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古代湖南人才稀少,而近代卻人才輩出?

可可


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我也是湖南人,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大家給我指正。


先聊聊為什麼古代湖南人才洗好的原因吧。第一,古代湖南遠離政治中心,古代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或者中原,那裡是國家經濟文化最繁榮的地方,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南方偏離太遠,所以湖南人能夠得到重用的機會很少,儘管有嶽麓書院和石鼓書院,但是也難向中央輸送更多的人才,相比其他地方。

第二:古代湖南不是一個獨立的省,元明清幾百年間,湖南都屬於湖廣行省,直到康熙年間湖南才獨立建省,行政上的不獨立,導致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當時科舉制度的考試,湖南人都要跑到湖北的武昌去參加科舉考試,當時交通又落後,有隔著洞庭湖,所以很多學子根本無法前去湖北考試,失去發展的機會。


來說說為什麼近代湖南人才輩出的原因吧,第一,明末清初的戰亂幾三藩之亂,致使湖南喪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清朝開始大量的遷徙外地居民補充湖南人口,這些人帶來了更為先進的技術,文化和理念,促進了湖南整體人口素質和經濟的發展。

第二:清朝康熙年間,把湖南獨立建省了,形成了穩定的政治中心和更有效的行政統治,這也解決了湖南人才科舉的麻煩,降低了科考的困難,激起了湖南學子通過學習得到功名的慾望。


第三: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性格,太平天國運動的時期,清政府無能,給了曾國藩,左宗棠為首的湖南軍政經世人才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湘軍崛起了,帶動了湖南各地的經濟發展,各類人才的快速成長,文化交流的繁榮,為後期毛主席,黃興,蔡鍔,劉少奇等一大批革命人才的湧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只是我一介女流之輩的粗見,難登大雅之堂,這裡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聊聊你是如何看待近代湖南人的,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歡迎你關注我,也謝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雯雯聊熱劇


一直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近代中國是廣東人革命、湖南人流血、浙江人出錢,湖南人對近代中國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有人講一部近代湖南史實際上就是半部中國近代史。

湖南古代雖然也有王夫之那樣的啟蒙思想家的人物,但是畢竟是少數,遠沒有像近代湖南一樣形成一個人才群。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在湖南,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也有部分在湖南,革命黨的一箇中心也是在湖南,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一個早期基地也是在湖南。那麼為什麼近代湖南會出現這麼多的人才呢?

首先與湖南在近代的學風轉變有很大關係。近代湖南在曾國藩等一批務實的理學家的倡導下開始形成經世致用之風,而且經世的風氣一直持續著。所以湖南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大多比較務實。這種風氣在後來的維新派和革命黨身上體現的也非常明顯。

其次,這與近代湖南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湖南的地理位置處於近代中國西學傳播而堅守傳統的中間地帶,西學在湖南傳播的程度並不高,而湖南又不是很保守的地區,所以在這個張力之中就形成了近代湖南重實效、務實的傳統。而相對比之下,近代廣東人的空想色彩則比較濃厚,比如洪秀全、孫中山等,談起理想來他們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具體的實踐層面,他們都是有所欠缺的。但是同屬一個陣營的湖南人則是非常實幹的,比如長期與孫中山一起戰鬥的黃興就是一個典型,與孫中山相比,黃興的實幹精神則是非常突出的。維新派當中的康有為和譚嗣同也是同樣的一個典型,康有為尚空談,而譚嗣同則相對是非常務實的。

所以,近代湖南的傑出人才都是一批一批的出現的。


青年史學家


湖南古代人才稀少,沒有像近代人才那樣引人注目在近兩千年曆史長河中,湖南人也有過高潮。

三國、唐末、南宋、明代後期、清代中期,湖南還是有些許人才湧出。 中國有許多傳說人物都在湖南活動,如炎帝、善卷、舜、禹等。湖南併入楚國後,當時楚國人才最盛 老子、文子、許行、屈原等,都是楚人還有一些雖然不是出生於湖南,但長期在湖南活動的人,也為 後來湖南發展卓除了貢獻。

