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殲31戰機現在到底是怎麼一個情況?

春秋147258


殲31是有陣子沒有露面了,可能是在攢大招吧。畢竟再過5個月就是珠海航展,珠海航展對於殲31可是個大舞臺。2014年珠海航展殲31首秀,引起國內外大轟動。2016年珠海航展,殲20搞了個大新聞,殲31就沒去湊那個熱鬧。四年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殲31一直是以出口為主要目標,本屆珠海航展會不會來個2.0版本飛一飛呢。

圖一:殲31首秀四年之後,不知道本屆珠海航展會不會再來個2.0版的驚喜。

從國際出口市場分析,中航工業認為殲31有非常大的希望。殲31怎麼說也是五代機的五強之一。這五強中,有三型是不大可能向外國出售的,包括殲20,蘇57,F-22。這三型代表了五代機的一流水平,應用了不可輕易示人的黑科技。目前惟一能敞開供應的就是F-35。

目前隱形機當道的時代,非隱身機劣勢太大。即使再窮的國家,也會有使用五代機的需求。暫時可以購買蘇30或是F-18頂一陣子,但五代機早晚是要買的。有同學可能會說為什麼不在梟龍的基礎上發展一款輕型單發五代機?這種五代機機體更小,也會更便宜,窮國咬咬牙,購買慾望也更強烈些。

圖一:這是最早的殲31一號機。

實際上,輕型單發五代機是個偽命題。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並不能將發動機做得又小,推力又強。梟龍所用的發動機源自米格29的RD-33。這款發動機性能並不優秀。推動梟龍已經是比較勉強。五代機必須要求配有內置彈艙,這就意味著梟龍必須要再加肥一大圈,才能整出彈艙所必須的空間。

飛機長胖了會變笨,這是因為阻力會變大,飛機的氣動外形也會受到破壞。殲31用了兩臺梟龍的發動機,已經是最小的五代機。飛機必須至少要有殲31這樣的身板,才能有空間挖個彈艙出來。

圖三:考眼神的時候到了,你捉住殲31了麼?

所謂存在即合理,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只要造不出單發輕型五代機,那麼殲31這樣的雙發中型五代機就一定有存在的意義,就一定有這樣的市場需求。殲31目前並不完善,仍是原型機階段,現在還不是量產型。殲31目前還有很多的工作要作,想從原型機轉為量產機,至少武器和火控集成少不了。


厲兵


首先,殲31先天不足,它是我國南北兩大飛機工業巨頭成飛和沈飛競標下的失敗作品。眾所周知,殲20最終立項發展,到現在服役投入戰備訓練。而沈飛沒有甘心失敗,所以自籌經費,繼續對殲31進行研發。

其實,並不存在一個殲31的型號,只是坊間和軍迷的俗稱,殲31的真正型號應該是FC-31。也就是說,它的目標是外貿軍品,如同成飛的“梟龍”(FC-1)一樣。所以它會不會進入到我國空軍服役還是個未知之數。

目前從已經曝光的照片來看,FC-31已經發展出了2.0型號,新機在外型和航電等項目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但從照片上看,發動機仍然使用了與“梟龍”同型號的俄製RD-93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原本是為米格29研製的,也就是說,它的性能最多隻能支撐三代輕型戰機,現在FC-31進行了這麼長時間的發展研製,還是找不到一款合適的替代產品,這對FC-31的命運是重大的打擊。因為我們都知道,發動機是四代機的重要指標,就算是外貿產品,客戶也會有這些基本的要求,而FC-31靠RD-93發動機是實現不了超音速巡航和高機動性的。

當然,FC-31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那就是找到願意投入鉅額資金的買家,據傳沙特已經願意出資共同研製,因為沙特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很肯能還是採取中巴聯合研製的形式。第二種可能性就是作為中國海軍的下一代艦載戰鬥機。殲15作為一款重型戰鬥機,搬上航母實屬無奈之舉,而且將來面對周圍越來越多的F-35B/C型艦載第四代戰鬥機,殲15將倍感壓力,而FC-31作為一款雙發中輕型戰鬥機,正適合改造成為艦載機。當然了,前提還是要解決發動機的配置問題。


布魯科夫


殲31戰鬥機於四年前逐漸顯露崢嶸,殲31的出現表明了中國在發展不止一款隱身戰鬥機。作為高低搭配的一部分,殲31不僅有助於填補中國空軍目前中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的空白,還讓中國的航母同步使用五代機成為了可能。殲-31戰鬥機擁有很低的成本,可以被賣給任何願意出錢購買的國家,尤其是巴基斯坦和沙特。

