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小寶貝開始加輔食,是怎樣的一個排序比較合理?

我是木木啦


寶寶六個月以後可以開始添加輔食,

寶寶輔食添加順序要根據寶寶的發育狀況,漸進式進行,遵循流質、半流質、半固體、固體的順序,讓寶寶逐漸適應食物的形態。


輔食添加原則

寶寶滿四個月後可以逐漸開始添加輔食,但由於寶寶消化系統發育的特點,輔食添加需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的原則。

1、先從低過敏、淡口味的食物開始嘗試。

2、一次只餵食一種新的食物,而且從少量開始喂起,食物的濃度也應該從稀到濃。

3、每一餐先從新食物吃起,不想吃了才加入已經吃過的食物,大約5—7天添加一種新食物。

4、六個月時添加米粉或者米湯,七八個月左右添加五穀根莖類,並開始嘗試各種葉菜類和水果泥,八個月以後可以開始添加肉類。

寶寶輔食添加的順序

1.從種類講:

應按澱粉(穀物)——蔬菜——水果——動物”的順序來添加。

首先應添加穀類食物並可以適當地加入含鐵的營養素(如嬰兒含鐵營養素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然後就是水果汁/泥,最後開始添加動物性的食物(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或肉鬆等)。

建議動物性的食物添加順序為:蛋羹泥、魚泥(剔淨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注意不要用蛋羹去代替含鐵的嬰兒米粉來給嬰兒補充鐵元素,同時也不要再寶寶未滿6個月的時候去添加含肉的輔食。

2.從數量講:

應按由少到多的順序,一開始只是給寶寶試吃與品嚐,或者說在餵奶之後試吃一點,在寶寶適應後逐漸增加。 從質地講:按如下順序添加——先液體(如米糊、菜水、果汁等),再泥糊(如濃米糊、菜泥、肉泥、魚泥、蛋黃等),再固體(如軟飯、爛麵條、小饅頭片等)。

3.從時間講:

建議從4月齡開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糊、菜泥等)。

從6月齡開始添加半固體的食物(如果泥、蛋黃泥、魚泥等)。

7~9月齡時可以由半固體的食物逐漸過度到可咀嚼的軟固體食物(面粥、碎菜粥等)。

1-~12月齡時,大多數寶寶可以逐漸轉化為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輔食。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J媽學堂


輔食對於小嬰兒來說特別重要,如果父母添加輔食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過敏。我女兒的第一口輔食就是因為我的粗心大意,導致過敏反應,一直推遲到了7月份才開始添加。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白輔食添加的原則和方法。

第一階段,第一口輔食一定要添加對。

我女兒半歲開始添加第一口輔食。當時只記得大米米粉,一段。買回去之後孩子吃一次,就拉肚子,隔了2個禮拜吃一次還是拉肚子,再次隔了2個禮拜,還是拉肚子。去看兒保,醫生詢問情況後說:孩子只能吃純大米米粉,不能添加任何事物,回家看後才發現,原來米粉買錯了,是大米山藥米粉。


後來醫生建議可以給孩子先喝兩天小米油油,看看孩子反應,如果一切正常再開始添加純大米米粉。

輔食添加類型:高鐵大米米粉或者小米油油;

輔食添加的量:第一天一勺衝好的米粉,第二天2勺充好的米粉,米粉的量每天逐漸增加。

輔食添加的時間:第一個階段,米粉需要連續添加2-3周,如果孩子消化吸收很好,可以進入輔食添加的第二和階段。

第二個階段,添加蔬菜

孩子吃米粉吃的很好,這個時候可以嘗試開始添加蔬菜。添加蔬菜從根莖類蔬菜開始添加。

根莖類蔬菜指的是土豆,南瓜,胡蘿蔔這類蔬菜。

添加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每次只添加一種蔬菜,吃上三天沒有過敏反應,開始添加新的蔬菜。

