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都說三十而立,30多歲了一事無成,除了上班還能幹什麼?

大蝦遊戲


上班族也可以立的很好的!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成功點,不一定就非要當大老闆才交成功。關鍵在於你對自己和社會的期望值和現實的匹配度高不高。建議你不管做什麼要儘量做到這幾點:1. 儘量從事自己有興趣的行業,但不要強求,這很難。2. 幹一行鑽一行,心態擺正,即使撿垃圾都要撿出水平3. 對自己的發展目標要切合實際,自身的,社會的實際情況。切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我見過太多太多這樣的人,最後就是他們一事無成。4. 做好吃苦的準備!30歲這個年紀,除非特殊,一都在自己的單位是初級,中級職位,在這個位置是要用自己的勤勞,聰明才智去積累含金量的,所以必須吃苦。別人不愛乾的你要搶著幹。


綠鳥1


三十歲一事無成,很多人都是三十歲前一事無成,三十歲後才開始創業的。這個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並不是只有你個人是這樣。

我有個同學三十歲之前一直在某大型車企做財務,每天上班就是聽一群阿姨姐姐聊天,你家兒子怎樣我家閨女怎樣這些家長裡短,他又插不上話,就只能玩遊戲從上班玩到下班,他玩了7年遊戲,實在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決定要改變自己,於是辭職去考注會,當年就考出了,考出後就去上海的一家基金公司做後臺,年薪30萬左右。他說他見時到了為什麼上海叫花花世界。

我還有個同學,三十歲之前在寧波的一家外貿公司做外貿,每天過著按部就班上班打卡下班回家的日子,三十歲他結婚了,結婚後發現開支太大了,目前的工資根本沒有能力養活一家子,於是他決定要改變,他就自己註冊了一家外貿公司,一邊上班一邊自己做外貿賺外快,後來自己公司業務實在忙不過來了,就帶著幾個同事一起創業做外貿,現在一年營業額差不多500多萬吧。

我還有個同學三十歲之前在一家少兒培訓公司教數學,一邊教數學一邊備考公務員,連續考了5年,終於在他31歲的時候考上了縣公務員,從此人生命運也轉變了,本來他們家世代都是農民,家裡很窮,兄妹也多,讀書時經常向親戚朋友領居借錢交學費借生活費,考上公務員過年家裡幾十年都沒串門的親戚都來了,還爭相給他介紹對象,後來娶了自己領導的閨女。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我還有個同學三十歲之前在國企做一線工作,工作了6年,三十歲出來自己創業,開公司做培訓,沒賺到錢,又轉行合夥開會計公司,一年賺一百多萬,以前他沒什麼朋友,上班下班兩點一線,人也很木訥不會說話,開公司以後人也變的會說話了,也熱情了,交友也廣泛了,以前朋友圈都是單位的工友,現在朋友圈都是什麼公司老總財務總監。

三十歲年紀其實是您你人生事業起步階段,三十歲之前你的人生也許還在量的積累,知識技能為人處世能力的積累,到三十歲就要開始蛻變了,現在的工作沒有像父輩那樣一個崗位能幹一輩子,你的人生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三十歲之前好好學習好好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客戶資源就要開始出來單幹,試著自己當老闆,人不能打一輩子工,這個社會也是沒有一輩子打工的工作的,一般私企都是在你年輕的時候瘋狂壓榨你,等你身體跟不上了四十歲了,就把你開掉了,這時候要再想出來單幹就沒有機會了,畢竟你有一家老小要養活,哪有成本給你空窗期和試錯機會啊。

所以三十歲你還年輕,你的人生還有著無限的可能,抓住機會試一試,誰知道你能蹦發出怎樣的小宇宙?不試一試這麼知道你行不行,試過才知道能不能成功,不試就一定失敗。



軍武科普


你好,曾經,我也是跟你一樣,三十多歲了,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卻一事無成。收入斷斷續續,經常靠老婆的工資支撐家庭的開支。有時候經常問自己,到底還該不該堅持自己的夢想?如果堅持,自己的路在哪裡?如果還失敗了,父母怎麼辦?孩子的學費怎麼辦?房租怎麼辦?生活費怎麼辦?還有外債怎麼辦?不堅持,心裡又不甘,多少個無眠的夜晚,輾轉反側……

 

每天晚上都罵自己一萬遍,為什麼自己就那麼無能?為什麼好運總不降臨自己身上?百感交集,內心再脆弱,也不敢讓任何人知道,曾經多少次偷偷抹掉眼淚、多少次說服自己不要輕易放棄。

 

堅持,可以有很多理由,可是放棄,一個就夠了:你需要柴米油鹽醬醋茶!

