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粽米深浸天節酒,醉向屈子寫綠衣。


木槿今天早晨突然很想吃粽子,非常的,沒辦法,只好寫文解解饞:

周南初篇賦關雎,闊葦濃蒸裹鱸魚。 粽米深浸天節酒,醉向屈子寫綠衣。

懸樑錐股杵成針 解字唯紀許慎君 杏林攢花千萬朵 落向壇中有幾人 ?


粽米深浸天節酒,醉向屈子寫綠衣。


今天清晨偶然讀到梁紹壬所寫《詼諧本色》其文如下:

詼諧詞語必須本地風光,方可解頤噴飯。有筆客生一子,豐碩肥滿,或戲之曰:“羊毫兔毫,加工選料,此家用貨,非比賣門市者,安的不佳?”

又有書客舉子,酷似乃翁,一人熟視之曰:“原版初印,神氣一絲不走,其非翻刻贗本,蓋可知也。”

又有一廚司舉一子,形貌甚黑,人曰:“此非炭火煙煤之氣,既是油鹽醬醋之精也。”聞者絕倒。������

粽米深浸天節酒,醉向屈子寫綠衣。


木槿看到這裡,不禁想起林語堂先生在他的一篇《幽默》文中這樣描寫:幽默者是心境之一狀態,更進一步既為一種人生觀的觀點,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當一個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豐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時則開放其幽默之鮮葩,因為幽默沒有旁的內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歷史上任何時期,當人類能領悟自身之空虛,渺小,愚拙,矛盾時,就有一個大幽默家出世,象中國的莊子,中國倘沒有莊子,智慧的遺產也不知將遜色多少。

自從有了莊子和他的著作,一切政治家和盜賊都變成了幽默家了,因為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莊子人生觀的影響。老子先於莊子已笑過清越而激變幻譎的狂笑。而老子最後的罄咳之首 卻被莊子抓住。莊子既屬較為少壯,喉嚨自然來的響亮,故其笑聲的環輪,歷代激動著迴響......。

粽米深浸天節酒,醉向屈子寫綠衣。


以上這段話太精彩,木槿收藏在這裡共享。

寒月梨花尚且遠,隱筍未曾拜杏壇;玉齋老竹枝弄影,悄裹輕裘賦梅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