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歷史上,哪些女人曾經主宰過天下?

潤楊閬苑


要說主宰天下,當在大一統的環境下,像秦國的宣太后,雖然主宰著秦國,也可以憑藉秦國的國力影響其他六國,但說不上主宰,同理,北魏馮太后、靈太后、北宋的劉太后、高太后和遼國的蕭太后,都不算主宰天下。

所以第一個主宰天下的女子應該是呂后,她也拉開了外戚和女子執政的序幕。

一個接一個的漢朝太后

呂雉是劉邦的皇后,漢惠帝之母,政治手腕不比丈夫差多少,在她的壓制下,兒子和孫子都是擺設,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也不設《孝惠本紀》,而是設《呂太后本紀》。

呂后為人堅毅果決、心狠手辣,對情敵和劉氏宗親尤其如此,不過就其治國理政的能力而言,並不輸於一般明主,比絕大多數皇帝都要強得多。

長期

西漢的孝道很盛,漢文帝就成了二十四孝之一的親嘗湯藥,而在這種氛圍之下,漢朝皇帝的母后幾乎都有權利干政。呂后之後的薄太后、竇太后和王太后,都曾經干政,只不過程度遠遠沒有呂后那麼強罷了。

漢武帝察覺到這種弊端,就在立幼子之前殺了鉤弋夫人,不過這種整體氛圍的問題並不會因一人一時而改變,到了西漢,又出了一個主宰天下的太后。

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之母,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太后之一,她沒有呂后的能力,也沒有她的野心,但她待機時間超長,從漢宣帝年間成為太子妃開始,一直活到西漢覆滅,西漢的滅亡,跟她有很大關係。

王太后雖然掌權,但她並不喜歡治國理政,更喜歡將這些事交給自己的兄弟子侄,讓他們處理,自己頤養天年。所以在漢元帝死後,王家一門五侯,顯赫無比,朝政幾乎都是王太后的兄弟們在處理,漢成帝也樂得如此,整天躲在深宮中淫樂。

漢成帝去世後,其養子漢哀帝即位,漢哀帝生母和祖母的外戚崛起,王氏大手打壓,不過漢哀帝二十幾歲就死了,王太后立刻掌控了傳國玉璽,王氏外戚重新掌權。

此時王太后的兄弟們基本的都去世了,所以他將權力交給了侄子王莽。眾所周知西漢亡於外戚,這個外戚就是王莽。

西漢亡於外戚,按理說東漢應該吸取教訓,東漢皇帝確實在這方面下過功夫,結果外戚專權沒搞定,還弄出來一個宦官專政,東漢中後期那就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權的時期。

東漢臨朝稱制的太后有竇、鄧、閻、梁、竇、何六位,分別是漢章帝的皇后竇氏、漢和帝的皇后鄧綏、漢安帝的皇后閻姬、漢順帝的皇后梁妠(nà)、漢桓帝的皇后竇妙和漢靈帝的皇后何氏。

竇氏能力很強,宮鬥權謀之術也是熟練掌握。她自己無子,就收養了梁貴人生的劉肇。然後誣陷太子劉慶的母親宋貴人,使得宋貴人和劉慶漸漸被漢章帝疏遠,隨後劉慶被廢為清河王,劉肇成為皇太子。不久,宋貴人被逼自殺。再接著,竇氏誣陷梁貴人,使梁貴人自殺。

從此,劉肇就成了竇氏的兒子,竇氏待他如親子,而劉肇並不知道竇氏只是他的養母,母子親情無間。

漢章帝駕崩後,年僅十歲的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竇皇后成為太后,臨朝執政。竇太后大肆任用竇家人,任命竇憲違掌典輔政;太尉鄧彪為太傅。

竇家的確有人才,如竇憲大破匈奴,不過竇家人權勢太大,對皇帝根本不尊重,最後被漢和帝奪了權,竇太后由此被軟禁,不得參與政事。

漢和帝跟外戚鬥得死去活來,結果自己又造了一個外戚。

鄧太后從25歲起就臨朝稱制,一直到去世。在她執政期間,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同時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她因此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

