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生物場療法Biofield Therapy&靈氣Reiki的科學研究進展綜述

申明1:本篇僅從學術的角度討論生物場療法、靈氣Reiki的醫學價值,若有醫療需求請首先考慮前往正規醫療單位,並明確其具有國家法律認證的行醫資格證明以及相關經營執照,以獲得最恰當的醫療救助。

申明2:本文參考文獻均來自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搜索關鍵詞“Reiki”(使用這個關鍵詞的原因是其他的項目關鍵詞沒有搜索到明確研究結果)

生物場療法Biofield Therapy&靈氣Reiki的科學研究進展綜述

(第一頁截圖)

申明3:寫這篇文章有一個原因是出於知乎近期大規模神秘學賬號封號。起因似乎是源於一位東方道友收費作法錯誤使用金石藥方而導致諮詢者鉛中毒的事件。希望能以此篇文章,讓我們正視大家所珍惜的東西。

生物場療法—Biofield,包含諸如“靈氣reiki”,“手按療法”,“接觸性療愈”等,已在國際上廣泛作為輔助醫療的方式在使用。

“微能量”在各個文明史中都有被提及,比如印度文化中的“prana”,中國文化中的“ch’i”,日本文化中的“qi”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非物質”、具有“滲透”性,且對意識生命體身體以及心靈有特殊作用。在西方,它還有另一種名稱,即“Holy Spirit”,它的作用在《舊約》中曾被描述過 【1】。

這些微弱生物能量的外在顯現宛如一層磁場籠罩在機體外在,和“場”這個詞有些相似,故科學界採用了“生物場biofield”這種表述方式。

生物場療法通常基於這種理解與假設:即動物有機體具有一種“平衡”,當病痛產生之時,生物的“平衡”即被打破,而生物場療法就是利用第三方的生物能量去恢復這個平衡。

儘管諸如ch’i、qi等概念已經在各個文化種族中流傳了上千年,但是通過現代西方研究手段去探究他們,僅僅是近十年的事情。諸如Reiki/靈氣、療愈性觸摸、治療性觸摸等。這些方式已被美國補充和替代醫學的國家中心(NCCAM)統一定義為的生物場療法。並且在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率先將這些方式推廣到臨床護理部門使用。

但是,由於大部分患者缺乏相應的醫療經驗,在使用這些醫療方法的時候缺乏正規的指導和建議,患者單方面使用這些療法存在較大風險。據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約有5%的醫療類訴訟案件中,患者曾經使用過非傳統醫療手段的輔助性醫療方式【2】。

生物場療法Biofield Therapy&靈氣Reiki的科學研究進展綜述

目前基於西方的醫療體系中,治療主要使用的還是“對抗療法”策略(除此之外還有順勢療法和自然療法)。即對病情以及症狀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一個不全面,但比較直觀的理解方式。

對抗療法在治療急性病症中有良好的療效,但是在慢行病中卻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藥物因長期使用療效減弱,或積累產生較強的毒副作用【3】,或是長時間接受治療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繼而導致的患者依從性下降等。這些都是“補充和替代療法/CAM”產生並被患者接受的客觀基礎。

比如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其在被檢查出胰腺癌之後拒絕進行手術、拒絕接受化放療等手段,僅僅使用一些諸如素食等輔助性治療手段進行治療,結果是令人惋惜的。可見,單方面的使用輔助、替代性醫療手段是不可取的,容易失去最佳救助機會;但僅僅使用對抗醫療的方式是不全面的,乃至是不仁道的。

據多項研究報道,在美國有相當多的重病患者(癌症、慢性疼痛、HIV),已經或者趨向使用CAM療法【4、5、6、7、8】。早在2007年有關CAM的一項研究調查中顯示,僅靈氣就有120萬次的當年使用量。

目前就靈氣Reiki、接觸性生物場治療在醫療方面的研究來看,主要集中在鎮痛、焦慮、癌症、神經性疾病相關方面使用的研究。但是客觀的來說,這些研究主要還是臨床方面的總結,缺乏基礎醫學類的研究成果。它們已經有一定的數量基礎,有數百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癌症方向)如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看。

生物場療法Biofield Therapy&靈氣Reiki的科學研究進展綜述

這些研究總的來說有如下不理想的問題存在:一是缺乏基礎研究,二是缺乏有效的綜合定量和定性分析,三是研究結果和“治癒”這個概念有相當的距離。不難想象,這些研究人群是缺少研究經費支持的,領域太小眾也未能吸引大批量科研工作者的關注。人們只去探索其是否有用,而無法去研究它“為什麼有用"和“如何產生作用”。

但總的來說,這些研究至少有了如下推斷:

從臨床數據中顯示,相當部分人群顯示出對生物場療法/互補干預性治療方案的有效性,且這不僅僅是安慰劑作用。

其在疼痛、焦慮、精神疾病中有特定效果,體現在鎮痛、緩解焦慮情緒以及降低精神性疾病造成的狂躁行為等方面。

儘管長期的臨床結論還不甚清晰,生物場療法在心血管、內分泌、免疫系統重要常見病方面的研究也幾乎為零(比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哮喘過敏等常見慢性病,相比癌症離人們更近)。搜索到這麼多研究是令人振奮的。希望大家能正視靈氣等其它神秘學項目在非神秘學目的之外的價值——比如醫療,並且能去合理合法的使用它們。

希望更多靈氣師能去接受系統的指導和嚴格的自我訓練;接受監管,並首先建議患者就醫的同時,再輔助使用這些方式;減少一錘子買賣,多為以後去考慮。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部分參考文獻:

1. MacNutt F. Healing. Notre Dame: Ave Maria Press; 1974.

2. Barnes PM, Powell-Griner E, McFann K, Nahin R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among adults: United States, 2002. Adv Data. 2004;343:1–19.

3. Garner JB. Problems of nonadherence in cardiology and proposals to improve outcomes. Am J Cardiol 2010;105:1495–1501

4. Sikorskii A, Wyatt GK, Siddiqi A, et al. Recruitment and early retention of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a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ri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1;2011:734517.

5. Mao JJ, Farrar JT, Xie SX, et al. Us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nd prayer among a national sample of cancer survivors compared to other populations without cancer. Complement Ther Med 2007;15:21–29

6. Tan MG1, Win MT, Khan SA. The us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in chronic pain patients in Singapore: A single-centre study.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13;42:133–139

7. Denneson LM, Corson K, Dobscha SK.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among veterans with chronic noncancer pain. J Rehabil Res Dev 2011;48:1119–1128

8. Littlewood RA, Vanable P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 use and adherence to antiretroviral therapies among persons living with HIV. Health Psychol 2014;33:660–6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