自秦統一後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人才較少。由於地理位置偏離當時政治中心,湖南是邊荒之地, 人才稀少的地方。交通閉塞,湖南多山多湖泊,致使湖南與外界交流不便,政治、文化、經濟發展受阻。

但近代,特別是太平天國以來,由曾國藩帥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取得勝利,多人得到升遷, 更多的湘軍官兵則是在一次次的屠城中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並源源不斷地運回湖南老家,雖然這些人 很多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但他們的後代卻因此受益,大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因為這次戰爭,湖南 也與外界的交流增多了。文化興旺、交流通暢,多出幾個名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微笑向暖nzn


許多人都認為古代湖南人才稀少,其實也不然,光我們衡陽地區就出現過以下大才子。


蔡倫(耒陽人)不用介紹了吧,天下聞名的大人才,造紙術的發明者,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世界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且很靠前的人才。

(《愛蓮說》的著文之處)

周敦頤(1017年-1073年),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 周敦頤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雖然周敦頤不是衡陽人,但他在衡陽西湖公園的芙蓉閣中寫下了舉世聞名的《愛蓮說》(後人都整編進《周元公集》)。

王船山 又名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學者遂稱之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與黑格爾並稱東西方哲學雙子星座、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啟諦了後來的曾、左等人。

以上還只是發生在衡陽的古代人才故事,放眼整個湖南則更多了,想想中國四大千年書院湖南就佔兩所,分別為長沙的嶽麓書院和衡陽的石鼓書院,曾吸引杜甫、朱熹等人來此二大書院講學,而南嶽衡山作為幾千年來中國唯一的“佛道儒”共存一體的名山,也為湖南開啟了開放包容的學術思想。可見古代湖南己具備有培養人才的土壤。


(石鼓書院三江交匯的湘軍水師曾經操練處)

曾國藩在衡陽操練“湘軍水師”,靠著這支水師最終打敗了太平天國,自此開啟了近代以來湖南人才的“井噴”,看來湖南從古代至近代人才輩出,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直到近代才集中爆發出來而已。


湘平古珍郵館


湘人弄潮應始於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清兵真正下大力反擊太平天國始於湘,主力也即湘人。由於軍費自籌,湘軍所下一地無不燒殺擄掠數日,江浙一帶讀書成風,民間藏書極多,當湘軍得勝滿載而歸,所獲書籍不少,解甲歸田大多富甲一方,有錢有地有書,又有統帥曾國藩的榜樣作用,教風大盛,子孫讀書成首要之事,假時三四十年,人才輩出必為必然。此事所思有時,當鄂爾多斯因能源大發之時,曾建議拿錢搞幾所學研產一流大學,緊盯前沿科學,時有十幾二十年,今當可發揮效應,帶動一大批新興科技企業應當可期。可惜可惜。


huangyinyli


一遠離政治中心。二原屬胡廣省,考試在武漢,要過洞庭湖,每年省考試時,正是天氣惡劣時,旅途艱辛。三湖南在乾隆才單獨科舉。四湖南在元明時期,由於戰亂百里無人煙,要恢復人文沒有百年不成。五,湘軍攻克天京,擄掠了江浙的文人,書籍,金銀,開闊了眼界才有了至曾國藩後,人文鼎沸的情況。


瀟湘閒人25970227


有一個傳說,玉皇大帝,只讓真龍天子下凡,統治人類,久而久之,經過五千年歲月的忍讓,總於到了極限,海中魚龜蝦等上天庭責問玉皇大帝?多少年了你總讓天上星辰統治人間,那我們了何時出頭?玉皇大帝心裡很不高興,對其忍吧還不到時候。那好吧再忍吧,回去後心中有萬丈不公之氣,痛飲了大量酒,酒氣攻心,用酒解愁愁更愁,壯膽放海水淹了大地。造成人間悲劇,玉皇大帝一看,只好妥協,立召海中之物,對它們說民國的時候,你們下凡治理天下吧,不可再淹地球村了,它們得意地說那好吧,再見了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