當然,她廢長立幼,臨朝稱制十六年而不願還政於劉氏,自然會招人非議。

漢安帝是鄧太后立的第二個皇帝,其皇后閻姬在他死後想長期攬權圖謀立幼年皇帝,但在宦官的干預下,太子劉保順利登基,是為漢順帝。

閻顯兄弟及其黨羽都被誅殺,閻姬被遷到離宮居住,一直幽禁。閻姬是六人中執政時間最短的。

漢順帝去世後,梁太后掌權,政事委託給外戚梁冀,梁冀先立衝帝,衝帝早夭,又立質帝,結果質帝太聰明,被梁冀毒死了,又立桓帝。

漢桓帝忍了十三年,藉助宦官的力量一舉滅掉梁氏外戚,梁太后被迫歸政。


漢桓帝去世後,其皇后竇氏為太后,立靈帝,臨朝稱制。漢靈帝藉助宦官的力量滅掉外戚,奪權,梁太后被遷往南宮。

漢靈帝去世後,其皇后何氏為太后,立劉辨為帝,身自臨朝,由其兄何進掌權。之後的故事就不用說了,何太后最終死在了董卓手裡。

直接跳到清朝

慈禧太后招招手,從此大清不再有。


平沙趣說歷史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首先糾正一下,宣太后羋月確實是一代女主,但是當時的秦國還只是個諸侯國,並沒有一統天下,所以不能算“主宰”過天下。同理,北魏的馮太后也不再討論之列。除此以外,我把那些曾經女主當國的例子枚舉如下:

1、呂雉:她應該是實際意義上第一個主宰天下的女子,呂太后的威名天下所共知,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都將她的傳被列為“本紀”。平心而論,呂雉雖然對劉氏宗親下手較狠,但是在治理天下方面,她還是比較稱職的。

2、王政君:西漢初年和末年都有強勢太后,末年的就是王政君。王太后的理政能力雖然不一定比的了呂雉,但是仁慈程度也比呂雉要好很多。只可惜,她太過信任自己的子侄,結果為漢家養了一頭叫王莽的白眼狼。

3、劉娥:狸貓換太子裡面的女一號、大反派,真實歷史裡面距離武則天最近的人。她以寒微起家,靠著一個養子登上皇后的位子,而且差一點就篡位當皇帝了。不過差的一點,卻僅僅是因為她不忍心殺害和自己沒血緣關係的養子。

4、高滔滔:被稱為女中堯舜的皇后,在宋史裡面評價極高,不過純粹是因為她迎合了司馬光等史官的胃口,把王安石的變法成果一一廢除而已。

5、慈禧:不解釋。



青言論史


男人可以征服世界,女人可以通過征服一個男人來征服世界。楊貴妃,就是這樣一個女性。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她是陝西華陰人,生於宦門大家。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一職。楊玉環生得姿質豐美,她因善於歌舞、精通音律而聞名。皇家的後宮歷來都雲集各種有才能的女子,但楊玉環在音樂和舞蹈的驚世才華,在歷代後宮中很鮮見。

楊玉環後來被人們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據說她姣好的容顏可以“羞花”,可見她的美到了驚人魂魄的地步。李白的《清平調》有詩為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楊玉環先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因被唐玄宗看中,而以出家掩人耳目,又來從宗祠中被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唐玄宗極其寵愛楊貴妃,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的詩,就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仰仗著唐玄宗棵大樹,楊貴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本人深得皇上恩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不用說了。連她想吃遙遠南國的荔枝,都有專門驛道一路快馬送至京城,詩人杜牧的作品裡就有描寫“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早年很是落魄,在妹妹楊玉環得寵後他很快飛黃騰達,直至升任宰相,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唐代詩聖杜甫曾在《麗人行》中寫道“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在楊國忠任相期間,專權誤國敗壞朝綱,他與安祿山的矛盾也間接導致了安史之亂。

楊貴妃本以為能在唐玄宗愛的榆蔭之下母儀天下,富足終生。不曾想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就發動了叛亂,她只得隨同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在三軍不發之時,被玄宗無奈賜死而香消玉殞。

現在想想,如果不是因為楊玉環所嫁之人貴為皇帝,而處於岌岌可危的高位,她和精於韻律的李隆基一起,做一對遊歷民間的知音伉儷,將是多麼琴瑟和諧的組合!

