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獨狼


親戚是指和自己有血親或姻親的人,一般來說,親指族內,戚言族外,即所謂“內親外戚”。

日常生活中,“姨夫”是指妻子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也就是自己大小姨子的丈夫。妻子的姐姐叫大姨子(大姨姐),其夫君就叫大姨姐夫;小姨子的丈夫就叫小姨妹夫。民間也叫連襟、襟兄弟、擔兒挑、一般沉等。

宋朝的大文學家歐陽修先娶王拱宸妻子的姐姐,後來妻子去世,再娶王拱宸妻子的妹妹,當時有人戲謔歐陽修“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由於姨夫和當事人一般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直接的婚姻關係,都是因為第三者(兩人妻子所在家庭)才間接地構成名義上的姻親關係,所以要較真地說就有“姨夫不是親戚”的說法。

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所有動物的排洩物都叫“糞便”,如豬糞、牛糞、羊糞、大糞(人的排洩物)等等。牛相對於其他家畜,它食量大,吃的草較多而且吃得快,部分草經過簡單的反芻後沒有消化掉。

如果仔細觀察干牛糞,發現裡面以草屑為主,所以在缺燃料的地方可用幹牛糞做燃料燒火。相對於其他動物糞便,沒有經過充分的消化、發酵,所以肥力和肥效略微差一些,過去農民種地就把牛糞看成劣一等的肥料,所有有“牛屎不是糞”的說法。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則把上述的兩句話連在一起說,是因為他們有關聯性,意思是不管這種親戚關係或認定牛屎為糞肥都存在一定的“水分”,俗話說的“摻假”。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參見:農村老人常說的“三親,三不親”指的是哪些人?-悟空問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32239726483603719/


山色歸讀


姑是姑姨是姨,姑父姨夫扯淡皮。


從血緣關係上來說,爸媽,姑舅,姨大爺,這些是有血緣關係的。也就是說這些人的孩子你都不能結婚,因為屬於近親嘛,可是這些人的配偶並不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說直白一點,離婚了誰還管誰啊,只有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會互相照顧,沒有關係誰理你啊,就像我們東北流行的話: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你大娘不一定是你大娘。確實,離婚了誰是我大娘都不一定了,可是大爺咋滴都是我大爺~

牛糞是不是糞?其實是,但是說它不是糞,因為它還有更深層的含義,還有其他作用,所以說我們說它不是糞。西藏那邊,還有東北這邊,早些年就是說幹糞,牛的,馬的,羊的,幹了以後可以點燃上火做飯,也沒有什麼異味,那種你們想象的滿屋子都是臭味的場景並不會出現。所以說當一個事情有了更深層的含義和作用以後,它就改變了原由人們對於它的看法了,變得好像更加高端大氣了一些。



圖中牛糞用來燒火。

人嘛,都是趨利避害的,覺得糞可以點火做飯,就不是糞了,覺得姨夫有沒血緣關係了,就不是親戚了,其實這不是一個優秀的想法,不能覺得有用,就用,沒用就不去接觸了,這樣現用現交的人好討厭。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問題給您。


娛樂叨叨團


俗語“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與有書君老家人常說的“姨夫戚外來,牛屎火中材”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書君常回農村對這句俗語的有一些初淺的認識,現在和大家分享如下:

前不久,有書君回鄉探親正趕上擺酒宴,看到主人家一個勁兒地拉舅老爺坐上席,旁邊的姨夫分明比舅老爺年齡大很多,卻無人問津。

我悄悄拉了拉身旁的大爺問道:“舅舅、姨夫不都是親戚嗎?為什麼他們只拉舅舅坐上席,而不管那個年紀更大的姨夫呢?”

