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上觀直擊」上海各大醫院“複診”首日:我在瑞金醫院門診2小時,剛入院就被攔下一次

「上觀直擊」上海各大醫院“複診”首日:我在瑞金醫院門診2小時,剛入院就被攔下一次

今天起,為滿足廣大患者的就醫需求,上海各大市級醫療機構在普通門診全面恢復的基礎上,逐步恢復專家門診,住院、手術服務持續有序開展。一些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的市民終於放下心來,但現在看病有什麼新流程?醫院又有怎樣的防控措施?患者自身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晨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實地探訪“複診第一日”的就診情況。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入院需“三關”,除了醫護,保安民警也來維持秩序

7時半許,瑞金醫院門診大樓外,已有不少患者在階梯平臺上駐足,對著玻璃門上張貼的二維碼掏出手機掃一掃。這裡是瑞金醫院門診患者的唯一入口,踏入玻璃門後的一米處,一名身穿防護服的護士成為第一道關卡,“麻煩等一下。”

記者被攔下後,護士快速取出一張膠條貼在口罩上。門診辦公室主任李賢華解釋,有呼氣閥的口罩可保護佩戴者,但不保護周圍人,“在患者密集的醫療機構內,為了自身與他人的安全,進入醫療機構儘量不要使用帶呼吸閥的口罩,也可事先在到院之前自行貼住密封。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經過第一關後,入院者還需走過一條約3米的通道,保安實時提醒不要在通道內停留。原來,有一臺相機式的紅外線體溫檢測儀正對著通道,可瞬時測量每名入院者的體溫並顯示在屏幕上。“若體溫超過36.5度,我們就會進行二次手動體溫測量。”護士告訴記者,“同時我們還會詢問其流行病學史和基礎病史,部分疾病可能導致體溫升高,我們必須確保排除新冠肺炎的嫌疑。”據悉,為讓患兒更好地避免院感風險,即便經紅外線測溫正常,也都會再進行一次手動體溫測量。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篩查完體溫後,患者迎來入院前的最重要一關——填寫並出示《門診患者流行病學調查承諾書》。“該承諾書可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填寫,除了入口處張貼的多張告示外,瑞金醫院微信服務號、患者收到的預約短信鏈接內都可以獲得二維碼。”對於操作手機不便的老年患者,醫院也專設人手在門診玻璃房發放紙質承諾書,保證患者在等候填寫時可避雨,也可通風。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不過記者發現,也有患者在這一關時被“打回”:有人僅出示了“隨申碼”,被要求補填承諾書;有人的承諾書提示上顯示為紅色(正常為綠色),被攔下詢問情況;也有人對填寫承諾書滿腹牢騷、拒不配合,黃浦區公安分局瑞金二路派出所警官朱耀明在疫情期間駐點瑞金醫院,“

對於這些患者,我們會通過公安系統查詢其身份來源,並進行教育。

為何要在“隨申碼”之外再加一張承諾書?李賢華解釋,“隨申碼”起到身份識別作用,而承諾書補充了症狀描述,“對於一些確有症狀,但從未離開過上海的患者,我們希望通過承諾書再築起一道保護網。”

護士、保安、警官,多個點位的工作人員共同守住門診入院關卡。據悉,若入院人數在短時間內過多,工作人員會以50人為限流數,並建議其餘患者可先在周邊空曠區域等候。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口腔科開放初診,門診血透患者得到悉心照料

拿到一張“當日完成流行病學調查”的小紙條後,記者順利入院。8時許,掛號處已人頭攢動,較前幾周有明顯人數上升。“從後臺統計來看也的確如此。”門辦統計顯示,僅今日8時至9時,門診量就有1500餘人次,至中午12時,已達3600餘人次。

不過,今天確實並非瑞金醫院的“大復工”,自大年初七起,醫院除眼科、口腔科、五官科、內鏡中心等部分防控高風險科室外,其餘科室並未打烊。“上週一,眼科、五官科與內鏡中心已經開放,今天則是口腔科首次面向初診患者開放。”口腔科主任醫師李濤介紹,對於初診患者,科室將採取較嚴格的現場預檢和預診篩查,由於防護級別較其他科室更高,為保證安全,預約數量也會做一定控制。

