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蘇聯巔峰有多強大?

娛人夢工廠


蘇聯,這個國家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曾經一個超級大國,社會主義的“老大哥”就這樣在1991年宣佈解體了。雖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但終究回不到蘇聯的巔峰時期。

一個曾經是全歐洲的工業大國,在二戰結束後,能與世界超級大國美國叫板,並與它爭霸全球,可想而知蘇聯的實力是有多麼強大。


那麼蘇聯的巔峰時期有多強大呢?

要我看,蘇聯巔峰時期應該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勃列日涅夫上臺後,當時蘇聯擁有65000倆坦克和70000倆裝甲車;彈道導彈核潛艇79艘,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攻擊核潛艇65艘,其餘各型潛艇268艘,大型水面作戰船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船隻797艘;中程以上的轟炸機752架,殲擊機戰鬥轟炸機等5170餘艘。


防空部隊擁有截擊機1300餘架,防空導彈發射架9600部,對空雷達7000部,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00餘部;戰略部隊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98枚,戰略轟炸機1690架;核武庫擁有45000枚核彈頭。

在工業生產能力上,每年可以生產3000量坦克,4000輛裝甲車,洲際彈道導彈300枚,核潛艇10艘,大型水面主力艦10艘和中小型水面艦艇70餘艘。

而且不僅在軍事實力上,在經濟上,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國民經濟增長率長期保持兩位數,經濟規模也保持在世界第二。在航天方面,蘇聯的宇宙飛船可以到達月球和火星。


可以說,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18年當中,由於龐大的軍費開支和同樣巨大的重工業投資,使得蘇聯的軍事實力急劇膨脹,逐步改變美蘇之間的力量對比。在某些方面,蘇聯都已經超過了美國。至此,在勃列日涅夫手中,蘇聯的國力達到了巔峰,但蘇聯的社會矛盾不但沒消除,反而日益尖銳。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一個令人仰視的超級大國逐步墜入深淵,最終解體。


青史回聲


蘇聯作為曾經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超級大國,其實力之強大,讓全球眾多國家都生活在陰影之下。70年代,蘇聯最巔峰時期,美國都不得不選擇守勢。

那麼蘇聯巔峰時期有多強大呢?我們從4個方面可管中窺豹。

1、國土面積,蘇維埃作為一個由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擁有2240.22萬平方千米,橫亙於歐亞大陸。

2、人口數量,70年代末期,整個蘇聯人口已超過2.5億,居世界第三位。

3、資源量,蘇聯由於擁有廣袤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各類工業資源都能在其領土上找到,甚至有很多的資源排名世界前列,比如石油、天然氣、鈾、銅、鐵礦石等。

4、軍力,巔峰時期蘇聯擁有440萬的常備兵力,後備兵力更是達2500萬。陸軍主戰坦克65000輛和75000輛裝甲戰車,被外界譽為“鋼鐵洪流”,西歐談之色變。空軍總體實力與美軍大致相當,裝備各類型戰機數量超過一萬架。

海軍,雖然與美國在航母等水面作戰艦隻上有所差距,但超過上百艘的先進核潛艇部隊,極大的縮小了這份差距。同時,超過2400枚的戰略導彈更是讓世界震顫。

美軍高層就曾表態,一旦與蘇聯開戰,核武器進攻會是唯一的手段!


淘上優品


蘇聯在60年代至80年代是世界上僅存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2240萬平方公里,覆蓋全球1/6的地球陸地表面積。冷戰時期蘇聯擁有世界第三人口數,蘇聯解體前夕總人口多達2.867億。蘇聯軍事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達到全盛狀態,整體軍事實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45年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有2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且蘇聯式聯邦制國家,所以蘇聯還是聯合國歷史上唯一“一國三票”的主權國家。而真正的強大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蘇聯曾擁有全球最大土地面積

蘇聯一度和北美洲面積不相上下,橫跨歐、亞兩大洲,其中歐洲部分是蘇聯的文化經濟中心,亞洲部分延伸至太平洋西岸和阿富汗交界。蘇聯廣袤的國土橫跨11個時區,東西橫跨1萬公里,南北橫跨7千公里,邊界線更是長達6萬公里,是全球最多長的邊界線。

