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這兩天,一直都被“21歲空姐被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的新聞刷屏。

看著那些報道中的描述,一字一句都讓人如刀割般難受,以至於我不願再提筆記錄下那些殘忍的細節。

隨著5月12日警方發佈了嫌疑人溺亡的通報,我的心情也沒有一絲一毫的緩解。看著身旁熟睡的孩子,我突然陷入了巨大的焦慮之中:

到底該如何保護我的女兒?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尊重女性,是不把過錯推給女性

整個案件讓我憤怒的,不僅僅是案犯的滅絕人性和殘忍無底線,更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輿論:

“為什麼女孩不打正規出租車,非要打滴滴?”

“為什麼這個女孩不懂得保護自己,迅速下車?”

“為什麼不報警?”

“以後出門都別打扮這麼漂亮了,穿這麼暴露了。”

“這女孩情商低才惹來殺身之禍。”

……

彷彿這從天而降的無妄之災,過錯都在於女孩本身。

當我看了一篇又一篇“女孩應該如何學會保護自己”的文章之後,我開始自問:

要有多麼充分的智慧、多麼矯健的身姿、多麼專業的防身技巧,才能足夠強大到去抵禦突如其來的人性之惡?

有人說,滴滴順風車本來就不正規,誰讓你大晚上偏偏要去坐?沒錯,的確有司機拿網約車平臺當交友軟件在用,打著開車的旗號“釣魚”。

但正規出租車就安全了嗎?新聞中,出租車司機性騷擾甚至殺害乘客的案例莫非我們沒見過?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又有人說,作為女孩子,晚上儘量不要單獨出行。可作為一個無法控制航班時間的空姐,如何才能避免“深夜外出”?

有的人甚至連新聞都沒有看仔細,就拿出一副“你就是咎由自取”的嘴臉說:

“誰讓她非得坐在副駕駛的位置,還濃妝豔抹的?”

當我從身邊人、地鐵上、公園裡、餐館中、朋友圈等等現實與網絡中,不止一次聽到類似的論調時,我終於意識到:

這樣一種對女性的惡意,已經濃烈到足夠佔據主流輿論。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尊重女性,是養育男孩不可缺的課

這次事件過後,各個媽媽群裡以及我們身邊不少媽媽們都紛紛說,要讓自己的女兒從小就去學格鬥、拳擊、防身術,出門背上各種防身用的物品;還有人覺得比起健身房練翹臀馬甲線,報個跆拳道和力量訓練才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那一刻,我真心覺得,作為女人,活著太難了。

當我們每一次悄悄地在貓眼看一眼,從屋中隔空喊話,讓快遞員把快遞放在門口時;當我們在地鐵上一面阻擋著擁擠的人群,一面擔心四面八方可能會襲來的鹹豬手時,那些身體高大強壯的男人又怎麼能理解女性的舉步維艱?

當大環境習慣用“男人都是潛在的強姦犯”、“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的語言來試圖從心理和生理上為性侵開脫時,當所有的文章都在教導女性要成為自己的救世主時,我卻很想知道,為什麼鮮有人去談一談如何避免犯罪?

縱然,讓女性增加憂患意識,讓女性保有善良的同時認清人性的惡,讓女性提高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學習各種自保手段,這些善意的提醒統統沒毛病,也非常重要。我只是覺得,“如何教育男孩要尊重女性”這樣的事情同等重要,不應該被遺忘,被忽視。

所以,我想說:

如果我有兒子,我一定要告訴他,女性並非從屬於男性,不是被佔有的物品;

如果我有兒子,我一定要告訴他,女性雖然體質柔弱力量不夠,但這並不是你可以為所欲為的理由;

如果我有兒子,我一定要告訴他,何為lady first 和尊重女性,男人的力量是用來保護女性而不能仗勢欺凌;

如果我有兒子,我一定要告訴他,性不是衡量權力的戰爭,不是無法壓抑的動物屬性,而是兩情相悅的表達。

同時,我們不僅僅要用言語告訴男孩們尊重女性,更要用行動讓男孩們看到“爸爸對媽媽”的尊重與愛。

就像《爸爸去哪了》中溫柔的jasper,能說出“我想讓你,每天一遍一遍地跟我做好朋友”來表達愛意,能在爸爸內疚時摸摸爸爸的頭達信任與鼓勵。

如此軟萌可人的性格,當然與陳小春對應採兒的尊重、愛與包容不可分離。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儘管陳小春在節目中表示自己因為工作原因,和jasper相處不多,而且脾氣也總是不太好。但是他與應採兒“你在臺下鬧,我在臺上笑”這般的甜蜜感情,以及並不完美的陳小春努力改變自己愛護妻兒的樣子,都是給jasper最好的榜樣。

