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樣區分熱感冒和寒感冒?

累了也得拼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是中醫的說法,在西醫中並無對應說法。

冬去春來,春天的氣溫反覆、不穩定,有時過冷,有時過熱。坊間有“熱不急脫衣,冷不急穿棉”的諺語,是針對春季氣溫不穩定之情況。氣候回暖病菌傳播快,加上忽冷忽熱,人就感冒了,春季也成了感冒多發的時節。

感冒了,去藥店買幾顆感冒藥吃,或者買包沖劑喝,就沒事了吧?還真沒那麼簡單,得先區分自己得的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然後再對症下藥,否則還真的不能好!

作為一箇中醫號,我來科普一下中醫怎麼看待感冒、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的區別以及如何對症食療。

中醫眼中的“感冒”

宋代之前,感冒被稱為太陽病(風寒感冒)或者傷風。感冒一詞最早源於宋代的《仁齋直指方》,“感冒”一詞在該書中這樣描述: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

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漢代張仲景及其《傷寒論》主要描述風寒感冒。《傷寒論》中的六經病之一就是太陽病,是太陽所主膚表與經絡感受外邪,正邪交爭於體表,營衛功能失調而發生的疾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為太陽病的提綱證。

清代的吳鞠通及其《溫病條辨》主要描述風熱感冒。吳鞠通受《傷寒論》鼓舞而事醫術,他的著作《溫病條辨》仿《傷寒論》體例,分條列論。《溫病條辨》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溫病包括範圍很廣,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風寒性質以外的急性熱病,都屬於溫病的範圍。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區別

1.風寒感冒

中醫認為,風寒感冒有以下症狀: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痠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以表證為主,可兼有咳嗽。

寶寶還小,無法表達自己哪兒有病痛,寶媽寶爸爺爺奶奶可以從發熱情況、有無出汗、舌頭狀態初步判斷寶寶的感冒。

△臨床病案中,有個寶寶吹風后發燒到將近四十度,但無汗。醫生診斷認為:是寒邪束於肌表,汗孔不開的表現,可以判斷為風寒感冒。

2.風熱感冒

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有以下症狀: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口渴,咳嗽,痰黏或黃,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舌苔薄白微黃、邊尖紅,脈象浮數。

成人可簡單根據痰黃或痰白來判斷自己得了哪種感冒,痰黃為風熱,痰白為風寒。

△臨床病案中,有個孩子發燒嚴重,頭脹痛得厲害,食慾減退,鼻塞,咳嗽厲害,嗓子裡有黃痰,舌苔發黃。醫生診斷認為:黃痰粘稠,舌苔薄白微黃,加上咽紅、乾燥、痛癢,可判斷為風熱感冒。

總之,有個簡單的判定方法:

1、看有無出汗。有汗的屬於風熱感冒;無汗的屬於風寒感冒。

2、看痰。稠濁的是風熱感冒;較清稀的是風寒感冒。

3、看鼻涕。較黃濁的是風熱感冒;較清稀的是風寒感冒。

如何對症食療

根據上面列出的症狀初步自檢後,症狀較輕時,食療調理更好(因為“是藥三分毒”);症狀嚴重且無法初步自診的話,一定不能耽誤,要去看醫生!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要吃的食物不同,但是注意,感冒都要多喝水!


1.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是外邪侵犯人體,通常是從皮毛、口鼻,再到肺衛。寒邪侵及體表,人們常會畏寒、伴隨咳嗽,治療應以辛溫解表、宣肺止咳為原則。

△食療的代表食物有:生薑、大蒜、蔥白、香菜等,這些食物性溫、味辛,味辛能發散,性溫能祛寒,因此具有散寒發汗、解表祛風作用。這些食物能幫助風寒感冒患者出汗、祛寒,幫助患者好轉。


2.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多見於夏秋季,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生薑、大蒜、蔥白等都是辛溫食物,能發汗解表,理肺通氣,反而會助長風熱感冒熱勢,使病情向壞的方向發展。因此,風熱感冒治療應以辛涼解表、解毒利咽為主。

△食療的代表食物有:綠豆、苦瓜、冬瓜、絲瓜等,這些食物都性涼(或寒),有清熱解暑的功效,適合風熱感冒患者。同時,冬瓜利尿,能讓患者多排尿、排熱;但綠豆太寒涼,少量食用為佳。

最後,希望感冒患者能對症下“食療”,早日康復!