當然最值得蘇聯驕傲的是它們的軍事實力

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一度高達513萬,這還沒有算邊防和內衛部隊。擁有6個兵種: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兵、戰略火箭軍和民防部隊。1988年,蘇聯陸軍多達199萬,分為16個軍區,編制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其擁有主戰坦克5.3萬輛、6.3萬輛裝甲車、2.9萬門火炮。

蘇聯海軍擁有45.1萬人,分為4個艦隊和1個區艦隊,擁有79艘導彈艦艇、268艘攻擊潛艇和巡航導彈潛艇。蘇聯空軍擁有45.3萬人,編為5個戰略航空軍,擁有752架中遠程轟炸機和5167架各式戰鬥機。而蘇聯為了維持龐大的軍事力量也耗資甚巨,但並沒有相應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最終盛極而衰的蘇聯轟然倒塌。


航空之家


有網友問:蘇聯巔峰有多強大?現在我們看北約非常強大,但是在冷戰的40年時間裡,北約的參謀們每天策劃的都是,自己會被蘇聯怎麼吊打?從來都沒有,也不敢想怎麼才能打敗蘇聯。

整個北約在歐洲的作戰計劃,就是防禦,怎麼才能多堅持幾天,而不是如果全殲發動進攻的蘇軍。首先是美國重裝甲集團,英國重裝甲集團,還有西德軍隊進行機動防禦,隨後,整個北約空軍開始轟炸。

為了可以阻擋住蘇軍裝甲集群,北約就連核地雷就製造出來了,可以想象,北約已經被蘇軍逼到什麼份上了。

如果再頂不住,就開始核武器洗地,儘可能的將蘇軍頂在萊茵河。也就是說,北約準備直接在歐洲砸核彈雨,來阻擋蘇軍的前進。這已經是全國自殺戰術了,可見當年蘇軍的可怕。因為,1968年,蘇軍進入捷克,才6個小時,蘇軍就控制了整個捷克,將捷克的數十萬軍隊繳械。

在整個過程當中,蘇聯以電子戰全面干擾和壓制了北約偵察系統,北約完全沒有反應過來,捷克一個有著數十萬軍隊的國家,就被蘇軍全面控制了,時間只有6個小時,想一想有多恐怖吧?

69年以後,100萬蘇軍進駐遠東地區和外蒙。我國開始發展大三線,並且,將軍隊擴充到了歷史最高的600萬,全軍都圍繞著打坦克建設。當時,在西北地區與蘇聯接壤的三千公里國境線(重要地區)上架設了鐵絲網,每隔一公里設一個哨卡,在縱深內構築了塹壕,重要地方修了地下工事,準備用頑強的抵抗陷蘇聯於消耗戰中。

除加強位於核試驗基地外,還於1972年4月把核研究部門遷往華中(包括千餘名技術員),又在成都、重慶附近及西藏拉薩北320公里處的那曲山中修建著新基地。

蘇軍空軍就有1500架米格21戰機,1100架米格23戰機,100架米格25戰機,515架轟炸機和6700架直升機,1550架運輸機。蘇軍防空軍有2650架戰機,在1000座基地,還有12000枚中遠程防空導彈。還不算蘇聯海軍航空兵的大量戰機和轟炸機。

戰爭一旦爆發,蘇聯可能採取合圍的方式,像一九四五年八月對日作戰時那樣,以三十個師約一百五十萬人的大部隊,從外蒙、東北北部及東部實施進攻作戰。蘇聯延長了外蒙東部的鐵路網從喬巴山至塔木察格布拉克和從喬巴山至扎爾加蘭圖兩條支線,把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喬巴山。蘇軍在遠東和歐洲兩個方面,都保持著讓人恐怖的強大軍事能力。


深度軍事


我來說說蘇聯航空航天。

蘇聯航天事業的規模宏大,發射頻繁,從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航天站,到空間探測器全面發展。1957~1984年共發射各類航天器2011個,居世界首位。1958~1984年間,蘇聯共發射人造地球衛星1891顆。雖然有航天事故(初期的事故主要是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的可靠性較差造成的,後期大多是軌道交會技術不夠成熟而導致對接失敗),但不可否認,蘇聯的航空航天一直是巔峰。