大唐盛世的急轉陡落,和一份主宰過天下、而又放縱不羈的愛情相聯繫,是幸,還是不幸呢?(完)


我是粒粒七七,讀小說,讀歷史,力求認真解讀和感悟人性。請關注我吧~


粒粒七七


題主的題目是主宰過天下的女人,換個說法也就是擁有過天下大權的女人,那麼在古代重男輕女的時候,有過幾位如此厲害的女人呢?在我看來有兩位:


(1)
武則天: 此女子是一個非常有神秘色彩的女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武則天是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當了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給其賜號媚娘。後來唐高宗時初為昭儀,然後被封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後期唐高宗病的很嚴重,宮裡的、宮外的,後宮的、朝堂的,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武則天來管理,高宗心裡感激武則天的同時,心裡也忌憚著自己這位皇后。唐高宗死後,太子李顯登基,武則天也就成為了太后。每次朝中決策,李顯都要聽取太后的建議,漸漸地,他就開始不耐煩了,誰也不想天天做什麼事都被管著,他就開始糾結勢力和武后對抗。後來李顯被武則天拉下臺,武則天扶持了自己最小的兒子李旦當皇帝,她開始臨朝稱制,改元光宅。武則天對自己兒子的執政能力十分的不信任,最後,為了名正言順的處理朝政,乾脆就直接當上了女皇。女皇在位的時候有很多功績,最後在去世前把江山還給了李家,也算是給李家一個交代吧!

(2)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素有殘忍和狡詐之名。後期掌控了朝廷大權,一手遮天,自比武則天。掌權後,各種流言蜚語在這個時候不斷傳播:慈禧在後宮淫穢不堪,天天縱情聲色,要是哪天不聽淫戲、不看春宮畫,絕對睡不著。而且有時候,還讓御醫給她講情色故事;最不堪入耳的竟然是慈禧私蓄男寵,時常有年輕俊俏的男子打扮成太監模樣,出入禁宮。這些我們無從考證,也不知真假。但是她幹過那麼多的壞事,都是不可磨滅的事實。殺害姐姐慈安,與外國籤不平等條約,引外國敵軍入境,軟禁光緒帝,阻止戊戌變法,不抵抗外敵侵略,反倒割地求和 等等…… 她乾的這些禍國殃民的壞事,不盡其數。她做的壞事對比她所做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情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也是她被眾人所罵的原因。

武則天和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曾經最有權利的兩個女人,在古代這種重男輕女的社會,能主宰天下,確實是非常有能力,當然也有部分運氣。


99夕陽西下


劉皇后

劉皇后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輔佐宋仁宗創下“仁宗盛世”。常與呂后,武后並稱,但史書稱其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氏出身貧寒,與太子趙恆親近。為宋太宗所惡,命逐劉氏出京。併為太子選取了潘美的女兒。宋太宗死後,趙恆繼位,才把劉氏重新接回宮中。


真宗為了立劉氏為皇后也是煞費苦心。劉氏沒有子嗣,出身又低微,所以宋真宗想了一個“借腹生子”的計謀。宋真宗臨幸了劉氏的侍女李氏,在李氏懷孕後,真宗宣稱劉氏懷孕,後來誕下一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就抱到劉氏那裡,公然聲稱是劉氏所生。劉氏終於被立為皇后。

宋真宗死後,年僅11歲的宋仁宗即位,太后臨朝。劉氏先利用丁胃除掉了最反對她的寇準和李迪,後又除掉了和宦官勾結意圖獨掌大權的丁謂。從此劉氏正式掌握了大權。

劉氏在位期間,提倡節儉,號令嚴明,雖然對自己親族封賞,但是嚴禁他們干政。在她的治理下創造了“仁宗盛世”。

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稱帝的女人。十四歲因為美貌而被選入李世民的宮中,唐朝選秀女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因才華,一是因為美貌。徐賢妃屬於前者,武則天屬於後者。所以在唐朝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不成立的。

武則天在李世民宮中並未得寵,有人說是因為武則天年齡和李世民相差太大,這是不成立的。因為李世民晚年最得寵的徐賢妃比武則天還要小三歲。總之在李世民宮中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一直沒有提升。直到她遇見了李治。在李世民的病榻前,他們就開始眉來眼去。