大爺輕聲說:“這是農村的規矩,孃親舅大,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

我趕忙打聽這有什麼說法,大爺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起了農村的親疏標準,古代“六親”中根本沒有把姨夫列在其中。

在“九族”中也沒見姨夫的蹤影,只有農村“三親”,“三不親”之說中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把姨夫歸為“三不親”中最未位。

我趕緊上網搜索,原來“三親”指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舅舅、姑姑、姨媽,“三不親”指舅舅、姑姑、姨媽的配偶舅媽、姑夫和姨夫,三者都與自己沒血緣關係。

其中姨夫是母親的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他與這家主人沒有任何血親,只是聯姻之後的親戚,而且是女主人的姻親。

大爺繼續告訴我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姐妹的夫婿自然不受重視,所以姨夫是“三不親”親戚關係中最疏遠的,因而就有了“姨夫不是親戚”之說。

況且這種親疏關係在農村根深蒂固,而舅舅是母親的親兄弟,是“三親”中最親,輩份最大的。

所以在農村喝酒,必須讓舅舅坐上席,以示尊重,否則會弄出大意見,甚至連親戚都做不成。

我看著眾親戚都主動向坐在上席那位舅老爺敬酒,舅老爺享受著眾人的尊重,而坐在另一邊的姨夫卻冷冷清清,自斟自飲,這還真是“姨夫不是親戚”呀。

雖然老話說 “姨夫不是親戚”,但是在如今的社會只要我們與人交往心換人心,真誠待人,給予關心,給予支持,給予體諒,給予理解,把路人都視為朋友,把朋友視為親人,把親人視為家人。

那麼再遠的親戚也能組成一家人,何況是還有著姻親關係的姨夫呢?

至於“牛屎不是糞”,有書君親眼所見,農村人把牛屎用簸箕撿回家,把他一團團的做成圓形扒在牆上曬乾,用塑料袋裝起來,用來做柴火,放在灶堂裡生火。

這牛屎餅用做柴燒,還會發出淡淡的草香味,一點嗅味都沒有,牛屎儼然成了燃料,當然不是糞了!

有書君還看到有些村民把牛屎撿回家用做養蚯蚓的飼料,堆了半屋子的牛屎,牛屎裡面是一條條養殖的蚯蚓,蚯蚓有了牛屎做營養。

每條都有手指那麼大,幾個月就可以賣出獲利!這牛屎分明就是蚯蚓的營養液,自然沒人說它是糞了!

另一方面,雞鴨豬等吃的是剩飯剩菜,拉出的屎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不用發酵就能用於肥田肥土。

而牛馬吃的是植物的莖葉,拉的屎沒有完全發酵,不容易腐爛,放到田裡土裡與氧氣水份接觸一定會再次發酵。

從而產生大量的熱量,不但起不到肥田肥土的作用,反而對莊稼蔬果造成危害,燒壞根部或莖部,以致讓農作物死亡。

所以有經驗的農民是不會用沒發酵的牛屎當糞便使用的。

其實,“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這句俗語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與提煉,姨夫血親遠,接觸少,親情不濃;

牛屎肥力不夠,還可能燒壞農作物,對莊稼作用小,所以就有了“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的農村俗語。

其實,我們親疏關係是與血緣有關,姨夫雖不如舅舅親,但打斷骨頭連著筋,現代社會里親人間要互相扶持,相互尊重,以心交心,以心換心,親情就會有凝聚力。

就會成為無堅不摧的法寶!而對於像牛屎等物質我們要變廢為寶,物盡所用,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為民所用!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姨夫是和自己的同輩,如自己老婆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稱呼為大姨夫,小姨夫,統稱為姨夫。

而姨父則是指長輩,如自己媽媽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稱呼為大姨父,小姨父,統稱為姨夫。

嚴格意義上,古代人把親戚兩字分開,講究內親外戚,親指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母系(如自外公外婆傳下來的血脈)或者父系一脈(爺爺奶奶傳下來的血脈);外戚則是指與自家血緣一脈的家屬結成姻親的人或者親戚。(如姨父、姨夫、表姐夫、姑父、姐夫、妹夫等與其家屬)。所以他們並非親,而屬於外戚。

至於牛屎,是牛通過吃草經過簡單咀嚼反芻簡單未完全消化的排洩物,嚴格意義上來說,一半以上還是草,沒有多少肥料價值,所以民間認為牛糞可燒但難為肥,所以認為牛屎不是糞。


不書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人對親情一直都很看重,但不同的親戚待見程度不同 。一般來說則會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決定親戚在家中的地位。畢竟農村的親戚非常多,七大姑八大姨,總不能所有的親戚都同等看待,在酒席上往往親戚之間的坐序則會有很多的講究。不同的親戚之間禮遇的程度不同,這就能反映出農村人親疏有別的觀念。下面小編就和大家看看這些農村常見的俗語,你知道哪些?