一、東方號——世界上第一種載人航天運載火箭 早在1961年,東方1號,加加林,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飛行 。1963年,東方6號,捷列什科娃,世界第一個女航天員,歷史上女航天員首次太空飛行 。



至1991年底,"東方號"火箭共發射149次。據蘇聯宇航局1989年公佈的數據,1970年1月至1989年3月底,"東方號"火箭共發射92次,成功91次,成功率為98.9%。1981~1989年,"東方號"火箭的飛行成功率為100%。



二、月球號系列——第一顆人造行星

在1959年,蘇聯開始了探月工程。

1959年1月,月球1號,成為第一顆人造行星。人類第一顆擺脫地球引力的宇宙探測器。

同年9月,月球2號,成為第一顆在月球表面硬著陸的探測器。

同年10月,月球3號,拍攝並傳回29張月球照片,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

隨後,月球系列影力較大的有,月球9號,第一顆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10號,成為第一個環繞月球的飛行器。月球14號,環繞月球探測引力場。月球16號,第一個在月球上自動取樣並送回地球的探測器。



從1959年至1976年,前蘇聯發射了40個月球號探測器,其中24個被正式命名,18個完成探月任務,經歷了飛越、硬著陸、環繞、軟著陸和取樣返回等探測階段。

三、金星號系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射宇宙探測器飛越金星行星

蘇聯當局不滿足對月球的探索,在1961年,開始 了對金星的探測任務。

金星1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射宇宙探測器飛越其他行星。

金星3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射宇宙探測器到達金星表面。

金星4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金星進行氣溫、氣壓、大氣成分測定。

金星8號,在金星白晝區軟著陸,轉播了50分鐘的消息。

金星15號,人類首次雷達對金星表面進行了連續綜合考察,人們對金星的瞭解更加豐富了。

四、火星號系列——人類首次在火星軟著陸 1961年對金星探測開始後,1962年,蘇聯準備了對火星的探測。

火星1號,次年6月19日飛近火星。

火星3號,人類首次實現火星表面軟著陸。

火星5號,成為火星人造衛星。

火星6號,對火星大氣進行觀測。



五、聯盟號和禮炮號——人類第一個宇宙空間站 1971年,聯盟11號,與禮炮號對接,宇航員進入站內進行大量實驗:檢查和試驗空間站的結構設計及控制方法;研究地球地質、電磁輻射的物理特性;大量的醫學生物學研究。此後,聯盟號系列和禮炮號系列對接多次。



維佳1號,人類首次對哈雷彗星近距離相會。此外蘇聯還有上升號,進步號,閃電號等運載火箭。暴風雪號,人類第一次全自動無人駕駛航天飛機,和平號空間站,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斯普特尼克1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蘇聯航空航天繁榮的背後,是蘇聯經濟和科技,教育的支撐。航空航天不管多費錢,蘇聯有。科學技術的突破,研究航天需要的科學家,蘇聯有。這就是實力,實力造就巔峰。


雁雪千尋


概括的說,蘇聯在冷戰結束,1991年解體這段時間,一直是擁有世界第一陸軍,世界第二空軍和世界第二海軍的強大國家。

蘇聯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1964年10月-1982年11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在1965年-1975年之間,蘇聯經濟實力飛漲。

和很多人的常識相沖突的是,實際上蘇聯時期國內人民的生活質量是相當高的。

舉個例子,1965年蘇聯的人均國民收入是美國的62%,到197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如果拿1975年和1965年的國民人均收入做對比,則增長了44%)。而即使到今天,中國人的人均收入也沒有美國人的40%。後來蘇聯解體實際上和經濟沒什麼關係,嚴格來說是政治出了問題。

而1965-1975年這10年,蘇聯的經濟實力整整提高了一倍。隨著越戰結束,美國軍人階級影響力崩塌,此時的蘇聯走上了國力的巔峰期,而美國也開始推行勢力收縮策略。

(歷史上的美國直到今天都有一個世代參軍的軍人階級,這個軍人階級在越戰之前的政治影響力非常大,越戰之後開始在政治上邊緣化)