杏林學壇,您的中醫養生學壇。


杏林大講堂


感冒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平常又叫冷感冒和熱感冒。兩者大不相同。

【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通常指我們所說的著涼了。一般由於過度勞累,風吹、晚上睡覺等引起。秋冬比較多。

風寒感冒一般表現為頭疼、怕寒怕風,流鼻涕、打噴嚏、苔薄白。不過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等其他因素引起。

1.後腦強痛

即頭後部疼痛,連帶頸部轉動不靈活。

2.怕寒怕風

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

3.流清涕

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於風寒感冒;舌無苔或薄白苔,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惡寒,不發熱或發熱不甚,無汗,周身痠痛,咳嗽痰白質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需要發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加蓋厚被、喝薑糖水、喝姜粥等等。

1.傳統方劑

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總的治療原則是: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2.治風寒感冒便方

(1)組方 薄荷、大蒜、生薑各等份。用法:將各藥共搗爛如膏,取適量敷於肚臍,外蓋紗布,膠布固定,1天換藥1次。敷藥後可吃熱粥,經助藥力,得微汗出則佳。

(2)組方 蔥白3 根,白酒、小米適量。用法:加水適量煮粥,熱服取汗。

(3)組方 蔥頭3 個。用法:蔥頭煎湯,臨睡時熱水燙腳,再趁熱服蔥頭湯。服後蓋被,汗出則佳。

3.風寒感冒食療

(1)薑絲蘿蔔湯 配方:生薑25克,蘿蔔50克。製法:生薑切絲,蘿蔔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適置,稍煮1~2分鐘即可。功效:祛風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熱服。

(2)蔥豉湯 配方:蔥白2根,豆豉10克。製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鐘,之後加入蔥白、調料出鍋。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熱服用,服後蓋被取汗。

(3)香菜蔥白湯 配方:香菜15克,蔥白15根,生薑9克。製法:將香菜、蔥白、生薑分別洗淨,切碎共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飲服即可。功效:發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連服2~3日。

(4)薑糖飲 配方:生薑10克,紅糖15克。製法:生薑切絲,以沸水沖泡,加蓋約5分鐘,再調入紅糖。功效:疏散風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熱頓服。服後蓋被睡臥取汗。

(5)蒼耳雞蛋 配方:雞蛋1個,蒼耳子6克。製法:將蒼耳子去刺炒黃,研成細末,加入雞蛋中打成蛋漿,炒熟。功效:散風止痛。用法:每日1次,趁熱食用。連服3日。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通常是因為溫差原因。比如外邊四十多度的天氣呆了一箇中午,突然到僅有一二十度的空調房裡。

通常表現為:

1.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

2.流濃涕,通常黃色。

3.舌苔帶點黃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體通常比較紅。

4.便秘。

5.身熱、口渴、心煩。

6.脈像通常為數脈或洪脈,就是脈搏比正常為快。

風熱感冒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若不嚴重自己治療的方法有涼茶、薄荷茶、板藍根、銀翹解毒片、牛黃解毒片等。

飲食調理可採取治風熱感冒的三湯:

1.薄荷粥 薄荷煎取藥汁候涼,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稍溫即服,得汗最佳。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此湯飲對新感風熱者最適宜。

2.桑菊薄荷飲 桑葉、菊花、薄荷、苦竹葉、蜂蜜少許,加適量水,煮沸,代茶頻服。桑葉清肺熱;菊花疏散風熱,明目平肝;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能迅速解除發熱頭痛等症狀。有高血壓或頭痛、目糊之患者也較為適宜。

3.貝母沙參蒸雪梨 將雪梨1個去皮去核,把貝母、沙參、薄荷及冰糖適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內加水蒸熟,早晚分食,連吃數日。此湯潤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適用於老年人、兒童感冒後熱病傷陰引起咽乾咳嗽、肺熱痰黃,或津傷口渴、大便燥結等症。

同時,針灸、推拿、按摩都是治療風熱感冒的良方。


百科名醫


一.區別就在於第一個你對感冒有“反應”的器官!

