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城市裡的修傘人,27年在夾縫中求生存,每天在市區轉十五六個小時


何小平來自安徽省安慶市,是一位修傘人,今年47歲的他已經有27年的修傘經歷。他的家鄉人多地少,好多人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家裡的一畝多地,也一直由妻子侍弄,他和很多老鄉一樣,在外賺錢貼補家用。

1988年,何小平認識了修傘的李師傅,開始學習修傘、補鍋、修盆的手藝。最初跟著師傅到湖北鄉下,師徒倆把擔子放在村口,他就去村裡吆喝生意,叫來的傘和鍋交給師傅修,何小平在旁邊看邊學。

師徒倆輾轉來到了石家莊,為了節省開銷,晚上就睡在街邊或商家雨搭下面,有時保安嫌他們礙事,會嚷嚷幾句甚至是攆走他們。幾個月下來,何小平手藝學成,便開始獨自挑著擔子吆喝生意。

擔子的一頭是幹活的工具,另一頭是過夜的鋪蓋。每天走街串巷,腳底下常磨起水泡。有一次,他在一個破石棉瓦棚子下面過夜,睡到凌晨被凍醒了,發現被子上、臉上都是雪,無處可去的他只有蜷縮著身體,腦袋也鑽進被子裡,盼著早點出太陽。那年,他正好20歲。

1992年,何小平獨自來到了陌生的東北,在瀋陽開始了走街修傘的生意,由於幹活認真,現在有好多回頭客找他修傘。

在他的影響下,哥哥何義文和表弟何小兵也和他一道幹起了這行。“我們兄弟三人在城南合租了平房,能遮個風擋個雨的,比以前條件好多了。房子離城區遠點,價格也便宜,這樣可以節省些開銷。”何小平說。

他們兄弟三人騎著電動車尋找生意,早出晚歸,每天都要在市區裡轉十五六個小時,為的就是增加點收入。

每天早晨他們都起得很早,晚上睡得很晚。

自安徽省安慶市何小平,正在修一把雨傘。

修傘中,他們的手上已磨出了厚厚的繭。

何小平說:“這個行當也不好做了,新雨傘價格都不貴,有的人手裡的雨傘壞了乾脆就直接扔掉,只有一些旱傘出了問題才會修理一下。”他們如今,都是在城市的夾縫裡求生存,雖然辛苦點兒,但覺得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