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乾陵,陵前石像為什麼都沒有頭?

水月長安


乾陵位於現在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是唐高宗李治與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陵採用唐代皇陵的標準配置---“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是仿照當時京師長安城來修建。乾陵最出名是無字碑,碑上無字,碑面正中刻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一共有九條螭龍,故亦稱“九龍碑”。乾陵周邊有十七個陪葬墓,葬有皇室成員及功臣。乾陵是唐代皇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有兩組石人群像分佈在乾陵的朱雀門外的神道兩側,西側32尊,東側29尊,共61尊,習慣上把這些石人像稱為“六十一蕃臣像”。這些石人群像與真人大小差不多,這些石人的穿著打扮應該就是當時唐代官員的服裝。據專家考證這些石人是與當時唐王朝有著藩屬或者其他外交關係的各國王子、使節,還有少數民族的官員。石人像的背部在當時都雕刻有這些蕃臣的國家、官職和姓名,現今大多已經不存,可以辨認的僅有7尊石人像,分別為 “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盛于闐王尉遲璥”、“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默啜使移力貪汗達幹”、“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

這些石像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沒有腦袋。其中原因有三種推測:

1.史料記載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在陝西華縣曾經發生一次強烈地震,又稱為關中大地震,101個縣遭到地震的破壞,具體情況可以參見本人的《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地震》

。而乾陵距華縣比較近,屬於地震的震中地帶。考古專家們由此推斷,有一部分石像頭部可能毀於這場大地震。

2.明末清初在陝西發生過比較多的戰事,這或許也毀壞一部分石像腦袋。

3.民間還有傳聞石像腦袋是被百姓砸碎的,原因是有個外國人見自己的祖先石像給唐代皇帝守陵覺得受到侮辱,便設計讓百姓砸碎石像。當然這個故事漏洞較多,不足為信。



小黑侃大山


由於長期關注帝王陵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北出長安十幾公里,便是陝西關中的北山(渭河平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關中北山東西一線,綿延三四百公里。唐代二十一個皇帝,其中有十九個就埋葬在這裡。位於陝西乾縣的乾陵,就是女皇武則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乾陵按照唐長安城的格局修建,佔地有兩萬平方公里,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北面有玄武門,南面有朱雀門,東面有青龍門,西面有白虎門,四門的石獅挺胸昂首,雄踞於門前。

乾陵地上地下留下太多秘密,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分佈著兩組石人群像,整齊恭敬地排列於陵前。西側32尊,東側29尊,共61尊。這些石人殘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穿著打扮各不相同,或袍服束腰,或翻領紫袖。但他們都雙雙並立,兩手前拱,姿態極為謙恭,人們習慣上把這些石像稱之為“蕃像”、“賓王像”。但這些石像都沒有頭,為什麼乾陵會用這些沒有頭的石像守陵呢?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從這些石人的脖子有斷裂的痕跡。那麼,這些石像的頭為什麼會沒了呢?

一種說法就是,這些石像的頭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末初期,有個外國使節到乾陵去遊玩,發現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這裡給唐朝的皇帝守陵,自尊心受到了強大的損害,便想把這些石像給毀了。但是他又怕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於是便想到了一個妙計。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莊稼裡踐踏糧食,然後在第二天又煽風點火和百姓說,是那些石像晚上成精了,糟蹋了莊稼。要想保護好莊稼和糧食就必須把石像消滅掉,砍掉它們的腦袋,讓它們不能在出來禍害莊稼。當地的群眾認為這個外國使者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一氣之下便把這些石像的腦袋給砍碎了。

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詩人描寫乾陵的詩句中出現了“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說的應該就是乾陵的立馬和石像都紛紛地倒在了地上。詩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和民間的傳說在時間上有相近之處。在明朝人李夢陽筆下也有這樣的記錄,說乾陵的石人在太陽落山後都紛紛變成妖怪為害人間,在村裡踐踏田地,貪吃豬牛,無惡不作。老百姓氣不過,掄起鋤頭把石像 頭都給砸了。還有人根據文獻記載,認為在明朝末年,乾縣大面積流行一種可怕的癌疫,死者不計其數。老百姓中普遍有一種看法,認為是乾陵中的這些外國使臣和洋人在作怪,只有讓他們的腦袋搬家,才能拯救整個縣。於是大家就商量著把所有石像的頭都敲碎了。不論哪種說法總之都是百姓人為破環。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看見唐乾陵前面立著外國使臣的群像,同樣感到有辱他們的臉面,於是就把石像的腦袋給砍掉了。但是據歷史學家考證,當時的八國聯軍並沒有來到乾陵這個地方,當然也沒有砍石像一說。

當然除了人禍,還有天災難。有人認為在明嘉靖年間,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關中大地震(1555年的1月23號這一天,在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震級高達8—11級,乾陵距華縣只有100多公里,也屬於震中地帶,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造成這61座石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這不過是後人的推測而已。

也有人認為,還有一部分是毀於明末清初的戰爭中。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石刻毀於一次或幾次專門行動。

總之,乾陵石像為何好端端地沒有了頭?那些石像頭到底哪裡去了?這個問題仍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謎就能大白於天下。當然這些石像雖然遭到毀壞,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他們的形象中發現大唐盛世的景象。

至於說乾陵地宮一千多年來沒有被盜掘,是因為有石刻翁仲和蕃臣的看護,那不過是人們附會的美好願望而已。在當地老百姓的心中,乾陵佑護著生活。

而乾陵未被盜掘的真正原因還在於它的高大堅固。

(關注 @文蹤旅跡 告訴您一段有味道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