當時間過渡到1975年後,此時的蘇聯核武器存量超過了美國,戰略導彈部隊實力全面超越美國。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都達到巔峰期的蘇聯其勢力控制著全世界70%的面積。軍事上,蘇聯的軍費支出年年增高,從1965年到1981年,軍費支出從326億盧布提高到了1550億盧布。

到1981年時,此時的蘇聯裝備各型坦克57000輛(還不包括其他華約國家,總計接近100000輛),而且此時的蘇聯坦克仍然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這種技術優勢要到1990年後才消失)。

而勃列日涅夫時期最著名的時間,當屬“西方-81”軍演。1981年,蘇聯為炫耀武力,威懾波蘭改革派並震懾北約,舉行了西方-81軍演,並邀請了北約武官參觀演習。

西方-81軍演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開始於1981年9月4日,歷時8天。陸海空三軍,戰略火箭軍全部參加了演習,投入的兵力超過50萬人。演習中投入了上萬輛坦克。此次演習中蘇聯達成了一個成就:“以平方公里為部隊數量的計算單位”。此次演習中,蘇聯軍方要求“最大限度接近實戰”。導演部沒有對演習進行任何限制,純粹是紅藍雙方的自由對抗。

“七小時核戰爭演習”是西方-81軍演的一部分

而美國人對此次軍演有何反應呢?

演習前,美國軍方,北約各國就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

引用一下當時克格勃頭目的話:“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七小時核戰爭演習的反應來看,美國實際上已經對華約集團宣戰。”

總結一句就是,顛峰時期的蘇聯,是真的能在歐洲消滅所有北約力量。


利刃號


你可能無法想象現如今的北約,他們在冷戰的四十年的時間裡,北約的參謀們整天都在策劃如何才能不被蘇聯吊打,而不是想如何打敗蘇聯。

蘇聯,曾經盛極一時的紅色帝國,說他和巔峰時期的蒙古帝國都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成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強國。一度和美國爭霸長達數十年的時間,在七八十年代時,勢頭一度壓倒了美國,迫使美國不得不採取戰略守勢。

那麼巔峰時期的蘇聯究竟有多強大?

基礎實力

蘇聯幅員遼闊,橫跨歐亞大陸,且不說現如今的俄羅斯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當時的蘇聯並未解體,蘇聯總面積高達2200萬平方公里,佔了世界總面積的六分之一。

(疆域)

在當時的蘇聯,人口也有1.3億,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國,蘇聯人口素質較高,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豐富的自然資源,油氣資源更豐富,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70年代賣石油讓蘇聯國力走向了巔峰。

經濟和工業

蘇聯巔峰時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工業強國,第一自然是美國,但是在重工業方面超過了美國,經濟總量近7000億美元,是美國的60%多。

軍費開支更是和美國旗鼓相當,當然也有可能是打腫臉充胖子,但是蘇聯在水泥、鋼鐵、石油等部分工業和原材料產量方面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尤其是1978年蘇聯的鋼鐵產量高達1.5億噸,美國還不如蘇聯的一半,中國1996年才達到1億噸,整整慢了幾十年,說蘇聯是工業強國一點都不帶吹的。

軍事

蘇聯巔峰時期的軍事實力媲美美國,蘇聯當時擁有300多萬常備兵力,預備役部隊更是超過2000萬。

軍事配置也十分充足,有6.5萬輛坦克、7.5萬輛裝甲車、2.9萬門火炮,蘇聯陸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一。



蘇聯海軍更是擁有艦船1000多艘,水面作戰艦200餘艘、核潛艇100餘艘,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二,在當時全球各大海域,似乎都能看見蘇聯艦艇的影子。

蘇聯的空軍更是不亞於美國,各類飛機總量近萬架,遠程轟炸機700多架,再加上強大的導彈部隊和核武器,蘇聯的核彈數量高達45000枚。當時蘇聯人經常開玩笑稱佔領西歐最多也就一週,美國當時最忌憚的就是蘇聯的核武器。

勢力範圍

當時波蘭、捷克、匈牙利、古巴等幾十個國家全都向蘇聯靠攏,蘇聯更是在越南、古巴等地擁有數量眾多的海外軍事基地和港口。

當時蘇聯也經常嘚瑟,比如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80年出兵阿富汗,美國也只能看著搖搖頭。而美國和北約也是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最後和我國聯手才拖垮了蘇聯。

