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欺天不欺”是句安慰話,還是真實存在?

天鍵哥哥


不請自來客。

像這種“人善人欺天不欺”、“惡人自有天收”、“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等吧,這種流傳的“雞湯”。

其實它們的本質就是一種精神安慰而已。這個世間組成的是人,至於天道地獄是用來安撫民心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才是真理。

天地無所謂仁與不仁,沒有感情。要是非要把天地賦予人性,那麼天地看萬物和祭祀用的丟掉的草狗一樣。就和我們看螞蟻一樣,無善無惡。

一切隨其自然。管你是善是惡。

都是人心搞的鬼。

有人活著作惡多端,但是享盡了世間榮華富貴,雖然被人唾罵詛咒,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死後就算被人釘在恥辱柱上,萬世罵名。與當事人又有何干?他就下地獄受苦了?

別傻了。這種雞湯少喝點,喝多了就成了盲目樂天。

對方到了一定的程度,靠的是自身的背景、機遇、努力、膽氣、眼界、智慧。不敢是幹什麼少不了這些玩意。

靠自己本事得來的東西,老天爺也拿不走。

至於有的人絕後遭報應。那可不是壞人的專利,好人也有不少。

難不成老天無眼?

我命由我不由天。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等來早與來遲”。這不是一句安慰的語言,而是真實存在的一些人生道理和感悟。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面對被人欺負時經常一笑了之,不會掛記在心裡,身心清淨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

善良的人受到惡人的欺辱,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辱。惡人得到的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

正所謂:“茫茫宇宙大世界,浩然正氣充天地,善惡自由天作證,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道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懷一顆柔軟的心,行走於天地間,柔軟或許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靜,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的無愧於心。

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間;善待父母,那是生命來源;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親;善待同事,那是工作夥伴;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善待冤家,那是還債主人;善待陌生人,那是未來的因緣;善待動物,那是人類朋友;善待植物,那是生命美景;善待一切,它們都因世間的大美而存在。


禪思悟語


“人欺天不欺”,這句話真實存在。


普濟認為,這句俗語反映了宇宙運動基本規律,小了說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則。這個法則就是“平衡”,構成中華古哲學核心:“陰陽平衡”。通俗的解釋,這個世界是平衡的,有陰必有陽,有生必有死,有男必有女,有得必有失等等,萬事萬物有此必有彼,彼此必相等,這就是平衡法則。“人欺天不欺”說的也體現的是這個意思。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說的都是這個法則。


當然,這句俗語的意思更為直白,你被人欺負了,自己又沒那個能力找補回來,怎麼辦啊?不要怕,老天不會欺負你,會給你找補。所以說,這句俗語既是真理,在當時也有著勸慰的意思。

普濟小時候經常的聹聽父親的一句教誨:“人生在世,不要怕吃虧,就怕吃不起虧。”吃虧是福,福在哪裡?在於隱忍,在於激發自己的潛能,在於和諧生存環境,與大自然融洽相處。所以說,受到別人的欺負,沒必要立起反擊,錙銖必較,而是要冷靜下來,深刻思考原因,最終會有原諒他的道理出現。當你原諒他的時候,你實際的已經超越他了。


普濟


我認為“人欺天不欺”,真實存在。

“人欺天不欺”,涉及到兩方面;一方面是“人”,一方面是“天”。

“人”是主體,主觀方面;“天”是客體,客觀方面,是外部環境,是規律。

“人”有慾望,即所謂的理想或者目標,驅動了“人”的行為和行為方式,向目標奮進,但過程中要受外部環境的制約。

當“人”的思想、行為符合規律時,則外部環境阻力小,就很容易達到目標,這就是所謂的“順利”。

當“人”的理想或目標有偏差時,“人”的行為和行為方式也就隨之有偏差,不符合規律,就會受到外部條件的制約;如果“人”能認識到偏差,不停努力,不斷修正,當外部條件達到時,外部環境沒有了阻力,目標自然也就達到了;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欺天不欺”。

基於以上觀點,我認為“人欺天不欺”,真實存在!


wmc0830


“人欺天不欺”雖然是一種唯心的說法,但好像也有一定道理。一個人老是遭人欺負,也不抗爭反對,一笑了之,說明他心胸豁達,不與小人一般見識,就是吃了點虧,也不放在心上,老實人自有老實人的活法,“算了,看他能佔到多少便宜。”這也許是自我安慰吧!可他活得坦然,無啥愧疚於人。而經常欺負別人的人,自認為了不起,總想打壓別人,佔便宜,橫行鄉里,什麼缺德的事都敢做,霸氣十足,可有一天遇到頭痛發燒、生災害病,大難臨頭時,自然就會想到是不是老欺負別人,缺德事做得太多,遭到老天爺的報復,疑神疑鬼,心理陰影揮之不去,惶惶不可終日!所以說“人欺天不欺”也不是真實存在,只不過是老欺負別人、做缺德事,問心有愧,結果自己把自已嚇壞了。危言聳聽,不對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祈福惜金


