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認為父母放下自己的事來陪讀高中三年值得嗎?為什麼?

迴歸線9


作者:餘曉潔(韋志中心理網校積極心理學與本會團體系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 楊俊婷(韋志中心理網校學員、心絲帶心理學志願者,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出於情分,大多數父母會心甘情願為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而從來不去考慮值不值得。

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今後的成長曆程中遇上所有的事都放下自己的所有來陪著孩子幫著他解決問題,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也不利於他的身心健康成長。

高中,的確是孩子人生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段,這個時候,孩子不僅要學習努力刻苦,也要有情感上的支持來讓孩子張弛有度。這份情感上的支持,不僅有在學校時同齡人的友誼及老師的關注,也有在家時來自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幾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至於父母放下自己所有的事來在整個高中階段陪讀,這樣的做法不僅耽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就算是全職主婦也犧牲了讓自己喘息一下享受生活的時間,還把自己搞的更加焦慮,實在有些得不償失。

這樣的做法還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如果他能把這份壓力轉化為動力從而成績更好了還好,但更多的孩子恐怕做不到。

如果孩子是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讀高中,有條件住校的話最好住校,沒這個條件的話倒是可以由家長去陪。但是這樣的陪讀不是放棄自己的所有,而是保證照顧好自己生活工作的前提下適度的關注。

綜上,不太建議家長放棄自己的所有事情陪讀高中三年,因為這不僅耽誤自己的生活還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壓力。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問這個問題的父母,你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們今天的成就,收入,您的大學文憑起了多少作用?對照一下你們的那些同班同學。一本二本三本在您的人生中起了多大作用?而且這一切還是20年前的中國和世界對文憑的稀缺性的需要。那麼十年後你的孩子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不過話說回來。家長的確需要給孩子傳承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一定是要面向未來20年之後的時代。具體說如下:


在白鹿原這部小說裡,白家和鹿家是兩個地主家庭。這兩個家庭都分別傳承的家族的故事。相當於是一個家族的傳記。

鹿家在早年破敗之後。有一個人稱鹿勺勺的人,出去打工,學習廚藝。為了能夠讓師傅傳承給自己手藝。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來交換別人對自己的師徒之名份。之後歷經屈辱,忍耐堅持終於學成。最終通過廚藝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回到白鹿原上置地成家立業,他回饋了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但是對於沒有幫過他的人,他們並不給你施捨。因此,鹿家將這個故事一代代傳給自己的子孫的目的是,讓子孫從這個家族傳記中,繼承一種文化。並讓這種文化滲透入子子孫孫的應對生活的策略中。他們的家族文化精神如果濃縮一下,可以總結為以下這句話。那就是不惜代價不計屈辱,不擇手段,計較人情世故,達成目標。

白家在歷史上也傳承了一個故事。白家也曾在歷史中有過破敗之景。當時有一位白家後人用一個只進不能出的錢匣子存錢,一分一釐的存儲,最終靠存下的錢購買了一畝二分地。令白鹿原上的人刮目相看。他再用勤儉持家的方法不斷的積蓄,最終也創下了家族的財富。同時他們給族人不論是否曾經幫過他們,都給予回饋。如果要把白家的家族傳記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否極泰來,勤儉持家,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那麼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是什麼?家長用三年時間陪讀孩子的目的是什麼?這種行為本身想傳承的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心理含義呢?

如果濃縮成一句話,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含義應該就是~~讀書最重要,上一代人要為下一個人犧牲。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傳承的心理學含義嗎?那麼這就是你想給孩子傳承的東西嗎?

我們每一個人培養孩子目標,本質上,是為了讓孩子具有一種獨立生存,應付外在世界和應付未來世界的能力。每個家族都希望自己的祖孫代代人才輩出,那麼這裡面教育培養的核心其實就是獨立的能力。

陪讀孩子的背後恰恰與獨立的能力相反。一個人要應付未來的世界,需要的是獨立的自控能力,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的行為能力,獨立的覺察能力。

你是你犧牲自己的三年時間去陪讀孩子,完成一個這樣的心理學含義。倒不如回去整理整理自己的家族族譜,自己家族的傳記故事,尋找其中你最想給傳遞給孩子的那一部分家族傳記。然後把它傳承給這個孩子,這才是用家族最寶貴的財富。

最後給大家建議一下,大家回去看看世界十大家族,他們傳承的家族文化和組訓。這些家族的傳記才是保證這些世界最龐大的家族久盛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我兒子今年高考,說實話最近也挺焦慮的,但是我不認為父母放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來陪伴孩子是件多麼偉大和值得推廣的事。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父母,從小孩子學什麼家長就學什麼,當然沒到放棄自我去陪讀的地步,孩子不懂的可以直接和父母交流。說實話,有時候挺敬佩這樣的父母的,至少他們的責任感和付出遠遠比我多,孩子的成績也多半不錯,但是這樣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好嗎?大概是值得商榷的。