 

起床,只能徘徊!該往哪裡走呢?

 

不知道歷時多久,每天晚上把自己關起來,重新把出社會這些年所經歷的全部過了一遍,進行殘酷的總結,為什麼用殘酷這個詞呢?真的面對自己過去的無知和錯誤的時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不管了,還有什麼比毫無分文,養不起家更痛苦,面對吧……

 

就這樣,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把自己整明白了,把自己的優勢、短板全部寫了下來。

 

當收筆那一刻,自己感覺無比的輕鬆,因為,知道自己該怎麼走了,內心重新燃起了向夢想出發的勇氣!即使一無所有,但只要方向對了,離夢想就更近一步!

 

朋友,上面是我的一些心路歷程,想告訴你的是:當我們不知道怎麼選擇的時候,往往是我們把自己弄丟了!

 

我們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不知道自己缺乏什麼?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知道自己在現在的商業社會中擁有什麼價值!

 

所以當我們把自己弄明白的時候,就知道該怎麼辦了。朋友,加油,希望與你共勉!





追夢英雄會韋德


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一點點你的內心的慌張。這讓我想起了30歲時的我自己,跟現在的你一樣迷茫徬徨,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的指引,感覺腿像被人灌了鉛一樣,邁不開腿走不動路。我有十六個字和你分享:“擺正心態。設定目標。潛心積累。享受過程。”

心態放平,內心平靜

心理素質也是在一個個事情中鍛煉出來。沒有內在的平和,思路就會紊亂,思想一亂,好多行為行動的效率就會降低,更甚者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個人的心理素質的鍛鍊,就我的經驗而言,要經歷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瞭解自我;理解並接受自我;改造自我。瞭解自我,就是自我心理狀態的一個梳理,30歲也算不小了,要對自己性格里面的優缺點了如指掌。30歲以後要揚長避短,說的就是要儘量多關注自己性格里面的優點,避免使用不足的方面。瞭解自己並不代表理解接受自我,像神經官能症患者一樣,總把所有的問題原因歸咎於自己,這是很不客觀的,這樣下去就會鑽進牛角尖,不能自拔。改造自我,我覺得需要去通過我看一些相關的心理學書籍,或者身邊有些這方面的朋友專家,去幫助你來改善。還可以通過一些運動或者是你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慢慢地培養出正向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就能糾正不正確的心理認識。推薦我看過的三本不錯的心理學書籍,《少有人走的路》,《自控力》,《心流》。

設定目標

目標是一個人前行的燈塔,是幸福這列火車的火車頭。30歲的人,特別需要接下來的每一個階段制定相應的目標,才能不虛度30歲到50歲的黃金光陰。這個目標,你可以是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的進步目標,也可以是有意義的興趣的提高目標,還可以你從事副業的事業目標。通過自我分析,朋友溝通與幫忙,線上諮詢等等形式來制定目標。目標一定不能太大,就是你近期的一年左右的目標就可以。幾年前我在30歲的時候就是沒有明確目標的,現在想想是浪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後來,就慢慢地找到了一些自己興趣所在:讀書和跑步我的最愛;用業餘時間考上武漢大學的MBA,大大的改善了我的學習力和思考習慣;還嘗試著用我多年的銷售經驗,在線上媒體幫助那些職場小白。所以我覺得除了上班,你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幹,優先考慮要結合自己的經驗專長和興趣熱愛,再加上主動積極的努力,假以時日相信必有收穫。

立刻行動,潛心積累

隻立志,沒行動,不行,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目標是要反覆修訂的,思想也是不斷變化的,但這都需要在行動中發現的,不是空想出來了。行動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是用來沉澱自己的,還要在默默堅持中行動,而不是張牙舞爪的作秀。暗夜終有破曉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享受過程,體驗心流