不敢想象,要是蘇聯沒解體,絕對比現如今的俄羅斯還要強悍。


貓眼觀史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蘇聯1922年12月30日成立,其最初的加盟共和國有: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後又吸納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

(蘇聯全盛時期的疆域)

隨著東歐劇變,原蘇聯加盟各共和國政府紛紛效仿東歐諸國,亦想脫離蘇聯領導分家單幹。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舉行最後一次會議,會上宣佈蘇聯即日起停止存在,至此蘇聯最終徹底解體。

蘇聯巔峰時期的“世界之最”:

(1)領土疆域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其疆域自西向東橫跨東歐、中亞、北亞等地區,東西距離最遠達1萬多公里;南北約5000多公里,總國土面積達2240多萬平方公里,其約等同於整個北美洲陸地面積。陸地上與十幾個國家相接壤;海上與瑞典、日本、美國(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蘇聯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

(2)地緣政治及影響力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其境內生活有100多個民族,蘇聯有15個權利相互平等的加盟社會主義共和國組成,奉行社會主義制度,行計劃經濟政策。

二戰以後,蘇聯與美國成為二十世紀最強的兩個國家,彼時世界格局呈現兩極稱霸的局面。

(3)科技及軍事實力。

1949年,蘇聯於美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試爆原子彈並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3年,先於美國爆炸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氫彈。

1958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1年,蘇聯又領先他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宇航員成功送入外太空的國家。

這連續第一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也使得蘇聯在美蘇初期太空競賽中遠遠領先於對手美國。

就在同年,蘇聯在新地島試爆了人類歷史上當量最大的氫彈——沙皇炸彈,也是目前人類至今所測試引爆的所有炸彈中威力最強的炸彈!總爆炸當量約等於1億噸TNT炸藥,其威力相當於二戰末期美國投在廣島原子彈的3800倍。


(1961年,蘇聯在新地島投擲的沙皇炸彈)

1963年,蘇聯研製成世界首艘導彈核潛艇。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宇宙空間站。在其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在外太空發射的最大飛行器。

自1972年起,蘇聯成為世界上軍費開支最大的國家,並大幅領先其時任最強對手美國。

再回看幾組數據:

——據公開數據記錄,截止1979年,蘇聯總兵力達365.8萬人,為世界第一;

——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

——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

——作戰飛機8479架;

——156架遠程轟炸機;

——大型水面艦艇248艘;

——50000輛坦克;

——40700門火炮;

作為華沙條約創始成員國,蘇聯在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蒙古等國擁有駐軍。在古巴、越南等其他一些亞非拉等國家和地區亦駐有軍隊顧問及技術人員。

———————————————————

1991年,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一片巨大反對聲浪中轟然倒塌,令整個世界感到震驚!對其解體時至今日仍令相當一部分人感到唏噓不已。

不可否認蘇聯解體既有內部的主要原因,亦離不開自上世紀80年代晚期既已開始的外部大時代背景。


(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事實上到了二十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蘇聯大力發展軍工,導致國家工業和農業開始出現滯後。導致部分地區人們溫飽問題都開始出現,此時的蘇聯外表看似強大,實則外強中乾。

窮兵黷武,蘇聯對阿富汗等國的野蠻入侵消耗了巨大人力物力,給蘇聯本已緊張的財政更加雪上加霜。且其內部矛盾也日益增多,終到最後不得不以解體收尾。

蘇聯的解體也成為影響二十世紀晚期世界歷史進程的最大地緣 事件。

從以後看,蘇聯的解體不僅給當時的15個加盟共和國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給整個世界格局產生了新的走向。蘇聯的垮臺使世界有兩霸成為一霸,由兩極世界格局轉化成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格局。


小司馬說


能打敗蘇聯的,只有外星人

七十年代,博烈日列夫剛上臺當政時期,是蘇聯最強大時候,美國加上西歐,加上他們的小弟,超過半個地球的國家,仍然沒有安全感。

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處於守勢。當時很多國家都認為,美國和歐洲不是蘇聯對手,一旦開戰,蘇聯排第二陸軍的幾萬輛,幾個方面軍的坦克會橫掃西歐,同時洲際導彈也會在美國開花。