圖為殲31戰鬥機

殲-31目前正處於研發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在測試機體和發動機。目前,殲31機身的隱身程度以及殲 31的傳感器融合和航空電子設備套件的先進程度還不得而知。但是,即使是一個相當於70 %的F 35能力的廉價方案,考慮到其價格相當於F35價格的40 %,其存在也是十分誘人的,因為數量本身就是質量。

圖為殲31戰鬥機

最近曝光的殲31相比初期版本已經有很大的改動,比如更小的垂直尾翼和更大的機身,這些修改看起來非常類似於X - 35到F - 35,YF - 22到F - 22。變相的說,殲31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殲31戰鬥機是中國一次大膽的嘗試,它是一架全新的飛機,接近於西方氣動設計,而非是吃蘇聯氣動的老本。

圖為殲31戰鬥機

殲31即使沒有被中國空軍採用,也將憑藉著卓越的性價比在國際市場獲得不小的成就,畢竟因為政治資金因素無法從美國手中買到隱身戰鬥機的國家簡直太多了。而且,殲31還可以為現有的機群驗證很多新技術,從而讓更多的四代機乃至於三代機都具備和五代機對抗的能力。


雙馬尾班長


據官方消息透露,即將到來的11月份珠海航展上,除了會公開展示新型戰機(可能是直20或者是轟20)外,殲31的3.0版可能也會出現,並且進行飛行展示。這將是殲31項目的最新進展的體現,也是繼殲31戰機1.0,2.0版之後第3架驗證機。不出意外的話,殲31 3.0版相比前兩架將會有大幅度改進,以適應不斷髮展的新形勢的需要。

總的來說,殲31到目前的研製進展,並不算讓人滿意。原因就在於這個項目到目前為止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譬如被很多人吐槽技術不夠先進,空有一個隱形殼子,其他方面只能勉強算四代半戰機,不能稱是真正的五代機。跟另一款大受歡迎的中型隱形戰機f35相比,差距懸殊。

殲31上一次跟公眾近距離接觸,還是在上一屆珠海航展進行實機飛行表演。但那次飛行展示嚴格來說並不算圓滿,雖然整個過程都很吸睛,噱頭是賺夠了,也引起了不少潛在客戶的興趣,但飛行展示本身卻難言有多驚豔。印象最深刻的是,當看見殲31拖著滾滾黑煙衝上藍天時,底下並沒有多少喝彩聲音,事後更是被網友大肆吐槽,網絡上殲31拖著黑煙的圖片被廣泛流傳,很多人拿它跟f35作對比,認為這樣的殲31根本不可能是f35的對手。由此可見,現在很多人對殲31的前景是不看好的,對它未來的銷路,普遍也是看衰、持悲觀態度的。



作為一個軍迷,對殲31的前景,個人還是充滿期待的。畢竟作為中國第二款隱形戰機,要是中途夭折,實在是太可惜了。這不僅是一款戰機成敗的問題,背後蘊含的意義超過戰機本身。這是因為,很多中國人都是將美國作為競爭目標的,一切都向美國看齊,認為只有趕上了美國,才算是真正實現了成功。在殲31出現後舉國歡欣鼓舞,國人普遍認為中國終於實現了兩款隱形戰機同時研製的壯舉,這等成就完全不遜色於美國。如果現在殲31突然進行不下去了,甚至被砍掉了,那無疑是說中國國內戰機研製水平距離美國還有不小差距。這個結論雖然並不是不能接受,甚至可能是客觀事實,但無疑會挫傷很多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一箇中國軍迷,小兵衷心希望殲31能實現鳳凰涅槃,蛻變成一款讓國人自豪的的五代機。



兵者詭道也


殲31自從2014年珠海航展拉了次黑煙後,再也沒臉出來見人了。改進後的2.0版也是非常的低調,殲31從2012年首飛到現在已經過去6年多的時間了,到現在還是在處於改進中。而只比殲31早一年首飛的殲20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正式服役裝備了,可見殲31的進度之慢,難道殲31已經被放棄了嗎?