制定目標時要做減法,不能一下貪多個目標,更不能同時做幾件事情,在一個時間段內要專一,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努力後及時得到回饋或者獎勵,是能體驗到幸福感的。但是我們不能對目標的實現抱有太功利性急於求成的想法。享受奮鬥的過程本身就很有意義。

《心流》作者米哈里說:“開始時靠目標證明努力的必要,到後來卻變成靠努力證明目標的重要性。”“登上山頂之所以重要,只因它證明了我們爬過山,爬山的過程才是真正的目標。”



酒巷one


哈嘍,大家好,我是臺江老五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問:都說三十而立,30多歲了一事無成,除了上班還能幹什麼
下面我就簡單的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首先重新認識一下自己的能力。你認真自我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擅長的事情,先找到自己本身比較突出的特點,看看自己是外向的還是內向型,才可以考慮自己準備幹什麼;與此同時,30歲了,這幾年你都幹了什麼,也總結一下,看看熟悉的領域內有沒有自己可以突破的地方。

2:當然,很多人看你的問題肯定是建議你去學個手藝。這一點呢,比較傳統,但是也很靠譜。常規的建議就是出租車、貨車司機、廚師、修車、修手機、修電腦、木工、裝修、開挖掘機等等這個一技之長是很多人的選擇,其實學成以後,賺錢是肯定沒問題的

3:很多學歷不高的人,幹小工的過程中就幹成了包工頭。其實我為什麼說這句話呢,我見識過不少年輕人,沒什麼知識學歷,出去搬磚,真是就是搬磚。搬了好幾年,也不斷的帶人去工地,時間長了,都成了小包工頭,那怕就是一個勞務介紹的工頭,其實不少賺錢。不管什麼崗位,都是可以以小見大,做出不一樣的。



4:如果創業,請深思熟慮。如果你想創業的話,一定先從小做起,還要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千萬不要一腔熱血的去創業,那樣的話浪費的時間更多了。


總結:趁人生還很長,可以給自己一個規劃,怎麼樣能讓收入更高,可以說一直打工是沒有出路的。 而且一直打工會消磨人的意志。讓你覺得生活很累,對生活失去興趣。更別提去享受生活了。
誰都不願意人生一世就這樣毫無價值的走過去了,不要抱怨自己的出生,只要4.努力,堅持。生活不會虧待你的!
好了,此視頻回答就到這裡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再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4514d646f14401aaa07a9252bbcf70a\

臺江老五


首先,題主大可不必為”30歲了還一事無成“而焦慮。

古人說三十而立,於是今人便把30歲作為人生的一道坎,似乎30歲時要是沒幹出什麼大事,就是個loser了。

何必如此自我設限呢?

古人平均壽命也就30多,今人所處的時代已經跟過去發生了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的變化。

大家大學畢業22歲,碩士25歲,博士要到28歲以後了,離30歲只剩這麼幾年,你要我幹出什麼大事?

傳統觀念未必一定是對的,未必就適合現代社會。

—————-分割線——————

另外,”三十不立“的焦慮也可能來自於身邊人的無形壓力。

從小到大,我們生活的圈子裡就在不斷的比,上學時比成績,畢業時比收入,比女朋友。

到了社會上,比的維度,比的指標更加五花八門,買什麼車,什麼房,當了什麼級別的幹部,也要比。

比來比去,壓力便接踵而至了。

各行各業的人,也喜歡把30歲設為一道坎,30歲前有沒有提副處,有沒有年薪過30萬,有沒有當上總監,等等等等。

其實這也不必太過關注,每個人發展的軌跡都不一樣,30歲沒有拿到,35歲拿到就晚了嗎?

很多大企業家,都是40多歲才開始創業,他們焦慮過嗎?

——-分割線——————

對很多人來說,著急的不是人到30歲,而是人到30了還沒有取得社會上認可的成就。

但這個問題完全因人而異。

王撕蔥20出頭就當了投資公司的老闆,連續投資了好幾家公司,他的目標是”先賺它一個億“。

你敢跟他比嗎?

現實中的小王撕蔥比比皆是,大家常常拿”X二代“來諷刺那些捷足先登的年輕人。

不得不承認,有老子的幫襯和扶持,人家就是上得快。

那麼你自己的條件如何呢?