1.三親、三不親

在農村經常有“三親、三不親”的說法,一般來說三親就是我們所說的舅、姑媽、姨媽,其實這三個親戚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最近,其中的血緣關係是不能抹掉的。所謂的“三不親”自然是指姨夫、舅媽、姑爺,這些人和晚輩之間的親戚關係還是因為“三親”的原因,但如果三親去世的話,那雙方之間就不是很親了。

2.孃親舅大

這句話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都說“姑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要知道舅舅作為母親的親兄弟,作為外婆家裡的管事人,一般來說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作為舅舅的也可以參謀做主,如果母親在婆家出現了什麼事情,也都是舅舅出面交涉的。因此晚輩對舅舅相比之下更加的尊敬,一般來客人的話,舅舅都會成為宴席的座上賓,可見其親疏關係。

3. 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

其實這句話也很好理解,雖然姨夫在我們眼裡是親戚,但主要還是因為姨媽的關係,畢竟雙方並沒有血緣關係。如果姨媽和姨夫離婚了,那這個親屬關係也就不存在了。在過去的生產力比較落後,往往農家肥是最主要的施肥方式,但一般糞便中豬糞的肥力相比牛糞更高一些。牛糞過去都是吃草的,所以肥力上自然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牛屎不會被當做肥料使用。

4. 原配夫妻腳挨腳,半路夫妻各顧各

一般來說原配夫妻從年輕的時候就走到一起,彼此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往往在長時間的矛盾和糾紛中,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會更加濃厚,越老感情越深厚。但半路夫妻卻是另一種現象了,雙方之間因為有過一段失敗的感情,彼此之間相互算計、相互不包容,夫妻之間也會各種猜忌,以至於大難臨頭各自飛。

以上就是農村最常見的俗語,其實親情之間的遠近還是看個人,畢竟血緣關係不能決定一起,大家怎麼看呢?


用戶75723943468


以前的農村,由於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沿襲,往往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的是親疏遠近,即所謂的“三親”、“三不親”。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親疏標準,農村裡就有了“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的俗語。

姨夫不是親:誰都知道,中國的農村社會,人情憨厚,最不能忽視的則是親情,七大姑八大姨,都是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也屬於舅、姨、姑這“三親”之內。姨夫是指自己母親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是在姑父、舅母和姨夫這“三不親”之列,他們是“三親”的配偶,論起血緣來,比起這“三親”又遠了一層。所以農村的婚喪等大事,也不會向“三不親”之親戚發出邀請,只能讓他們不請自來,更不用說安排了隆重的迎親之禮了!



正因為“當事人”與姨夫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直接的婚姻關係,充其量是以第三者,也就是兩個不同的妻子所在的家庭,才搭上了名義上的姻親關係,才有了“姨夫不是親”說法。

牛屎不是糞:牛可是莊稼人的得力助手。農家人的耕牛大都是家庭圈養著,吃的都是玉米桔、苜蓿等極個別有營養成分的野草,並拌以麵湯、米粥、麥皮之類。牛吃食快,基本上不能充分消化,所以牛糞裡多是不成型的草屑,雖說好多地方大都將其發酵,運入耕地做肥料使用,但是人們的潛意識裡,牛糞的肥力不如羊糞,尤其是些缺燃料的地方還將其曬乾疊起,平時燒 火做飯,冬季爐中取暖。我們這裡是把牛糞曬乾揉碎,用來煨土炕。這樣“牛屎不是糞”也就不難理了!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把兩個並無關聯的人和物聯繫在一起,不就是想說明,凡事都要自己努力,流下自己的汗水,收穫自己勞動的果實,如果過分依賴別人,親戚也會疏遠你;如果勤奮吃苦,積極拼搏,發掘並運用自己的潛力,連牛糞這種廢便之物都會發揮盡致,人何愁沒有用武之地呢?