我兒子基本是放養的,初中也叛逆得不行,結果中考考砸了,高中開始住校,慢慢懂事了,生活方面自立能力比較強,自己也能找到學習方法,成績開始突飛猛進,成績穩定在年級前10。後來嫌學校住宿條件不好,有同學打呼嚕,我們就在學校旁邊租了個房子讓他自己住,只是晚自習後回去學習洗澡和睡覺,考慮到高三時間比較緊張我們一週過去兩次給他送點吃的,幫他打掃一下衛生,洗洗衣服。房東說你們心可真大,哈哈。

我一直認為哪怕是父母我也不能包辦代替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他該經歷的必然要去經歷,哪怕是痛和壓力,也得自己去感受和承擔,父母的責任是給他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有困惑的時候如果願意和我談我們就像朋友一樣交流,然後我把我的人生經驗告訴他,我們一起看電影玩遊戲評論時事,說實話,被孩子當朋友的感覺不錯


落櫻舞伴


我曾經有位保安同事是位退伍軍人,在鄉鎮xx站工作,為了陪讀上初中的兒子,停薪留職在自家孩子所在中學幹保安整三年,去年他的兒子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被市新海中學奧賽班錄取。

隨即同事辭去學校保安工作,又去市區兒子所在中學附近租了間房,因單位催他上班,同事無奈讓自己的父母繼續陪讀,如今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只要一直保持下去,高考考取名牌大學應該不成問題。

陪讀隨時隨地能與老師當面溝通,掌握孩子的在校情況,減少與在校不良學生接觸的機會,增強子女與父母的親近感,專職為孩子烹飪可口喜愛的飯菜。

用同事的話講:幾年來的陪讀十分值得,孩子的好成績無形中在為父母掙錢,為家中省錢,如果中考分數差半分,想上好的中學起步價幾萬塊,分數差的越多,收的錢也越多,而且捧錢找不到廟門,人家學校不願意接受……



老夥計610322


今年高考,我班前5名的學生,有3個是在學校周圍租房子住的,到校時間5分鐘左右;還有2個家遠一些的,都是每天父母接送,中午在學校午休。

我支持父母陪讀,但是不建議父母放下自己的事情陪讀!

一、有條件陪讀就可以選擇陪讀。

很多人認為,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會陪讀,成績好的不用陪讀。其實,這是一個誤解。陪讀和成績好壞沒有什麼關係,比如成績好的同學,家長在營養,休息、學習、緩解心理壓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高中的學習很緊張,加班加點很正常,這個時候如果能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再有父母遞來的牛奶、水果,對於孩子的學習還是很有幫助的。

成績差的同學,父母跟在身邊,也許對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但是起碼能瞭解孩子的動態,不至於變壞。

二、沒有條件陪讀不要強求。

其實,高中的父母,主要的角色是“後勤部長”,主要負責一日三餐,所以沒有必要放棄工作專職陪讀。這樣不僅幫不了孩子什麼忙,反而會有意無意的增加孩子的壓力,因為父母難免會說出“為了你我連工作都放棄了”之類的話。

另外,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也不要強求,這也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三、陪讀值不值得,因人而異!

有人用結果衡量,認為孩子考好了就值得;考不好,就不值得。所以,每年高考完,都有人慶幸有人後悔。

有人用金錢衡量,覺著花了錢就不值得,畢竟學區房的租金是很貴的,一般家庭承受不起。


也有人用感情衡量,只要能和孩子在一起,不管成績如何,都值得!因為孩子一旦上了大學,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如果在外地工作,甚至出了國,那麼餘生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都可以算出來了,所以,在孩子出去之前,和孩子在一起,就值得。

你是如何認識的?你會選擇陪讀嗎?歡迎討論!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首先,我覺得高中三年的陪伴是必須的。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應該從小一直陪伴他讀完高中。陪伴是為了給孩子加油!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他的愛和重視!你說你為孩子掙多少多少錢他感受不到也體會不到,他們也體會不到我們大人為了生活有多不容易,他甚至會覺得在父母眼裡錢比他重要,(這句話是我兒子同學跟我講的)他們能感受到的就是你對他細節上的關心和愛。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孩子今年上高二,我從孩子初二開始一直陪讀。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我想把我所瞭解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不太瞭解孩子,或者覺得自己很瞭解自己的孩子,那麼到底瞭解孩子嗎?我建議晚上或者週五放假後去接孩子幾次,看看高中的學生放學後都幹什麼,看看孩子是不是你們想象中那樣的。

