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七言律詩中,能用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韻格嗎?

英武八哥鑽天鷂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這種句型不是格律詩的句式,其中上聯的仄平仄平仄還是有一些爭議的,老街簡單說一下。

一、仄平仄平仄平仄

這種句式按照王世貞和啟功的定義,這是犯了“孤平”。格律詩一般以兩個字為單位,雙數的字平仄是相反的,所以第二個如果是平聲,第三個字避免“孤平”話改為平的話,就是:中仄平平仄平仄,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屬於唐詩的正格之一。

例如杜甫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上聯就是:中仄平平仄平仄。


二、仄平仄平仄

只看後面五個字:仄平仄平仄 ,這是平平仄平仄中第一個字用仄了,曾經有詩友特別問過我這個問題,第一個字可不可以用仄?一般來說,這個字是不能用仄的,但是在唐朝格律詩的演變過程中,確實有大詩人用這種句式。李白有一首犯孤平詩,就被收錄進了《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的目錄裡: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首句和第五句都不是律句,用啟功的標準(兩仄夾一評)和王世貞的標準(沒有兩個連續的平聲),都是孤平,蜀僧抱綠綺,仄平仄仄仄;

第五句:客心洗流水,仄平仄平仄。早期的律詩不嚴謹,後期這類詩都算是落韻了。

另,峨,平仄兩用,意義一樣,所以峨眉峰不是三平調。

三、平仄平仄平仄平

題主的下聯完全是和上聯對仗寫的,就不用再說了,這兩種句式都肯定不是律句。



四、律句只有四種基本句式

仄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另外“中平平仄仄”這種句式有兩種變體,屬於正格: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七言律句就是在前邊加上相反的平仄即可,其中第一個字平仄均可,第二個字不能錯。

關於格律的問題可以看我的《老街詩詞閒話10-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和《老街詩詞閒話11-格律詩怎麼救拗?》

結語

初盛唐時的格律詩並不嚴謹,我在今天和明天分別發兩篇文章,專門分析了《唐詩三百首》中的這些問題,因為內容較多,分兩天發佈(早晨7點左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今天發的是《老街詩詞閒話59-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

明天發的是:《老街詩詞閒話60-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

@老街味道

2018-3-31


老街味道


律詩是傳統詩歌的一種體彩。講究聲律,對仗。

在字句,押韻,對仗,平仄方面都有嚴格要求。

既然標明律詩,就得按照規矩來。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很多人都說,寫律詩束縛於條條框

框,有戴著枷鎖跳舞的感覺。其實說起來,就

是自己詞彙量不夠,思維不夠開闊。漢語詞彙

豐富多彩,這個詞語行不通,可以隨機應變,

改變表達方式,難道非得一棵樹上吊死,一條

道走到黑?扯遠咯!

回頭說平仄,現在一般都時興一三五不論,二

四六分明,平仄交替,讀起來才有抑揚頓挫的

聲律感。舉毛主席七律【長征】作例。



【長征組詩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平☆仄☆平韻】

萬水千山只等閒。【☆仄☆平☆仄韻】

五嶺逶迤騰細浪,【☆仄☆平☆仄★】

烏蒙磅礴走泥丸。【☆平☆仄☆平韻】

金沙水泊雲崖暖,【☆平☆仄☆平★】

大渡橋橫鐵索寒。【☆仄☆平☆仄韻】

更喜岷山千里雪,【☆仄☆平☆仄★】

三軍過後盡開顏。【☆平☆仄☆平韻】



以前四句作出說明,帶“☆”的字不考慮平仄。

首句246位置平仄交替,對應的下一句246

位置平仄相反。第三句246位置平仄和第二句

一樣,在律詩中這是黏連,對應的第四句246

位置平仄又相反。

接下來的四句平仄,就是前四句的簡單複製。

說難不難,說易也易。活學活用,用心體會哦。


流婆


可以肯定地說,在七言律詩中,不可能使用“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的格式。

首先,七言律詩的格式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但這兩種格式中均無上述格式。

七律平起式首四句的格律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後四句的格律與前四句完全相同)。而七律仄起式首四句的格律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後四句的格律與前四句完全相同)。

