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機械專業的學生的哪幾門課對未來有幫助?

有點意思喲


機械專業是一個涵蓋非常大的一個專業,它的分類分支還是很多的。它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而又具有創新的專業,說它傳統是因為這門學科學的內容包含了傳統的機械大型的器械等,說它創新是因為最近興起的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工業4.0等等都是和機械相關的。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的吃喝住行都離不開機械製造,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還是靠製造業。德國在2011年的時候就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這就是被喻為以智能製造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國在2015年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是中國版的“工業4.0”。在這麼一個大背景之下,機械專業絕對是一個永不失業的一個專業。


機械專業哪幾門課對未來有幫助,我想這個問題問的比較籠統,我覺得對未來有幫助應該是看你選擇關於機械大類的哪一個方向來發展,機械專業可以往應用與維護、機械設計、機械研發等,它的分門別類很多,具體的方向也就不具體去說了,我在這裡說幾個大方面的基礎性的吧。

機械製圖和製圖軟件

作為機械類專業最先學習到的就是機械製圖了,機械製圖是最基本最基礎的了,只有熟悉製圖的規則、瞭解零部件的畫法,才能夠算入了門。機械製圖是機械工程的語言,每一個從事機械行業人員的基礎。

學習完機械製圖之後應該學習一些製圖軟件,現在不是計算機沒有普及的那個年代每一張圖紙都需要用手繪,手繪是是非常耗時耗力的一個工作而且還容易出錯。用計算機輔助的話就會非常省時省力而且標準好看。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機械製圖軟件二維的有AutoCAD,三維建模的有Soliwork、Pro/E、UG等等,小胖子我建議AutoCAD是必學的二維製圖軟件,三維製圖軟件至少要掌握一個。所以關於機械製圖原理和標準的書籍還有繪圖建模的軟件學習的書籍是要學的對工作時有幫助的。



機械設計製造

作為一個機械專業的人,《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基礎》、《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等等這些書籍也是對未來有著影響的。對於一個零部件首先要知道它用的材料是什麼,是用什麼方法制造的,它製造的技術依據是什麼,它的原理是什麼,它是應用在什麼地方等等這些都是要知道清楚的,這些書籍還是比較基礎性的知識,並沒有太複雜太深入,如果是想要從事機械設計方面的對這些就要非常的熟悉了。


自動化控制

現在的機械很少是純機械的了,一般都採用有集成系統實現過程控制。《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等等書籍是對未來發展是絕對有用的。特別是現在智能製造非常的火熱,工業革命的更新換代,機器人代人的熱潮下,懂得編程控制人才是非常之吃香的,小胖子個人建議主要往這個方面發展。

小胖子閒說結束語:既然選擇了走機械的這條路那就好好地去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相信你會在機械這一領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胖子閒說教育


確實,作為一個機械專業的學生,我覺得很多課對我們未來的幫助是微乎其微的,比如說政治方面的,但是也確實有一些課程對我們未來的幫助還是很大的,下面我就來列舉一下。

1.autoCAD、catia、ug、SolidWorks、Pro-e等CAD製圖軟件,把這個排在第一位,是因為這東西是以後能拿來吃飯的工具,如果大學四年能精通其中一兩個軟件,在以後的工作中將大有用途。我記得我有一次面試就是去了,直接給了一張圖紙一臺電腦一個小時,讓建一個模型;



2.互換性,這門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也許當時顯現不出來其重要性,但是在工作中運用相當廣泛。以前一個學長專門跑回來問我借這本書,當時他說,其實學了一堆課程,就這門能派上用場;



3.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如果以後選擇考研或從事科研型工作,這類課程作為考研專業課或複試專業課,學好了考研將事半功倍;



4.電工學、單片機等,現在傳統機械工資相對電子方面、控制方面差得越來越多,學好這類課程對以後找到一個好工作很有用處;



5.英語、德語或日語,機械行業最常用的語言,儘管不是專業課,但是學好了對在工作也很有幫助。

希望我說的對你能有一些幫助。

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大家!


