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終生不敢伐蜀,原來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眾所周知諸葛亮死於過度勞累。但諸葛亮死後,為什麼司馬懿沒有一直沒有伐蜀?這讓人們很難理解。諸葛亮既然已經死了,那麼司馬懿斷就沒有理由不去討伐蜀國,停滯不前,這中間到底適合原因呢?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終生不敢伐蜀,原來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連年率領10萬蜀軍攻打曹魏領土,此時能抵擋諸葛亮者,就非司馬懿莫屬了,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與司馬懿對陣於五丈原,面對身懷鬼神之測的諸葛亮,司馬懿面對他也是毫無勝算,於是他採用了“堅守”的戰略來對付諸葛亮的挑戰。因為諸葛亮卻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勞累,大小軍事都是親自過問,終於還是因為過度勞累,不幸去世。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終生不敢伐蜀,原來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司馬懿在諸葛亮去世後,公元234年,司馬懿升任為太尉,237年,遼東太守公孫元抗曹魏,而司馬懿已經派出軍隊對抗,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接到詔書曹睿帝威,司馬懿日夜接到信,回洛陽,去魏皇帝含淚的曹叡床邊,問他們生病了嗎?曹叡的意思是讓司馬懿來輔助幼子,在曹銳死後,8歲的曹芳坐上王位。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司馬懿一直沒有對蜀漢進兵。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終生不敢伐蜀,原來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仍任太尉,同時兼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從此他沒有再回西線戰場,是否伐蜀也不由他一人決定。不久,曹爽一夥以少帝的名義升司馬懿為太傅,其實是將其架空,司馬懿雖位高、名高、功高,但其實逐漸淡出了曹魏核心層,後來司馬懿索性稱病不上朝了。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終生不敢伐蜀,原來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從格局上看,吳蜀的敗亡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地方豪強目光短淺,小富即安,一旦利益分配不均,馬上內亂。前朝遺老在後三國時期已把漢朝的殘存優勢消耗殆盡,繼續透支,反而會出現負作用。所以,司馬懿的高明正是看穿這一點,既然不能或暫時時機不對,乾脆示敵以弱,讓你們自己去瞎搞,所以不伐就是伐,不伐是為了放棄局部勝利,主導掌控大局。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終生不敢伐蜀,原來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確實沒有再伐過蜀,不過不是他不敢,而是因為他說了不算,想伐也伐不了,但是到了後期司馬懿總算獨攬了大權,但留給他的時間太有限,伐蜀基本已經沒希望了。對於本篇文章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