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名高三生,感覺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的怎麼辦?沒有信心了該怎麼辦?

用戶69001851


對於畢業的班的學生,高三和中考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焦慮。

當努力的同學,一旦在考試得到不如意的成績時,甚至是不學習的學生,但是因為要馬上考試了,忽然之間緊張起來學習了一段時間,感覺自己努力了,然後在考試當中沒有得到自己預期的成績,都會出現這種現象,給自己下定論說自己很笨不聰明,沒救了,這三年的努力白費了,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這種情況有的時候還會發生在高考期間某一學科考完,有的學生可能打算中途放棄,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呢,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正確的引導,不要去逼迫或者是強行要求他去學習或改變他的想法。

比如,我愛人的一個朋友在他兒子高考期間考完數學之後,就宣佈下午的科目不考了,因為那是他的最擅長學科,他發現這一科都沒有考好,那我指定是沒有希望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了。他父親幾乎崩潰了,然而,他的父親並沒有責怪批評,而是用三輪車帶著他回家。(他父親是一個每天用三輪車收集廢品的)在回家的路上,他和兒子進行了溝通。他告訴兒子說,這一科可能你感覺的不是很好,我們可以在下面的考試當中繼續進行,我們下面的考試科目只要盡力考,把它作為一次練兵不是很好嗎?無論今年的成績怎麼樣,好與不好是給自己的三年學習做一下評估。經過他和兒子的慢慢交流,他兒子後來也同意去參加考試了,當成績出來的時候考的還是比較好的,那一年只不過是說離清華遠一些,但是還是考上了一個一本的很好的大學。所以從這個上來看,我感覺這個家長儘管是一個收廢品的,沒有什麼太高層次的文化,但是他的做法是很好的,並沒有讓孩子有一種逆反心理就不去參加考試,而是幫他去調整心態,讓他毫無壓力的去進行下一步的考試。

那麼高三生感覺自己三年時間白費了,也是同樣,他們是焦慮,所以家長要正確的去引導,幫孩子去尋找這個考試不如願的原因,或者是說有這種想法的原因在哪裡,千萬要注意不要過早的去下結論,或者是去允諾什麼,要引導孩子告訴他們,我們的考試只不過是一個對自己人生的一個階段的總結,每一個人都要這樣,通過這樣的總結來逐漸的去檢查自己在人生當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如何去面對。我感覺提問題的這對,也應該是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沒有考的太理想,所以產生的這種想法,幫著孩子去分析原因,不要過分的去追求成績,有好多家長總是說在成績上去強求孩子,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的學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秀若姐姐


感謝你的問題,很高興能和你就這個問題交流一些看法!

我想說的是,你千萬不能有這樣的想法,要始終相信一句話:你所有的努力都會在某個時間點有所回報!

高中三年是一個人青春生涯最美好、最難忘,也是學業相對比較辛苦的三年!尤其是高三這一年,即將要面臨高考的洗禮!三年的學習生活,會有淚水也有汗水,有失敗的沮喪氣累也有成功的豐收喜悅,有運動場的盡情撒歡也有熬夜苦讀百思不得其解的苦惱!相信這一切你都切切實實地經歷過、感受過,現在已經到了最後一年也是最關鍵的一年,回頭想想經歷的這些還不都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大學夢想?之前的經歷又都算的了什麼?為了自己的夢想,重拾自信心吧!!

現在你要做的就是:1、堅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標(理想的大學);2、再次告訴自己,三年的學習生涯你一直是努力的,相信努力一定會有好的結果;3、整理心情整理思路,學習上一方面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各科任務,一方面自己合理規劃好時間,梳理歸納各項知識點;4、心無雜念積極備戰6月份的高考,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吧!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努力的過程,相信6月過後會有屬於你自己的一片彩虹!祝福你!




宛彤爸爸


有好多人都認為現在985,211出來的好搶手,但你們殊不知這種情況都是公司,社會造成的,形成思維定式,以前看出身,現在看學校,難道真的只有985,211出來的人是人才其他的學校出來的不是嗎,難道只有985,211出來的能給你們帶來效益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例:一個公司老總聘用普通大學的人才,需要的錢又少,這個普通大學出來的人才,因為有人賞識,感恩而拼命為公司產生效益,就不算感恩,為了工資普通大學的人才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效益;反觀名校出來的,你拿聘用普通大學的工資,人家都不願意來,就算來了,也得把他們當“爺”一樣的供起來,請問那個公司老總願意請個“爺”。其實這些老總找名牌大學的人,根本不是看重他們是人才,專業學的厲害而是品牌效應,他們的品牌就是“985,211”,這跟買東西認名牌一個道理。公司花了品牌的錢,請的這些人,沒給公司帶來等量的收益,最後裁員的都是這類“985,211”這些所謂的品牌出來的,被外界看到,都是這麼傻眼的“985,211”出來的,然後被外界瘋傳連“985,211”都沒工作,好好學習,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學校好壞沒關。先別急著反駁我,仔細想想吧!