李世民死後,武則天按照舊例,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後來被李治接回宮中,在排擠掉王皇后和蕭淑妃後,逐漸掌握了後宮。藉由廢立皇后之事,打擊不依附自己的大臣,永徽六年褚遂良貶除潭州,顯慶四年長孫無忌流放黔州。兩位託故重臣先後被貶,武則天徹底掌握了朝政。

武則天統治期間社會穩定,人口增長將近一倍。農業手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如果單論政績的話,武則天是一個不錯的皇帝。

呂后

呂后是史記中唯一一個以本紀記載的女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也是中國歷史第一個稱制的女人。呂后是劉邦髮妻,在劉邦稱帝前顛沛流離,呂后曾被項羽俘虜,同她一起被俘的還有劉太公。在楚漢相爭中的四年,一直作為人質留在楚營。隨時都有被殺的可能,直至楚漢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呂后才被送回。

呂后做上皇后後,呂后幫助劉邦除掉了韓信,彭越等異姓王。鞏固了漢朝的統治,後來戚夫人爭寵,呂后地位幾乎不保。最終在張良等人的週轉下才得以化解。劉邦駕崩後呂后就掌握了政權,並統治了漢朝長達十六年。



呂后在位期間延襲了“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減少刑罰。呂后被司馬遷稱讚為:“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就是呂后為政不用出宮殿,天下就太平無事。

還有,竇太后,慈禧,如果秦國宣太后算的話,那遼國蕭太后一定也算了。


漁耕樵讀


中國歷史上曾經主宰天下的女人有:呂雉、王政君、賈南風、武則天、慈禧!宣太后羋八子只是主宰過秦國,那時秦國沒有統一天下,因此羋月太后不能入選!



呂雉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后與皇太后,在漢高祖劉邦去世後,西漢大政由呂雉執掌!呂雉治國還是有一套的,她年輕時就當過農民,在地裡種過莊稼,養過牲畜,因此她無為而治,與民修養,對於恢復國力,發展民生是有重大貢獻的。呂雉恩怨分明,對於曾經的情敵戚夫人下手毒辣,對於劉氏宗親殺伐果斷,對功臣集團也多有誅殺!整體而講,呂太后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王政君作為西漢最後一位實權太后,先後輔政三代皇帝,但是她提拔重用侄兒王莽,最後導致王莽篡漢,又毀壞傳國玉璽,不能稱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賈南風是西晉第二位皇帝的皇后,此女又兇又惡還淫蕩無比,她的專權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直接削弱了西晉的整體國力,為後來的五胡亂華提供了基礎!

武則天麗質天生,先後侍奉太宗、高宗兩位皇帝。武則天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心機深沉,權謀高超,先後任大唐皇后,大周皇帝!武則天跟呂雉一樣,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殺伐果斷,深得帝王之術精華!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執掌國之重器的女性,但是她遠不能跟呂雉、武后相比,只比賈南風稍稍好一點!慈禧太后誤國三十年,是我國曆史上的罪人!


大秦鐵鷹劍士


其實男女都一樣的。女人有才同樣可以主宰天下。只是在男權社會里,許多人都不願意去接受而已。只要不過分重用外戚,還是可以的,看幾個實例吧。

呂后(前241至前180),名雉,字娥姁,通稱呂后或呂太后,後世把呂后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武呂”。呂后是劉邦的妻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史書記載的皇后,皇太后。被項羽囚禁之後,呂后由原來的賢良淑德變成陰險毒辣了。重用外戚,除掉開國功臣韓信,這些都是不足之處。當然,她的吏治還是好的,開“文景之治”之先河。

武則天(624至705),本名珝,後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690至705年在位)。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原為唐太宗才人,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為“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後為中宗、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都洛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期間,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獎勵農耕,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才,史評有“貞觀遺風”。

慈禧太后(1835至1908),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清朝晚期的實際掌權者,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曾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後廢掉恭親王,大權獨攬,從同治到光緒,實際掌權幾十年。臨死前拉光緒帝作陪。


綺閣書生


主宰天下的女人不少呀,如果王國天下也算的話,秦國宣太后算第一個。

之後是漢朝呂后的聽政。

再來就非常著名了,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最後一位可以說臭名昭著了,那就是慈禧太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