高中是人生很關健的三年,高中的學習量一下子加大了,難度也提高了一大截。從初中到高中這個過度非常重要,好多孩子剛上高一都覺得很迷茫,聽課很認真,也能聽懂,就是不會做題。而且老師功課進度很快,(因為太慢一學期的任務就完不了)。這就讓孩子們有了心理上的壓力,覺得自己跟不上了,所以孩子不管從心理還是身體上都會吃不消的,都需要我們不停的給他信心,給他加油!幫他度過這個迷期,有的孩子覺的自己學不進去,理解不了,跟不上了,他索性不學了,隨心所欲,玩手機上網,自己放棄了自己,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在身邊告訴他這些都是高一新生都會遇到的問題,不用怕,你缺少的就是多熟悉,多練習,高中需要的是毅力。告訴他,你會陪他一起堅持的。然後陪孩子一起去買資料書,給他信心,陪他一起適應高中生活。

高二,孩子們都適應了高中生活,同學們也熟悉起來了,都是青春期的孩子,難免遇到自己傾慕的異性,談戀愛的也就多起來了,當然是瞞著父母的,不可能讓父母知道的。所以作為家長不能正面去反對,要從側面教育孩子,讓孩子用一個良好的心態去度過自己的青春期,讓他們把心思轉移在學習上。如果家長不陪伴,孩子們可能會因為一段不成熟的戀愛影響了自己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都只是一群十六七歲的孩子,思想都很不成熟,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

高三,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緊張,壓抑,就連平時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也都變的愛學習了,他們或許覺得高三努力一年就行了,或許後悔自己高一高二虛度光陰了,孩子們情緒不穩,心煩氣躁,我們能給孩子們的就是陪伴,給他們加油!給他們做好可口營養的飯菜,讓他們回到家有一個乾淨整潔溫馨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思想能夠稍微的放鬆。

高中孩子們變化最大的就是思想,情緒,心態,我們的陪伴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想,心態,情緒處於平穩狀態。

有人說孩子大了還不是要獨立生活,所以讓他從小應該學會獨立,不用我們跟著,是的,孩子大了是要獨立,可是在他還未成年時,還沒有任何社會閱歷時,我們只是起監督作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的事情還是他們自己做。




傾聽葉落205714156


兒子高中三年我雖不是陪讀,但我個人認為家裡條件允許的話能陪就陪吧!孩子的高中只有一次,錯過了這場陪伴今後就不會再有。

我兒子高中住校封閉式管理,沒需要我陪讀,只是每個週末接接送送,做好他的後勤服務工作,自己曾經這樣形容我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我是兒子的專職司機、是兒子的廚師、是兒子的保潔員、最後是兒子最可信賴的朋友。

兒子大學後,也就開始了“故鄉只有夏冬”數著相見的日子,兒子遠赴他鄉讀書,我生活一下失去了重心,心裡空落落的。回想起來自嘲自己司機、廚師、保潔員的那段時光是最珍貴的時光,最美的是陪孩子成長的過程。


姝好的生活日誌


這個問題真的是因人而異。


先說個身邊的故事吧,我上學期間,不但有家長高中陪讀,還有大學陪讀的。本科同班有一位女生,從初中起,她的母親就一直陪讀,在學校周邊租房;到了高中,重新租一個距離高中近的;到了大學本科了(211高校,大學不在女生老家),還在大三搬遷至老校區後,依舊在學校周邊租房陪讀,做飯洗碗,只希望女兒考上一個更好的學校念研究生。後來該女生順利考取了北京語言大學的研究生,不知道她的母親是否依舊在北京租房陪讀。



在她的母親看來,女兒上了更好的學校,吃著比食堂更安全衛生好吃的飯菜,那這一切就是值得的。但這樣真的好嗎?我看未必。


首先,我們從孩子的角度看陪讀。


高中時期,孩子們本身處於青春期,高考壓力也很大。當他每天回到家,看到辛辛苦苦勞碌做菜的父母,往往他們總是一副關心的面容,無論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好,成績也好,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多少加重了他們的壓力,並不利於備考。反倒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下晚自習,一起住宿的時光可能為他們創造很多情緒和壓力的釋放口。


而15-18歲之間的孩子,已經多少有一些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了,他們在學校科學的時間安排下有充足的時間學習,並且可以互助互學或請教老師答疑,在家陪讀的家長是否能提供比此更好的學習指引呢?


對於很多高中住校的孩子而言,這段與同學共處的時光和大學時的宿舍時光並不一樣,也會成為他們很珍貴的一段記憶,家長把孩子捆綁在身邊而剝奪他們的這樣一種體驗,是否完全尊重了孩子的意願?不過可能會有個別孤僻的孩子希望在家複習,這個我們另當別論。


其次,我們從家長的角度談談放下自己的事兒,全心陪讀這件事兒。


我們撇開本身就是全職太太或全職爸爸這樣的家長不談,家長本身是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交際圈的,拋下一切的家長本身也是兒女心很重的人,但這樣的家長本身是否可以平衡好心態,在子女平時考試發揮失常,或高考失利的情況下,不會平添“你對不住我辛辛苦苦三年陪讀”這樣的負面情緒?


