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對話《愛情的邊疆》導演毛衛寧:還原大時代下,小人物靜水流深的愛情

當現實主義題材在今年迎來複蘇,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也被各大平臺青睞,相繼登上一線衛視的黃金檔,比如正在浙江衛視熱播的《愛情的邊疆》。這部由毛衛寧執導、高滿堂編劇的作品,因首次聚集了兩位現實主義領域的“大師”級主創而備受期待和關注。劇裡呈現的極致愛情為何能如此打動人心?演員與角色的共振為作品增添了哪些魅力?作品創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初衷與堅守?獨家對話導演毛衛寧後,我們一一解開了謎底。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導演 毛衛寧

靜水流深的愛情

因細節而栩栩如生

這是一部關於愛情的作品,故事圍繞上世紀60年代,北京廣播學院女大學生文藝秋與蘇聯英雄播音員維卡之間的愛情展開。美麗而倔強的文藝秋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來自蘇聯的男神維卡,並與之結婚,但還沒迎來婚禮的倆人卻因中蘇關係而被迫分離,隨著蘇聯撤走專家後,維卡也被迫離開中國。為了離維卡近一點,文藝秋自願來到邊境城市黑河工作,而此時的維卡也在黑河對岸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擔任播音員,相愛的兩人只能在對方廣播的聲音裡找尋撫慰,他們在對彼此的思念裡度過了人生的半個世紀。

與此同時,文藝秋的身邊也發生了兩段美麗的愛情:一是來自貼心暖男萬聲對其不離不棄的付出和照顧,這段噓寒問暖的單戀溫暖了苦苦思念維卡的文藝秋;另一段來自沉默寡言的同事宋紹山,即便跟文藝秋結婚之後,依然對文藝秋與維卡之間的愛情報以理解和支持。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愛情,是影視劇經久不衰的表達主題,與此前的作品不同,《愛情的邊疆》將“愛情”放置在更為廣袤的大時代下,講述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談到劇裡描述的極致愛情,毛衛寧導演說,“劇裡的愛情跟我們今天通常意義上的愛情故事不同,他們並不是多麼偉大的人物,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強情節,我們希望通過展現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細膩關照,來呈現一種靜水深流的情感,希望這種情感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能讓人反覆回味。”

正因為沒有所謂的轟轟烈烈,這種純粹到極致的愛情反而倍顯浪漫,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愛情在高滿堂編劇細膩的筆觸下,被描寫得真實而可信。比如,為了聽見維卡的聲音,文藝秋決心不惜犧牲政治前途也要潛入監聽室偷聽蘇聯廣播。圍繞文藝秋偷監聽室鑰匙這一情節,劇裡展開了大量的細節描寫,比如灌醉同事,偷配鑰匙等等,在這些細緻入微的細節裡,一個女人為了愛情的奮不顧身才能被刻畫得如此傳神。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談到劇本里充沛的細節描述,毛衛寧導演讚許有加,“高滿堂老師擅長用細節來描繪情感,他不是簡單地用一個事件來展現某種情感,而是選擇將愛情體現在細節裡,其實能讓我們普通人刻骨銘心的愛情,也都是細節構成的。”

精準的選角

讓演員和角色之間形成良性共振

如果說極致的愛情是《愛情的邊疆》最大的亮點,那麼演繹出這幾段愛情故事的演員們,則用自己的表演和付出為角色和情感增添了不少光彩。而這一切,都源於精準的選角。

據毛衛寧導演介紹,《愛情的邊疆》是描寫人物成長和情感的故事,需要演員用細膩的表演來將觀眾帶入作品裡跟隨角色成長,所以演員的選擇至關重要,為了選擇合適的演員,主創們費了頗多心思。

在尋找飾演文藝秋的演員時,毛衛寧導演有著諸多考量,除了演員的演技與外形,還有更多創作上的考慮,“文藝秋一共有1200場戲,幾乎每天要拍10場戲,而且是在幾個不同的地方拍攝,這種拍攝難度對演員來說是很罕見的,所以當初跟高滿堂老師討論角色的時候,我們一致認為首要的條件是演員必須熱愛這個角色,這樣才有可能為了塑造角色而付出一切。”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綜合所有的條件來看,演員殷桃成為最佳人選,但對演員殷桃來說,接演這個角色同樣有著顧慮,因為文藝秋從18歲到80多歲之間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需要細緻呈現,對於演員來說壓力太大。好在有強大的主創團隊支撐,讓殷桃打消了顧慮,最終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塑造。