其次,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用字規則,“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的格式可以變成“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的格式,這是律詩中絕不允許出現的格式。

綜上所述,七律中使用“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的格式是違反律詩的使用規則的。


壯圖山人


格律的講究不應影響中心思想的展示,古時有一叫十佘廷彥的人,向他的上司獻詩,中有一聯雲:"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上司見了大驚,李說:“實無此事,只圖對偶親切耳!"難道這還不能警醒我們嗎?所以,一切文學作品形式都必須圍繞主題思想的表達而為。


豫聲1


在律詩寫作方法中,有一種方法叫[拗救]。當然,不能夠一首律詩全都[拗救]。

古代詩人並非不會變通的“死詩人”,他們在遵從律詩的格局的時候,偶爾有兩句佳句不對格律,這時候他們 不捨得拋棄這兩句,於是便產生出了這個[拗救法]來挽留。

比如第三句:仄平仄平仄平仄,為了填補兩句平均的平仄,第四句就可以:平仄平仄平仄平。

再比如第三句:仄仄平仄平平仄,這是出律的不合格的句子,但意境極佳,改變了可惜;那麼就可以在第四句的時候進行[拗救]:平平仄平仄仄平。

甚至偶爾出現上句是:仄仄仄仄平平仄,下句就可以:平平平平仄仄平。這樣,上下兩句的平仄就平衡了。兩句詩中七仄七平是最完美的,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假如:中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這樣就稍差一些。

因為十分完整的平仄難度大,所以古人便有[一三五(一字三字五字)勿論]的松動,這樣寫起律詩來就比較容易了。


夢雲山人1


七言律詩是近體詩,其平仄格,也就是格律已經有固定模式。主要有正格。其他,非主流,要向主流看齊。這是詩詞發展的大方向。我們不能追究古人的錯誤,吸收優點。

你這樣標定平仄格式是你所創作,沒有科學性,官方不認可。

你百度好好看看七律的格式和馬蹄韻。看看七律的格式是怎麼形成的,並不是你創作的那樣。

馬蹄韻的形成可是有科學性,其平仄結構符合朗讀,鏗鏘有力,美好,就像馬蹄聲韻那樣美妙動聽。

詩言志,詩也是用來朗讀的。詩詞的句法,節奏點,平仄很重要,朗讀是檢驗的唯一標準


花草健身


一般是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古人對格律詩中的對偶句平仄格式也不強調機械套用。提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主張。古代人讀詩採取吟唱的方式,有時還結合音樂伴奏,所以強調用字的平仄和抑揚頓挫的效果。現在閱讀形式變了,所以我認為在平仄上應該靈活一些。以免去帶著枷鎖跳舞的苦惱。


師範小王子


這種格律是不被允許的,因為範了多處孤平。“孤平”的概念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兩仄夾一平。當然,孤平也是可以進行拗救的,此外也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就是孤平句。韻的使用,聯的運用也是律詩中需要注意的,甚至有人還曾提出“孤仄”的概念,但這些與本題的討論無關,這裡就不再詳說了。

下面貼出一些七律的定式,希望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

【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八句四韻或五韻。

平仄定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仄韻二式:

(1)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薩小刀


什麼叫二、四、六、分明?就是說,第二個是平聲,第四字必須是仄音,第六字又必須是平聲。如果真的有好句,換詞換字都取代不了原詞原字的意義,也可以連著二四或四六用平聲或仄音,但絕對不會允許二四六連著用三個平音或仄聲!如果真的習慣不了平仄規律,不要標明律詩就可以了,像古風和打油詩,相對律詩來說,規矩就少多了!



五音山人1


七言律詩中,能用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韻格嗎?

題主用的平仄格式,在近體詩的七律中是絕對不可以用的。自唐以後詩的格律就比較嚴謹了,它有正規格式。七言律詩是近體詩的代表作。七言律詩的正格有四種,例如①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②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④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古體詩中用韻比較寬,那時沒有形成較嚴格的體系。而近體詩就有了嚴謹的格律體系,詩者如果在寫詩時犯孤平、三連平、三連仄,都是詩家大忌,應該嚴格的說是不允許出現的。

歡迎點評,也可在下方留言,相互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