需要辯證理解!天不欺只能說大自然和社會給予人的機會是平等的,評判是非的標準是公平的。因此要想求得天不欺需做到三條: 一是要不欺天;二是要抓得住機會; 三是要光明磊落。所謂不欺天,就是說做人做事要遵從自然規律,敬畏社會道德法規,如此方可不逆天、不犯眾,就有了人生最強的護身符。所謂抓得住機會,是在講個人造化,有能力有見識方可能行動,勤奮好學、甘於吃苦的人才會積累知識和能力,抓就是要積極進取。所謂光明磊落,就是說做人要做君子,君子坦蕩蕩,不苟且、不齷齪,不投機鑽營,不結黨營私,不趨炎附勢,要站在道義之上,要立正人之氣、行正人之風、貢獻正能量,做人做事要秉持原則、客觀公正、靈活應對,能辦事、辦成事、辦好事。光明戰勝陰暗,遇事有詐當開誠佈公,相信陰暗會見光而散,光明磊落、敢於靈活鬥爭就會有好結果,”護身符”就會起作用!

說到根本,只有一句話,那就是有德有能的人方能立身處世,聰明的人因此成大事,一般之人會有善終。


風嘯嘯74972587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等來早與來遲”。這句俗語其實我覺得是安慰話,因為古話有講“奸人死在下半本”!描述的是戲臺上演繹的戲曲,壞人總是把好人禍害完了,到戲劇故事要結局了,壞人才會受到懲罰!

現實社會中也比皆是,一個壞人,要表現出他的壞,肯定有很多良善之人被其所害,要麼破財消災,要麼家破人亡!最終壞人即使受到應有的懲罰,但相對受害的良善之人來說,他所受到的懲罰也不足以抵消罪行!更何況有的惡人由於作惡斂財暴富,有錢有勢後形成利益集團,可以利用手中人力物力給自己洗涮罪惡!

綜上所述,作為人,當然也要選擇從善如流,以求心安!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切由本心,守住自己的底線,社會就會更和諧美好!

作為國家機器,應完善各種法律法規,使壞人不敢作惡,一作惡必嚴懲,最大限度保障善良人的權益!使國家充滿正能量與活力,則無往而不利了!


向上97355576


首先,你得需要理解天指的是什麼?

如果把天理解為宗教裡的神明,那這就是一句安慰話。

若是把天理解為世間的客觀規律,那就是真實存在的。

在中國的文化體系內,敬天尊地,實際上並不是擬人化的所指。不像西方的宗教或是其他宗教擬人化的指代,或人格化的神。實際上中國文化中對天或地的描述實際是對未知的規則的敬畏。並非是一些人所理解的神明的化身。這是不同的。

有人說中國沒有宗教信仰,卻搞祖宗崇拜,實際上祖宗崇拜這個概念是錯誤的,從實際現狀的推斷,中國敬奉祖宗和崇拜沒有太大關係。實際上對自己的出處及根系的維護,人是需要知道自己的從那來的,是需要有一個心靈和精神上的對自己的群體認同而獲得內在的踏實感的。這和宗教崇拜是不太一樣的。雖然宗教也會告訴你是神所造的,並給你心靈的慰籍,但卻並不真實,也不直接,但中國的祖宗敬奉卻是實實在在的明確的。

所以中國有落葉歸根的說法。這也就是中國文化有強大的向心力的原因所在。

扯遠了,回正題,天在中國的文化中更多的是一種規則的象徵,為什麼我說:若是把天理解為世間的客觀規律,那就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這種規則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付出等於收穫這種規則是存於每個人心中,唯有如此大眾才會覺得是正常的和合理的,否則就會激發出另樣的情緒,而公眾的情緒是可以改變一個人或一件事的現狀的。而這種情緒則和結果對應為憤怒和感激二種。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其根本的規律就是付出等於收穫這種規則的體現。


源頭的風景


古人有句(人害人是交運呢,天害人是要命呢)的俗言,受人欺誰的心裡都會難受,忍總要得有個理由吧,所以就出現了在勸人時常用(人欺天不欺)的名言,事實上也是如此今天欺負這個人明天欺負那個人自以老子天下第一沒人敢還手象下雪一樣積多而厚最後受王法或天地之報應,再看受人欺負的人以忍為福息事寧人為人慎重不惹事化冰霜為雨露禍自遠離實乃福至,


探索三界1


人在做,天在看。不要以為自己悄悄地做了壞事,別人都不知道,告訴大家從科學角度講,我們身體裡有比世界人口還要多上百億,各類細菌都是很聰明的小小動物,他們寄生存在我們身體裡,我們心裡想什麼,他們都知道。

另外,天在看。是指神和鬼都能看到人們所做所為,每月最後一天向閻王爺處上報每個人的情況。人死後去地獄閻王給你算總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