根莖類蔬菜吃上1-2周,可以嘗試添加綠葉類蔬菜。同樣每樣菜吃上3天,觀察是否有過敏。


添加類型:蔬菜泥,根莖類逐漸過度到綠葉蔬菜。

添加的量:每次只吃一勺,無過敏反應後開始逐漸增加量。

每次添加的種類:已經吃過不過敏的蔬菜,可以多樣一起添加。全新的沒有吃過的,每次只能添加一種。

添加的時間:蔬菜泥可以吃上1-2個月。

第三階段,肉類和蛋類的添加

寶寶進入8個月後,或者已經嘗試過菜泥可以開始添加雞蛋和肉泥。

雞蛋從四分之一個蛋黃開始添加,肉類從紅肉肉泥開始添加。

雞蛋的添加在蔬菜添加之後,剛開始每次吃四分之一的蛋黃吃上3天沒有過敏反應,可以逐漸增加蛋黃的量,逐漸過渡到一個蛋黃。

蛋白需要等到1週歲之後再開始添加。

肉泥同樣剛開始只吃一勺,量逐漸增加,每天的量25-30克。

第四階段,食物性狀的變化

寶寶進入9個月後,為了滿足孩子的發育,讓孩子的口腔肌肉和腸胃消化能力得到更好的發育,食物性狀需要從泥狀過渡到顆粒狀。

這個時候可以喝爛粥,吃顆粒面。孩子的主食不僅僅侷限在米粉上。

除此以外,為了鍛鍊孩子手指的精細能力,可以給孩子準備手指食物,比如南瓜條,蒸熟的小朵西藍花。

輔食添加的原則

  • 一次只能嘗試一種全新的食物;
  • 每種食物需要3天時間觀察是否過敏;
  • 剛開始添加輔食儘量上午添加,方便觀察是否過敏;
  • 食物性狀要隨著月齡及時的調整變化,泥狀-顆粒狀-1釐米左右;
  • 輔食添加從1頓(6-8月齡)過渡到2頓(8-11月齡),逐漸向正餐過渡(1週歲左右)。

輔食過敏會有哪些症狀?

症狀一,拉肚子。只要一吃輔食孩子就開始拉肚子,證明輔食過敏。

症狀二,身上出疹子,添加輔食後出疹子,停止輔食後疹子消退,證明過敏。

症狀三,嘔吐,輔食吃下不久就開始嘔吐,同樣代表孩子過敏。

一旦發現孩子過敏,就要停止過敏的食物,證明孩子的身體還沒有做好準備。過上2周之後再重新開始添加,嘗試!

輔食添加的禁忌

不要喝果汁;

不要添加任何調料品;


豌豆媽媽育兒


一般建議寶寶從六月齡開始添加輔食,最早4月齡開始添加。一歲內還是要以奶為主,輔食為輔。簡言之就是奶是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輔食不能影響了寶寶的奶量。

1、 6個月大的寶寶第一口輔食應該是米粉,建議選擇強化鐵的米粉,不建議選擇裡面含糖分的。米粉對於剛添加輔食的寶寶來說,易消化吸收,並且還有預防食物過敏的。

2、可能家長在喂寶寶米粉時,最好在白天喝奶前喂。因為剛開始吃輔食,寶寶不會吃太多,建議先添加兩次,吃過輔食後,再繼續餵奶,讓寶寶一次性吃飽。

3、待米粉適應3天左右,寶寶無其他不良症狀後,就可以添加其他輔食了,如菜泥、果泥等。

輔食添加過程

7~8個月

建議寶寶每天喝奶800毫升,在奶量不減少的情況下添加1~2餐碎狀食物。新食物引進建議安排在午飯之前。剛剛開始加輔食,一天吃幾頓輔食,什麼時候喂不要太教條,但有一個原則就是,要既不影響喝奶,也不耽誤練習吃輔食。這個階段輔食吃多少不是關鍵,關鍵是培養孩子好的吃飯習慣,用正確的方式喂讓寶寶開始鍛鍊自己的咀嚼和吞嚥能力。強化鐵米粉、粥、爛麵條、碎菜、肉泥、肝泥、水果等都可以。

