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還記得那些關於雷鋒的故事嗎?

還記得那些關於雷鋒的故事嗎?

今年是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55週年。

1962年8月15日,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因公殉職,年僅22歲。毛澤東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因此每年的3月都是學雷鋒的活動月。

還記得那些關於雷鋒的故事嗎?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

關於雷鋒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贈言戰友

1960年12月15日,雷鋒應邀來空軍後勤部做報告。雷鋒的報告讓戰士們都流了眼淚。雷鋒講他童年的苦處,給地主放牛,右手被地主砍了三刀,當時雷鋒把手伸出來給我們看,上面還有刀疤,大夥兒都掉了眼淚。

報告會中場休息時。戰友王茂春掏出了小本本,請雷鋒給自己寫一句贈言。雷鋒爽快地答應了。拿起筆在小本本上毫不猶豫地寫道:“王茂春同志:願您作暴風雨中的松柏,不願您作溫室中的幼苗”而短短20個字贈言,鞭策了王茂春一生。並且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幫助老人

一次,雷鋒從安東(今丹東)回來,要在瀋陽轉車。他背起揹包過地下通道時,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地邁著,雷鋒走上前問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 “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用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您到撫順。”老人感動極了,一口一個好孩子地誇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麵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裡,老大娘往外推著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別客氣,大娘,吃吧 先墊墊肚子。”“孩子”這個親切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

老人說,她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哩 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地問雷鋒:“孩子,你知道這地方嗎?”雷鋒雖然不知道地址,但雷鋒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

“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大娘用地圖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母子一見面,老大娘就對兒子說:“多虧了這位解放軍,要不然,還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謝雷鋒。雷鋒卻說:“謝什麼啊,這是我應該做的。”

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裡,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裡看書。

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還記得那些關於雷鋒的故事嗎?

雷鋒不僅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更是影響了後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

愛因斯坦曾說過:“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在這個處處充滿功利的社會,人們似乎做任何事情想到的都是自己,而雷鋒精神卻時刻都在提醒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

讓我們將雷鋒精神一直傳承下去,做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重要價值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