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小龍蝦供應鏈源頭大比拼,產地之爭到底在爭什麼?

“知道盱眙的是外行,知道湖北洪湖監利的才是內行。”

在小龍蝦行業,有業內資深人士用這句話來區分小龍蝦的內行外行。

全國上下的小龍蝦紅色熱潮一直沒有褪去,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各個商家也開始在小龍蝦食材原產地上做文章吸引顧客,以往各地的商家提起小龍蝦產地,言必稱“江蘇盱眙”,近年來又有江蘇的連雲港和宿遷、江西鄱陽湖一帶,以及湖北洞庭湖一帶的市縣,開始在“小龍蝦之鄉”上榜上有名。

究竟各地小龍蝦的發展差異如何?哪裡是小龍蝦的最佳、最核心的產地?筷玩思維認為,小龍蝦品類的從業者有必要在供應鏈層面進行更深一層的瞭解。

辨識真產地、瞭解產地變遷,是小龍蝦入行第一步

辨識餐飲界網紅“小龍蝦”的出身與主要產地、產地優劣等,其實是中國風起雲湧的小龍蝦從業者入行的第一步,只可惜,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深入產地去調研。

根據目前的研究,小龍蝦實際是一個來自北美洲的外來生物物種。1918年,日本從美國引入小龍蝦;1928年,據傳是隨著日本的進口木材進入南京;在50年代到60年代開始出現在華東,並沿著長江水系逐漸往西遷徙。

幾十年前,小龍蝦開始出現在江蘇的長江沿岸,如洪澤湖區域,因此在計劃經濟時代,洪澤湖區域如盱眙、寶應一帶,已經有少量的野生小龍蝦,當地居民也只是在合適季節撿來吃吃,誰都沒有特別在意作為當地小吃的小龍蝦。

小龙虾供应链源头大比拼,产地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而70年代末,已經吃小龍蝦很久的歐洲人來到中國尋找小龍蝦貨源,並開始委託中國當時的國有水產企業,給他們傳授技術與簡單設備,將小龍蝦按照西方的方法生產冷凍好,出口海外。

大約在80年代,小龍蝦隨著長江溯流而上,開始出現在洞庭湖區域的長江沿岸,同樣引起當地注意的,並不是應季餐桌的一道菜,而是江蘇的外貿企業貨源不夠,開始委託洞庭湖周圍的水鄉,來捕捉小龍蝦,出口海外。

在小龍蝦還是純野生的時代,湖北的監利、洪湖一帶,其水網密佈的泛湖區,已經是中國小龍蝦的最大出口區域。

但因為主要來自野生捕撈,那時的產能並不大,而真正達到較大的產能,則是近10年間的事了。

江蘇經濟發達,在國內外需求的帶動下,洪澤湖一帶成為中國養殖小龍蝦最早的區域,而由於當地的養殖帶動,湖北一帶也開始小龍蝦的養殖。

但由於環洞庭湖區域(湖北荊州、湖南嶽陽、益陽一帶地區),在野生小龍蝦時代已經證明,是最適合小龍蝦生長繁殖的地區,所以,近五年來湖北荊州一帶,小龍蝦的養殖,很快就超過了江蘇洪澤湖一帶。

小龙虾供应链源头大比拼,产地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誰有名無量,誰有量無名?小龍蝦的最大產地之爭

在經濟發展強省的江蘇,洪澤湖區域的盱眙打響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的第一槍——大約在10年前,盱眙就由政府牽頭規劃整個小龍蝦產業的發展。

由於以盱眙為代表的洪澤湖地區,是中國最早推動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地方,讓多數中國人都認為:盱眙小龍蝦,才是真正的小龍蝦。

更重要的是,江蘇省盱眙龍蝦協會雖然早在2004年就註冊了“盱眙龍蝦”作為蝦中著名商標品牌,全國各地的餐館都樂於稱自己的是正宗盱眙小龍蝦,雖然其中很大比例的“盱眙小龍蝦”其實是在湖北養殖生產的。

據筷玩思維瞭解,盱眙本身是“見縫插針”的養殖小龍蝦,沿陡湖、洪澤湖、貓耳湖三個省級盱眙龍蝦養殖示範片,建成滿江紅、仁和、大蓮湖等5個萬畝連片養殖示範區,養殖面積20萬畝,其中高效精養面積僅為10萬畝,龍蝦年產量約6萬噸。

小龙虾供应链源头大比拼,产地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由於龍蝦的養殖為寬泛性養殖,普遍存在畝均龍蝦養殖量不可控、飼餌量不可控、等級大小不可控、病害不可控等問題,龍蝦產量也難以實現最大化。

另一個小龍蝦產地湖北潛江,2015年底建成5個萬畝和26個千畝集中連片蝦稻共作基地,小龍蝦養殖面積35萬畝,產量約6萬噸。

實際上,由於環洪澤湖一帶的經濟發展比湖北早,土地水面資源面積相對小,而且生態環境也遠不如經濟發展慢的“環洞庭區”,所以,最近3年來,環洞庭湖區已經佔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的60%,確實是中國小龍蝦最大的產地。

於是,當地政府也借鑑江蘇的經驗,以潛江為代表,由政府推動,在國內大力宣傳。於是在養殖、商業運作、對外銷售方面,潛江都成為了湖北名聲最大的小龍蝦出產地——但在全國商家和食客心中,潛江小龍蝦還是不如盱眙小龍蝦那麼“正宗”。

業內人士告訴筷玩思維,真正的小龍蝦產地之王,既不是盱眙,也不是潛江,而是洪湖、監利、石首這三個縣,原因在於:它們佔據了中國小龍蝦行業的三重“最”:

