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編號

JZ002

仙霞古道

仙霞古道 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的仙霞古道,一路林木森森、篁竹蔽天,古道石級縫中冒出青草,有濃濃的蒼涼感,從江山市的仙霞關至楓嶺關,道道險關扼守著這條從唐朝到近代浙、閩間唯一的商旅要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江郎山》中寫道: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可見仙霞古道的景色之迷人。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人文歷史

在歷史上,仙霞古道是溝通浙閩兩省的重要旱路,它不止在浙閩兩省的經貿往來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內陸延長線的一部分。

閩浙之盛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閩、浙之盛,自唐而始。”唐朝至南宋的幾百年間全國的經濟中心逐漸轉移至江南地區,東南一帶的文化也漸趨發達。宋室南渡,朝廷遷至臨安,大批士族隨之南下,更使江、浙、閩、贛成為人文薈萃之地。正如朱熹所言:“靖康之難,中原塗炭;衣冠人物,萃於東南。”

南宋官道-“仙霞路”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南宋時期的江南和東南一帶,是當時經濟最發達、文化最最昌盛的地區。坐落在這一地區中心的仙霞嶺,也正是在南宋時期開通了正式的官道——浙東理學家呂祖謙在《入閩記》中稱之為“仙霞路”。

經濟貿易的大發展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清初,由於仙霞嶺的軍事地位陡升,仙霞古道成為浙閩之間最重要的官道,駐軍、商人、手工業者等外來移民遷入沿途村鎮,仙霞古道的經濟貿易也得到一次大發展。

古道的繁榮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在19世紀中葉通商開通以前,明王朝和清帝國在大部分時間都奉守海禁政策,只允許廣州及澳門作為官方承認的對外貿易港口。海禁政策嚴重打擊了浙江的海上貿易,但對福建諸海港的影響相對較弱,福建的民間對外貿易始終較為活躍。江南地區生產的絲綢和陶瓷,常由內陸運輸到福建海港或廣州,再行出海。福建的土產,以及福建轉運的香料、象牙、犀角等舶來品,也都由內陸交通運送到浙江。仙霞古道的繁榮,正是以此為背景。

古道遺韻

仙霞古道在為浙閩兩地江流創造條件的同時,沿途也誕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碼頭、集鎮和村莊。江郎山、仙霞關、廿八都、三卿口古瓷村、清漾古文化村……一系列飽含文化積澱的景點就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那裡,用雙腳將它們一一串聯,在古道上追尋歷史滄桑。2001年,江山市旅遊局在仙霞關內外重建了關帝廟、觀音閣、民居和保安街亭,還新建了碑廊和嘯嘯亭,形成了以仙霞古道為主體的系列旅遊資源。

廿八都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為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作家創作基地,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歷史上是邊區的重要集鎮,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專家譽此為“文化飛地”,學者稱其為“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

當年從清湖江山船上卸下的布匹百貨,都要在廿八都過夜。那時商行店鋪、飯店會館,開滿了整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街。白天的挑夫,晚上的商客,熙熙攘攘地聚集在這裡,也造就了廿八都往昔的輝煌,愣是在大山間生出了一個“移民區”——這裡人口不足4000,卻有140多個姓氏,流行的方言有十多種。

浮蓋山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浮蓋山位於江山市廿八都鎮南9公里,浦城縣盤亭鄉柳墩村東面離縣城42.5公里,一名蓋仙山,“浮蓋”即“浮蓋堆石洞群”,為閩浙兩省界山,為武夷仙霞山餘脈。遊客可從閩浙邊界任意選擇進山的路徑。 海拔1146米,總面積14.40平方公里,石質銀灰粗放,有別於江郎山岩石體系,屬熔結凝灰岩,景區內形態各異的頑石星羅棋佈,峰頂由巨石累疊而成,下者如盤,上者如蓋,有“集大地之頑石於一身”之譽,又“似蓋之浮動”,因而得名。徐霞客曾於1630年遊歷浮蓋山,為浮蓋山的奇石幽洞所吸引,盤桓三日之久,留下“怪石拿雲,飛霞削翠”的讚譽。

關於我們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煙霞

古道網

古道網,是以“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為依託的垂直資訊類門戶網站。古道網號召並組織古道相關的政府、學術機構、愛好者共同發現、修繕、保護古道;幫助並引導人們真實瞭解古道歷史,傳播古道文化;同時古道網整合古道相關的商業、旅遊、文化、戶外活動資源,尋找古道與現代社會的共融點,通過別具一格的古道遊、戶外賽事等形式。

古道大字典

古道大字典是古道網依建立的古道資料庫。其中收集整合了所有現存古道資料及信息,提供用戶精確精準的古道歷史人文資料。旨在保護已經或正在消失的古道,發揚古道文化。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APPDA)專注於古道內容的深度考察及歸類整理,形成系統性的古道大詞典、古道大地圖,收集古道歷史文物,建立古道博物館,以供研究查閱及展示古道歷史風貌。提供主題性古道文化研究與諮詢服務。

古道網

尋找歷史長河中記憶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