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

廟山周邊探訪系列之四

2016年11月28日下午,我與儀徵經信委副書記高峰和儀徵法制辦張向陽一起,探訪廟山周邊的幾個古蹟,我們探訪的第四個點,是史致儼墓。

我2016年7月份參加新集鎮為建設公園而召開的歷史文化座談會,在參會前幾天做功課時,從《同治續纂揚州府志》冢墓誌的甘泉縣部分,查到一段記載:“諭葬刑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史致儼墓,在城西二十里廟山”,在新集鎮政府開會時我問了一下,大家對此並不瞭解。

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同治續纂揚州府志書影】

這次在廟山周邊探訪,重點是陳彝墓,其間高書記告訴我,這附近有個“史家墳”,我就感覺到這可能是史致儼的,所以從牌樓腳李春芳墓探訪完畢,我們就直奔史家墳而來。

史家墳在百度地圖上可以查到,位於廟山正南不到三公里,向東兩公里就是弘恩寺(李春芳墓)。這地方是個小莊子,莊名就叫史家墳,約有十來戶人家,隸屬於儀徵市新集鎮江寧村郭山組。小莊子的地勢不錯,後面有塊高地,植被茂盛,東南有一處土墩子,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郭山遺址,裡面曾出土西周時期陶器。莊子的西側有水系由北往南,流經莊前折向東,在郭山前又折向南,直到沿山河,此地有山有水,高低錯落,風水不錯。

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郭山】


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郭山遺址碑】

我們進入莊子,高書記憑記憶向南一拐,在某農戶樓房旁邊的矮牆下,一尊碩大的石龜(贔屓bixi)赫然出現在眼前!

我在儀徵及周邊探訪,發現在野外有完整墓碑、石龜、石像生、牌坊和石構件的古蹟不多,諭興王永吉墓的龜駝碑是最好的,碑和龜俱在;諭興王引之墓碑字多且基本完整,但龜沒了;井亭楊捷墓的龜和碑是新做的;秦橋的石羊風化十分嚴重;土溝李柟墓石牌坊石馬都已砸壞;江寧村這尊史致儼墓的石龜,又大又完整,刻紋清晰可辨,十分難得。

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石龜】

有龜就該有碑,肯定就有高官的墓葬。高書記找來一位老者,78歲的張建才,他非常肯定地說,小時候經常在這裡玩耍,過去確實有碑,碑上有字,只記得“道光十八年”,碑和墓上的其他石料,都被後來修牛角山電灌站時拖去用了。問他碑還在嗎?答曰不能確定,也許在電灌站某處做了地基。

我一再請他確認“道光十八年”有沒有記錯,回家後還打電話給同行的張向陽,確認我沒有聽錯,的確是道光十八年。

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問詢張建才】

這個年份為啥重要呢?因為史致儼是道光十八年去世的。從當地地名“史家墳”和村民張建才對墓碑文字內容的回憶,結合《同治續纂揚州府志》的記載,可以推論,此墓的墓主當為史致儼。

查《清史稿》列傳一百六十二,有史致儼的傳:

史致儼,字容莊,江蘇江都人。家酷貧。甫冠,為諸生,學政謝墉器其才,給膏火,居尊經閣讀書。薦預召試,未與選。嘉慶四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督四川學政。累遷右庶子。二十一年,督河南學政。自滑縣匪平,猶有伏莽,密詔偵察。疏陳彰、衛二郡民間習邪教猶眾,州縣編查保甲,有名無實,撰敦俗篇,刊佈以化導之。商丘廩生陳忠錦以不濫保被毆,知府、經歷受賕,反加斥責,忿而自經。疏劾,譴罪有差。

道光元年,典湖北鄉試。累遷內閣學士。三年,擢刑部侍郎,調禮部。五年,督福建學政。奏分臺灣舉人中額,增所屬四縣學額。漳、泉諸郡習械鬥,諸生與者,屏不與試,悍風稍息。九年,偕侍郎鍾昌赴山西鞫獄,平定知州故出人罪,鞫實,論兇犯如律,褫知州恆傑職。調刑部,歷左都御史,遷禮部尚書。兩典順天鄉試。調工部,又調刑部。勤於其職,竟日坐堂上閱案牘,揅析論難,視司員如弟子。任刑部凡四年,京察,以刑名詳慎,被議敘。十八年,乞解職。尋卒,年七十九,贈太子太保,祀鄉賢及名宦祠。

結合其他史料,補充一下:史致儼(1760-1838)字容莊,江都人,嘉慶四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我在《阮元儀徵事》第三章介紹阮元長子阮常生時曾提到,道光二年,張集馨到北京參加京兆鄉試,入駐宣武門外揚州會館聯星堂,當時揚州會館的兩位司事,為主的就是史致儼,另一位掛名的就是阮常生,這兩位司事一個入葬廟山,一個入葬白羊山,還真巧。其實,白羊山與廟山相隔很近,直線距離也就三公里,從地圖上看,就是一脈。

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史致儼墓位置】

廟山周邊有大量漢墓,又有這麼多明清名人墓葬,看來風水確實不一般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