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近日,有一张来历不明的图与一个模糊的手机拍摄视频在疯狂刷着武夷山乃至整个茶圈的朋友圈。它们分别是:

几位采茶模样的人在母树大红袍位置折枝采叶,引起多人围观。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某茶友会的武夷岩茶采购茶单,第一排就赫然标出了九龙窠母树大红袍的采购价——520万一斤。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有些脑洞清奇的朋友一联系起来,得出了“母树大红袍重新开采”的个人结论。

然而朋友别傻了,这些都是谣传。那么这两条消息以及母树大红袍的真相究竟如何?茶语网多方打探,为大家揭秘母树大红袍,做出一个清晰的呈现。

母树大红袍是什么,有多重要?

母树大红袍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内九龙窠的崖壁之上,属于国家保护单位。它可以说是现如今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品种的“出处”。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位于崖壁的母树大红袍一共6株,现如今,母树大红袍已是武夷岩茶乃至武夷山的一个标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母树大红袍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在旁标识其身份的“大红袍”摩崖石刻也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

母树大红袍可以采吗?

从2006年开始便不允许采摘。在2006年之前,母树大红袍历年都有采摘制作,但每次制成数量极少,最知名的便是当年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半壁江山”。

但是从2006年开始,为防止品种种性的退化,保证茶树生长良好,政府决定对母树大红袍进行停采留养,同时指定市茶业局为技术管护责任单位,制定科学的管护方案,进行管护,培优。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所以就意味着:2006年是母树大红袍的最后一次采制,从此后起,母树大红袍是不允许有采摘的。

而最后一次的母树大红袍的制作,官方表示制作人名单并不方便透露。但是在茶语网走访中据悉,是由多位非遗大师共同完成。最后一次制作而成的母树大红袍于2007年正式送予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

视频上的人的确在“动”茶树,他们在干嘛?

对视频上以及当天现场看到的人士来说,这几位“采茶人”的确是在采集母树大红袍新梢。这也似乎成为“重新采摘母树大红袍”谣言的“铁证据”。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母树大红袍新梢被采是事实,然而真相并不是母树大红袍重新开始采制,这几位也并不是“采茶人”。

真相是,这几位分别是武夷山地方科研部门与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共同组成的团队。采集新梢是为了保护武夷岩茶与大红袍的科研活动。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在武夷山市茶业局官方微信公号上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武夷山市茶业局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签订协议,对母树大红袍开展SNP高通量基因分型研究。

所以,真相有时候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母树大红袍并没有重新开采。

母树大红袍到底能不能买到,

520万一斤如何来的?

准确点来说,有可能。更准确一点来说,可能性大概和你达成王健林的小目标一样渺茫。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大家熟悉的某位非遗大师曾对其管护长达20年,尽管他并不想就母树大红袍多谈,然而他确认母树大红袍在2006年之前都是有采制,并部分通过拍卖流通进入市场。

在收集历次母树大红袍拍卖资料后,我们暂时能看到这几次的价格:

1998年于武夷山拍卖出20克15.68万元人民币

2002年于广州拍卖出20克18万元人民币

2004年于香港拍卖出20克16.6万元港币

2005年于上海拍卖出20克19.8万元人民币

而最后一次也是最高一次的拍卖纪录,是2005年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拍卖出的20克20.8万元人民币。而网上疯传的520万一斤价格就来自这次拍卖。

尽管这些纪录说明,有的人是可能喝得到母树大红袍的。然而这张图上用2005年拍卖的原价当如今的采购价,有点那啥的都明白只是谣传了吧?

真正的母树大红袍有人喝过吗,

是什么感觉?

母树大红袍极其珍稀,对于一般人来说,母树大红袍可能一辈子都喝不到。有的人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或许可能是喝过的,但是人数寥寥无几。即便是大家熟悉的某位乌龙茶审评权威专家,也仅在几十年前当学徒时“喝过尾水”。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据这位权威老师回忆,母树大红袍喝下去的感受“至今难忘”,直到现在,这位曾是武夷岩茶国家文字标准的制定人,乌龙茶审评的绝对权威,却“依旧无法找到审评术语来描述这种绝妙又深刻的感受。”

除了这次的科研合作,

相关部门对母树大红袍历年如何保护?

这一次对大红袍进行保护性科研的行动,差一点被谣言传为闹剧。其实除了本次科研合作行动外,相关部门对母树大红袍的管护并不是放入陈列柜般“关起来”。

以武夷山市茶业局为技术管护的责任单位,制定科学的管护方案,每一年都会进行管护,培优。其中也会有适当的修剪行为,所以大家以后不要看到有人动茶树就觉得是在重新采摘了。

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

最后,茶语网给大家呈现在通过武夷山市茶业局了解后,得到的大红袍母树每年的主要管护措施——

采摘修剪:在春季新梢成熟后的5月中旬,对茶树进行科学采摘修剪,防止其树篼徒长枝生长过多过密,与主干争夺养分、水分,形成不合理的树冠,影响母树健康生长。

防病虫害:及时采用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

适时施基肥: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施基肥,以保证大红袍母树健康生长所需养分。

中耕除草:在茶树生长期间和徒长枝叶修剪后,及时清除周边杂草、注意排水引流。

这一次对大红袍进行保护性科研的行动,差一点被谣言传为闹剧。而母树大红袍作为保护性古树木,是武夷岩茶与武夷山的标志,即便在2006年开始保护性停采之前,母树大红袍的管理,都是严苛而有序的。因此,请大家相信相关部门如今对其认真的保护,别要再信谣传。

感谢武夷山市茶业局提供部分资料与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