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他為十大元帥之首,為何戎馬生涯卻從未受過傷?

他為十大元帥之首,為何戎馬生涯卻從未受過傷?

他為十大元帥之首,為何戎馬生涯卻從未受過傷?

朱德元帥

朱德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窮的佃農家庭,佃農家庭是租種地主的田地交租糧,終年不得溫飽,遇到災年,日子更難過。為了少受封建地主殘酷剝削和欺壓,朱德的父親決心砸鍋賣鐵,也要供出個讀書人支撐門戶,朱德因此進了私塾開始讀書。1907年,21歲的朱德帶著家裡新借的四五十塊銀洋,隻身徒步來到成都,考入了四川通省師範學堂附設的,專門培訓小學堂體育教師的體育學堂就讀。在四川通省師範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朱德不僅學到了很多體育知識,還學習了修身、教育、算術、軍事教練和器械等許多新課程。不久後,勤奮好學的朱德順利畢業,回到老家儀隴,在縣立高等小學堂擔任體育教師兼庶務。按理說,這個時候窮苦出身的朱德終於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出身,當上了體育教師,應該是皆大歡喜。然而,讓家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朱德不僅辭去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竟然還告別了他生活了22年的故鄉,踏上了遠去昆明的征途。從此開始了他征戰一生卻不曾負傷的傳奇性的戎馬生涯。

農民相貌的護身符

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寫道:"朱將軍在任何時候都是個可以混雜在農民集市裡的人,在那裡,人們可以出售蔬菜,閒話家常。他渾身上下,從平凡的面貌到行動,都是個農民的樣子。"

1929年2月,國民黨劉士毅部乘黑夜包圍了駐紮在項山的紅四軍軍部。此時,朱德的妻子伍若蘭要朱德先走,隨部隊突圍,自己掩護,朱德不肯扔下妻子,正在爭執之時,房門"嘩啦"一聲被踢開,十幾個敵人端著槍,氣勢洶洶衝了進來。伍若蘭迅速奪過朱德手中的槍,故意對沖進來的敵兵呵斥說:"你們不在前邊打仗,跑到我屋裡來幹什麼?"說著,回頭對站在一邊的朱德大聲命令:"還不出去打一桶水來給軍長洗臉!"朱德點頭答了個"是",抽身欲走。一個瘦猴模樣的傢伙用槍攔住朱德,另一個敵兵旋即奪下伍若蘭手裡的駁殼槍。

"他是你們什麼人?"敵人逼問道。

"他是伙伕!"伍若蘭鎮靜地答道。敵兵見朱德滿臉鬍鬚、身著普通士兵裝束,不像當大官的樣子,也就將注意力轉向伍若蘭:"媽的!朱德睡在哪裡?"朱德乘機提著小桶走出房門。

打游擊的專家

朱德是打游擊的專家,在不斷的實踐中,他總結出"秘密,迅速,化整為零,聲東擊西,忽南忽北,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一套與眾不同的戰法。

在井岡山時,朱德走遍了整個山區,勘察地形和防禦工事後說:"國民黨軍隊完全採用經常見到的日本軍事戰術,永遠以一路縱隊前進,前有前衛,旁有側翼。除了這些,他們就什麼都不懂了。可是我們分成了小股的快速部隊,進入他們的後衛和側翼,把他們切成幾片。這種戰術並沒有什麼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學會。軍閥們過去也想用來對付我們,卻失敗了,因為游擊戰術不但需要熟知地形,還要有老百姓的支持。"1928年5月至6月,朱德親自指揮紅軍三打永新,三戰三捷,打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面。當時他用以克敵制勝的法寶,不是別的,正是流動游擊戰術。

跟戰友打成一片,敵人不能不能分出,從而避免了暗殺

在遵義會議上,中共中央決定今後的軍事指揮仍由軍委主要負責人朱德、周恩來負責。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差不多都是在到達宿營地後徹夜工作,白天行軍經常要躺在擔架上睡覺。朱德便在日間行軍中處理各種事務,晚間睡覺,形成了時間上的分工。在行軍中,朱德也很少騎馬,總是同指戰員一同步行,邊走邊談,自己的那匹馬則用來馱運傷病員。

吉人自有天相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向北進軍,一渡赤水時在土城遇到川軍攔截,敵軍進行反撲還威脅到中央機關。形勢緊急,朱德向其他負責人提出要親自到火線上指揮,毛澤東馬上組織身邊的同志開了一個"歡送總司令上火線"的臨時歡送會。當有人叮囑他保重安全時,朱德豪邁地回答說:"能打中朱德的子彈現在還沒有造出來呢!"朱德在槍林彈雨中闖了數十年,竟然一直沒有中彈負過傷。

朱德親自趕到紅一軍團前沿陣地,川軍已佔了有利地形居高臨下進行射擊,他身邊彈雨紛飛。當時又遇下雨,朱德衣裳溼透,仍揮動駁殼槍指揮部隊。總司令極大地鼓舞了一線指戰員,終於將敵人打退並奪回制高點。激戰到黃昏,部隊撤出戰鬥向西轉移,其他人勸總司令先走,朱德卻一直等到後衛團到達才通過浮橋。當時敵軍的一顆炮彈正好落在他的身旁,幸而沒有爆炸。

長征中舉辦野菜展覽會 補充糧食並避免食物中毒

四方面軍南下川康邊後,遭到敵軍重兵攔阻,連戰不利,被迫退向荒涼的西康藏區。這時中央紅軍北上陝甘卻打開了局面。朱德為顧全團結大局,儘量不正面批評張國燾的錯誤,卻總是宣傳北上的勝利,使四方面軍的廣大幹部感到還是中央的方針正確。

這時活動在貴州的紅二、六軍團與黨中央失去了電訊聯繫,只與紅軍總司令部還有電臺聯絡。朱德認為這樣一支紅軍主力孤懸西南十分不利,於是同張國燾一起致電任弼時、賀龍等人,希望他們能到西康來。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到達甘孜,並與留在四方面軍中的原紅一方面的三十二軍(原九軍團)合編為紅二方面軍。由於二方面軍幹部大都來自朱毛紅軍,他們擁護朱德提出的北上會合一方面軍的主張。四方面軍的大多數幹部經朱德的耐心說服,加上看到在康區沒有出路,也贊同北上。

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又分路北進過草地,朱德讓總參謀長劉伯承隨二方面軍行動,自己繼續隨四方面軍行軍。此刻已是第三次過草地,籌糧更為困難。朱德帶著身邊的人尋找可食的野菜,共找到牛耳大黃、灰灰菜、野蔥、車前草等60多種。隨後,朱德組織了野菜展覽會,讓四方面軍各部隊都派人來參觀並介紹推廣,這既避免了誤食有毒野菜也能彌補乾糧的不足。

草地幾百裡無人煙、無房屋。每到晚上,朱德和警衛員就在稍微乾燥的場地上背靠背地坐著打盹,食糧不足就挖野菜或到河裡釣魚。對這段歷程,朱德一直念念不忘,稱野菜是"革命菜"。解放後他還帶領親屬挖野菜吃,教育後代不要忘記那段最艱苦的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