如果你家裡條件有限,很多事情必須白手起家,甚至還要倒貼家裡的老人,那麼在制定人生目標的時候,就得實事求是了。

比如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他們掏空家裡”六個錢包“才買了一套房。

那麼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們要節衣縮食地還房貸。

他們不敢高消費,不敢生病,也不敢跳槽,不敢做出”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任何出格舉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整個人生就被房子綁架了。可是你又能怎麼樣?什麼都放下了,銀行會放過你嗎?

所以創業、暴富這類夢想,對於房奴來說就太奢侈了。

換句話說,你必須按現有的狀況,腳踏實地的做好規劃,而且是切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規劃。

不要幻想去跟那些家境優越的二代攀比,你能在還房貸的基礎上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就已經很不錯了。

————-分割線————-

每個人從事的工作不一樣,目標也會不一樣。

比如說演員,如果30歲還不紅,還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或者還沒有進入一個高層次的圈子,很可能演藝生涯要涼。

但很多崗位就是慢功出細活,甚至越老越吃香,30歲可能只是個剛剛起步的年齡,所以更應該踏踏實實地努力、積累。

所以必須針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情況,制定目標。

比如今年完成多少業績,3年內實現職位和收入的上升。

只有自己先想明白自己能幹什麼,想要什麼,就不會盲目地焦慮。


陳仲卿


都說男人三十而立。但是男人30歲的時候也是壓力最大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是有特別好的機會,或者特別多的本錢,個人覺得還是踏踏實實上個班安安穩穩的過個小日子比較好。因為現在各行各業的生意也不好做。如果一不小心賠進去。一家老小都要跟著你受罪。但是如果說有特別好的資源或者特別好的機會的話,也可以嘗試自己創業。



土豆與洋芋


三十而立!你“立”了沒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三十歲應該是大學畢業,工作了幾年後的年紀,這個年紀的人,應該褪去大學生涉世未深的青澀,有了步入人生正軌的認識。這個年紀,應該對自己的職業有很好的規劃,應該考慮買房、結婚、生子,考慮為人妻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所有的考慮,都要有個前提:有穩定的收入或者有自己的手藝,能保證自己的溫飽問題。“30多歲了一事無成,除了上班還能幹什麼”這個問題本來就不對!一事無成了就要去上班?意思“上班”比“一事無成”還要“垃圾”???世界那麼多人,有多少人不是在上班?有多少高管不也是在上班?他們都一事無成嗎?那麼多人都一事無成嗎?所謂的“一事無成”,我想應該算是人生或者職場的一個瓶頸期吧?這時比較迷茫無助,比較消極被動。經常看到一句話“存在即合理”,要改變對“瓶頸期”錯誤的解讀認識,多研究一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有成就感!




l特種兵l


三十而立,四十而衰,五十靠子助。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多數人的成功階段都在處於30歲到50之間?

每一個人都不是出生就是一個企業家,所有的企業家都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和閱歷來形成的。

30是一事無成這並不代表的只有你一個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了。

30歲或許已經錯過了學習與瞭解的時間段,但是又如何?

人不怕時間的流逝,只怕在流逝的過程中找不到自己的目標所在,找不到自己人生軌道

30歲對於大多數上班的人來說,他們是因為有了家庭,有了負擔,所以才去選擇不能選擇的選擇。

造物主是公平的,它給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至於對機會的把握,完全在於自己。別人在努力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別人在揮灑汗水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一事無成只能說你沒有給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規劃。


皓宇筆記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是立,而非立的是什麼

很多人說三十而立,總會問立什麼。這其實是不準確的。孔子這段話裡,三十而立的立,和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一樣。都是指人所達到的某種狀態或者境界。所以三十而立是何為立,以及如何立的問題,而不是立什麼的問題。

把三十而立單獨拿出來,從立什麼的角度去討論,就偏離了。本來是人立,現在變成了人立什麼。而人可立的東西太多,立德立功立言?還是立業?這都偏向了另一個問題,使得對立的解釋狹隘了。譬如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是我思,不是思什麼。如果從思什麼的角度解釋我在,就偏離了,得從思上去說。

二、何為立,曰立於禮

關於立。就《論語》本身來說,最直接的線索就是立於禮。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論語季氏》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