據悉,與全市各大醫療機構相同,瑞金醫院門診採取全預約模式,今日預約量與上週持平,提前在網絡終端預約量超過3500人次,其餘為現場預約,“總體預約情況變化不大,五官科和眼科略有增加。”五官科主任嚮明亮介紹,近一週以來,已經有外地患者到院就診,“日均門診量過百,以慢性病和腫瘤患者為主,一種是如慢性咽炎等老患者的配藥,另一種就是如鼻咽癌等疾病新患者的就診。”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電梯間歷來是醫療機構門診大樓最擁擠的場所之一,加之密閉,在疫情期間成為大眾最為關心的院感管理問題。瑞金醫院副院長陳海濤介紹,所有電梯保證2小時消毒一次,每次容納人員不超過10人,“同時,醫院特闢4號梯用於血透患者就診專梯,這些患者每週必須到院3次,免疫力又極為低下,屬於我們重點關注的人群。”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在電梯大廳旁的一排等候椅上,院方貼上了間隔就坐的標誌,患者根據預約的血透時間到院後,由血透室護士全程陪同乘坐電梯,並在16樓護士臺處再進行一次流行病學史調查。“目前不建議任何家屬陪同,診療區域內為保證院感安全,也謝絕所有家屬進入。”血透室護士長楊振華介紹,血透室開放床位63張,疫情期間始終全部滿負荷運轉,每日治療患者近200人,“患者到達診療區後,我們會提供全新的面屏口罩,且病床間的間隔也擴大至1.5米。”腎內科主任陳曉農介紹,為了保證門診患者安全,疫情期間的急診、重症患者如需要血透,醫院特抽調血透室、腎內科、重症監護室內與急診監護護士共同組建連續性血液淨化(CRRT)儲備小組進行床旁治療,也保證門診、急診患者不流通,機器設備也不共用。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建議市民錯峰就診,多使用智能化自助操作

9時半,門診大樓開始進行針對發熱患者篩查的中英文雙語語音播報,“目前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加之上週已經有多例韓國籍未離滬患者的就診,我們使用英語、法語、日語和韓語等4種語言進行告知。”李賢華說,在國際化的上海,隨著進一步復工,勢必也會有更多外籍人士前來就診。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在各層樓的門診就診區,記者也發現了一些小變化:原本與5樓呼吸科診區毗鄰的心理科臨時搬至13樓,避免與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交叉感染風險;

2樓手術準備中心臨時變成了消化科便民門診,慢性胃炎、食管炎等僅需配藥的患者可直接在此由醫生開具處方,在同一層樓的藥房取藥,避免在診間的等候。

不過,陳海濤也坦言,隨著門診就診人數的逐漸攀升,而疫情又尚未結束,仍希望大家繃緊弦,切勿掉以輕心。“我們發現,原本門診大樓入口玻璃房內的自助機使用率可達四成,現在玻璃房改為流調所用,自助機搬至2樓後,使用率僅為兩成,不少患者仍習慣於在掛號處人工排隊,其實手機、各樓層的掛號機都可以進行操作。”專家表示,自助機旁均有自動感應的免洗手消毒液,患者不必害怕觸摸按鈕,比起擁擠的排隊或許更為保險。

「上观直击」上海各大医院“复诊”首日:我在瑞金医院门诊2小时,刚入院就被拦下一次

陳海濤向大眾呼籲,“尤其是老年患者,趕早就醫是他們的習慣。但根據近期統計來看,每日的就診高峰就是7至9時,而門診全天開放。市民朋友們可預約非高峰時段,避免到院後的排隊和聚集,為自身和他人都提供一份便利與安全。”最後,他也建議,外地患者在預約掛號前,可先通過瑞金醫院微信服務號的互聯網諮詢平臺聯繫專業醫師判斷病情與治療方案,“希望社會各界相互促進,共同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創造更安全、有序的就醫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