當然不會,殲31作為殲20的高低搭配機型,是一定會服役的,而且數量還會超過殲20,其地位類似美軍中的F-35。現在進度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目前的情況來看殲31的緊迫性不高,現在我們已經有了殲20,足以對周邊空軍形成優勢,可以對陣F22,F35之類的四代機。殲31在這種情況下就顯得不怎麼急了,自然進度就不會像殲20那樣快了(殲20那個時候是真急,美國駐日本的F-22多次侵入我們領空,卻沒有有效的制衡方法,所以那個時候殲20幾乎一個原型機一個樣,改進非常快),而且一直到2018年中前殲31還只是沈飛自籌項目,並未轉正。

第二,殲31和殲20一樣受到發動機的困擾,如果說殲20的AL31F馬馬虎虎能用的話,那麼殲31裝備的RD-93發動機簡直就不能用,而先進的國產的先進中推尚未定型,所以殲31也一直在等新的發動機。

但是到了2019年殲31似乎要開始滿血復活了。首先,殲31轉正了,在去年底航展上,殲31總師孫聰被問到殲31是否轉正,他笑著回答“等著吧”,雖沒直接給出答案,但是意思大家懂的。其次,殲31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展出了一款先進矢量中推模擬視頻,結合此前領導到黎明發動機所調研,以及傳聞渦扇19取得重大突破即測試的消息,殲31的發動機問題似乎真的要得到解決了。另外前幾天沈飛發佈了招標公告,招標項目是類似於殲20和F35上的EOTS光電組瞄準整體組件,這樣的裝置顯然就是為殲31準備的。這些都說明殲31在2019年將大有作為。

為什麼殲31在2019年突然滿血復活呢,主要是因為周邊的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都要部署F-35上艦了,殲31不能在慢悠悠了,四代艦載機近幾年就會全面來到亞洲,咱不能放鬆,加上發動機有眉目了,所以大幹快上,不然到時候怎麼在海上懟F-35 ,所以從各方面來看,殲31項目在2019年將會取得重大進展,或許今年能看到殲31的3.0版上天,還帶鉤哦。

隨著003型航母大型分段的現身,003航母預計在2022年左右服役,作為與之配套的殲31也將在2022年前完成定型並服役。


軍備時刻


對於中國的戰機來說,航展可以說是它們大顯身手的重要平臺因為無仗可打嗎!然而自2014年殲-31在珠海首次亮相之後,直到現在已經很久沒有新消息傳出了。在那次航展中,殲-31的出場可以說是震驚世界,包括國內外的很多專家、媒體等都對此表示強烈興趣和關注。考慮到幾個月後珠海航展將再次舉辦,殲-31很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如今,國際社會對隱身戰機的需求越來越大,因為非隱身戰機的劣勢已經逐漸暴露出來,即使是經濟能力比較弱而軍事資金較少的國家,迫於國際局勢也十分有必要採購隱身戰機。而殲-31作為中國的一款隱身性能良好的戰機,它有很大的機會獲得海量的出口訂單,畢竟能夠飛起來的五代機並不多,尤其是那些買不到西方隱身戰機的國家,比如我們的巴基斯坦、委內瑞拉、伊朗、敘利亞等國,都有可能成為殲31的用戶。

事實上,對隱身戰機有需求的國家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在梟龍的基礎上,建造出一種體型較小單發五代機。但是考慮到目前的技術很難達到既能保證體型便捷又能使發動機性能保持優秀的情況,梟龍戰機魔改後的實際效果並不一定能讓人滿意。所以多數對五代機有需求的國家還是會偏向於直接採購先進五代戰機,對於魔改的F-15、F18以及接近五代機的蘇35都未必感冒。

雖然蘇30、F-18是他們可以維持一定時間空軍優勢的選擇之一,但是隨著防空導彈技術的快速發展,五代機的引進已經成為他們必須馬上抉擇的一條道路,總不能其他國家都有隱身戰機,只有他們自己一直處於落後水平吧!在先進防控技術的大打壓下傳統的三代機已經很難在生存下去了。所以說,我國的殲-31也順勢成為了具有很大出口潛力的戰機選機型。

據網友推測,在之後的航展中,殲-31很有可能會帶著新設計再次驚豔眾人,畢竟這難得的的展示機會直接關係到殲31的出口效果。但是基於之前公佈的殲31設計資料,它要想達到量產可用的狀態還要努力克服武器、雷達等多種技術難題,至少具備匹敵F35的先進性能才有賣點可講,畢竟F35將會取代F16成為下一款國際戰鬥機,也就是說我們的殲31將主要與F35為敵,不能獲得與之匹敵作戰能力就無法獲得海外用戶的青睞。


利刃號


殲31應該是在改艦載型呢。不過殲31缺發動機。目前也沒有四代發動機項目的進展。目前用RD93發動機只是權宜之計。

關於發動機和飛機的對應關係,現在形成一個有趣的局面。

單發中推的梟龍,雙發中推的殲31,米格29。

(歐美是鷹獅與大黃蜂)

單發大推的殲十,雙發大推的殲11,蘇27。

(美國是F-16,與F-15)

缺單發隱身機,雙發隱身機有殲20 。

殲31發動機應該改單發渦扇15,這樣成功的可能性大。國際上中推也沒有四代發動機。能用一臺發動機做到的事為什麼要用兩臺?

