以在過彎中清晰的感知到輪胎轉向的輕微變化,這就是操控型汽車的本質。(新一代換成電子助力方向盤之後這種感覺削弱了很多),這個級別的車的轉向精準度鑰匙注重起來是非常棒的,10萬級別就算很有樂趣的車也無法達到這裡水準。

好開的車還要看懸掛,10萬級別的車注重操控的話懸掛就調得很硬,比如馬自達3,過個減速帶顛死你。但是30萬級別的車,底盤支撐到位的同時,還非常有高級感,比如寶馬3系和凱迪拉克的ATS。

好開的車當然希望有強勁的動力,10萬的車基本都是最入門的1.5或者1.6L發動機,再好的底子也會被這個動力給搞得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但是30萬的可以配很好的動力系統,也許寶馬3系和ATS也只能買到入門動力版本。但你可以嗎高爾夫GTI呀可以買福克斯ST呀,這動力的爽朗程度完全不是10萬級車型能比的。

所以,30萬真的可以做到非常優質的操控,非常精良的底盤,10萬基本全線要掉檔次。

再說說30萬元很難開的車,比如廣汽豐田的漢蘭達、比如別克的GL8。這些車你要是不習慣,還真不大敢直接上路。不是說他們的轉向動力有多差,當然本身也不強。而是車太大,視野盲區非常大,整體比較笨重,這個時候在城市裡輾轉騰挪其實挺難受的。

GL8則又是另外一個極端,車太長跟開貨車似的,而且底盤太軟太舒服,跟行船一樣,這些車的難開主要在於車太大導致的難以駕馭。

如果用這些車去跟十萬出頭的福克斯馬自達3相比,那他們就弱太多了。就算跟卡羅拉悅動軒逸相比,也差了太多。

但是30萬的車犧牲了操控卻能給你超強的實用性和舒適性,漢蘭達和GL8的實用程度,不要說十萬級別的車型,再多的錢恐怕都搞不定。


貓眼看車


這裡的差別細細說來其實挺多的。

1、品牌上的差別

10w買個飛度Polo啥的,品牌上就是本田大眾,但30w的選擇可以告別平民品牌,可以選選A4L、Q3了,奔馳寶馬的也能帶著看看,凱迪拉克、沃爾沃這些二線豪華品牌更不用說了。品牌的差異對於車主來說是隱形的,因為品牌有時候會無形的成為車主標籤。如果說貼一個大眾的標籤還是貼一個奧迪的標籤,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會選奧迪。

2、車型品質的差別

都是四個輪子一個殼,但材料武裝等等都會有所差異的,飛度會有16寸的胎,但A4L可以用18寸的胎,行駛的穩定性會不一樣。座椅的材質、真皮的覆蓋率、車內的味道等等,更高的價格自然會享受到更好的品質。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因為10w的車有時候會根本連選真皮的機會都沒有。比如飛度的隔音不好,但A4隔音就明天能好很多很多。

3、配置的差異

配置上的差異不用說了,像ESP、車道偏離、併線輔助等這些主動安全配置、還有像定速巡航、自動泊車、盲區監測、電動尾門等這些實用性非常高的配置、再比如像抬頭顯示、LED大燈等有科技含金量的配置。這些配置在10w的車上是很難看到的。而這些配置帶給車主的是更多的舒適性,便利性。

4、駕駛感

駕駛感是虛的,但同樣是操控,10w的飛度和30w的3系,操控感是完全不同的,10w的操控更多享受的是靈活小巧,不錯的動力加持讓小車也很得心應手的開。但3系的駕控是更高階的,後驅讓尾巴更活躍,前後50/50的配重所帶來的操控感是10w小車永遠不會有的,開3系會有種人車合一的駕駛感,這個是10w的車型很難辦到的。


AL頻道


開起來的感覺屬於駕乘體驗!30萬的車跟10萬的車肯定駕駛體驗不一樣!這就好比綠皮車跟高鐵的差距!都是火車,乘坐感覺能一樣嗎?

從生產端講,30萬的車成本投入要遠遠高於10萬車成本投入!從發動機到底盤和細節處理上肯定要有質的不同!駕駛體驗的根源上就不一樣!

從產品定位角度,10萬的汽車跟30萬的汽車服務群體是不一樣的!這種段位的差距太大了!一句話解釋,接受的了30萬奧迪a6的車會去買價格10的捷達嗎?相中了寶馬3系的群體能看上凱越的駕乘體驗嗎?

從消費端看,區間價位30萬的車屬於豪華車的範疇,無論是奧迪a6還是寶馬3系,亦或是奔馳的E系無論從產品內飾,品牌溢價,發動機系列,安全配置各個方面都會完勝10萬級家庭用車!難道購買30萬級車的用戶僅僅看上的是比10萬級高几段的開起來的區別嗎?有多少人拿出吃奶的勁購入豪華車回家鄉後,接受七八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著朋友的寒暄(要知道,去年開吉利回家鄉,都沒人鳥!)這種虛榮是30萬級車比10萬級車帶來的衍生感受,算不算另類的駕乘體驗呢?這就是現實的社會層次分級!