1. 如果你先在“鼻子”感冒——每次感冒都先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涕而且鼻涕是清水狀的,此外伴有怕冷啊咽喉癢啊咳嗽,痰不多也不稠也不黃那多半是風寒感冒了。

2. 如果你先在“嗓子”感冒——每次感冒都先嗓子疼,咳嗽,乾咳,有痰也不多,或者很粘稠不容易咳出來,又或者痰很黃;還伴有打噴嚏,流鼻涕鼻涕也很黃,發燒之類的就是風熱感冒。

二.有人說風寒感冒不就是因為受涼了才感冒,而風熱感冒不就是熱傷風嗎?不一定,外界環境引起是引起感冒的一方面原因,體質是另外一方面。

1.對於一個體質沒有偏陰或偏陽的正常人來講,如果他感受寒邪而感冒,先打噴嚏流清涕惡寒重發熱輕,咽癢咳嗽,此時他屬於風寒感冒;如果他感受的是熱邪而感冒嗓子疼痛咳嗽不止咳黃痰發燒重,此時他就是屬於風熱感冒。

2.對於體質偏熱的人——陰虛質,不管是感受寒邪還是熱邪一般他都會先嗓子疼,咽乾咳嗽,或者發燒,熱邪對他的影響大,他表現的一般都是風熱感冒的症狀。為什麼,因為他體內有熱,感冒容易從體內而誘發症狀,比如說“肺熱”。

3.陽虛體質,他感冒的症狀也很少有風熱感冒的症狀,因為身體陽氣不足,肌表腠理不緊密,外界寒氣更容易侵襲身體,所以一般都是風寒感冒。

身體比較健康體抗力比較強的正常人有個“七天定律”,就是你吃不吃藥感冒在七天左右就會好,多喝熱水,多休息飲食清談不勞累,靠自身抵抗力戰勝感冒。如果你體質比較虛,還是吃藥吧,別抗了。

不管什麼人遇到什麼樣的外界環境而引起的感冒,都秉著“熱者治熱”,“寒者治寒”的原則。就是你表現了“寒證”那就解表散寒,表現了“熱證”那就解表清熱,如果入裡化熱就標本兼治。

PS:風寒感冒也是會變成風熱感冒的

一個人如果在風寒感冒初期不治療也會入裡化熱變成風熱感冒,因為初期的風寒侵襲體表,如果體內正氣不能與之抗衡就會慢慢進入臟腑化熱,如《扁鵲見蔡桓公》之扁鵲所言“君有疾在腠理”發展成“君有疾在‘臟腑’”啦!所以都不是絕對的,對症才是關鍵。


小茴香姐姐




換季的時候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容易感冒,有時候想著身體強壯就試圖扛過去,畢竟吃藥吃多了不好,後來發現還是吃藥見效快!為了區分感冒類型避免買錯藥特地查詢了相關資料,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不過不清楚的話最好還是不要自己隨便買藥吃,避免耽誤病情,吃錯或吃多還容易形成藥肝。

1.風寒感冒,怕冷,輕微發燒或不發燒,頭痛,鼻塞,流鼻涕,咳嗽且多稀白痰,舌苔白;應選用九味羌活丸或通宜理肺丸,忌用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等,會加重病情。

2.風熱感冒,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宜脹,咽喉腫痛,或舌幹口燥,咳嗽且帶稠黃痰,舌苔薄白微黃;應選用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片,不能用羌活丸或理肺丸,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痛加重。

3.感寒溼滯,外部表現發熱嚴守惡寒,體溫不高,頭痛;內部胃部滿悶,噁心嘔吐,腹痛瀉下,應選用解表化溼的藥物,如藿香正氣丸,不可用保和丸或山楂丸。

4.表裡雙感,壯熱憎寒,頭痛目炫,口苦口乾,咽喉腫痛或咳嘔氣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需選用表裡雙解,如防風通聖丸。

5.氣虛感冒,身體虛,抵抗力低,平時易出汗,不耐風寒;身倦乏力,食慾不振,輕度發燒,流清涕,日久不愈或反覆感冒,需扶正祛邪,益氣解表,可用補中益氣丸治療。

以上就是總結的一些感冒症狀,大家還有其他的補充可用評論分享或關注後私信,謝謝


券農小白


冬天回答這個問題,我更傾向於回答:如何辨別感冒的寒熱?