PS:殲31應該叫FC-31。可是為啥軍迷都喜歡用殲31呢?

人們不叫FC-1而是叫梟龍,因為梟龍這個名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沈飛玩有文化,起了個很多人不認識的名字,當然叫不響。而且南昌和貴州的教練機也叫什麼鷹,無形中拉低了骨頭鷹的檔次。戰鬥機變教練機。殲15的飛鯊也叫不響。叫響綽號的除了梟龍,只有飛豹,也是通俗易懂。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首先,沒有所謂的“殲31”這個編號,只是某廠的水軍為了魚目混珠才捏造出來的。正確的型號標稱是FC31!

其次,即使是所謂2.0版本的FC31也只是一個“半成品”,或者可以稱為會飛的模型,各個子系統基本沒有完成研發。

當年選型之所以落敗,除了以上說的發展成熟度不高之外,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整體設計思路過於保守(也有可能是其總師對未來空戰技術缺乏前瞻性),可以說是一個打著四代機外包裝的三代機核心,雙中推的中型機總體設定無法滿足軍方“重火力,大航程”需求,況且電子系統設計偏保守,研發成熟度很低,最終出局!

目前海航對隱身艦載機有急迫的需求,但也不會到飢不擇食吃雞肋的地步,估計會更偏好“適度縮小版”的殲–20,高不成低不就的FC31只有出口這一個選項了!


用戶8356640414983


一轉眼,由沈飛自行研發的國產型隱身戰鬥機殲-31項目,也過去好幾年了。按照國際上四代戰機研發的相關週期來看,應該是能拿出一些成果了。

可截止到2018年,該項目近些年最大的進展應該就是,沈飛在國產殲-31的1.0版本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大幅的機體修形,以及內部機體優化過後推出的殲-31的2.0版本了。不過,目前這個由沈飛推出的最新改進型號,還在進行最為初期的測試工作階段,並未正式進入相關的定型工作階段。

同樣,也受限於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技術起步比較晚,研發水平比較低的緣故。國產殲-31中型隱身戰鬥機,目前依舊還是在使用俄製中推航空發動機,作為該機型的動力來源。而國產的中推航空發動機還處於研發階段,並且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這款國產中推很有可能已經趕不上國產中型隱身戰鬥機殲-31相關的研發節奏了。這也使得,未來沈飛一旦獲得了中國空軍/海軍部隊的訂單,其基礎版本將依舊搭載俄製中推航空發動機,作為其自身戰機的動力來源。

並且,時間也不等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空軍部隊也早已經開始批量裝備第四代隱身戰鬥機F-35系列了,等到2020年,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也將開始小批量的裝備中型隱身戰鬥機F-35C型了,到時中美兩國海軍在其航母搭載的艦載機上就不在一個代數上了。

好在,也就在2019年的早些時候,國內相關的新聞媒體突然報道稱,通過沈飛官方網站對外發布尋求採購相關零件的消息發現,似乎國產中型隱身戰鬥機殲-31項目,獲得了中國海軍的認同,並即將可以開始進行相關的定型測試工作了。


航空君


“殲”字打頭的編號是入列中國海空軍之後才會被賦予的殲擊機編號,而目前沒有任何官方消息顯示實際存在“殲-31”這個型號,在沒有獲得軍方採購之前,只存在FC-31“鶻鷹”這個型號,沒有“殲-31”一說。

FC-31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在5月初。微博上一位熱心網友上傳了《鶻鷹神話》一書的掃描件,FC-31生產研製過程中的大量高清照片首次公佈,而其中一些照片也證實了“鶻鷹”項目確實受到了有關部分的重視,而不僅僅是一款“沈飛在競標失敗之後的攢機”。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空軍暫時是肯定不會要FC-31的,成飛的殲-20、殲-10C正在加速批量生產,而沈飛的殲-16列裝速度也很快。到2018年12月,從俄羅斯引進的24架蘇-35S將全部交付完畢,從空軍的反饋來看,對蘇-35S的性能還是非常滿意的,不排除繼續引進的可能。也就是說,空軍殲擊航空兵中暫時是沒有FC-31的位置的,FC-31只能搏一搏中國海軍的中型隱身艦載機項目。


據最新消息,中國的第三艘常規動力航母建造進度喜人,而第三艘航母採用的是平角甲板構型,裝備電磁彈射器,很可能採用新型艦載戰鬥機。殲-15作為一款典型的三代艦載機,雖然在載彈量、航程等方面有不小的優勢,然而其隱身能力是一大短板,美軍已經開始列裝F-35C隱身艦載機。在這種情況下,FC-31這種中型隱身平臺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而其體積也比較適合8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