9~10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已經有一定的咀嚼能力,要吃粗糙一點的食物,如肉末、稠粥、菜末、饅頭、小肉粒等。餵奶的次數可以減少1~2次,最好保證每天700毫升~800毫升的奶量。奶是很好的蛋白質和鈣的食物來源。具體的輔食添加量,每個寶寶情況不一樣,沒有硬性規定。

11~12個月

本月齡的寶寶每天喝奶量600毫升~800毫升。軟飯、麵條、蔬菜、水果、動物血、紅肉、動物肝臟、雞蛋等都可以吃一些。

13 ~ 24 月

本月齡幼兒的奶量應維持約500 mL,每天1個雞蛋加50 ~ 75 g肉禽魚,每天50 ~ 100 g的穀物類,蔬菜、水果的量仍然以幼兒需要而定。不能母乳餵養或母乳不足時,仍然建議以合適的幼兒配方奶作為補充,可引入少量鮮牛奶、酸奶、奶酪等,作為幼兒輔食的一部分。

注:一歲以內的孩子輔食內儘量不要放鹽;也不建議給寶寶喝果汁,小寶寶消化系統還沒完全成熟,避免加重寶寶胃腸負擔。


兒科醫生鮑秀蘭


小寶貝開始加輔食,是怎樣的一個排序比較合理?

滿6個月的小寶寶就要開始吃輔食了,那麼多好吃的,寶寶從哪一樣開始呢?給寶寶添加輔食,記住“三先三後”,媽媽們就不會挑花眼了。

先米粉後泥糊

先從單一種類的鐵強化嬰兒營養米粉開始,然後依次逐漸添加菜泥、果泥、蛋黃、肉泥、蛋羹、魚泥等泥糊狀輔食。記得寶寶試吃第一種米粉後,隔3~5天再添加另一種口味的米粉,以後每次添加新口味都應與上次相隔2~3天。

先菜泥後果泥

寶寶在添加米粉一週後,就可以試吃疏菜泥和水果泥了。這兩者含有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其他重要營養素。添加疏菜泥或水果泥的順序並不重要,但由於水果較甜,小寶寶會比較,一旦養成偏甜的口味,就很難再對蔬菜感興趣了。所以,最好先添加蔬菜泥,再添加水果泥。

先根莖再葉類

說到添加蔬菜泥,最好先選根莖類或瓜豆類的食物做成泥(如紅蘿蔔泥,南瓜泥,土豆泥),一方面這些食物煮熟後易製成糊狀,口味上也較易接受。每次只添加一種,然後再過渡到各種葉類或其他蔬菜,同時要注意寶寶是否對食物過敏,大便是否正常。


最後,在加輔食時,媽媽們要記得,要用勺子給寶寶餵食,讓他學習用嘴從勺中取食,一開始每天就吃一兩次,每次一兩勺。別心急,讓寶寶有一個熟悉練習過程。


另外,對寶寶來說,每次嘗試新食物,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他的反應沒準是扮個小鬼臉,也可能毫不留情地給你吐出來,媽媽們可別氣餒,別生氣啊。因為小小的他哪怕只是吃糊糊,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學習的。

除了以上這幾個原則外,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添加輔食時,還有4個關鍵詞請媽媽們記住:

及時:頻繁純母乳餵養不能滿足嬰兒需要時,應及時添加輔食;

足夠:輔食應提供足夠的能量、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

安全:用清潔的雙手和餐具,而不是用奶瓶和奶嘴餵養

適當:根據孩子食慾和飢餓信號提供食物,並且進餐次數和餵養方法要符合孩子年齡特徵。

小書蟲媽媽:高級育嬰師,育兒達人,二胎寶媽,專注育兒,孕產知識分享。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轉發,歡迎留言討論。

小書蟲媽媽


總結出來順序是:高鐵米粉、菜泥、綠葉蔬菜、果泥。具體添加步驟及方法如下:

