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在這個大熱天,小谷只想到一個動作“北京癱”!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真真兒的是懷念小時候窩在沙發裡啃冰棍的場景啊!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一不留神,我們就長大了!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90後都赤裸裸的奔30了有木有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What,80後都靜悄悄的奔40了!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70後……不說了,我相信你知道!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記得前一陣子,讀過一篇很火的文章,也拿出來和廣大農友商討過,《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未來誰會種地?》文中分析了農民不想種地的原因,等父母老了,農民這個名詞會被歷史淘汰了!

現今,“奔三”90後已經成為了就業的主要力量,真的會如上文所說嗎?小谷和一些朋友還是有些不同觀點的,歷史經驗證明,每當遭受經濟波動衝擊、城市和非農部門吸納就業能力萎縮的時候,農村地區、農業產業就要承擔起經濟緩衝區、就業蓄水池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需要時刻保持一定的吸納新增就業能力。無論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正是因為還有農村的土地能夠吸納數以億計的農民工返鄉務農,才沒有形成龐大的失業人口,引發社會動盪。其實,農業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種植、養殖,他也需要新的營養,注入新的活力,才能煥活新鮮的血液,而充滿朝氣的90後,恰恰就是血液的製造者。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擴大就業容量,吸納農戶脫貧致富”。

農業的就業功能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培育經營主體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需要更多關注創業農民、中小規模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經營組織,讓更多農戶能夠成為以農為業的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要追求“百花齊放”而不是“一枝獨秀”,1個1000畝的僱工農場只能造就1個富翁,而10個100畝的家庭農場則意味著10個家庭可以在農村安居樂業不必背井離鄉。通過鼓勵農民發展合作經營,能夠將地租與人工成本內化為合作組織成員收益,讓更多農民不是流轉土地後一走了之,而是在發展現代農業中得到參與感與獲得感。

產業化經營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就是要以農民為主體推動縱向一體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通過發展迂迴經濟在上下游環節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這些環節中的從業者能夠分享增值收益。鼓勵普通農戶、家庭農場、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社提供生產環節社會化服務,發展循環農業、農產品加工與倉儲物流銷售。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增值收益留在農村,讓一部分農民能夠在其他生產環節得到就業並參與收益分配。

創新

其實,做個農民挺好!你覺得呢?

就是要積極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以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農村就業機會。新產業就是把過去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變成資本、創造價值,新業態就是將過去認為難以實現的需求對接起來、形成市場,有了新資本、新市場、新價值,就可以帶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像鄉村旅遊、休閒農業、體驗農業等新產業,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社區支持農業等新業態,讓許多過去缺少資本、遠離市場的偏遠貧困地區農村得以發揮自身獨特資源優勢實現“彎道超車”,讓貧困農戶實現增收脫貧。

小谷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些“創意農業”的點子,供大家參考。

1.農業產品創意模式

利用創意,使自身的產品達到具有獨一性,或者在他人的基礎上更加精細,對農民增收意義非凡。

2.農業景觀創意模式

景觀農業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農作物,通過設計與搭配,在較大的空間上形成美麗的景觀,使得農業的生產性、可持續性同審美性結合起來,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者的有機結合體。

3.農業飲食創意模式

根據地方的自然人文景觀,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農食文化,使前來觀光的遊客感受當地的飲食文化。

4.農業文化創意模式

結合單純的農業生產與農耕文化,結合農產品與文化開發,使農產品和農業生產過程賦予文化內涵和價值。

5.理念主導型模式

理念主導型模式最大的特徵,在於依託創意理念,結合時代發展潮流與時尚元素,賦予農業與鄉村時代特色鮮明的發展主題。

6.市場拓展型模式

市場導向型創意農業由旺盛的市場需求而促進發展。這類創意農業對傳統農業基礎沒有必須的要求,更多受區域市場的引導,把握市場動向,發展特定的受市場熱捧的鄉村農產品或相關鄉村休閒活動。

7.產業融合型模式

產業導向型模式充分利用鄉村既有的農業產業基礎,延伸發展,選擇第二、第三產業中的適宜實體,提升原有農業產業的層次,延長原有農業產業鏈條,實現產業的進化與創意發展。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更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大國,悠久的農業文明是中華文明光輝燦爛的根本。我們的農業現代化應當是以農民為主體的現代化,而不是排斥農民的現代化,更不是消滅農民的現代化。中央提出擴大農業的就業容量,“要讓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參與者、受益者,防止被擠出、受損害”,用意正在於此。只有真正讓全體農民都能夠安居樂業,我們的農村才能稱得上和諧秀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的小康社會目標才能稱得上圓滿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