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還在迷茫健身的量到底應該怎麼定嗎!科學+經驗告訴你

如果你正在追求肌肉,力量或身體功能性中的任何一種,那麼你現在就必須開始調整訓練觀念了,必須打破常規思路,拋棄“每個動作都做3組10次的傳統概念。

你要考慮到我們人體肌纖維的性質和分佈。

我們的身體有快速和慢速兩大類肌肉纖維,每個人的這兩種肌纖維平衡是不一樣的。

另外,不同身體部位的肌纖維比例也是不一樣的。

例如:髖部、胸部的肌肉經常被要求做出快速,爆發性的活動,同時和其他肌群相比也更容易感到疲勞。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它們有更多的快肌纖維分佈。

用各種方式對它們進行大重量或者爆發力的訓練(每組8次以下),可以滿足它們的增長需求。

上背部:每組10+次

中上背部的肌肉負責保持脊柱挺直,將肩關節向後拉,並且要求一整天都能持續這樣的姿勢。基於這個層面,把它們視為慢肌纖維佔優是合理的,特別是與身體的其他肌肉相比。

這就是它們具備更好的恢復能力和更快恢復時間的理由,它們不會那麼容易疲勞。和胸肌,膕繩肌這種肌群相比,它們的每週訓練量和訓練頻率可以更大。

我們也應該通過吻合其肌纖維特點的方式來突出它們的優勢,用高次數練習來鍛鍊上背部。沒有必要做10次以下的練習,除非你做的是引體向上和硬拉(如果你把硬拉視為背部訓練動作的話)。

划船變式、高位下拉、反向飛鳥、直臂下壓,和其他相關動作都應該以“10次為底線”。

下背部:每組8次以下

還在迷茫健身的量到底應該怎麼定嗎!科學+經驗告訴你

這裡的“下背部”指的是後背的腰部,而不是背闊肌下部。

施瓦辛格曾指出,下背部的恢復速度是全身最慢的,你可能也通過自己的訓練經歷得出過這點了。

通常,高次數+高組數的下背部針對性訓練是非常不明智的。這種高訓練量模式會導致下背部在3-4天之內都無法恢復,影響到你整個計劃的進度——一個癱瘓的下背會降低所有基本動作的力量,因為它是特別重要的穩定肌。

因此,使用每組8次以下(從來不力竭),並且配合較低組數來練習下背部是明智的。比如每組6-8次的硬拉,體前屈,山羊挺身,再次提示:不要追求力竭。

股四頭肌:12-20次

還在迷茫健身的量到底應該怎麼定嗎!科學+經驗告訴你

體育世界充滿了令人信服的例子:無氧的,高次數股四頭肌訓練總能帶來很好的效果。速滑,滑雪和自行車運動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需要最後10-15秒的衝刺。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下長時間持續發力,所以都具備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腿前部。

當然,這些“大粗腿”運動員也會在訓練計劃里加入大重量低次數訓練,健美運動員也會在訓練股四頭肌的時候模仿他們進行高次數訓練。

這就意味著,在使用腿屈伸機的時候,或者在做腿舉或哈克深蹲的時候,不要再總是使用每組8次的次數,用12-20次讓肌肉產生最大的泵感,這段視頻展示了湯姆·普拉茨和約翰·梅多斯是如何使用這種方法的。

膕繩肌:每組3-10次

還在迷茫健身的量到底應該怎麼定嗎!科學+經驗告訴你

這個次數波動有點大,應該說膕繩肌的單關節動作用更低的次數(接近3次),多關節動作用較高次數(接近10次)。

膕繩肌是典型的為速度而生的肌群,你需要使用稍的大重量和稍低的次數才能真正發揮它的爆發力潛能。

在單關節孤立動作中你可以使用很低的次數,因為使用固定器械相對安全穩定。同時配合高組數(5組以上)。

而在多關節動作中你要使用稍高的次數,避免動作形式發生偏差和傷病隱患。同時配合低組數(3組左右)。

胸部和肩部肌肉:混合使用

還在迷茫健身的量到底應該怎麼定嗎!科學+經驗告訴你

經驗告訴我們,這些部位最需要混合使用“複合動作”和“孤立動作”。

例如:

複合動作:啞鈴臥推,過頂推舉,使用較大的負重,保證6-10次的有效每組次數。

孤立動作:胸部飛鳥、夾胸、肩部側平舉、 前平舉等應該被當成泵感動作來對待,做每組12-20次。(因為所有這些孤立動作的重點都是為了讓你外形更好看,對提升力量和功能的幫助較少。)

大型基本動作:1-6次

還在迷茫健身的量到底應該怎麼定嗎!科學+經驗告訴你

當我們在談論原始運動模式比如槓鈴深蹲,槓鈴硬拉,槓鈴臥推等時,我們應該強調一個優勢,那就是相比其它動作,它們可以讓我們舉起更多重量,是我們力量訓練的基礎。

由於這種動作的複雜性和多關節參與性,你會從大重量訓練中獲得巨大好處。

但這並不是說每次你練這三個項目都要使用極限重量(1-4次),越接近極限重量,技術錯誤的可能也就越大。你應該使用每組6-8次來訓練。

“大型基本動作+每組6-8次”的組合應該長期保留在你的訓練計劃裡,因為對於形體運動員來說,這是最萬無一失的增長/保留肌肉量的訓練方法。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建議:

■專注於動作質量,尤其是在你已經有幾年的訓練經驗之下。動作質量對你的健康,真實力量和恢復來說都是必要的。控制你的不良怪癖,學會扼殺欺騙動作的勢頭,讓每一次訓練都保證最好的姿勢,最佳的動作精度。這樣才能確保你的每一個訓練次數是真正有效的,否則上文說的全是廢話。

■偶爾你要在計劃中降低槓鈴深蹲,槓鈴硬拉,槓鈴臥推三大項負重,給身體制造新鮮感,突破身體適應性。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將訓練次數提高到15-20次。

你可以依然把”總次數”控制在15-20次,不要一口氣全部做完,取而代之的是用更大的重量,做更多組數、減少休息間隔——每組做4-5次,通過多組數來達成15-20次總次數,同樣能給身體帶來新鮮感。

■當你想測試自己的極限數據時,你需要放慢動作節奏來消除慣性,通過在嚴格姿勢下舉起的重量來確定極限,然後用這個嚴格的極限數據來調整自己日常計劃中的負重百分比。

例如,如果我當前的極限深蹲比較快速無控制,藉助下蹲的慣性能做到180kg,但是如果我使用4秒的下蹲速度,消除慣性卻只能做到150kg。

那麼我會毫不猶豫把150kg作為新標準。在今後的訓練中嚴格控制動作節奏,等我再達到180kg的時候,我必然已經更強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