寶寶第一口輔食,一定要是高鐵米粉

米粉的核心作用就是補鐵,而母乳裡的鐵元是遠遠不夠寶寶成長所需的,要靠輔食米粉來補充,以防出現缺鐵性貧血症狀。家裡老人會覺得買的沒有自己磨的好,其實市售的米粉強化了鈣、鐵、鋅等多種營養元素,比自制米粉營養更棒。給寶寶添加以後,沒有出現缺鐵性貧血情況。

成功吃一週米粉,考慮加入根莖類菜泥

最早可以先從根莖類蔬菜開始嘗試,比如土豆、芋頭、紫薯、山藥、胡蘿蔔、南瓜、藕等。份量大致就是米粉和菜泥2比1,做法一般就是去皮蒸熟打泥,胡蘿蔔需要過油。一種食物添加兩三天如果沒有嘔吐、溼疹、腹瀉等不良反應就可以添加新的食物,如果有,就停三到七天再添加,如果還有不良反應,就至少要停三個月。

根莖類菜泥吸收後,可以開始添加綠葉蔬菜


比如白菜、菠菜、花菜、毛豆、西紅柿、西葫蘆等。一般綠葉類只要葉的部分,清水泡二十分鐘開水焯熟打泥,毛豆煮熟需去皮,西紅柿需去皮去籽過油蒸熟。不過現在其實不強調先根莖後綠葉了,寶寶吃了沒有不良反應就行。


綠葉菜泥適應後,就可以加一些果泥

綠葉蔬菜吃過後就可以添加果泥了。一般放在兩頓奶之間作為加餐食用。可以直接給寶寶吃,如果寶寶對某種水果有不適反應,換品種就好了。如果寶寶喜歡果泥,不喜歡米粉,可以將果泥與米粉混合給寶寶嘗試。


還有問題的話,可以關注私信我,也可以評論區留言哦


在線育兒安老師


6-12個月寶寶輔食添加順序,全面瞭解輔食添加!

6月齡輔食注意事項

食物性狀:泥狀食物

餐次:5~6次奶/天,慢慢嘗試米粉,從1勺開始逐漸增加至1餐

乳類:純母乳、配方奶

奶量:3~4小時餵養/次,800~1000毫升/天,逐漸減少夜奶的次數

穀類:選擇強化鐵的米粉,用水或奶調配

蔬菜水果:嘗試蔬菜泥1勺、水果泥1勺,每日不超過2次

肉類:嘗試添加

蛋類:暫不添加

餵養方式:用勺子喂


7~9月齡輔食注意事項

食物性狀:泥狀、末狀食物

餐次:4~5次奶/天,1~2餐其它食物

乳類:純母乳、配方奶

奶量:800毫升/天,基本不需要夜奶

穀類:選擇強化鐵的米粉(用水或奶調配)、粥、麵條,每日30~50克

蔬菜水果:碎菜25~50克/天,水果20~30克/天

肉類:可添加肉泥、肝泥等動物性狀食物

蛋類:逐漸添加蛋黃,從1/4個到1個

餵養方式:坐高椅子上與成人共進餐,開始學會用手自我餵食。手拿“條狀”,學習咀嚼


10~12月齡輔食注意事項

食物性狀:碎狀、丁塊狀、指狀

餐次:2~3次奶/天,2~3餐其它食物

乳類:純母乳、配方奶

奶量:600~800毫升/天,斷夜奶

穀類:軟飯或麵食,50~75克/天

蔬菜水果:碎菜50~100克/天,水果50克/天

肉類:添加動物肝臟、動物血、魚蝦、雞鴨肉、牛肉等,25~50克/天

蛋類:1個完整雞蛋

餵養方式:學習自己用勺子進食、用杯子喝牛奶,和成人同桌進餐1~2次

END


我是朵朵媽媽,為寫文章放棄減肥的職場媽媽。做及格的職場媽媽,帶娃、職場、婚姻、生活,關注我們,讓你每天都進步一點。


朵媽是大王


您好,我是文海撈夢話育兒,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寶寶在6個月內,最理想的餵養方式是全母乳餵養。寶寶滿6個月了,就開始添加輔食了。