雲海說科技


不請自來!答主是機械工程專業的在校學生,機械工程專業是一個很大的概括,其實還有很多分支,但是在我們學校就只開設機械工程這樣一個大的專業。

我認為對未來有幫助的課程:

1 . 工程製圖 機械製圖

工程製圖是最先接觸的專業課,我們學校大二開設專業課程,當時我們學這門課主要學校了CAD繪圖,手繪,一週兩節課,一節上機學習CAD,另一節就課堂上講解理論,然後手繪。這門課是機械工程學科的工作語言,製圖貫穿這個專業的學習和工作生涯,如果你是一個工程師,那麼圖就是你表達自己設計意圖的語言。機械製圖也是和工程製圖學習的差不多。都是接觸工程圖。


2.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

理論力學是接觸到力的分析和運動分析。我個人認為材料力學比理論力學更受用,例如強度,剛度,疲勞,應力,將來工作怎麼可能不和這些打交道。

3. 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

這兩門課當然是相輔相成的,機械原理告訴你這是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而機械設計是讓你知道怎麼做,這兩門學科是機械專業的基礎以及素養的養成,對以後工作用處很大。



4. 互換性測量與測量技術。

這門課也就是公差以及公差帶的選取,基本所有工程製造都會存在一定誤差,合理的指定誤差以及誤差範圍,能節省成本,達到設計要求,在機械行業中使用比較廣泛。



你Hao吖


一是機械專業涉及的面很廣,專業課程也很多;二是針對不同的崗位與發展方向,各種課的重要程度不同;三是有些課真的好像學完就沒用過。。之前也看過類似的前輩分享,自己也受益匪淺,所以也分享一下。不知道到底哪些課會對未來有幫助,只是分享一下經歷和感受。

我所學過的機械專業課程簡單分類:

1.基礎課:高數,線代,概率論

2.工程圖學:機械工程製圖,二維軟件CAD,三維軟件solidworks、CATIA、UG等某一種。(有些大佬可能都會用)

3.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流體力學

4.電學:電工學(電工技術和較淺的數電模電)

5.熱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

6.材料:材料成型,工程材料

7.專業課: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技術,機械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電傳動控制,液壓傳動控制,微機原理(8086或8051)

8.實習課:金工實習,構造實習,生產實習,各類實驗。

談談感受:1.基礎課,這些課雖然感覺沒怎麼用過,但從現實角度講,應該對保研考研讀研都有用。對於保研的同學,這些課的學分很高,甚至比專業課學分都高,所以能在大一考個好的成績對於後面的績點排名很有幫助。對於考研的同學,數學也是必考課,學好了對於考研也有幫助,能樹立心理上的自信。讀研以後,做工程項目也少不了數學計算。

2.工程圖學:這個其實很有用,很基礎,大學四年都隨時在用,工作以後也在用,老師也都說過吧,機械工程師交流的語言,所以很重要。二維三維軟件更重要,現在手繪圖不多了,除了某些課程硬性要求手繪,計算機出圖更為普遍。工作中也用的較多。

3.力學:學過以後好像也沒有專門用過。但是我想有些東西是內化了,雖然沒有直接運用,但是我們經常用到或者考慮的受力分析,轉矩,轉動慣量,速度,加速度,轉速,角加速度都是理論力學的一些常見物理量;還有設計時考慮的零件剛度,強度,穩定性,應力,應變,疲勞等都出自材料力學;如果不學的話,考慮問題時可能就照顧不到這些方面。

4.電學:這也是我覺得我自己的弱項,學完就還給老師了,也沒怎麼用過,想學機械電子工程的可能需要好好學一學了。

5.熱學:很煩,很頭疼,一大堆公式,各種複雜圖表,這些課的作業是我做過最煩的作業了。這個用的及其少,本科我就沒用過,不知道讀研能用到多少。應該也是限於某些特定的研究方向。

6.材料:對製造有用,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應用。

7.專業課:怎麼感覺都有用?機械設計說不重要不可能的,然後不懂機械製造技術的設計應該不是好的設計,因為不知道零件的加工方式和加工工藝的話,就不瞭解能不能加工出這樣的結構,成本如何,所以指不定會設計出什麼奇奇怪怪的零件結構,這也是經歷過的,要麼無法加工,要麼加工成本很高。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銑一個槽,設計成了長方形的,但加工師傅會問這個如果兩端是圓形的影響嗎?我們的情況是沒啥影響,只是當初設計時沒想過,覺得長方形的槽不是很正常嗎?但是圓形的優點就是銑刀走過去就自然成型了(就像鍵槽如下圖),但如果是直角的話,銑刀是無法直接成型的。如果師傅沒有問,而是按你的圖紙加工的話,無疑會增加加工工序,成本自然會增加。



不懂機械精度的設計更是不行。配合,公差,這些基本的東西,設計時都要考慮到。對機械來說,精度就是錢,差一個小數點可能就體現在錢上面差個零吧。高精度的東西真的很燒錢。所以設計要考慮最經濟的精度,能達到使用要求即可,不是精度越高越好。