因為冬天裡大多數的感冒,包括現在很可怕的流感,都是風寒感冒。即便有風熱表現,也是風寒逐漸化熱,並非一開始就是風熱。



廢話說完之後,知道感冒的寒和熱就很重要了。

風寒感冒初起的時候,主要有以下表現:怕冷,可能會發燒,甚至是高燒,鼻塞,流清鼻涕,可能有咳嗽,咽喉痛,痰清稀,可能有渾身痠痛。

如果化熱,那麼症狀仍然可能有怕冷。但同時會有發熱,自己感覺熱。仍然有鼻塞,但是鼻涕變濃,咳嗽,咽喉以幹癢為主,痰也會變濃,舌苔顏色會變黃。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點:

一,發燒不一定是熱。其實反而風寒的時候更容易發高燒。

二,寒和熱都可能有怕冷的症狀,但是風寒的時候,往往以怕冷為主,雖然有高燒,但是,自己不感覺發熱。

三,咽喉痛主要是寒,咽喉癢主要是熱。

四,本身熱性體質的人更容易化熱,小朋友因為陽氣非常的旺盛,也很容易化熱。

五,體質虛弱的人或老年人,很容易邪氣直犯心包,病情快速轉變,形成危重的病症。要注意病情變化。



從治療的角度來說,感冒了還是寒性的時候,尤其是風寒感冒剛開始時,建議先用生薑紅糖水,可以加一點蔥白,煮五六分鐘,一碗趁熱喝下去,不一定非要出很多汗,有想出汗的感覺就可以了。

也可以用小柴胡顆粒,沖服。

也可以用刮痧法。

也可以拔罐。

中醫有很多方法的,越早治療越好。下圖是我為高燒同事刮痧的效果圖,很快會退燒。


以上措施能夠很好的改善風寒的症狀,也可以吃一點感冒清熱沖劑,注意這個是針對風寒的感冒藥。

如果感冒已經有了熱象,那麼就建議用銀翹類的感冒藥,銀翹維c片,銀翹沖劑之類的。

這樣藥品都是以銀翹散為底製成的,對風熱有效。當然也可以用桑菊顆粒、抗病毒口服液、雙黃連等。



另外就是我在昨天的問答裡提到的,一定要注意休息,保暖,隔離,多喝水。

感冒很容易消耗人體的水分,多喝水是絕對正確而且必要的,做法。

如果病情變化,或者自己難以判斷,一定要及時就醫。

邱醫生在此祝大家都能健健康康,過個幸福快樂的新年。


邱醫生說


從中醫的觀點看感冒

媒體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小編倔奇初到藥店那會兒,大約記得人們還沒有現在這般注意感冒的分型治療。看到有人關注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的區別有哪些,不禁感嘆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了。



說到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的區別,這也算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網絡上一搜結果一大把,可謂林林總總、琳琅滿目,看著都很有道理的樣子,看完之後如果你生搬硬套用於自我診治感冒,估計有時又會雲裡霧裡,稀裡糊塗罷。

小編倔奇亦是孤陋寡聞之人,嘗試著說一點兒新鮮的看法,期冀對這一問題能有所補充,那麼倔奇就好開心了。

既然談到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那就不得不說起中醫對於感冒的認識。“感冒”一詞,不是中醫的發現,而是封建官場官僚士子們的發明,當值的大小官員們請假常以“感冒”為託辭,漸漸流行開來,成了感冒疾病的病名。若以嚴謹的治學態度,中醫是以“風寒表證”、“風熱表證”來論述的,這是因為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強調“證”是中醫的一大特色。



“表證”,顧名思義,風邪夾雜寒邪侵犯人體肌表即為風寒表證;風邪夾雜熱邪侵犯人體肌表即為風熱表證。這樣表述,大家應該可以更精準地理解了吧。因為,這樣可以把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掩蓋下的“表證”的重要概念給揭示出來。

說到風寒表證、風熱表證,不得不再提到中醫的傳統診治手段――望聞問切。在治療感冒這一類疾病時,正宗的中醫也是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的,患者的高矮胖瘦、強壯還是羸弱、氣色、聲音、飲食習慣、居住環境都是在考慮的範圍之內,特別是脈診。