作為家長,你都已經是否能做到拋棄一切專心陪讀了,你是否能做到不“盯著”孩子,不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不給孩子施加額外的壓力嗎?你孤注一擲要陪讀,是不信任學校,還是不信任自己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希望每一位家長可以根據自己以及孩子的情況,好好掂量以上問題。但我本人並不建議家長這樣去做。



滾滾寶貝


作為一個被陪讀過的人,非常想說一說我的看法。

我中考考的不好,因此我們家差不多是舉全家之力送我去了縣城的重點高中。那一年我15歲。

因為我不能照顧自己,我媽停薪留職來陪讀一年。那一年我聽的最多的就是“你媽為你犧牲這麼多,以後你一定要孝順啊!”。

我媽對我有很高的期望,畢竟她放棄了這麼多。所以當我高二成績下滑厲害的時候,我爸我媽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如果我在這樣,他們就要放棄我了。

我爸我媽為我付出這麼多,我是感激的。但是我確實覺得好像背了一個十字架,高二住校後,我甚至都不想回家,就是不想看到那期望的眼神和各種“你一定要對你媽好”的言論。我自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即便他們不付出這麼多,日後我也不會是白眼狼的。

因為停薪留職,家裡樣樣都很節省,以至於我只能穿親戚的舊衣服。我甚至還穿過我媽年輕時候的衣服。因此也沒少被嘲笑。

我確實因為來到縣裡唸書而考上了更好的學校,後來也來到了大城市,但是我經常覺得高中三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光,那三年的經歷改變了我太多。

這不僅僅是陪讀的錯。但是如果一個孩子需要陪讀才能繼續學習,就意味著其實他還沒有面對那個環境的能力,這意味著一系列的問題,可能是糟糕的同學關係,可能是沉重的學習壓力,或者是別的什麼。而陪讀能夠幫孩子分擔多少,卻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陪讀或者不陪讀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孩子究竟應該上什麼學校。是拔苗助長上名校還是按部就班讀普通班。

如果你一定要陪讀,請牢記,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不是孩子要求你做的,不要以此要求孩子必須考個好成績、將來必須要孝順…

你是成年人了,請你自己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而孩子,還只是個未成年人。


懶媽雨文


我覺得父母放下自己的事情來選擇陪讀高中三年沒有必要,理由如下:

1.陪讀無形給孩子增加壓力

父母放下自己的事情,選擇陪讀高中三年。父母的格外重視,會讓孩子覺得對父母虧欠太多。如果最終不能以一個好的成績回饋父母,自己內心會很愧疚,覺得自己很沒用,對不起父母,所以他們會不斷給自己增加壓力。心理學研究顯示,適宜壓力有助於提高成績,但是過大壓力會嚴重影響成績。本來高中三年課業相對較重,學生容易有壓力,如果父母陪讀,且歷時三年,這無形之中又給孩子增加壓力,反而不利於孩子成績的提高。


2.讓孩子形成依賴、自我中心的性格

高中對每個學子來說確實是學習生涯甚至整個人生中都很關鍵的一個階段,它很有可能決定了人生的走向。但學習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陪讀相當於是過多參與到孩子獨立的學習中去,沒有給孩子在困難面前獨當一面的機會。父母過多的照顧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當再次遇到困難時,他很有可能習慣性地向父母求助。另外,父母放棄工作陪讀,給人一種感覺:孩子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自己做什麼都應該被支持。


3.父母放棄工作三年,加大“中年危機”出現概率

高中學生的父母一般都處於中年時期,這一時期也是人生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階段,很多人會面臨“中年危機”,他們會因為工作上的變動而焦慮不安,會因為離開工作崗位由緊張忙碌變得無所事事,社會地位下降,活動範圍減小,而內心空虛。 父母放棄工作,陪讀三年很有可能有以上類似體驗。另外,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父母三年不工作,以孩子為中心,整天圍著孩子轉,三年後當他們返回職場時很有可能處處碰壁。年齡大了,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都有限,就業不易,轉行更難。同時沒有固定收入有些家庭也可能會面臨經濟壓力,這些對父母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生活變動、工作變動、環境變動等一系列的變動都會給中年父母徒增壓力,增加“中年危機”出現的概率。


總之,父母放棄工作陪讀三年,也許時間花了,錢也用了,精力耗了,但對孩子、對父母乃至整個家庭都不一定有利。所以,小魚媽媽理解陪讀父母的苦心,但並不贊同父母放棄工作陪讀。你呢?你覺得值得嗎?歡迎分享~

我是小魚媽媽121,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