最大的養殖面積、最大的產量;最好的養殖技術,如蝦稻共作技術;最大的活蝦供銷基地。

2015年湖北省小龍蝦產量約60萬噸,其中監利出產10萬噸,佔到全省六分之一。為何監利、洪湖、石首一帶,成為後來居上的真正小龍蝦之王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這三個縣都圍繞在洪湖周圍,特別是監利、洪湖兩縣,基本把洪湖一分為二,巨大的水面與周圍的沼澤區,成為中國小龍蝦最好的繁育之地。

2)、湖北有巨大的水稻面積,而近年蝦稻共作技術的成功推廣,讓周圍廣大的水稻產區成為小龍蝦的生力軍,未來,蝦稻共養形式會佔據小龍蝦產能的60%到80%。

3)、面對全國的活蝦需求,地處中國最中心地帶的湖北,非常方便向全國集散。

4)、後來居上的深加工企業,為當地的小龍蝦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如墮落蝦在石首、監利、洪湖的三個生產基地,一年能消化的產能就達到近萬噸。

可儘管監利蝦產量大、品質好,但卻不廣為人知,並不具備響噹噹的原產地品牌,可以說是小龍蝦界的“隱形冠軍”。

監利的小龍蝦批發市場龍慶湖市場上,一天小龍蝦的銷售量約4萬斤左右,八成以上的蝦被貼牌運往外地。

但面對火爆的小龍蝦市場,監利也開始重視小龍蝦本土品牌的打造,走出有量無名的品牌羈絆。

小龙虾供应链源头大比拼,产地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群雄逐鹿,各小龍蝦創業品牌的產業鏈狀況分析

2014年到2017年,全國各地的小龍蝦創業者風起雲湧,但多數並沒有深入到產業鏈中去,在貨源選擇上,還停留在以下的層次:

大量的小龍蝦單店,只是在本城市的菜市場、水產市場下了一些功夫,力圖尋找到本地的靠譜活蝦供應商,在蝦季給店鋪配送活蝦。

少量的連鎖店,深入到盱眙與岳陽(環洞庭湖的集散地)的龍蝦批發市場,來尋找集散地的龍蝦貿易商行(大蝦販),更接近源頭,確保活蝦供應與價格優勢。

極少數的中大型龍蝦連鎖或外賣品牌,開始深入到養殖場,與中大型養殖戶直接簽訂購買合作協議,再由本地的運輸合作方,從養殖場直接運輸活蝦到本城市的餐飲連鎖店。

真正參與到小龍蝦的飼料、養殖技術、養殖場、深加工廠等的企業,是極為個別的。

據筷玩思維調查瞭解,各小龍蝦品牌與上游產業鏈的主要合作狀態並不相同。

信良記在湖北荊州自建稻田養殖基地,並深入荊州一帶,通過加工廠與蝦源建立關係,委託加工小龍蝦;墮落蝦的蝦源也來自湖北荊州,參股飼料養殖公司,自建蝦源地工廠深加工。

此外,小妞龍蝦來自江蘇盱眙,由盱眙直接供蝦到南京門店;閃電蝦來自長沙和岳陽,本地水產配送、結合產地合作貿易公司;大蝦來了來自江蘇和湖北的龍蝦養殖基地;紅胖胖來自於自有盱眙工廠,由本地蝦販收集龍蝦送到工廠;蝦BaBy則投資了湖北五更食品有限公司負責小龍蝦供應鏈,具體蝦源未知;瘋子蝦夫、舌頭很忙蝦源來自於本地水產市場。

小龙虾供应链源头大比拼,产地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通過對以上這幾個品牌的產業鏈思路與做法,以及匹配的商業模式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目前,大量的小龍蝦品牌,都不足以去深入到養殖與深加工工廠,多根據自己情況,在本地水產市場與龍蝦貿易商販合作,確保獲得可靠的小龍蝦,而銷售也多依靠自己的店面與本城市的網絡。

2)、少量品牌與產地的蝦源、深加工類的工廠建立合作,來作為規模發展的產業鏈基礎,雙方同步發展。

3)、信良記與墮落蝦等極少數品牌,由於商業模式上向全國鋪開,產業鏈也更加深入、更加可控,對資本與資金的需求也遠遠高於其它的小龍蝦品牌。

信良記系由做魚火鍋的新辣道推出,通過自建養殖場獲取原材料,在湖北石首自建百畝清水稻田小龍蝦養殖基地,首批試水產品是小龍蝦和酸菜魚,之後還有其它水產品會加入。2016年信良記以數億估值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墮落蝦目前主要做小龍蝦,依蝦區的分佈而自建“分佈式加工廠”,並擁有一個8萬畝蘆葦蕩的高端野生蝦放養基地,在飼料與養殖、託管養殖環節已經完成了股改與連續幾年的盈利。

小龙虾供应链源头大比拼,产地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結語

新辣道的創始人李劍認為,餐飲食品類企業終極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這也是其做信良記的初衷;墮落蝦創始人李林渡則認為,名聲在外的盱眙小龍蝦、潛江小龍蝦的商業運作確實可圈可點,而真正的後來居上者,一定屬於生態環境條件、養殖面積與產能、深加工能力、品牌通路都聚集的區域。小龍蝦產地之爭,最後是產業鏈聚集之爭。

食客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小龍蝦在北京已經流行了十多年,在一二線城市的流行也還會繼續,各種口味、營銷方式創新層出不窮,而可靠、優質的蝦源必然將成為競爭後期要比拼的關鍵。

小龍蝦產地對於深處其中的餐飲企業來說,既是品牌基礎,又是品質保證,更需要仔細辨別考量,即使自己不直接從原產地進原材料,也要提升對供應鏈的要求,根據不同的商業模式選擇最合適的小龍蝦產地和供應商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