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太原豬頭巷火了,市民紛紛去拍照打卡,你怎麼看?

Zeze要發奮圖強qin


最近,翻開不少太原人的微博、朋友圈,可以看到不少人去“豬頭巷”拍照留念。這是為什麼呢?

太原有很多老街老巷,名字很有趣,比如在府西街這邊就有“豬頭巷”和“豬耳朵巷”,據說早年的時候,這裡的居民都以加工豬頭肉為主,所以這條巷子就被叫做豬頭巷,也是簡單粗暴的起名了。

《太原市南城區地名志》明確寫道,該巷位於府西街東段南側,南北走向,南起天平西巷東口,北至府西街。在那個時候,還有饅頭巷、剪子巷、牛肉巷等等,非常的生活化,簡單好記,看名字就知道是賣什麼的地方。但是由於歷史的變遷,這片地方不斷地改造修建,這條巷子已經被樓房覆蓋了,已經不存在了,突然府西街的路牌上寫上豬頭巷,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卻意外火了,想來是因為名字起得有趣,才吸引了大家。

其實除了豬頭巷,太原還有很多有趣的地名,比如老鼠窟、東(西)緝虎營、羊市街、盤碗巷、鐵菊巷、葡萄園等等,還有很多門,大小東門、大南門、新南門、水西門、旱西門、大小本門等等,還有很多歷史中的源於明代王府的地名,比如典膳所、上馬街、寧化府、杏花嶺、敦化坊等等。杏花嶺,原為明“晉王府”的花園。因地勢較高,多植杏樹,故清代取名杏花嶺。還有源於駐軍的地名,比如大營盤、二營盤、三營盤、北營、塢城、老軍營等等,都是由於當時的駐軍才起的名字,背後都是太原的歷史,其實大家應該多多瞭解這些地名,尤其是背後的文化,更加了解太原。


山西新聞網


最近,翻開太原網友的微博和朋友圈,紛紛被 “豬頭巷”刷了屏:這麼一個曾經被遺忘了十幾年的小巷子,不過短短數日,竟然成為了網紅。



4月10日,太原一當地媒體發文“路牌上的豬頭巷到底在哪裡?”引起了市民對豬頭巷的廣泛關注。4月20日前後,太原市民政局為豬頭巷立了新的路名牌,豬頭巷不再是“只見其名,不見其路”。

4月27日,該媒體再次刊登 “太原豬頭巷終於找到啦!被遺忘10年後,首次立起了路名牌”的消息。沒想到,醒目的路名牌在網友間引起一股“豬頭巷拍照打卡”的風潮。



網絡發達令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增加了,作為承載城市文化記憶的老地名,通過這種形式重回大眾視野,被人熟悉瞭解,從積極的方面來時,應該算是一件好事。

然而,跟風曬照片的背後,真的又有多少人會花費心思和時間去真正探尋這條小巷的前世今生呢?



豬頭巷打卡合影潮的背後,不禁讓人想起上世紀末一些旅遊景點建築物上的“XX到此一遊”。

文化的傳承,城市品位的提升,不能僅靠這樣的跟風蹭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