當時蘇聯第一軍是火箭軍,第二軍是陸軍,全是進攻力量,從他的發展思路看,他就沒把北約在座的各位放在眼裡,因為他不需要防禦。

軍費:

從1972年開始蘇聯一躍成為世界上軍費開支最大的國家,它在70年代的累計軍費開支超過美國20%~30%。

軍事:

1979年,蘇軍總兵力達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156架遠程轟炸機,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大型水面艦艇248艘,作戰飛機8479架。(當時的美國,歐洲用漫畫黑,說能和蘇聯對抗的只有外星人)

中國的三大甲種王牌軍(重裝集團軍中最拔尖的),坦克,步戰車火炮也才以百為坦克團或者加強的裝甲旅配置。

世界上,能用坦克組成裝甲方面軍的只有蘇聯。

空軍中最大的單位就是編隊,蘇聯的空軍編隊就是一個幾百架飛機,輕鬆洗地一個北約國家。

原子彈:蘇聯的核武器超過2000枚,能把地球反覆種蘑菇十幾次(在每個大洲都種上)。

組織:

1969年3月,在蘇聯的提議下,華約組織新成立了國防部長委員會、聯合部隊軍事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外長委員會等機構。華約組織先後組建了兩支武裝部隊:聯合武裝部隊、“一體化”部隊。(注意,北約是美國和英法的北約。華約是蘇聯的華約。)

經濟: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

工業:

蘇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1983年能源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的23%和19%。

農業:

1987年,糧食產量為2.114億噸,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10.9%,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小麥產量為8331萬噸,居世界次席。

航天: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1988年,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順利發射升空,象徵著蘇聯航空技術水平的巔峰。

教育:

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據統計,1983年蘇聯教育經費為339億盧布,教育經費佔國民收入的6.3%。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看來,這是不可想象。就是二十一世紀,美國的文盲也佔很大比例。

當時,聯合國五常中,美英法是北約一方,中國是中立一方。

北約舉全國之力與之對抗,中國在東北陳兵百萬,高校內遷,工廠內遷,五七幹校,一號決議就是那時候搞出來的。可以說,當時的蘇聯是在和資本主義陣營全體為敵,與社會主義老二對抗,關鍵是資本主義陣營和老二並沒有感到勝算和安全感。

因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法建交,中英建交接重而至。美國對華進行科技援助,世界銀行低息貸款,也是為了拉攏中國。放開對華封鎖,中美外交正常化。

能打敗七十年代蘇聯的,只有外星人。


yanlezhong


蘇聯巔峰時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綜合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軍事實力一度被認為超過同時期的美國。

巔峰時期蘇聯的經濟總量達到7000億美元,接近同時期美國的70%,人口1.3億,1975年蘇聯人均國民收入達到同時期美國的67%,而石油資源極其豐富,在七十年代之後蘇聯石油產量翻了1300%,國際油價翻了四番,使蘇聯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當時蘇聯的工業實力同樣非常強大,工業總產值位居世界第二,多個工業部門的產值位居世界第一,如1978年蘇聯鋼鐵產量達到1.5億噸,達到美國的150%,經濟實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當時蘇聯的軍事實力更是擴張到一個新的高度。1981年蘇聯軍費1550億盧布,常備軍力300萬以上,陸軍坦克達到6.5萬輛,坦克數量超過整個北約的總和, 火炮2.9萬門,裝甲車數量7.5萬輛,陸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一;而蘇聯海軍也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可以匹敵美國的遠洋海軍,僅航母數量就達到7艘,主力水面艦艇200多艘,如“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卡辛”級大型反潛艦的“飽和打擊”能力等都是讓西方畏懼不已的,而蘇聯的水下潛艇是西方最為忌憚的,核潛艇數量達到100多艘,“颱風”級核潛艇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4.8萬噸排水量;蘇聯的核力量雖然起步不算早,但是發展極為迅猛,巔峰時期核彈頭數目達到4.5萬枚,戰略轟炸機、彈道導彈核潛艇、陸基移動發射系統形成完備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讓西方活在蘇聯的核陰影之下。


那時期的蘇聯國力確實非常雄厚,其所宣稱的“發達的社會主義”的確不是空穴來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