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徐洪:撫順“大山坑”之最

大凡搞收藏的人都熱衷追求一個“最”字,諸如最多最全最早最大最貴等等。似乎“最”字越多越能彰顯出收藏者的水平與品位似的,每每在人前露臉則頗有成就感、滿足感,“最”便成為被人高看一眼的身份象徵。其實,單純去苛求所謂藏品之“最”,然後孤芳自賞,抑或無聊地攀比,似乎有悖於集藏的真諦。竊以為即便是追風趕髦,也莫忘挖掘藏品背後所蘊藏的“最”,以致為後學留下點兒什麼,才不褻瀆文明高雅的集藏活動。比如百年前撫順大山坑之“七最”,恐怕就知之者無多了。這裡筆者基於對藏品的考證,試將“大山坑之最”做一簡要盤點。

一、大山坑是日本人最早在撫順開鑿的煤礦。日曆明治三十八年,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3月,日軍戰敗沙俄佔領撫順煤礦後,由首任礦長松田武一郎主持,立即制訂了1907——1912年第一期開發計劃。其中在確保原有礦坑繼續掘採的同時,分別投資先後開鑿了大山坑、東鄉坑兩個新豎井。以及配套的廠房、社宅、市街、公園等設施。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一)

大山坑(圖一)位於千金寨村東南一片丘陵之上,東側隔楊柏河與楊柏堡坑、東鄉坑相望,西側與千金寨坑毗鄰,這幾個礦坑同屬一個礦脈。該礦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7月,投資279萬日元開工掘進,礦坑最深處達到376米,於宣統二年(1910)2月挖到煤層,同年6月全部竣工正式投產,是日本人在撫順最早開鑿的煤礦。

二、大山坑是首個用外國人名字命名的撫順煤礦。大山坑煤礦西側接近千金寨,因而最初稱“千金寨坑”,1925年4月滿鐵撫順炭礦將其改名為“大山坑”。日本侵略者把撫順視作自己的領土,將礦坑作為自己的礦坑,用他們崇拜的所謂“戰神”來為煤礦命名。“大山坑”即以日俄戰爭時日本滿洲軍司令、陸軍大將大山岩的名字來命名的。稍後開鑿的“東鄉坑”則是用日本海軍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的名字來命名的。

大山岩(1842—1916),日本陸軍的創建者、政治家,明治和大正兩朝的九元老之一。甲午戰爭任第二日軍司令,攻佔金州、旅順和威海衛等,是旅順大屠殺的罪魁。日俄戰爭時任日本滿洲軍總司令,指揮遼陽、沙河、旅順和奉天會戰,戰勝強大優勢的俄軍。曾與同鄉的海軍司令東鄉平八郎並稱為“陸之大山,海之東鄉”。1898年授日本首批元帥銜,1907年封為公爵,1912年退役,1915年出任內閣大臣。死後享國葬待遇,時俄駐日大使武官曾致悼詞獻花環。日史上受敵國重悼者只有他和後來的東鄉平八郎二人。

三、大山坑是當年產量最高煤質最好的煤礦。大山坑礦位於主煤田之上,埋藏淺、煤層厚、質量好,井下見煤便是幾十米厚煤層,幾乎沒有矸石雜質。1910年6月投產當月就產煤43200噸,10月份以後月產量基本穩定在35000噸左右。而當時被日本人控制的千金寨、楊柏堡和老虎臺三個礦坑,月產量合計才42000噸左右。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二)

圖二是一枚迄今僅見的,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滿鐵炭礦印行的套色老明信片,配圖是大山坑豎井塔架與附近廠房等近照,其下方文字說明中赫然印有“作業人員二千餘人、一日產量二千餘噸……”的字樣。足見該礦當年被日本人重視的程度。也說明這大山坑是他們引以為榮、重點掘採的煤礦。實際上日後該礦的產量,也的確是在撫順所有新老礦坑中首屈一指的。

四、大山坑是礦難最頻、死傷人最多的煤礦。當年日本侵略者為最大限度掠奪撫順煤炭資源,四處騙招苦力到礦山挖煤。實行只要煤炭不顧礦工死活的“人肉開採”政策,井下安全毫無保障,致使大小事故頻發,死傷工人屢見不鮮。據日本史學家渡邊三三著《撫順史話》(1992)記錄的不完全統計(圖三),自1905至1945年日寇統治撫順煤礦四十年時間裡,累計傷亡礦工至少有25萬人次。由於大山坑是高瓦斯煤礦,因瓦斯爆炸引發的礦難最頻、死亡礦工最多。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三)

這裡舉幾例較大的礦難。1916年4月14日,大山坑下瓦斯自燃引起大火,發生了投產以來最大的一次死亡150多名礦工的惡性事故。轉年1月11日,井下再次發生瓦斯爆炸,日本人殘忍地把井囗堵死,使917人(其中有20名日本人)全部遇難。1931年2月7日,大山坑西二巷道失火,日本煤礦當局為保礦不顧工人死活,強行封閉井囗,致使井下3070名礦工喪生,造成撫順煤礦史上空前絕後的大礦難。