寶寶第一口輔食一般是嬰兒高鐵營養米粉,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喂2次,每次2—3勺就可以了。其餘時間還是要保持母乳餵養。

等寶寶適應一種輔食後,再添加另一種輔食。最主要是讓寶寶慢慢適應,等寶寶完全適應米粉後,可以試著給寶寶吃些稀粥、爛麵條、蘋果泥、蔬菜泥和少量蛋黃等。
等寶寶長到7—9個月的時候,各種粥類食物就成了寶寶輔食首選。比如胡蘿蔔肉泥粥、雞肝粥、蝦泥煮麵條、魚泥豆腐等等,都很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吃。

寶寶長到10—12個月,這期間隨著寶寶腸胃逐步發育,就可以幫寶寶做蝦仁麵條、餛飩、小餃子、燉排骨湯給寶寶吃了,蔬菜水果是、軟一點的米飯等都可以給寶寶吃。

總之,對寶寶輔食的添加應從單一、量少再逐漸增加輔食的種類和寶寶吃輔食的量。開始給寶寶添加營養米粉要衝泡得稀一些,寶寶才容易消化吸收。寶寶吃輔食,能吃多少就喂多少,千萬不要強喂,否則容易讓寶寶形成厭食症。最後祝您家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文海話育兒


輔食添加的順序,常常被公式化,幾個月開始可以吃什麼,幾個月之前絕對不能吃什麼,其實,育兒的理論從來不是一層不變,它隨著我們認知的進步而不斷的進步。以下是我原創分享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對輔食添加中早期食材的選擇和所謂的添加順序做了一些闡述,僅代表本人一些觀點。


一、早期輔食食材選擇

近年來國內外各大權威機構對早期輔食食材,都不再把防止過敏作為阻止寶寶嘗試新食材的理由:

1、美國兒科學會(APP)2000年建議過敏風險較高的嬰兒避免過早接觸高敏感食物,而2008年,分析了新的臨床數據,承認為了預防過敏而延後接受高過敏食物是沒有根據的;

2、加拿大兒科些會(CPS)加拿大過敏症及臨床免疫學會2013年12月發表聯合聲明:孩子6個月左右應該儘快開始添加各種輔食,包括過敏性食物,推遲引入過敏性食物不能防止甚至可能增加食物過敏的發生風險;

3、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2016年刊登了一篇名為《針對母乳餵養嬰兒過敏性食物引入的隨機試驗》中指出,不吃過敏性食物的孩童日後過敏幾率遠高於吃過過敏性食物的;

4、香港衛生署2016年也明確指出,寶寶四個月大以後可以引入牛奶和乳製品、蛋、花生、魚、甲殼類海產、果仁、豆類等高敏性食物,除非寶寶曾對這些食物有過敏性反應,否則應該讓它嘗試,延遲或避免吃這些食物,並不能減低溼疹或過敏性疾病的病發機會;

5、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中也明確指出延遲添加易過敏食物,如雞蛋、魚、堅果、豆類、小麥、海鮮等,並不能預防嬰兒食物過敏的發生,並且也可能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

二、輔食添加順序

國內外權威機構對添加順序也不做強制性要求,提倡儘早使營養均衡全面。但輔食添加的原則還是建議遵循的。


輔食添加的原則是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在剛添加輔食的第一月裡,最好每添加一種新的食材,觀察2-3天后再引入新的食材,等待寶寶經過了大致一個月的適應後,添加的食材搭配就可以更為自由。

因此,在早期輔食添加中更應該重視添加適當質地和性狀的食物並儘早做到營養全面均衡。選擇與寶寶咀嚼能力匹配的食物,過於精細的食物不僅讓寶寶缺乏鍛鍊,還讓寶寶對於食物缺乏興趣;而過於粗糙的食物不僅不利於寶寶消化和吸收,還會讓寶寶有畏難情緒。