為生活而提神


我們老家有句話叫:臭姑父,爛姨夫,奸妗子。

“姑表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根”

“姑父”“姨夫”

姑父的父是父親的父,姨夫的夫是丈夫的夫。字面意思來說,姨夫就是姨的丈夫。沒有其他意思了,然而姑父就不同了。父親的父,這個字可不是亂用的,除了伯父叔父帶父字,其他的恐怕就要數姑父了。古人定下來的稱呼可不是隨便叫的。

再一層意思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對於父母來說是這樣更何況姐妹之間了。



其實姨夫不是親戚,不能怨姨夫。自己的姨和誰結婚都得叫姨夫。正如那句話,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你大娘不一定是你大娘。你姨永遠是你姨,你姨夫不一定是你姨夫。



至於“牛糞不是屎”比較好理解。牛糞的用途很廣泛,除了做有機肥還可以做柴火。貧窮年代牛糞都曬乾了,冬天用來燒火做飯或者取暖,所以就脫離了糞的範疇。


常想一二9160395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是說連襟(俗稱一擔挑,擔挑兒)不算親戚,牛屎可作柴禾,自然脫離了糞的範疇。

瞬間想起另兩句話:東北說,小姨子是姐夫的半拉屁股;國人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這麼一來,上、下半句都顯得如此曖昧——抱歉,我一直覺得這兩句話不是正經的好話,我有位東北朋友,他的媳婦常常和姐夫打鬧,開玩笑時會說:別說一半屁股了,我這全部屁股都是我姐夫的。而“好花插在牛糞上”,在《水滸傳》裡更是釀成了一個大悲劇,潘金蓮是玉貌妖嬈之容,嫁了個三寸丁谷樹皮之老公,終於引出了潘驢鄧小閒的西門大官人。


姨夫為什麼不是親戚呢?

我覺得這一句是站在丈夫(即姐夫本人)的角度來說的。

親戚,孔穎達註疏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所謂內親外戚,此外戚若在皇室,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外戚干政”,乃是帝國的禍事。

常言有九族五服之說,九族五服常常連用,而其意相同,大略是指:

一說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圖。此圖漢字順序,需從右往左辨認。】

【外族母黨妻黨之服。此圖漢字順序,需從右往左辨認。】

由此可知,母族之三可稱親戚者,只有外公、外婆和孃舅而已!除此之外請參照“外族母黨妻黨之服”,可以看到三個大字“俱無服”!

因此謹按五服來說,姨夫不是親戚!

姨夫是妻族之人,也許是大姨姐夫,也許是小姨妹夫。

茫茫人海,只要不是親姐兒倆嫁給了親哥兒倆、堂哥兒倆等,那麼這兩位連襟之間,原本並不相識,如今只不過是因為妻子孃家的關係,兩人才成其為一擔挑。

以農村老家村子為例,二十年前年輕人大多南下北上的打工,近乎90%小男孩小姑娘的另一半都是外地人甚至外省人,如我們村有位兄臺的媳婦來自江西,而村裡有位嫁得最遠的姑娘,婆家在廣東韶關。

幾乎是同時,城裡人或更有錢的人家,開始競相把子女送往國外留學,以下圖為例,2008——2013年,留學生人數為184萬,回國人數為107萬,這裡且不算回國率是多少,只預估一下跨國婚姻數,根本基數越大佔比越高的原則,至少能達到1%吧!

所以,各位,如果你家有某位成員擁有跨國姻緣,那麼這些姨夫對他的中國連襟來說,當然不是親戚了!

甚至對岳父母來說,也未必能說是女婿——想想吧,這位“女婿”你二十年來最多見著了三、五次,而他說的語言你從來沒有聽懂過,外孫子金髮碧眼,可愛無比,但或許你終究會嘆氣,就像《聊齋》裡嫁女兒給凡人書生的狐仙,難免會百般不是滋味的說一句,“婢子亂吾種耶?”


其次,牛屎為什麼不是糞?

這一句對農村人來說,簡直不要太好理解。

古之烽火用狼糞,稱狼煙。牛屎大概類之,亦能燃燒,兒時農村多有用幹牛糞生火做飯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牛屎簡直可歸入柴禾一類,自然不能扔到溷坑裡了。

正如我上面所說,既然“可作柴禾,自然脫離了糞的範疇”。


如果說“姨夫不是親戚”這句是闡明瞭一個絕望的事實,那麼“牛屎不是糞”則指引了一條奮進的道路。

怎麼說呢?

