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說迪士尼把《星戰》授權給EA是個錯誤

目前EA手裡攥著《星球大戰》的獨家遊戲改編權,然而這個獨家授權卻並沒有帶來太好的結果,而且總體來看已經損害了《星球大戰》遊戲佳作問世的潛力。

EA是目前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雖然去年年末的《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挽回了一些顏面,但如果與曾經的盧卡斯藝術工作室的產出相比,EA的答卷簡直應該判不及格。如果迪士尼當初沒有給EA獨家授權,今天肯定不至於如此難堪。

为什么说迪士尼把《星战》授权给EA是个错误

EA是在2013年獲得的《星球大戰》遊戲改編獨家授權,2015年,這次合作後的第一款遊戲《星球大戰:前線》還算中規中矩,雖然嚴重缺乏內容,但對於玩家來說這是第一次用現代遊戲畫面展現《星球大戰》的戰場,所以反響還不錯。結果到了2017年,《星球大戰:前線2》的氪金開箱風波引發雪崩,可以說這就是EA內部一個拍腦門的決定,導致本身素質還不錯的遊戲被一條臭魚腥了一鍋湯。隨後我們看到EA和迪士尼都開始了反思,但雙方的合作還是進行了下去。隨後我們就看到了去年年末挽回口碑的《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所以回過頭來看,2013-2019六年期間,三部作品,兩部及格,或許總體看上去也可以算是及格,但對於《星球大戰》這樣一塊金字招牌來說“還算及格”本身就不及格。

同樣在六年期間,從2002年到2008年,盧卡斯藝術工作室推出的《星球大戰》遊戲包括但不限於:《星戰:賞金獵人》《星戰:賽車手復仇》《星戰絕地:絕地放逐者》《星戰:戰地1&2》《星戰:舊共和國武士1&2》《星戰絕地:絕地學院》《星戰:共和國突擊隊》《樂高星戰》《星戰:戰火中的帝國》《星戰:原力釋放》等等。這裡面任何一款遊戲單獨拿出來,都可以在內容、玩法、創意上與去年的《星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進行對比。

當然,上面列舉的那些遊戲都是精挑細選以後的優秀作品,其實還有更多雷作爛作,早已被玩家們淡忘。但之所以能有這麼多優秀作品沉澱下來,正是因為當時有不同規模、不同體量、不同角度的嘗試。但當迪士尼把《星戰》的遊戲改編權獨家授權給EA以後,EA就只會搞他們最擅長的現代3A大作。

問題是,盧卡斯藝術可以心無旁騖地只做《星戰》這一個題材的遊戲,EA可不會這樣冒險,他們還要經營自己的《極品飛車》《戰地》《FIFA》《質量效應》《龍騰世紀》呢,所以在有限的時間、人手、工作室等資源的限制下,EA製作的《星戰》遊戲必定是有限的。

然後EA作為大廠商還有大廠商的毛病,那就是管理層過度繁複。我們知道EA在這六年裡取消了三款《星戰》作品,讓人很難不去懷疑,是不是搞管理的人去幹涉開發,強行叫停原本有潛力的遊戲項目,交給別的團隊接手卻造成額外負擔,結果項目遲遲無法推進。這是所有大型組織的通病,EA想改變也不容易。所以歸根結底,迪士尼當初就不應該給EA獨家授權,多嘗試一些不同的開發組、不同的呈現方式,沒準也能催生出《俠盜一號》或者《曼達洛人》這樣的優秀外傳性質作品。

但現在我們還需要再忍幾年,等到EA與迪士尼的合約終止,或許到時候《星球大戰》改編遊戲還能迎來新的成長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