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01

創業初衷:讓更多孩子吃多一碗飯

沒想稻的創始人於鵬,有一個愛挑食的兒子。

為了讓孩子茁壯成長,於鵬給孩子安排每頓都得吃下一碗米飯的要求。

誰知兒子很不樂意,直到老朋友張邵銣寄來了一袋五常大米,兒子竟然主動要求添多一碗飯!

於鵬好奇問兒子為什麼,兒子說五常大米很甜很好吃。

於鵬從此對五常大米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希望能做一個事業,讓更多孩子和自己兒子一樣多吃一碗飯!

於鵬把想法告訴張邵銣後,雙方均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創業項目。

張邵銣早在2011年,便在五常與十幾戶農民簽訂了合作,種植五常大米,秋收時節將大米賣給B端酒店,售價78元/斤,專做高端市場。

於鵬的創業想法,則是拓寬了張邵銣C端的消費市場,這正中張邵銣下懷!

兩人一起創辦了“沒想稻”,進行分工合作,張邵銣負責供應鏈,而於鵬負責產品何營銷方向。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02

大米處於有品類 無品牌的野蠻階段

有了方向之後,於鵬開始深入調查大米市場。

自古民以食為天,大米又是人們每日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餐食。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對於大米是剛性需求,然而這麼一個需求龐大的市場,卻缺乏一個好的大米品牌。

目前市面基本都是以地標來分類大米,比如說東北珍珠大米、小站米、湖南優質大米、五常大米等。

這對於消費者來說不是件好事,因為品牌背後代表的是一個企業的品質承諾與聲譽。

大米市場如果沒有品牌,消費者如何確保自己吃的大米是好米?

當前品牌大米的市場份額還不足千分之幾,入市後的品牌大米也會進入國際市場,市場空間大得難以想象。

總而言之,大米市場迫切需要品牌佔領用戶心智,“沒想稻”這時候切入顯然是正確的選擇。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03

從產地源頭抓品質,把一粒米做到極致

不僅如此,於鵬還發現市面上很多五常大米並不純粹。

當農民把產品賣給收購商後,收購商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會在裡面摻雜其他米,而沒想稻只做真正的五常大米。

於鵬下定決心要從源頭抓起,採用現磨直供,儘量讓用戶吃到最新鮮的大米。

他親赴五常最核心地塊、五常市民樂鄉,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農業基地,掌控種植端以杜絕摻假問題。

例如:水稻的生長週期要滿138天,保證大米有機質含量為3%~10%;農民要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手工插秧(株距6寸,行距9寸)、人工拔草、人工鐮刀收割等等。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04

洞察女性痛點,進行包裝升級

沒想稻的消費群體是白領寶媽寶爸,而他們往往簽收地址都是公司。

對於大米這類產品,用戶普遍反映商品沉、不好拿、包裝髒;另外,傳統大米一般都很大袋,打開後如果不盡快吃完,很容易氧化。

為此,於鵬決定要設置1斤、5斤、10斤、20斤不同規格的包裝,保證不同用戶能在短時間內食用完。

於鵬找到“一撕得”的創始人邢凱,雙方對“沒想稻”的包裝進行一番探討,最終於鵬採用了一撕得技術,設計了一款無膠帶、3秒速撕的包裝。

在此基礎上,他更設計了一個提手!

用戶收到商品後,只需在提手處輕輕撕開,就會變成一個手提箱式包裝,一隻手輕鬆提回家。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這只是最初的試用包裝,沒想稻把1.0包裝的大米寄給全國上千位用戶試用,有些用戶反饋:1.0包裝尖角設計,很容易傷到手。

為此,於鵬修改了2.0版包裝,將所有尖角改為圓角,將內袋提手的寬度增大...

為什麼“沒想稻”要如此注重細節?

於鵬說:細節決定成敗,要讓消費者從細微之處感受到“沒想稻”的用心!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05

沒想稻和小米電飯煲合作

因為米在不同緯度、不同海拔時,煮米的時間、水和米的比例都是不同的。

消費者只要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在小米APP上顯示出來當下的最佳蒸煮方式。

現在正是流量稀缺的時代,為了更好實現品牌與用戶的交互,“沒想稻”和小米電飯煲合作,既可以提升自己品牌曝光度,又可以有效提升用戶體驗!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06

採用京東眾籌,1個月籌到160萬

眾籌之前,沒想稻就邀請了100位各行各業、各個社群的kol一起體驗,並且寄出幾千份沒想稻大米的體驗裝,通過對用戶的調研和訪談,不斷完善包裝和設計。

2016年10月10日,沒想稻上線京東眾籌,結果6小時後便賣出12萬斤大米,一個月眾籌金額達到160萬,成為成為京東眾籌大米品類的眾籌冠軍。

為什麼選擇眾籌作為沒想稻的出生儀式?

於鵬說:眾籌是一個特別好的渠道,一個積累勢能的過程,能讓產品和用戶體驗更高效。

一粒米是如何做到一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高達160萬,現估值500萬

誰說傳統行業難創新,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看見新大陸!

沒想稻 就從用戶體驗著手,用心打造產品,注重創新能力,在傳統行業硬生生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壁壘,很值得大家去學習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