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哪一座?

京蜜


在風景秀麗的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有一條靜謐幽長、綠柳蔭蔭的街巷。在這條街巷之中,坐落著一座王府,它就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其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宅第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代表著中國的王府文化,堪稱“什剎海的明珠”。它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又被稱為恭親王府,位於前海細節,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在恭王府的前半部分,是一片

雄偉壯麗的府邸,在後半部分,是一片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總佔地面積將近6萬平方米。其府邸建築佈局規整、工藝精良,僅次於皇家宮殿紫禁城,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範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

據史料記載,恭王府的原址是一塊風水寶地,在元明兩朝時,曾建有一座寺院,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就連皇帝也來此禮佛上香。後來該寺院逐漸沒落,在明朝時期淪為朝廷的供應廠,在清朝時期,成為私人的院落。

如今的恭王府,已經成為京城的一個重要的景點,每天都有很多遊客莫名而來,來感受這座昔日豪華的私人庭院所帶給人的震撼。

回望恭王府的歷史,可謂久遠。對這座恭親王府,我國曆史地理學叫侯仁之曾經這樣評價說:“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足見恭親王府所承載的歷史是多麼厚重。


京蜜


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大清朝王爺府邸是在帝都北京什剎海附近,原本是清代知名大貪官和珅的府邸,乾隆帝死後,新上位的嘉慶皇帝為了立威,第一件事兒就是把和珅當成了“大公雞”,殺了給朝內其他的“猴子們”震懾了一下,爾後把和珅的超級大horse沒收充公後,轉頭就賜給了他的小弟弟慶郡王永璘(他是乾隆帝的十七子,也是乾隆最小的兒子),從此這裡便成為了一座王府。

於是打從嘉慶年間,這位慶親王就從這裡繁衍子孫,細心經營著這座慶王府,到了慶親王的孫子輩,承襲了爵位的奕劻繼承了這片產業(奕劻乾的最大的事兒就是和李鴻章同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但好景不長到了咸豐帝上位的初年,便一道聖旨把慶王府從奕劻手中收回。咸豐二年,咸豐帝將此地轉賜給恭親王奕訢(鬼子六)作為王府,自此慶王府從此改名為恭王府。到了近代隨著恭親王家的敗落,恭親王之孫溥偉將恭王府賣掉,爾後又轉手到了輔仁大學作為校舍之用,新中國後恭王府又被多家單位割據、最後竟然成為了單位職工等各色人等聚居的大雜院,終於在周總理的關心下,恭王府被騰退了出來,爾後經過巨資修繕這裡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座對公眾開放的清代王府,也是目前保留下來最完整,規制最齊全的清代王府。

筆者曾實地探訪過這裡,下面給大家發一些筆者親手實拍的照片,與各位共享共賞。

(謝謝各位觀賞)


老豬的碎碎念


要說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那便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的恭王府了,恭王府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可以說恭王府是清朝起起落落的見證之一,著名歷史學家侯仁之先生曾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一說,這座歷史上曾顯赫一時的王府,歷經了大清王朝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凡七代皇帝的統治,由此恭王府的地位可見一般。

恭王府的成名還要感謝和珅,在乾隆帝四十一年(1776年),深的乾隆帝寵愛的大學士和珅看中了此地,隨後逐漸把這裡擴建成了自己的豪宅, 在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由此得來,並一直沿用至今。隨後恭王府的命運也和恭親王一樣,同樣有著苦命的一生。它不僅歷經多位主人,甚至在辛亥革命以後,當時清朝皇室們因為政局動盪,生計艱危,驕奢淫逸慣了的王孫們紛紛賣掉府第,以圖生存。恭王府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樣,沒能逃脫可悲的蛻變與分割。

在20世紀90年代,恭王府花園才對社會開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繕工程後,全面對外開放。修繕過後的恭王府府邸和花園連為一體,重現了昔日王府的風采。尤其是府邸大門不遠的銀安殿,綠色琉璃瓦頂,金龍繞簷,氣勢不凡。這裡曾經是王府正殿是舉辦重大典禮的地方,復建後的銀安殿再現了當年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