控制技術,測試技術在本科的存在感較低,具體表現為學分低,但經典控制理論PID在實際應用很廣泛,很實用,就是三個不同的參數,能達到意向不到的控制效果。在一個實驗之前,我也認為控制理論真那麼重要嗎,傳遞函數、微分方程這些有什麼意義嗎?但在做完一個叫倒立擺的實驗後,真的被控制技術折服了。就是一根立柱,能自己站起來,不是特別猛烈的觸碰不會倒,反正覺得那幾個參數賊厲害。就是下面這個裝置,它可以自己立起來,還可以輕微擺動,但不會倒!機械還是挺有趣的。



測試技術在傳感器和信號處理方面很有用,有關於機械故障診斷的研究方向,應用測試技術比較多。

液壓是機電用的較多,典型特點是力氣大,還能和電控結合。藍翔的挖掘機是液壓應用的最明顯最常見之處吧,還有起重機,盾構等。機械是骨頭,電控是神經,液壓是肌肉。

微機原理與接口(單片機)對機電比較重要,做電控要用。

8.實習課:我認為也是機械專業最有趣的課了,畢竟說起那把小錘子🔨,機械學子感覺瞬間拉進了距離。發現一些年輕老師也總愛提起這件事,當年他也做過錘子。鑄造的型砂都是七八十年代留下的,這也是常吐槽的事。實習課就感覺長見識,開眼界。車鉗銑刨磨,鑄鍛焊,線切割,加工中心,3D打印,熱處理,三座標測量,PLC控制,單片機控制,液壓控制,等等等等。 實習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在腦海中有一個具體的印象,對於設計許多結構有很大幫助,機械設計很多時候是在參考設計。典型的結構如車床主軸箱,變速箱,都是齒輪應用的典型;機床滾珠絲槓,導軌,軸承,這樣的直線運動結構更是應用廣泛;汽車發動機,前後橋,變速箱,都是純機械結構的經典案例,在結構設計時很有參考意義。

時間過的很快,大學也要好好珍惜。學了這些年,明白有些東西很重要,但還是學不好,只是瞭解個皮毛。當然想全部學好也絕非易事,根據自己的選擇做選擇就好。選擇自己認為重要的,做到極致吧。🙂


Kepler科普樂


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

核心:《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

材料:《工程材料》《鑄造與鍛造》

加工:《數控技術》《尺寸公差》…

控制:《電工電子技術》《PLC》《單片機》…

製圖:《機械製圖》《CAD》《SolidWorks》《ProE》《UG》……

其它:《液壓與氣壓傳動》《熱工基礎》《控制工程》《測試原理》《MATLAB》《ansys》…

想學就學吧,反正工資那麼低!順便再建議一套《機械設計手冊》,某寶有售!


四方亂


基礎:---機械製圖(畫法幾何,AUTOCAD,UG,CATIA等),大學物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電子學,機械工程材料,程序設計基礎。

進階:---機械原理,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數控技術,數控加工與編程,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傳感器原理與檢測技術應用,精密與特種加工,單片機原理,PLC技術及其應用,機械工程控制基礎,運動控制系統,有限元分析

高級:---機械優化設計,機械可靠性設計,機械精度設計,綠色製造與再製造技術,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光機電液聲一體化技術,生產線設計

機械是個茫茫大海,一輩子都學不完的,工作中,大都是用到啥了學啥啊,發展勢頭不錯,但是國內總體環境還沒上來,民間製造業發展也逐漸蕭條,准入門檻低,沒有活力,更多的是資本互相逐利,真正推動社會發展的還是軍工國防!


世上本無路A


其實機械門類特別大,未來你從事的往往也只從其中一個門類開始。也就是說可能某幾門課前期幫助比較大,也可能另幾門。

舉例說,有人畢業後主要從事機械設計,畫畫三維圖,出出二維圖,可能機械製圖,機械設計,機械原理就多一些。

有人主要從事加工製造工藝,就偏重於機械製造加工,公差等等。

有人從事鑄造,就偏於金相,熱處理等等。還有人直接從事液壓系統,可能上面的那些就需要的少一些,主要偏重於液壓原理,伺服比例控制等等。甚至還可以選擇偏向於機電一體化和電工電子。

主要還是看想向哪個方向發展,好對症下藥,因為機械門類太大,如果想眉毛鬍子一把抓,很難,需要很久很久。


蓮花新語開然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個應該說哪門都重要。不過這個是分工作的。如果做設計的話,真的是哪門都重要。如果做技術支持活著維護保養類可能就用的少些,如果改行做銷售用的更少。改行做公務員活著賣房子了哪門都不重要。關鍵是幹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