此外還有坑下水災。1928年4月9日,由於排水不暢,撫順煤礦發生大面積透水事故。大山坑煤礦井下灌水80萬立方米,釀成井下特大災難,482名正在採煤作業的礦工無一倖免,全部被淹死。當時雲集坑口的家屬悲號動天,慘不忍睹。據當時《礦業週報》(1928.4.28)的報道:“一次淹斃一千餘人”(圖四),僅此一項就超過圖三表中1928年的死亡統計數據。而對那些死亡和致殘的礦工,炭礦當局司空見慣、視若罔聞;鬧得緊的每每僅付幾個銅板就結算了事。

五、大山坑是最早採用充填法掘採的煤礦。撫順煤礦最早都是靠人工“老鼠打洞式”的採法。這種殘柱式無頂棚、無充填的原始採掘工藝,掘進成本高、安全無保障,採掘率也很低下。1912年到1917年,滿鐵撫順炭礦進入第二期開採,在相繼開鑿萬達屋、龍風、萬新等新坑,並建設古城子露天掘的同時,開始建設發電所和實施豎井注砂充填法採掘。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四)

先進的“水砂充填採煤法”源自法、德兩國,1911年2月在楊柏堡小坑開始試驗性注砂。1912年著手引進採注砂機械設備,1913年用採自楊柏河的河砂在大山與東鄉兩坑設注砂場,同時對兩坑正式實施注砂充填法。這種方法不僅加固了井下巷道,而且由於灌水溼潤了煤層,對預防煤塵瓦斯爆炸自燃,減少事故起到了有益作用。

1920年又由水平分層充填採煤法,改為水平長臂充填採煤法。從1925年起又改進為傾斜上行長臂水砂充填採煤法。1930年炭礦又改用廢頁岩做充填材料。由於就地取材,減少了環節提高了效率,一直沿用到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人結束對撫順煤礦的統治為止。

因礦井充填需要大量的砂石,1915年6月炭礦在楊柏河、慄家溝、塔灣、葛布、古城子等地設採砂場,利用大型採砂機從河裡和山上採運砂石。圖五便是當年炭礦渾河葛布採砂場,一臺大型採砂機正在作業的瞬間。直到1930年制油廠投產以後,開始利用乾餾油母頁岩的殘渣替代砂石充填,減少了河道取砂量與運輸環節。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五)

六、大山坑興建了撫順最早的選煤廠。採自地下混雜著矸石泥土的煤炭,升運到地面以後,需要進行篩選和水洗。早期投產的各礦坑既無選煤設備,也無煤質分析程序,全憑手工操作。這種“乾式分選”勞動強度大、效率低。1911年大山坑率先在井口建立了選煤(炭)廠,將出井的煤炭驗收後,進行簡單水冼,再分成原煤、劣質煤、矸石等,然後分別運輸出廠。圖六就是撫順煤礦最早興建的大山坑選煤廠,這禎照片定格了百年前選煤廠內煤礦工人勞作的場景。隨即楊柏河東側的東鄉坑也建立了規模、流程相同的選煤廠。而1914年開鑿的撫順第一露天掘——古城子露天掘,到1926年才建成選煤廠。無論井採還是露天掘,選煤的流程工序都是一樣的。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六)

1935年以後,隨著各礦坑的擴大開採,以及大露天採掘的不斷推進,選煤廠陸續引進了歐式粉煤洗槽、卡賓特離心脫水機、脫水篩等機械設備。建成了水洗、粉煤的全套流程設施,大大提高了選煤效率。也減輕了煤礦工人的勞動強度。撫順煤炭的產量與質量也達到了高峰,日本人視之為“社會的財源,帝國的一大寶庫”,對日本大正一朝前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軍事工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七、大山坑發電所是撫順最早的發電廠。清光緒末年(1908),由滿鐵出資在大山坑囗興建了一個火力發電所(廠),圖七(大圖)是撫順大山發電所僅存於世的一幅照片。該發電所建成之初裝有兩臺500千瓦發電機組,年底便竣工發電,開始向大山坑、東鄉坑、楊柏堡坑和千金寨供電。這是撫順乃至遼瀋地區有史以來首個發電廠,後稱“第一發電廠”。大山坑煤礦也成為第一次使用電能作動力的撫順煤礦。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七)

由於煤礦的不斷擴採,對電能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1910年5月,大山發電廠又擴增兩臺1000千瓦發電機組,開始向老虎臺和千金寨等礦坑及附近相關廠礦供電。1912年9月電廠再次安裝一臺1500千瓦發電機,於第二年十月完工併網發電。至此大山坑發電廠五年中先後共裝機五臺,發電量總計達到4500千瓦,為撫順煤炭早期採掘與相關工業的起步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因大山坑發電廠建在撫順大煤田之上,為日後露天開採設置了障礙。後於1914年廠址向北遷移,在大官屯北窖地東側,興建了利用煤氣為燃料的門特瓦斯發電所,第二年就開始運轉發電,史稱“第二發電所”。後來又在附近擴建“第三發電所”,即後來經整合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撫順發電廠。

1912年,大山坑與西側的千金寨坑合併成立“大山採炭所”。1931年12月,按滿鐵炭礦“大露掘規劃”,終止大山坑井採,將其與東鄉坑、楊柏坑等幾個煤礦合併到一起,實行大揭蓋式露天開採。1938年楊柏河改道後為東西兩側統一露天掘創造了條件,之後幾個原始礦坑在隆隆的電鎬聲中永遠消失了。一個振驚世界、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撫順西露天礦大坑(圖八)逐浙形成了。

徐洪:抚顺“大山坑”之最

(圖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