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头文件少了“白头”多了,会议变调研……“数字减负”让文山会海变相复萌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管建涛、杨思琪)3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发题为《红头文件少了“白头”多了,会议变调研……“数字减负”让文山会海变相复萌》的评论。

中央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已近一年,不少地区会议、红头文件减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但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地方存在用“数字减负”制造假象的问题:一面是文山会海大幅“瘦身”的漂亮数据,一面是基层仍被文件、会议缠身的无奈现实。

看得见减负数据,未必代表摸得着的减负实效。会议数量少了,但是“一个会议五个标”,开会时间没少;“红头”文件少了,但便签、通知多了,需要落实的“准文件”依然很多。一些干部反映,如此减负,数字再漂亮也不能增加获得感,因为这种“数字减负”实质是假减负。

“数字减负”说明各地在文件、会议统计方面还存在不足。减少不必要的红头文件、多个会议套开,是减负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地方统计时搞变通,有的地方单纯以会议、红头文件数量反映减负成效,没有计算其他变相文件,没有考虑会议总时长等。这些方式既不科学,又容易滋生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

切实为基层减负,需要精准、精确。精简“文山”,要减少各种红头文件,还要减少“白头文件”、内部明电等各种变种;压缩“会海”,要减少开会的数量,还要压缩基层干部群众投入会议的时间。要少一些官话、套话、空话,多一些接地气、谈问题、出实招的真话、实话。

切实为基层减负,要多听听基层声音。负担减没减、减了多少,不能仅靠单纯的数字计算出来,而是要多听听“被减负人”怎么说,看看“被减负人”日常工作状态什么样。为基层减负,要让干部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不能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理念。

减负之后,更要“增效”。要落实中央的减负要求,要从深层次上理解“减负”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如果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从一些言之无物的会议、文件中解脱出来,减负就没成功。如果还没有形成务实工作、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就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增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