還有最近被當作婚姻、育兒教科書刷屏的霍思燕,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嗯哼來,她“背後的男人”杜江同樣功不可沒。

一段互相尊重包容的婚姻,便是能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記得《爸爸去哪兒》有一期,霍思燕要完成煤球任務,當其他爸爸們都在聊天休息時,只有杜江跑過去幫助妻子完成任務;之後,霍思燕帶嗯哼一起去午睡,而門外,杜江一個人坐在板凳上認認真真地為霍思燕擦拭著鞋子上的泥巴。

所以你看,要想讓孩子有多暖,爸媽就要有多甜。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尊重女性,是不用偏見禁錮女性

同樣的,那些講給兒子的話,也應該講給自己的女兒聽,讓她明白身為女性的獨立、不依附和自我的珍貴。

在韓劇《live》裡,身為警察的吳楊寸暴打了強吻女兒的男友。女兒替男友辯解,說他是善良的好男孩,只因為自己腳踩兩隻船惹怒了男友。

可吳警官嚴厲地告訴女兒的那些話,真的值得分享給每一個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作為性侵者的辯駁,那是犯罪。

同樣,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成為對性侵受害者“二次傷害”的藉口。就像@端木異寫過的那樣:“並沒有任何防身術,可以讓女性免於遭遇強姦的恐懼。”

因為真正摧毀女性的並非性侵本身,而是性侵之後的第二次傷害。

看過那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人,都知道,女孩林奕含遭遇了什麼。

她在婚禮上曾說:

“我失去了快樂這個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後再也拿不回來一樣。但與其說是快樂,說的更準確一點,是熱情。我失去了吃東西的熱情,我失去了與人交際的熱情,以至於到最後我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因為

我肉體受到的創痛太大了,以至於我的靈魂要離開我的身體,我才能活下去。”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之前看前北大某教授事件時,人們在對被害人的評論中,充滿了“失去了貞潔”、“被玷汙、糟蹋”這樣的字眼。被性侵,讓她們變得不再純潔,讓她們不再是個完整的女性。

比起痛苦,她們更覺得羞恥與屈辱。

正如林奕含的責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所謂的純潔從一種精神狀態變成一種身體狀態,變成一片處女膜?”

當很多人習慣性地把性侵歸因於女性自身,“勾引”、“行為不檢點”成為很多人面對受害者首先想到的詞。

不論是輿論環境對女性的天然惡意、還是法律支援的薄弱和滯後,抑或是對被害者後期的心理創傷干預,這一切的一切,都將自責與內疚推給了受害者,這種受害者有罪論的語境,讓她們遭受著二次傷害的凌遲。

曾有朋友跟我講述她在高三晚自習下課後,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性侵的經歷。她說無數次,在天黑之後的路上,她都會回想起那個人的眼神、動作,她也曾無數次責備自己,為什麼偏偏要抄近路走那條有些偏僻的小路,為什麼在那天早上決定穿什麼衣服的時候選擇的不是褲子而是裙子,為什麼自己不夠勇敢、不夠強大、不夠機智到足以保護自己。

所以至今,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天,她也會穿起長褲長衫,再也沒有穿起過裙子。

這麼多年過去了,並沒有一個人,和我的朋友說:這根本不是你的錯。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這起空姐被害事件,也讓我們看清:

無關乎於女性做了什麼,或者沒做什麼。能逃過一劫,或者免於災難的,都是萬幸。

如果當男性乃至整個社會都缺失了那堂尊重女性之課時,人們嘴裡所談論的防範,其實都是絕望的,都是無用的,都是會令女性憤怒的。

想要避免女孩被侵害,除了強大的自我防護能力、完善的社會保護機制以外,至關重要的,還有養育男孩的家長們,請讓原本單純的男孩們從小就知道:

女孩的美麗,並不是你施虐的理由。

-END-

別光顧著讓女孩學會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