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現在有哪些芯片製造企業?有能夠儘快生產出可替代美國芯片的企業嗎?

大刀皮影


中國有哪些芯片製造企業

芯片被稱為“尖端工業設備的靈魂”,幾乎決定了一個國家尖端工業設備的綜合性能,而芯片恰恰是我國的一個短板。



據我所知,我國的龍芯系列芯片已經獲得不小突破,尤其是在航天領域,目前我國衛星均採用國產芯片,可是龍芯芯片是內部使用的。所以如果不算龍芯的話,國內芯片技術最出色的便是華為海思了,華為海斯麒麟的性能近年來大有提升,近乎趕得上美國的高通芯片了。



國內芯片的製造企業還有清華控股的紫光集團、展訊通信、瑞芯微電子、臺積電、聯發科、中芯國際等等。

其實我們國家的芯片製造企業還是很多的,但是技術並不是純國產的,還有很多技術要和外國企業合作。

國內有什麼企業能儘快生產出可替代美國芯片的企業?

如果說是純技術的話,據我所知並沒有。

雖然華為的海斯麒麟芯片性能幾乎能比上高通芯片,但是也只是芯片設計技術是華為的,其框架卻是國外的。

以上純屬個人理解,如有錯誤請諒解,並歡迎在評論裡指出,我會及時改正。


華業總經理


國內可以生產出國際先進的芯片!


第一 上海的7納米芯片光刻機試制進展情況十份順利!由於屬於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原因,所以公司名稱暫時保密。

該項目是由著名光電科學家,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專家,國際知名芯片研究領域實驗室首席專家,回國效力的優秀科學家殷志遙先生主持!這種設備的試驗成功,是今後中國芯能趕超世界水平的設備基礎。

第二 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芯片靶材只有13種,而國內的芯片靶材製造企業可以生產其中的八種,連日本大芯片企業富士通也來尋求合作。該企業的芯片靶材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下一步研究中國芯的材料保證。領軍人物是姚天軍專家。


第三 目前國內有生產芯片的基礎,完全不是一窮二白,比起生產原子彈一窮二白的情況來說,要好得多!華為,阿里,中天微,中興等企業已經能生產出20左右納米的芯片。對芯片的設計,線路,佈局,軟件編程等更是輕車熟路,很快就能見到一流的中國芯絕不是妄言聳聽!

最後 最主要的是有錢學森,鄧稼先給我門留下的寶貴科技精神遺產,兩彈一星科技精神!這是任何國家所不具有的科技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了不起,我的國!


妙手文


答:中國芯片製造企業還是不少的,但大多數為封裝加工,個別有能力製造芯片,但芯片最難的是設計!在這點上幾乎全軍覆沒,即便有設計能力的國企,也是徘徊在簡單邏輯芯片設計區間。短期內中國無法完全自主生產可替代外企的芯片。

闡述:IC芯片的生產大體分三步:1.設計 2.製造 3.封裝。

1/封裝:中國作為最大代工基地,封裝這塊輕車熟路,技術力量達到國際同等水平問題不大。

2/製造:中國近年來很多國企民企逐步滲透,技術力量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中短期內(5~10年)也能有跳躍性進步,但短期內因受制於芯片生產相關的基礎科學和材料科學的限制,會出現有理論技術卻無法實現的尷尬境地。好在這點也不是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若能吸引臺企全面迴歸,那必能加速中國芯片的製造進程。這裡需要重申一下芯片製造的大眾誤區,光刻機不是制約目前國產芯片的瓶頸!最先進的光刻機中國是能買到的!!但即便買了高端光刻機,目前也無法解決除光刻以外的剩餘製造工藝!!!

3/設計:很多人對此點避而不談,但這點才是關鍵。設計設計的兩座大山:技術積累和專利壁壘!為方便大眾理解,我們把芯片簡單分為高級芯片和簡單芯片。簡單芯片能處理簡單的邏輯判斷,國內已經具有初步設計與製作能力,包括存儲芯片,國內也有能力逐步趕上。我們要談的是高端芯片,高端芯片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了,拿咱們最常見的電腦CPU來說,是由成千上萬邏輯功能模塊合併而成,而且還得讓這麼多模塊協同工作。這裡的技術難度隨著模塊的增多幾何級增大,這種技術必定是技術研發-應用反饋-技術改進-市場反饋-技術成型這個流程模式積累而成,除非外企直接對中國全面開放技術,否則中國必須從0開始一步步走,中國人的勤奮只能縮短技術研發及改進的時間,但無法縮短市場及應用反饋的時間!有點像動手術可以越來越快,但病人康復你必須熬時間,無法逾越。不過話說回來,技術可以學,也就是有可能存在超車的機會。

相對技術來說,專利壁壘簡直就是致命的,在專用領域(比如武器)還好辦,自成體系不用考慮專利。但在芯片市場最大的企業級、民用級市場中,芯片的技術專利死死卡住中國的脖子!還是拿民用電腦CPU來做比方:全國人民使用的軟件決定了使用平臺只能是Windows/MacOS/Linux,因此要設計民用CPU必須符合這些操作系統的運演邏輯,而只要滿足這些邏輯運算的模塊,就必定會碰到已被註冊的專利,你無法躲開。造成這個的原因是芯片計算科學發展是順推,而不能逆推。打個比方:如果我擁有十進制專利,那你只要做計算就必然要用到我的專利,除非你另闢途徑用其他進制方式。但全社會已經習慣了十進制,你若使用二進制,你還得培養全社會使用二進制。也就是說,若中國想避開專利自研芯片體系,那麼中國必須顛覆現有計算邏輯!這是不可能的。