學禮知禮而行禮,便可立了。不學禮,不知禮,便無以立。就此而言,三十而立似乎便是三十而立於禮。

但這個解釋仍是模糊的。還要進一步解釋,何為禮。

禮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之禮,就指禮儀制度,廣義之禮,是理論上的節度秩序,是狹義之禮的理論基礎。在孔子之前,就已然有了這種分別,他們用禮和儀來分別表述。外在的儀文制度,是儀,這是末節。禮的意義,是一種安定秩序的理論,或者說信念、規則。這時對禮的認識,都從於當時的流俗信仰,以天為本,所以他們認為:禮本於天。

孔子關於禮的觀點,是在前人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孔子接受了禮和儀的區別。儀只是末節。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論語子罕》

冕本應用麻,如今用純,用純儉於用麻,但不必拘守傳統,孔子也從眾而改之。但另一方面,拜上與拜下,孔子卻不從眾。孔子的從眾與不從眾,說明他認為禮是以某種理或正當性為基礎的,並非拘守傳統就是對的,也並非從眾就是對的。

在孔子之前,禮的基礎,是本於天的。但在孔子這裡,他認為禮的基礎是仁和義。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論語衛靈公》

質即實質。禮以行之,是說禮為行義者,禮之行,以義為質。義是實質,禮是表現。所以表面的儀文制度,做得再好,那可能也不能算禮。是儀也,不可謂禮。有義,才能稱禮。而義,是一種正當性,義者宜也,是人的自覺意識。禮的基礎不再是天,而是義,這是孔子突出了人的自覺意識,是一種自覺秩序。

對於這種義的正當性的達成,是以仁為基礎的。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仁是基礎,禮歸於仁。而另一方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復禮是要克己的,克己復禮也就是仁了,仁又落在了禮上。

孔子所言的禮,是以仁義為基礎的。強調人的自覺,以及一種理的正當性。在這個基礎上,方可談立於禮之立。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論語子罕》

《論語集註》引程子語曰:可與立者,篤志固執而不變也。引楊時語曰:信道篤,然後可與立。立是信道篤,是篤志不變。又立於禮,而禮以仁義為基礎。所以,立於禮的第一重意思,便代表了一種境界,是一種對於仁義,對一種道德信念以及秩序正當性的堅定。因為有了這樣的堅定,所以在明知道之不行的時候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能夠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是一種自覺的堅定。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種自覺與堅定,是不為外物所轉移的,他遵照一種正當性而行,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雖然道德信念堅定,然則畢竟是三十歲,修為還達不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具體行為上還需提防,仍需要禮的外在約束,使自己的言行得當。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亂,直而無禮絞。《論語泰伯》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所以立於禮的第二層內容就是,從外部約束自己的行為,有一個外在的禮規則來約束自己。要克己復禮,使得行止有度,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毋過無毋不及。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而最高準則是中庸。

立是立於禮,立於禮是內在的道德秩序的篤執不變,以及外在的言行舉止符合禮的規則。這是是一體兩面,內外並在的。

三、如何立,曰:學。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立是從學開始的。這裡的的學不是知識論意義上的學,學的不僅僅是某些知識,不是學儒家經典,而是學道德修養之道。到後世的知,也不是知識論意義上的知,而是對道德修養的自覺。所以志於學其實是志於道。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另外更多地例子比如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

孔子及其門人的論學,都不是從知識角度而言,而是指關於道德修養的自覺與方法準則。十五志於學,志於道。到三十才能立。正如朱熹所言:

三十而立,不是到那三十時便立,須從十五志學漸漸化去,方到。

境界水平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達到。得從學漸漸化去。

有人從學問的角度理解三十而立,基本上是用《漢書藝文志》中所言:

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玩經文而已。是故用日用少而蓄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

但這其實只是看到了一個表象的東西,是對古之學問的誤解。如果一定要從學問的角度理解。大概對於孔子對周禮典章的學習與尊奉而言是可以的。孔子三十歲而系統掌握了周禮並切身奉行。但若言三十而立只是學問,就不妥了。那不僅僅是學問的完備或者確立而已。到三十應該是道德人格的確有所立,不退不轉而言行能夠約之以禮了。

所以,你三十而立了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061809642e54e789b727ccfa95673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