風寒表證,脈浮緊;風熱表證,脈浮數。至於浮緊與浮數的區別,只簡單說一點兒,因為這是更專業的範疇,普通大眾瞭解一下即可。浮緊,脈象如漂浮在表面,輕取可得,且像拉緊一般;浮數,脈象如漂浮在表面,輕取可得,且跳動明顯快捷。

其它的關於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症狀上的差別,太多太多了,小編倔奇就不重複了。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依然是用西醫的思維方式來解讀中醫理論,難免有隔靴搔癢之嫌。鑑於西醫在治療感冒方面的侷限性,出現這樣的認知不足為奇。因為中醫在注重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還重視疾病的病因、病機和傳變等。



中醫不會坐等感冒自愈,中醫會關注患者身體狀況的變化,及時診斷患者所處的“證”來進行治療。比如風寒表證,如果應對不及時或不當,寒邪會入裡化熱,這時患者的證又會發生變化。諱疾忌醫的典故,大家想必知道。扁鵲見蔡桓公,名醫扁鵲先生,出於醫者的仁心,通過望聞問切的望和聞,一看就看出蔡桓公的病從腠理到肌膚到腸胃最後到骨髓的傳變過程,並且在疾病傳到骨髓之前,分別提示蔡桓公,為他的病情做了預警,只可惜蔡桓公當了耳旁風不以為意,最後病入骨髓無可挽救,可悲可嘆。

文章寫到這兒,弱弱地問一下“中醫黑”們,你們不瞭解歷史,更不瞭解中醫的歷史,就敢數典忘祖,哪兒來的那麼大勇氣呢?


濟溪河是中藥師


感冒是因病毒侵襲人體所導致的外感病,四季都可發生,冬季多屬風寒,以寒為主,夏季多屬風熱,以熱為主,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汗、發熱、全身不適為主;

風寒風熱的區分始於明清的溫病學派,在溫病學派之前並沒有風寒風熱之分,明清之前統稱傷寒。風寒治法宜辛溫解表,風熱治法宜辛涼解表。風寒風熱的主要區別如下:

風熱感冒是發熱重、惡寒輕或微惡風寒、口渴、舌紅、脈浮數。臨床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脈浮數或咳嗽少痰,咳出不暢、咽痛、口渴等。宜用辛涼解表藥,如:銀翹解毒片、清感靈顆粒、風熱感冒顆粒、羚翹解毒丸(片)等;常用的中草藥有:葛根、柴胡、菊花、桑葉、薄荷、荷、淡豆豉等等,其中柴胡、葛根、淡竹葉具有解熱作用。

風寒感冒是惡寒重、發熱輕、無汗、口不渴、舌苔淡白、脈浮緊。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肢體痠痛、舌苔淡白、脈浮緊、鼻塞聲重,或是鼻癢、噴嚏、流涕清稀、咽癢、咳嗽、痰多稀薄。宜用辛溫解表藥,如:風寒感冒顆粒、感冒清熱沖劑、傷風感冒顆粒;常用的中草藥包括:桂枝、麻黃、荊芥、紫蘇、生薑、防風、蔥白等等。

但是,對於風熱感冒的區分以及其辛涼解表法多有質疑,有醫家基於中醫臨床觀察和理論探討從症、證、病、治法、文獻、文理、醫理等方面對風熱感冒病因屬風熱提出質疑,認為此證發病非感受風熱病邪所致,實由外感風寒所致,屬傷寒日久出現的兼變證,治法亦不能侷限於“辛涼”。而其治法,辛涼解表法的爭議也多在對辛涼解表藥物的爭議上,如常用的方劑桑菊飲中的桑葉、菊花並無辛涼之味,更無出入之性。所以其辛涼輕劑的稱呼亦存疑。銀翹散中銀花、連翹解毒涼血之力雄,配以辛溫解表之荊芥、豆豉,辛涼平劑實為表裡雙解劑。

