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些孩子上了初中成績就跟不上?

用戶54524066511


作為一名初中老師,經常有家長跟我說:我的孩子小學成績很好,門門都是90多,到了初中,成績怎麼越來越差?家長言外之意是,你們初中老師,責任心不強,教得不好。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部分孩子成績下滑呢?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總結了幾點:



首先:學習內容和時間上的巨大差別。小學階段課程少,主要是語數外三科,老師有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知識點少,反覆複習,反覆訓練。再加上孩子年齡小,比較聽老師的話,成績自然相差不大。但是,到了初中,功課一下子加大,除了語數外又加上歷史地理政治生物,七門學科,每天課程排得滿滿的,老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訓練複習要集中在課外時間。內容增多,難度加大,訓練時間減少,學生的成績難免下滑。


其次: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欠缺。小學階段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有了預習、複習、獨立思考的學習方法,那麼這種好的方法和習慣會直接決定孩子初中乃至高中的學習成績。所以,在小學階段,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比關注孩子的成績更重要。讓孩子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那麼孩子會很快適應初中生活。

第三:孩子心理發展的變化。孩子到了初中,進入了青春叛逆期。特別是初二,很多聽話的孩子忽然就變得不可理喻,老師的話可能還會聽進去,父母的話壓根就是耳旁風,父母說得多了,孩子甚至頂撞父母,乃至離家出走。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成績一般都好不到哪裡去,再加上青春期對異性產生朦朧的情感,有的孩子有了新的煩惱,心思更不在學習上了。同時,初二增加了物理、初三增加了化學,對於不擅長理性思維的女孩子而言,學起來吃力,慢慢產生厭學情緒。


所以作為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特別是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一樣重要。只要孩子陽光、自信、努力,方法得當,習慣良好,那麼孩子的成績就會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靜靜助學


我是平原春秋,我來回答一下你說的這個問題。

首先,孩子在小學時候的學習基礎,不是很牢固,造成他們到了初中以後學習跟不上班。初中的課程比小學裡要難的多。 課程的量也比小學多的多。如果小學生的基礎打的不牢,那麼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到初中以後無法應付這麼巨大的學習量。所以說,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的學習,一刻也不要放鬆。不要以為到了初中就變好了,小學學不好,初中的時候。付出的努力會更大。



第二,沒有時間進行學習的各個環節。初中比小學要緊張,老師佈置的任務更多,學習的時候所需要的預習,作業,複習等環節需要的時間相對較多。由於作業多,課程進度快。造成了很多同學沒有時間進行預習和複習。這兩個環節的缺失,讓很多同學對對剛學習的知識沒有及時的鞏固,不能做到溫故而知新。我們知道初中的課程,聯繫性更加密切。如果稍微有遺漏或者是跟不上的情況,就會造成連鎖反應。前面不會,後面的就聽不懂了。我們要提醒孩子,作業速度要加快,不要磨蹭,要給預習和複習留出充足的時間。



第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同學來到了一個新學校,來到了一個新環境,接觸了很多新同學,新老師,心裡容易興奮,激動。這很容易讓他們忽視甚至忘記了學習,不把學習當成是最重要的事情。結果就造成他們精力分散。而一旦他們意識到了學習落下了,再趕就來不及了。從這一點,我們應該吸取的教訓是。要讓孩子時刻繃緊一根兒弦時刻不能夠放鬆。時時刻刻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



第四,初中的孩子容易叛逆。叛逆的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不聽家長的話。在家裡家長說什麼他不聽;在學校,老師說什麼他也不聽。因此他們他們容易自己按照自己所想去做事。這往往會讓他們走彎路。因此要教育孩子在初中,時刻要做到聽話兩個字。在家裡要聽父母的嘮叨,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訓導。聽話的孩子最容易成功。如果孩子不聽話,那麼家長和老師就要及時溝通,及時溝通,能購最大限度的讓孩子聽話。聽話,其實就是讓孩子懂規矩,守紀律,努力進步,積極進取。

我是平原春秋,是一位高中老師,假如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謝謝!


