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慈禧太后御封的天下第一倉,至今仍在使用,作為景點對外開放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生活的根本,特別是新年這一場疫情,很多生產力都被減少或者暫停,國家在科學防控的前提下,保障了糧食等商品的充足供應,才讓我們安心宅在家。糧食儲備是國家保證社會平穩的重要戰略之一,自古我國就建有糧倉,儲糧以備人民所需。在陝西,就有一座糧倉被慈禧太后御封為天下第一倉,這就是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位於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這是一座始建於清朝的糧倉,由當時的大學士閆敬銘帶頭四年修建而成。這是一座民辦糧倉,曾被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在今天的豐圖義倉入口處還矗立有閆敬銘的雕像。

在我國古代,但凡發生大的糧食饑荒,就會伴隨著各地的農民起義,給和平的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動盪,繼而就會影響到當前的朝代更迭。所以天下要安穩,人民就要吃飽飯,糧食的資源儲備就非常重要,糧倉也應運而生。在和平年代,農民安居生產時,糧倉就會儲藏剩餘的糧食。圖為豐圖義倉展出的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各種工具。


在清朝光緒年間,陝西關中大旱,當時餓死了很多人,也別是大荔的朝邑最為嚴重。因為這次饑荒,5年之後,當時在任的戶部尚書、軍機大臣,朝邑當地人閆敬銘就倡議修建糧倉。豐圖義倉歷時4年竣工,竣工以後朝邑將糧倉繪製成了詳細的圖紙,報於朝廷,慈禧看後大喜,便御賜豐圖義倉為“天下第一倉”。

從隋唐時期開始我國就有義倉了,之所以叫義倉就是當時的政府為了荒年所設置的糧倉。隋朝時的長孫平見天下各縣多有饑荒,遂要求民間,無論貧富,均需上交一石的糧食儲備於庫中,以防饑荒年來臨。今天的豐圖義倉仍然在使用,碩大的中心廣場四周都是糧庫,這裡是大荔縣朝邑糧站。

古代的義倉都設在鄉間,不由州官管理,這樣一遇到災荒,各地隨時都可以開倉,可以第一時間救濟災民。當年的閆敬銘非常有先見之明,在豐圖義倉開始投入使用的10年之後,果然關中又遇到大旱,這一次,豐圖義倉開倉放糧,救活了無數百姓,當地人都稱閆敬銘為救時宰相。


豐圖義倉是城中城的佈局,從外城進入之後就是內城。在高處可以看到,豐圖義倉外圍有一圈城牆,糧庫在內城的城牆之中,進糧倉的城門只有兩個,可謂安保措施極嚴。由於今天的豐圖義倉仍然在使用,所以在糧庫周圍都拉有警戒線,遊客不得靠近,以保證糧食的安全。

豐圖義倉也是我國現在所剩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除了糧庫之外,這裡還有一個糧食博物館,展示了我國各個時期和糧食有關的生產工具以及古代由來已久的糧倉文化。

順著樓梯可以登到豐圖義倉來到城牆之上,在糧倉的北邊建有一座廟,是紫陽倉祖朱文公祠。百年來,豐圖義倉經歷了風風雨雨,當朝皇帝是換了一茬又一茬,可豐圖義倉仍然健在,這裡也是我國所剩無幾的大型清代糧倉之一了。

從解放之後,這裡就一直是大荔縣朝邑糧食站,仍然為國家儲備糧1000萬斤和500萬斤商品週轉糧。滄桑洗禮之下的豐圖義倉見證了清朝的歷史,也發揮著它穩定一方,為國儲糧的戰略意義。今天的豐圖義倉作為景點開放,如果到大荔縣旅遊了可以來轉一轉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