所以,外感,並不能簡單的分為風寒風熱,如果臨床應用不辨明其說,則用藥會受葉、吳等人一時之經驗所限,不能融會貫通,我們應發遑古意以應時變。


小叨健康匯


隨心藥師


風寒感冒症狀常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疼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或有喉癢、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病機乃為風寒之邪侵襲肌表,衛陽被遏,腠理內閉,則惡寒發熱無汗。因感於寒,故惡寒重而發熱輕。風寒上犯,清陽不展而頭痛;風寒外襲體表,絡脈失和則肢節痠痛。邪犯於肺,肺氣失宣則咽癢咳嗽;肺竅不利,則鼻塞流涕。寒為陰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俱為表寒徵象。治療多以辛溫發汗解表為主。

風熱感冒症狀常見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洩不暢,頭脹滿、面色多赤 、目脹、咳嗽,痰粘或黃,或咳聲嘶啞,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流黃鼻涕,口乾微渴欲飲。白苔薄白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

病機乃為風熱犯表,熱鬱肌腠,衛襲失和,故見身熱,微惡風,汗出不暢。風熱為陽邪,故身熱重而惡寒輕。風熱上犯則頭脹痛,目脹、面色紅赤,咽喉紅腫疼痛,鼻流濁涕。熱灼津傷則咽燥口渴。風熱犯肺,灼津成痰,肺失清肅,故咳嗽、痰粘或黃。苔白微黃,脈浮數,為風熱侵於肺衛之徵。治療多以辛涼清熱解表為主。

因六淫、時行病毒,從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衛,衛表不和而致病。注意!風寒誤用辛涼,汗不易出,易邪難外達;反之,風熱誤辛溫,助熱燥液動血,易引起傳變。

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葉輕舟85將為你解答,感謝閱讀和熱心點贊。未經允許不得搬襲。


一葉輕舟85


一、症狀表現

風寒感冒:是指由於風寒之邪侵襲肺表,肺衛失宣所致。症見:咳嗽,咳痰清稀,發熱,鼻塞,流清涕,喉癢,或見身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風熱感冒:是指風熱之邪侵犯肺衛所致。症見:咳嗽,痰黃色稠,鼻塞流濁涕,發熱微惡風寒,口微渴,咽喉疼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二、鑑別要點

上面是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症狀、舌象、脈象,但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恐怕還是難以分清,下面我就將風寒和風熱感冒的最簡單特徵概括成“鼻流清涕痰白稀,舌苔薄白風寒起;鼻流濁涕痰黃稠,舌苔色黃風熱已”兩句話,供大家鑑別寒熱時參考。

三、對症中成藥的自我選購

風寒感冒:一般初起症較輕的可用午時茶顆粒,症較重的可用感冒清熱顆粒,


風寒感冒顆粒,四季感冒片等中成藥。兒童可用小兒風寒感冒顆粒,症狀輕的也可用午時茶顆粒。

風熱感冒:常用中成藥有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麻杏甘石合劑,蓮花清瘟膠囊等;一般初起發熱輕伴有咳嗽的可選用輕劑桑菊感冒片;發熱較重,身痛,咽喉腫痛的可用平劑銀翹解毒片,伴有高熱驚風的可用羚翹解毒片;痰熱咳喘較盛兼口渴者可用麻杏甘石湯;蓮花清瘟膠囊亦是治風熱感冒良藥。兒童可用小兒感冒顆粒,

蓮花清瘟顆粒等中成藥。

四、注意事項:

1、感冒雖是常見病,西醫常有自愈一說,但對一些伴有高熱,痰多咳嗽症狀嚴重的病人是決不能等閒視之的,一定要及時治療,尤其是小孩,稚陰稚陽之體,病情容易轉化,易引發肺炎、心肌炎等併發證。

2、感冒亦應辨證論治,方有奇效。如風寒感冒,鼻流清涕,伴有惡寒症,用感冒清熱顆粒泡水溫服,服後約一小時左右即可明顯見效。如用了治風熱感冒的藥不但無效,症狀反而會加重。因此自行購藥一定要慎重,症狀較重者以去醫院看醫生為宜,或在藥師的指導下選購中成藥。

3、感冒病人飲食宜清淡,忌魚蝦等葷腥、生冷、辛辣、油炸、香燥之食物。

4、炎熱天氣感冒忌長期居於空調環境,防低疾病抵抗力。

5、服辛溫解表藥後出汗汗溼衣服,宜及時用乾毛巾擦乾或避風更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