當然,在選擇食材上還需要注意的是


1、有些食物,如:鹽、糖、蜂蜜、鮮牛奶等,要等寶寶至少1歲以後胃腸功能完善後才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2、雖然對食材不做特別限制了,但也應遵循食材本身的特點,如:木耳、海帶、菇類等食物與薯類食物相比,不容易做成糊狀,這些就適合晚點再加;

3、蛋白質類食物不要一次吃太多,應該循序漸進的進食,早期添加肉、蛋黃時最好分開添加;

4、關於蛋黃或是雞蛋的添加,一直都存在著爭論,具體請參考本公眾號的另外一篇文章《寶寶輔食如何添加雞蛋?》,對何時加?怎麼加?都做了較為詳細說明;

5、關於肉泥的添加,較早的育兒理論會嚴格劃分哪個月齡該吃什麼肉類,而且各家說法不一,最新的理論對肉泥種類的添加順序並無嚴格限制,而且還肯定了早期添加肉泥的重要性,認為肉泥的添加對於鐵及蛋白質的補充十分有益,建議嬰兒應從這類富含鐵質的食物開始。


在實際的餵養中,我老大是嚴格按照幾月齡該吃什麼肉的理論來餵養的,而老二就寬鬆了很大,基本在第一個月的適應期過了以後,就全面放開到各種肉泥,當然開始也要循序漸進從少到足量的喂,最後的結果就是老大早期體檢有貧血症狀,而老二從未有過貧血的症狀,而且身體發育都比同齡寶寶長得好。


因此,在肉泥餵養上,我比較贊同等待寶寶1個月輔食適應期過了以後,就可以開始逐步餵養,對肉泥種類不再做限制,只要是肉類食物的性狀適合該階段寶寶即可。


當然,若您偏向比較保守,也可以從易消化吸收的魚肉泥開始,適應後就可以過渡到雞肉、雞肝、蝦肉、豬肉、牛肉等其他肉類也是可以的,需要了解的是與魚肉相比,紅肉的補鐵效果會更好,當紅肉做成肉泥以後其實是比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


------------------------------------------------------------------------------------關注我,和我一起科學育兒


寶寶趣食光


  朋友小珍的女兒六個月了,準備添加輔食,但小珍是位新手媽媽,對於寶寶第一次添輔食,該如何去做,不是很清楚。於是,她跟我問我:“小寶寶開始加輔食,是怎樣的一個順序呢?先添加什麼食物比較好?”滿6個月的小寶寶就要開始吃輔食了,那麼多好吃的,寶寶從哪一樣開始呢?其實啊,給寶寶添加輔食,記住“三先三後”,媽媽們就不會挑花眼了。

  

  先米粉後泥糊先從單一種類的鐵強化嬰兒營養米粉開始,然後依次逐漸添加菜泥、果泥、蛋黃、肉泥、蛋羹、魚泥等泥糊狀輔食。記得寶寶試吃第一種米粉後,隔3~5天再添加另一種口味的米粉,以後每次添加新口味都應與上次相隔2~3天。先菜泥後果泥寶寶在添加米粉一週後,就可以試吃蔬菜泥和水果泥了。這兩者含有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其他重要營養素。添加蔬菜泥或水果泥的順序並不重要,但由於水果較甜,小寶寶會比較,一旦養成偏甜的口味,就很難再對蔬菜感興趣了。所以,最好先添加蔬菜泥,再添加水果泥。先根莖再葉類說到添加蔬菜泥,最好先選根莖類或瓜豆類的食物做成泥(如紅蘿蔔泥,南瓜泥,土豆泥),一方面這些食物煮熟後易製成糊狀,口味上也較易接受。每次只添加一種,然後再過渡到各種葉類或其他蔬菜,同時要注意寶寶是否對食物過敏,大便是否正常。

  