單單說拿產品層次討論30萬級車與10萬級車未免有點狹隘!至少應該全方面判比才能正確的看清10萬級車和30萬級車的帶來的不同體驗!


車識界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但又有很多人難以啟齒,是因為自家前倨後恭買不起豪車,又怕他人鄙夷齒冷,說些不著調的話,遭盡諷刺謾罵,故作姿態不予置評,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說,三十萬(或三百萬三千萬)都是豪門一族的榮享,萬千百姓是沒有能力涉足的。自家的生計都捉襟見肘,何來鉅款買那個臉面的擺設。即使咬牙跺腳的買了,也不過一時興起,定然後悔萬分。

在我們東北,一些人紅眼兒攀爬也是常有的事兒。比如前些年流行的:高粱米籽兒肚子,料子褲子。就是指的某些人,寧可自己肚裡委屈,表面上依然鋥光瓦亮,毫不氣餒。

兒子在大連上學期間,去了幾趟大連。發現豪車遍地,都是三十萬以上,車主們個個兒腆胸疊獨頤指氣使。後來和他們攀談起來才瞭解到,那些豪車的車主並非全部是有錢人,有的口挪肚攢的買下了豪車,有的貸款買了豪車,還有的東挪西借買了豪車。買來以後卻不敢大搖大擺地開,因為豪車都是大排量,腳下一使勁兒,那就是白花花的票子出去了,心疼得要死。

老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大概就是指的這些人吧。

不打誑語,自家絕對開過三十萬的豪車,其實何止三十萬,起碼要上百萬吧----自家的親戚,在西安做買賣,日進斗金,豪富一方,自然就有車馬入賬下,自己先是買了奧迪Q7,後來又買了奔馳S500,寶馬X7,一家四口,倒有了五輛豪車。從西安過來,車輛一路隨行,前擁後簇,容顏煥發榮耀非凡。

親戚和我兄弟輩,不分彼此,非要讓我開上一圈感受感受。我百般推脫終於勝意難卻,就坐上了豪車,開啟了我的駕駛體驗。

不坐不知道,一坐嚇一跳。這豪車和自家那十來萬的車就是沒有可比性,看著就渾然厚重,龐然大物也,裡面的一應設施全套齊備,泛著金屬的豪光,透著氣派豪華。一陣手忙腳亂,在親戚的指導下,終於開車上路了。那叫一個穩,基本感知不到來自外部的顛簸和震顫,像坐在船裡一樣,方向盤也不發“賊”,自有一股當家的穩重氣派,但又不輕忽浮華,指哪兒打哪兒,沒有一絲間隙。一旦速度起來了,那就是一葉扁舟,坐裡面有點兒暈暈乎乎,但一點不跑偏一點不拖泥帶水,腳下一使勁兒,強烈的推背感陣陣襲來,周邊影像快速退去,卻感不到它的速度,正面景物依稀可辯,感覺不出有多快,實則已經150瑪以上了。

一圈回來,設備自動開啟,很快脫離,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名不虛傳。

再看自家的小破車,那叫一個寒酸,瘦小羸弱,貌似弱不禁風,風擺楊柳,飄忽倏定,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但心下也清楚,豪車是富豪們的標誌,我輩平庸,恐怕真的受享不了豪車。

後來也心緒趨平,自家有一輛代步的工具,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已然足夠。我們不必生活消費上追逐祈求富豪般的享受,自給自足、自得其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思漲的年代,能有一份安分守己的安然已經足夠,再說了,妻賢子孝,高堂在上,夫復何求!


龍吟148119260


國人常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對這個道理我是認同的!30萬的汽車之所以賣到30萬,除了它本身品牌的價值轉化以外,車輛的級別、類型、選材、工藝技術、部件購買/研製、裝配、調校都需要成本,都能體現出30萬的價值;


同理,10萬元的汽車雖然在尺寸上和外形上不盡相同,但是掀開機蓋打開車門,差別瞬間體現出來:發動機的型號與技術、內飾的裝潢程度、選材的標準、輔助系統的配置、安全模塊的配置以及駕乘感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縮水,不是說錢花到哪哪裡好嘛!




上面說的都是硬件看得見的東西,其實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有時能將兩個價位的汽車放在同一平面上,那就是操控性能,有些10萬的汽車雖然不及30萬豪華有面子,但是它的操控十分平順,表現不亞於那些30萬的車子,再就是車輛的可靠性。目前國產車甚至有了4-5萬的車型,雖然在某些方面相當隨意,但是車子的用料選材使得自身的可靠性值得稱讚。



其實10萬和30萬汽車的區別主要有三大方面:首先是駕乘的舒適性!一方面得益於車身調教,同時也少不了底盤和懸掛的技術支持;其次是動力反饋!發動機作為汽車的心臟,其技術力量也是實力水平的象徵;最後就是品牌價值!以BBA為例,每一家都有百年造車史,相比之下你會更加信賴他們還是造車不到十年的車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