解決之道:中國最弱的就是芯片設計,在繞不開其他外企專利的情況下,硬上就面臨高昂的專利費,還是受制於人。只能通過建立特殊領域的壟斷專利來平衡外企專利。比如,通訊5G領域一旦採用中國方案,那中國可用自己的5G專利交換其他領域的專利。最近美國力阻中興,也有打擊中國5G通訊專利的企圖。但中國人最擅長是農村包圍城市,而且潤物細無聲。希望國家通過宏觀數據劃出細微市場突破口,從小專利打普及戰,逐步蠶食市場,當不起眼的小芯片一旦壟斷市場時,就變成巨人。眾多中國巨人一起時,也是推翻美企獨大之時。切不可冒,短期認輸不丟人,站到最後才是贏家。參考專利巨人Sony,甚至不起眼的雅馬哈IC佈局都有借鑑之處。同時為了加快專利積累,可採用收購企業方式獲取專利權,但不同的是,需要利用國內市場的龐大自消量來使收購的專利快速普及化行成經濟基礎進而侵蝕國際市場,最忌諱只為眼前盈利而進行的收購。

總結:我們要認清,中國半世紀來的快速發展,幾乎都是應用科學的發展,而基礎科學的發展很緩慢,甚至因為不能快速轉化為GDP而被遏制!基礎科學包括材料科學,理論科學等,如飛機發動機技術等都受制於此。承認自身缺點並努力,瞭解自身優點極致發揮才是中國發展之道。


亂燉白菜


有人說芯片設計難,芯片設計真不難,難的是知識產權和市場。芯片都是那些東西(晶體管+電阻+電容)組成的邏輯電路,基本電路更是通用,很容易就出現雷同設計,如何繞過知識產權關。現在厲害的芯片的主要廠商就那些,大部分日常使用的芯片價格很低,完全是量的問題,沒有市場,如何發展?AMD追了那麼多年,也仍然不及intel。設計的芯片沒人要,那就沒有人繼續幹這個了。至於說工藝,沒有7nm,有70nm,那又怎樣呢,就是芯片大一點而已,不是產品大10倍;如果一窩蜂上通用芯片,沒有啥標準支持,統一協議,其實也是沒有意義的,你格力有1000萬臺空調的產能,自己做芯片也就是1000萬套的市場,一套芯片在格力空調價格構成中的比例最多就是1/10,有啥意義? 問題的關鍵是美國人放棄了自己主導的自由貿易,為了一己私利,靠著先發優勢實行霸權主義,沒有了自由貿易,最後受傷的是全世界。


Halfree


除了海思,其它的都是渣,為什麼?應為其它芯片相關公司大部分都早於海思很多年要突破早就突破了現在沒一家能與海思相提並論,所以它們已經很努力但又很無奈的錯過了芯片發展創新趕超的正常時機,中國芯片只能寄希望於芯片發展規律的下一輪切入更高平臺智能化更安全廣泛兼容等等萬物互聯芯片上的趕超,就如同汽車行業是一樣的道理,中國想彎道超越只有發展下一代電動新能源汽車,看好新的更高平臺更智能芯片公司,比如寒武紀,麒麟等很少幾個公司


擎雲


中國芯片問題是一個系統問題,任何防禦系統,通訊系統,衛星,發射,接收,空間,信號資源,波段管理,加密,波長等。國際間的合作是必須的,除了硬件上的問題與組裝等。一定是離不開國家之間,發射與接受還傳輸。

至少中興通訊防禦防災系統中,除了軟件外,還有數據傳輸,增量與減量,包括衰竭等。必須依靠國際間,專家的研究成果的結合。

中美貿易戰,應該講沒有贏家。不光是中國芯片受制約。相反美國也不會不受到影響。所以除了輿論上的渲染外,國家之間的談判也是必須的程序。我們的國家也一定會有反制的措施。只不過是國家之間的角力,相信中國政府與相關部門有能力解決這個芯片問題。

但是,我們不要把目光釘在芯片一個問題上,過分的把問題簡單化或複雜化都是不可取的。

近期看到中興通訊董事長的聲明還有爭取美國有關機構的數據支持,也都是一種積極的行動與態度。中興通訊的技術更多的是國際間的合作。其實有許多技術是國際尖端。從災害管理到安全通訊信息安全,重要數據異地存儲備份等。

因此,中興通訊公司的問題其根源是美國霸權主義,在貿易與國際關係上的強勢,與中國崛起並能夠以之抗衡的力量。所以不要用過分簡單的思維方式,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時剛軍


你百度一下就知道國內有哪些半導體生產商,而且都處於什麼水平。美國的芯片廠商已經進入了投放市場一代,設計更新同時研發新一代這種良性的迭代。投入市場的芯片賺到的錢持續投入新品的研發與工藝的改進,然後再投放市場,迭代不息,這種進步完全基於市場的客觀規律,Intel的第一代產品也不見得好用,歷經幾次迭代就變得越來越優秀。我們的信息產業起步晚,起步時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市場,就失去了迭代的機會。靠政府投入是可以設計並製造出高性能的芯片,但沒有達到世界級的工藝水準,並且不能在保證良品率的情況下實現量產,這就決定了無法投入市場來公平競爭。技術難題可以重點突破,工藝水準恰恰是靠市場的不斷迭代持續進步的,所以說要搞突擊突破不現實。

補充一下,有一個辦法可以短時間內提高自己某個領域的技術與工藝,那就是兼併與收購,但這條路已經被美帝給堵死了。


飛57709646


必須改變觀念,絕對不能等待國產芯片質量性能超過進口產品以後再行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