這其實也是我剛體會到的道理,我覺得說這句話的人多半便是一個受了青眼相看的窮女婿,在土豪連襟面前自卑又復自恨。

做父母的、做老丈人丈母孃的,在兩個女婿門客面前都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比如我常聽母親講的那些農村的家長裡短,說從前困難時期,丈人家給女婿送東西,比如送花生、紅薯、水果等,往往都是有本事的女婿拿得多,沒本事的女婿拿得少或者拿不到,母親說這就叫“恨人窮,愛人富”、或曰“恨一個,愛一個”!

其實別說農村,全世界這種事應該都所在多有,嫌貧愛富乃是極普遍的人性!

那麼現在,你、我、他,任意一個人不巧做了這窮女婿,陪老婆回一趟孃家,倘若受了白眼,自然會暗下決心,一定要多掙錢,多搞副業,吃苦耐勞,認真勤快,下次再去的時候必須給媳婦、給自己長點臉!

“姨夫不是親戚”,一定要讓他成為過去式,只是從前不是親戚,下一次爭取讓別人高看一眼,儘量成為岳父母和土豪擔挑的富親戚,這才是做為男子漢,應該做到的、必須做到的。

歸根結底,我們應該努力奮鬥——即使如同牛屎一般!

而即便是牛屎,也能發現自己並不是人人避而遠之的米田共,發現了自己能燃燒、能成為柴禾的巨大作用,從而逆襲成有用之身!

咱們不是普通的牛糞,而是曾得到世界上那朵獨一無二的鮮花另眼看待的牛糞,如此方能證明媳婦喜歡自己並沒有錯,也庶幾乎不負昔日鮮花相插之情!


姨夫不是親戚,恩,是的,咱窮,挺不好意思;但牛屎也不能以糞目之,如果能找到自己的潛力所在,一旦爆發,焉知不能堂堂正正、捲土重來呢?!

這就是我讀出的最終意思。


王事情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這句民間俗語挺有生活氣息,來源於生活,又是對生活現象的提煉與昇華。將姨夫與牛屎相提並論,生動道出了人們的現實與勢力。

親戚,是一個漢語詞彙,基本字義是指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的人。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註解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

姐妹的丈夫互相之間稱為連襟,俗稱挑擔(一擔挑),姨夫應該是站在丈夫的角度,對妻姐或妻妹的丈夫的稱呼。

按字面釋義,姨夫和自己有姻親,是親戚。而為何流出“姨夫不是親戚”之說呢?

1、妻姐或妻妹如果離婚,姨夫的稱呼也就到頭了。跟坊間流傳的“你大爺始終是你大爺,你大娘不一定總是你大娘”的說法相仿。

婚姻在,是一家;婚姻滅,這種親戚自然也就不是親戚了。

2、妻姐或妻妹如果嫁的遠,甚至嫁到國外,幾年也難得見上一面。岳父沒準兒還對洋女婿改變血統心有芥蒂呢,更何況挑擔,對這個姨夫更是沒有親戚的感情了。

3、更重要的,也是比較世俗的現實,就是普遍存在的嫌貧愛富。俗語有云: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人窮了,就算是親戚朋友,也會瞧不起你。甚至有的丈母孃對女婿也如此。給有錢有勢的女婿拿菜米油麵,給沒條件的女婿拿剩菜剩飯。被捧上天的挑擔不把窮姨夫當親戚也就順理成章了。這樣的姨夫和遭人嫌棄的牛屎有了雷同之處。

牛屎常見於農村尤其是西藏等地,當地牛羊較多。

牛吃草後,消化不徹底就排出的牛屎還有很多草的成份,曬乾後,可做柴禾用。好多農戶將曬乾的牛屎堆砌儲存,用來燒火做飯。

隨著科技的發展,好多農村建起了沼氣池,牛屎經過沼氣池發酵,產出沼氣供人們做飯、取暖,沼氣的渣和液可做有機肥用於農田。

由於成了可用之材,比起毫無用處的糞便來說,有了利用價值,所以說“牛屎不是糞”。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有書君這麼理解:如果我們總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即使親戚也不被認可;反之,如果我們勤奮拼搏,發揮潛力,就算是牛屎也有可用之處。