而飾演萬聲的王雷,此次已經是與毛衛寧導演的第六次合作,在這次的劇裡,王雷首次挑戰了“上海人”,將上世紀60年代裡一個單純、痴情的上海青年塑造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對於王雷此次在表演上的突破,毛衛寧導演頗為滿意,“我知道王雷一直希望挑戰自我,所以在這部劇裡,我也希望‘萬聲’能讓他有所突破,因為這個角色與他本人相去甚遠,甚至比《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安距離還大。”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演員王雷下足了功夫,儘管劇裡需要他說上海話的戲份很少,他還是專門請了一位上海話老師,在 5個月的時間裡,隨時隨地觀察老師的習慣和舉止,來幫助自己找到人物特點。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而飾演宋紹山的李乃文,也是毛衛寧導演頗為欣賞的演員,“10年前我們一起合作過,所以對他很熟悉,再加上角色相符,當時選擇他的時候我們就相信他一定會完成得很好,能呈現出我們想要的角色形象。”

為了找到劇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維卡的飾演者,劇組遠赴俄羅斯選角,在100多名俄羅斯演員裡,最終選擇了蒂莫西·謝爾蓋耶維奇,“挑選飾演維卡的俄羅斯演員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是演員一定要是我們國內觀眾喜歡的類型,尤其是文藝秋能愛上他,足以證明他的魅力,當然還要有演技,因為他也要演到80歲,年齡跨度很大,我們最終挑選的這個演員表現得很棒。”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在這些演員的詮釋下,劇中的角色鮮活而富有個性魅力,他們的表現也受到毛衛寧導演的認可,“所有的演員都非常符合人物,我對他們的表演很滿意,我相信觀眾通過劇也會愛上這些人物。”

不遺餘力的嚴謹創作

只為呈現高質感的現實主義佳作

一部影視作品想要吸引觀眾,不僅需要血肉豐滿的情感、故事和人物,還需要高水準的質量來提升劇作的整體品相和質感。為了讓《愛情的邊疆》更有質感,毛衛寧導演和他的團隊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為了呈現東北、俄羅斯的風貌,劇組分別在瀋陽、大連、黑河和俄羅斯等多地取景拍攝,跨越中俄兩國的拍攝,為整部劇作增加了不少難度,但對於有過俄羅斯拍攝經驗的毛衛寧導演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難題。早在十年前,毛衛寧導演就曾執導了電視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並大受中俄兩國觀眾的認可。

“俄羅斯的拍攝很順利,我們唯一的困難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冬天特別冷。”儘管毛衛寧導演並沒有具體描述到底有多冷,但我們從他拍攝日記透露的細節裡還是可以一窺端倪: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質感,是《愛情的邊疆》備受觀眾認可的地方,這種質感體現在大氣的畫面和高度還原的細節裡。

毛衛寧導演曾在拍攝日記裡寫道,“《愛情的邊疆》是個年代生活劇,但我希望影像風格要大氣磅礴,要儘可能的把人物放到大環境裡,展現天地人和時代的關係。”在他嚴謹的拍攝下,作品的畫面大氣又不失美感。

在細節方面,毛衛寧導演也做到了極致,劇中回憶維卡戰鬥的場景,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短短的一幕原本可以用影像資料來替代,但為了讓文藝秋對維卡的崇拜更有質感,毛衛寧導演還是決定選擇實拍,“我們請了很多俄羅斯演員,在東北搭建了一個二戰的場景,拍了5天,讓原本可以用資料片呈現的片段變成了真實的畫面,男主人公維卡的前史也因此變得更真實。”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在毛衛寧導演的拍攝日記裡,有這樣一段文字:“昨天是拍攝的第38天,偶然看到了好萊塢編劇羅伯特·麥基對於愛情片的論述:‘關於愛情電影,編劇必須誠實地面對愛情的艱難。甚至要殘忍冷靜地去看待展現愛情中的波折與困難,並儘量延遲這個過程。即便最後愛情成功了,過程也必定是艱難而曲折的。編劇要杜絕寫想象中的愛情,因為那是謊言’。我認為對於我們的拍攝亦然,我們不能製造謊言!”

從點點滴滴的創作心得也能看出,在這部劇作裡,毛衛寧導演傾注了十二分的心血。最終,在導演及其團隊嚴謹的創作態度和豐富的拍攝經驗加持下,這部現實主義作品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对话《爱情的边疆》导演毛卫宁:还原大时代下,小人物静水流深的爱情

事實上,這樣的創作態度並不僅僅是在這部作品裡,一直以來,毛衛寧導演都在堅持創作高水準的現實主義作品,不管市場主流題材如何輪換,這種堅守從未改變,“我特別理解現在的年輕導演面臨的生存壓力,他們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作品去獲得創作領域的話語權,所以我也很支持他們去拍市場需要的影視劇,但我本人會一直堅持現實主義作品,這也是我跟高滿堂老師相似的地方。既然我們拍過一些作品,在平臺和觀眾有一些影響力,我們去做的話可能還有一線生機,換成年輕導演,作品出來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當下,現實主義迎來了復甦的時機,從監管到市場,再到平臺,都對這一題材報以期待,像《愛情的邊疆》一樣紮根於時代、反映人民真實生活和情感的現實主義佳作,也因此有了更為良性的市場環境。如果市場能持續加大對這一題材領域的投入,現實主義題材還真有可能迎來創作高峰,持續產出高品質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