高三就是一個接受打擊的過程,希望你不要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說什麼理想與抱負,談什麼豪言壯語;都抵不過行動起來,沉下心來做一道題,背一串單詞!

與其在考試之後扼腕嘆息,怨天尤人,不如在考前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蒲松齡不是有詩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努力了,任何時候從來就不會白費!




eyon


心態起伏的感受,能懂!誰還沒有情緒波動過幾次?

想當初高三的一年,最初的那段時間,有時候覺得很自信,985、211隨便挑;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好蠢,能不能考個一本都是問題。

這種心態在中期最為明顯和常見,或許是正處在知識積累的強上升期,所以遇到的題目對於自己會做和不會做的一半一半,這樣就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導致對自己的實力預估時而自信,時而不自信。

但這無傷大雅,普通的高三黨都要經歷這樣的心態變化,等到後期,很少有不熟悉的題目,很少有不知道的套路。對於自己的實力評估比較準確,也沒有什麼自信不自信一說了。

所以,冷靜下來做題、考試,隨著你的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


大鵝有話說


1.專注現在就是自信的開始

人的積極自信來源於專注現在,做好每天的工作,就是自信的開始。不用去想其他事情。

2. 瞭解自己的現狀

自信的背後是對自己清晰認識,很多孩子的不自信,來源對自己究竟處於什麼水平狀態不確定、不穩定。考前焦慮的最核心的心理機制就是不確定感,不確定給自己的狀態、不確定自己的未來,導致了心理地損耗,可能引發他的心理崩潰。完成每天自己計劃的任務。

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出不自信行為、觀念和狀態時,家長要儘可能有效耐心陪伴和傾聽。情緒狀態正常了,自信的觀念可能會慢慢恢復,讓孩子瞭解到自己大概的狀態,專注於每一天能夠有的解決問題的過程,每一天都有積極成長,不要把結果定位為考上某個具體的大學,就像跳一跳有天花板效應,每次跳都摸不到,跳上三四次後孩子就不想跳了。一步一步來。

我們的奮鬥是學到晚上10點,這是孩子今天能夠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每天即刻都有成就感,自信慢慢恢復。自信就是專注在此時此刻的當下,專注在今天能夠實現的目標,奮鬥過程中積累專注的自信。

3.不用過度激勵

考前,家長不必要過度激勵。很多家長在考前唱高考神曲給孩子,孩子很激動,這是不必要的。給孩子放鬆的心情。

考前的自信心是種內在的平靜,讓孩子感受到,我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我知道只要努力就可以控制掌握我的未來,我知道未來是由每一天努力實現的,既不過高的期待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也不過度焦慮不可能有的失誤,專注平靜是自信的心理基礎。

4.開心就自信了

開心了就更自信了,情緒會給人帶來一種積極的觀念。孩子有時候和你嘮叨幾句,會說自己覺得不行了,這種情況,有可能他不是不自信,而是他累了,情緒不開心了。如果把他的情緒調整到積極的狀態,孩子就會慢慢恢復。

絕望來源於反覆失敗後行為與觀念上的放棄。

如果孩子在備考過程中沒有任何成就感,只有失敗刺激和糟糕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他既沒有成功的經驗和行為的證據,也沒有積極的體驗和積極的人際關係以及家庭的鼓勵,那麼就會導致不自信的崩潰。

5.家長要在三個方面做好自信的激勵,讓他在備考過程中有這種良好體驗,開心地去努力。讓孩子有個性化的體驗,他不是淹沒在千軍萬馬中的小螺絲釘,他是不可替代的、獨一無二的,有個性、成就感,這樣就會變得慢慢自信,自信讓他不覺得累,能夠努力做好備考的準備工作,直到高考成功。


綠虎多樣記


有些事情不要太看重結果,應該享受過程,只要努力了就不會白費,重新振作起來,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努力學習,勞逸結合,放鬆心情。


易查分


路有千百條,行有三百六。成績定好壞?學業論終身?


強子30873876


加油,儘自己最大努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多讀書總是好的


跟著三六去旅行


有一句俗語但充滿哲理分享給你,鋸響就有末,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