24幀半


姨夫是小姨子的丈夫,是姻親的姻親,是親戚中最生疏的一種。

牛屎不是糞,因為牛屎不能隨便丟到地裡當農家肥,他是很好的燃料。

姨夫不是親戚,這話對也不對。

姨夫確實是親戚中最生疏的的一種。

(賈寶玉和薛寶釵,他們的父親互稱對方為姨夫)

按照英美的稱呼,姨夫和內兄內弟,姐夫妹夫一樣,都是叫做“brother in law”,法律上的兄弟,可是意義卻完全不同。

內兄內弟,現在也叫大舅哥小舅哥,是妻子的親哥哥和親弟弟,輪起來相當親密。尤其是很多家庭,母親對男孩更偏心,女婿還要貼補家裡。內兄內弟的地位相當高的。

放在外戚專權的東漢,大將軍是皇帝大舅哥的標配,你聽過那個皇帝的連襟做大官的。

姐夫妹夫,內兄內弟反過來叫自己就是姐夫妹夫。這兩家算起來就是姑舅親。說起來誰家是姑舅兄弟,總是比兩姨兄弟要親密一些。
  1. 王家和賈家,就是姑舅親戚。王熙鳳的父親是賈政的內兄。

  2. 林家和賈家,也是姑舅親戚。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賈政的妹夫。

  3. 史家和賈家,是老姑舅關係。史湘雲的爺爺,是賈寶玉爺爺的內兄。

  4. 薛家和賈家,則是連襟關係。薛寶釵的父親,是賈政的連襟,因為王夫人和薛姨媽是親姐妹。

其實,和連襟關係最接近的,就是妯娌關係。連襟是娶了一對姐妹,妯娌是嫁了一對兄弟。

放在一個大家族裡,妯娌關係幾乎要變成仇人,你看邢夫人和王夫人,幾乎勢成水火。

其實也有例外,如果女權進步了,連襟關係可能成為更重要聯繫。

1,同時娶了宋氏三姐妹的孔祥熙,孫中山,蔣介石,成為民國時期最叱吒風雲的人物。

對於蔣介石來說,最親密的不是結義兄弟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最親密的也不是黃埔老弟兄,更不是宋子文宋子良這兩個內兄內弟。最親密的恰恰是孔祥熙。

因為宋家的姐妹夠鐵,夠強勢!

受此影響,國民黨軍政要員都喜歡讓自己老婆和宋美齡成為閨蜜,走夫人路線,當官更容易。

2,二戰三巨頭之二是丘吉爾和羅斯福,其實也是老連襟關係。

五月花號移民中有一個人叫約翰 ·庫克,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是丘吉爾母親的曾祖母,小女兒是羅斯福母親的曾祖母。

難怪,羅斯福和丘吉爾那麼鐵。

3,慈禧太后,把妹妹嫁給了咸豐的七弟醇親王。於是醇親王成了咸豐的弟弟加連襟。就這樣才能十分平庸的醇王系,成為晚清最重要的親貴力量。

醇親王自己,成了鐵帽子王。醇親王的大兒子當了皇帝,就是光緒。小兒子當了攝政王,就是載灃。孫子更厲害,直接當了皇帝。

誰說連襟不是親戚,慈禧家連襟最親了!

4,魯迅的兩個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也做了連襟。他們倆一個娶了羽太信子,一個娶了羽太芳子。而娶了許廣平的魯迅,最終被趕出去自立門戶了。

5,北朝名臣孤獨信有七個女兒,其中三個女兒成了三個朝代的皇后。

大女兒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七女兒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四女兒是唐高祖李淵的母親,也被追認為皇后。名義上說,北周、隋、堂這個朝代,是連襟關係。

隨著社會的發展,姨夫、連襟開始有了新的意義。

民國時期,蔡鍔將軍和京城名妓小鳳仙傳位美談。小鳳仙立刻身價倍增,京城名流爭做蔡鍔的“同靴兄弟”。其實,人們更願意說這種關係就是連襟。

所以,一起逛妓院的兄弟,那也是連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