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粽米深浸天节酒,醉向屈子写绿衣。


木槿今天早晨突然很想吃粽子,非常的,没办法,只好写文解解馋:

周南初篇赋关雎,阔苇浓蒸裹鲈鱼。 粽米深浸天节酒,醉向屈子写绿衣。

悬樑锥股杵成针 解字唯纪许慎君 杏林攒花千万朵 落向坛中有几人 ?


粽米深浸天节酒,醉向屈子写绿衣。


今天清晨偶然读到梁绍壬所写《诙谐本色》其文如下:

诙谐词语必须本地风光,方可解颐喷饭。有笔客生一子,丰硕肥满,或戏之曰:“羊毫兔毫,加工选料,此家用货,非比卖门市者,安的不佳?”

又有书客举子,酷似乃翁,一人熟视之曰:“原版初印,神气一丝不走,其非翻刻赝本,盖可知也。”

又有一厨司举一子,形貌甚黑,人曰:“此非炭火烟煤之气,既是油盐酱醋之精也。”闻者绝倒。������

粽米深浸天节酒,醉向屈子写绿衣。


木槿看到这里,不禁想起林语堂先生在他的一篇《幽默》文中这样描写:幽默者是心境之一状态,更进一步既为一种人生观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人类能领悟自身之空虚,渺小,愚拙,矛盾时,就有一个大幽默家出世,象中国的庄子,中国倘没有庄子,智慧的遗产也不知将逊色多少。

自从有了庄子和他的著作,一切政治家和盗贼都变成了幽默家了,因为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庄子人生观的影响。老子先于庄子已笑过清越而激变幻谲的狂笑。而老子最后的罄咳之首 却被庄子抓住。庄子既属较为少壮,喉咙自然来的响亮,故其笑声的环轮,历代激动着回响......。

粽米深浸天节酒,醉向屈子写绿衣。


以上这段话太精彩,木槿收藏在这里共享。

寒月梨花尚且远,隐笋未曾拜杏坛;玉斋老竹枝弄影,悄裹轻裘赋梅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