  最後,在加輔食時,媽媽們要記得,要用勺子給寶寶餵食,讓他學習用嘴從勺中取食,一開始每天就吃一兩次,每次一兩勺。別心急,讓寶寶有一個熟悉練習過程。另外,對寶寶來說,每次嘗試新食物,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他的反應沒準是扮個小鬼臉,也可能毫不留情地給你吐出來,媽媽們可別氣餒,別生氣啊。因為小小的他哪怕只是吃糊糊,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學習的。除了以上這幾個原則外,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添加輔食時,還有4個關鍵詞請媽媽們記住:及時:頻繁純母乳餵養不能滿足嬰兒需要時,應及時添加輔食;足夠:輔食應提供足夠的能量、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安全:用清潔的雙手和餐具,而不是用奶瓶和奶嘴餵養適當:根據孩子食慾和飢餓信號提供食物,並且進餐次數和餵養方法要符合孩子年齡特徵。

  

  總之,作為媽媽,切不可急躁,因為這個階段寶寶依然是以母乳和配方奶為主,只是用輔食補充缺乏的營養成分。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幼兒教育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大多數寶寶六個月以前不需要添加輔食,而六個月之後,幾乎所有的寶寶都需要添加輔食。

因為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消化系統逐漸完善,需要的營養可以從食物中攝取,這個月齡的寶寶對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看到家長吃東西眼睛會隨著食物移動,而且可以獨立坐一會。這些信號的出現,給寶寶添加輔食勢在必行。

給寶寶添加輔食要遵守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單一到混合,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3天,再換另外一種食物,循序漸進的添加。


現結合自家寶寶輔食添加情況,按照月齡總結如下:

6個月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高鐵米粉。將米粉兌成稀糊狀給寶寶餵食,具體以寶寶的胃口調整,但是依然要遵守由少至多的原則,即使寶寶很喜歡吃,第一次添加也不可過量。若是寶寶有抵抗情緒,不願意吃,也不要勉強。

單一的米粉添加沒有出現過敏等情形,就可以在米粉中添加根莖類食物如:土豆、胡蘿蔔、紅薯等,接下來再單一的添加水果、蔬菜等,再逐漸的將多種食材進行混合添加。

添加輔食之後,要觀察寶寶的大便。記得第一次給小海豚吃青菜之後,拉出來的是綠色的,我嚇壞,以後孩子吃壞肚子,事後證明,孩子就是直腸子,是正常現象。

添加輔食之後,奶量要維持在每天800毫升以上。

剛添加輔食,小海豚是一天三頓奶,一頓輔食。

7-9個月

隨著寶寶月齡增大,輔食種類越來越多,肉、豬肝可以給寶寶添加了。

這個月齡的根莖類和蔬菜可以直接跺成碎末給寶寶餵食,肉類的最好還是用輔食機打成泥放在米粉中吃。

9月齡可以添加蛋黃,從1/4到1個慢慢添加。

家長可以將胡蘿蔔、土豆、黃瓜等蒸成條狀,讓寶寶拿著吃,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奶量維持在800ml左右,輔食可以由一頓增加到兩頓。

依然要觀察寶寶的大便,若是比較幹,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10-12個月

寶寶在這個月齡已經具備一定的咀嚼能力,牛肉、魚蝦、動物肝臟等都可以跺碎了餵食。

這時候粥、麵條、軟飯都可以給寶寶餵食。

水果可以切成小塊狀給寶寶吃,也可以切成條讓寶寶自己拿著吃。

奶量維持在600-800ml,輔食可以由兩頓增加到三頓。

週歲之後

寶寶從嬰兒過渡到幼兒,這個時候奶可以食量減少,寶寶的輔食量慢慢增多,在製作方面也要稍作改變,可以給寶寶添加少量食鹽,芝麻油。

週歲之後寶寶吃飯規律可以和家長保持一致,一天三頓飯,奶在兩頓飯之間添加。家中飲食清淡的話,家長吃的菜也可以酌情給寶寶吃。

週歲之後的寶寶可以吃蛋黃和蛋白了,所以蒸蛋、炒蛋寶寶都可以嘗試了。


奶量要維持在500左右。

週歲之內的寶寶,還是要以奶為主,輔食為輔,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奶量逐漸減少,週歲之後,輔食量要增多。

特別提醒:純牛奶、蜂蜜、果汁及鹽不能給1歲以內的寶寶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