焦老師講教育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孩子小學時成績很優秀,可是為什麼到了初中成績開始下滑,甚至跟不上呢?關於這個問題,具體原因如下:

1、學習的科目增多,學習的難度增大。相比於小學,初中額外增加了英語,文綜,理綜等科目,其中文綜包括歷史,地理,政治;理綜包括生物,化學,物理。很多孩子進入初中,一時半會適應不過來,上課時不能跟住老師的節奏,導致成績跟不上。小學時的學習內容較為簡單,而初中的內容較為靈活,難度較大,許多孩子進入初中後因為一開始基礎就沒打好,導致後來成績越來越走下坡路。

2、學習的競爭力增加。小學時總分為一百分,一個班上最多隻有幾十個同學,每個孩子只要考了九十多分,成績就算是班上數一數二的,這使孩子的積極性有所增加;而到了初中,不光只有一個班,一個年級還有十幾個班,競爭力大大地增加,使孩子的積極性降低。

3、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不好也是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之一。對於小學,學習的難度不大,很多孩子只要上課認真聽講,放學做好老師佈置的作業即可。但是到了初中,講究的是自主學習,許多內容要學會自我去整理和歸納,內容由小學的講的仔細,做的容易,考的簡單轉變為講的容易,做的困難,考的困難。所以,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4、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態度。有些孩子因為一開始就跟不上,慢慢的因為失落,難過而將自己以前良好的學習態度逐漸轉變成了不好的學習態度,因為學習難度的增大,是自己的心裡慢慢的形成了一個聲音:算了,放棄吧,反正你也學不好。對於自我的打擊,久而久之便由好學變為不學,學習成績自然而然的開始下滑。

5、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小學進入初中,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在小學時間很充足,學習內容很簡單,孩子既能夠學好,也能夠玩好。到了初中,學習的課程多,時間又緊張,學完這門課又要學習那門課,腦袋裡剛記住這一課,又要開始記下一門科目,許多孩子應付不過來,不能夠分配好時間,同時也沒有足夠的精力,致使成績跟不上。

本文為南方鏽才的妹妹清水林楠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南方鏽才(ID:ilovexiucai),努力生活,小心追夢。專注整合營銷傳播、組織健康與個人成長。


南方鏽才


這個問題肯定不能怪老師,這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而且是一種正常現象。

記得類似這樣的問題已經很多了,之所以小學生升初中後,會出現成績不好的現象,主要還是因為學科跨度大,思維模式提升較大,所以孩子一時適應不了新的學業,就會導致部分學科學習成績不佳。

遇到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都不用著急,要對症下藥。

首先要維護好孩子的學習心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另外,要多和孩子溝通,對於不會的學科和偏科的成績要逐步引導,漸漸提高。


幼兒園國學模式



用戶6842939387


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百分之百努力用在學習上,固然取得了好成績,只是暫時的。到了初中課程增多,就適應不了了。有一部分小學生只用了一小部分努力用在課內知識,然而大部分時間用在課外閱讀上,甚至小學階段就把初中需要學的各科知識以閱讀的形式學完了。當時小學成績雖然不理想,但到初中後就發力了。這就是所謂的潛力。多閱讀,厚積溥發,只要做到了,每個孩子都一樣,勸各位家長千萬不要為了小學成績,毀了孩子一生!小學成績有很大的水份。


用戶4811928347


作為一名老師,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有的小升初考試的時候還能進入重點班,每次考試,各科成績都能在九十多分,可是,一進入初中,成績就突然下降很快,很難有一科達到九十分以上,針對這些,很多人也做了研究,首先小學跟初中知識結構的不同,造成孩子學習的時候還是按照原來的思維方式,那麼很難解決初中的問題,再者,初中的科目設置的較多,不再單單是語數英,還增加了其他的科目,學習負擔相對加重,還有就是學習環境的不同,老師授課方式的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等因素都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那麼針對這些,我們應該做哪些工作來幫助孩子呢?

1.引導孩子去轉變學習習慣,從接受性轉化為理解性,初中的學習很多的在於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做到舉一反三,那麼孩子怎樣才能做到呢,那就要孩子做到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做筆記,課後複習三步走,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

2.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依賴於老師的安排,學生只要完成即可,但是初中則要求學生自覺主動並且有計劃的學習,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思維轉變。

3.從隨意性學習到有目的性的學習

進入初中以後,由於學習內容和學科的變化,原先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要隨之改變,原本可能通過短時間計劃就能實現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到了初中以後要有一個長久的目的性很強的計劃。

4.要學會多角度的去學習

小學很初中面臨的學習任務和學科差異很大,總體來說,小學的課堂教學內容少,作業量少,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主要是語數英三大學科的學習。到了初中,多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而且知識系統性比較強,需要孩子課後花大量的時間去消化,不然很容易導致成績的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