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最可怕的華為,是生態華為;這種生態,阿里和騰訊永遠學不會

互聯網行業有一個說法,就是“產品型公司值十億美金,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美金,生態型公司值千億美金。”互聯網放大了生態的理念,但實際上,生態最早是由科技公司發揚光大的。

最可怕的華為,是生態華為;這種生態,阿里和騰訊永遠學不會

在科技時代,中國也誕生了很多各有特色的生態體系,例如開創了中國分銷格局的神州數碼,將直銷體系引入中國的戴爾等。科技公司在中國的生態之路上走出過很多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ICT生態發展多年,也誕生了很多的故事,既有值得讚賞的經典,也有令人唏噓的過往。而細細數來,也許有三種力量在今天值得被書寫。

戰略之力,以客戶為中心而非以自我為中心

過去的科技公司強調“渠道”建設,現在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更多在談“合作生態”。從渠道時代,到生態時代,區別在哪呢?

最可怕的華為,是生態華為;這種生態,阿里和騰訊永遠學不會

在IT時代,產品是業務最主要的承載對象,服務是圍繞用戶需求與產品連接產生的衍生品。為了讓產品觸及更多用戶,服務的深度更強,就有了渠道合作伙伴的概念。而在互聯網時代,雲計算讓基礎設施變得靈活,廠家與合作伙伴的關係不再單純圍繞產品,而是聚焦於客戶體驗和需求,這構成了新的生態系統。

在一個客戶導向的時代,是不是一個好的生態系統,最關鍵的判定規則就是,以客戶為中心還是以自我為中心?

現如今很多互聯網公司其實都是第二種狀態,因為資本力量的推動,大開大合的互聯網公司生態膨脹速度極其驚人,掛著巨頭的光環,他們更喜歡強調自己的品牌優勢、市場覆蓋和產品價值,但提供的服務則傾向於標準化,喜歡牽著需求的鼻子走,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不夠重視。

以客戶為中心則是另一種生態理念,秉承此理念的華為在進軍企業業務之後,一直採取“被集成”的戰略。因為合作伙伴比華為更能觸摸到客戶的真實需求,所以華為將主舞臺讓給了合作伙伴,成為背後的推動者。

事實上,“被集成”戰略的根本目的,是不與合作伙伴形成利益競爭關係,充分激發合作伙伴的積極性,這在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選擇,要約束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追求短期的銷售而對各種項目大包大攬,從而偏離自己的業務主航道。

從“被集成”戰略,看到了華為的邊界。有邊界的華為,是生態自成、令人敬佩的華為。

在“被集成”戰略的成功之後,華為又進一步將戰略升級為“平臺+生態”。華為將基於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寬帶和SDN等新技術上高強度的投入,打造一個開放、彈性、安全、靈活的ICT基礎架構平臺,進而構築合作共贏的繁榮生態。

成長之力,真正意義的共贏是共生

每一家公司在建立生態的時候都喜歡大談“雙贏”,可是雙贏恰恰是最難以做到的一點。我們看到了這幾年互聯網驅動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每一家科技巨頭本身都面臨著轉型的挑戰。

最可怕的華為,是生態華為;這種生態,阿里和騰訊永遠學不會

其實,在這次轉型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並不是科技公司,而是他們的生態。客觀來說,生態中的合作伙伴沒有大公司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和市場積累,更沒有足夠強大的市場背書,對時代變革的抵抗力更弱。

例如某些跨國公司,在追趕時代潮流時,總喜歡製造新的概念,結果高屋建瓴,難以落地,導致很多合作伙伴對這些新技術產生了畏懼,在挖掘客戶需求時也容易迷失方向。這些公司本身的業績下滑,表現在合作生態上就更為慘烈,大難臨頭各自飛,再談什麼“雙贏”,就貽笑大方了。

華為對生態的理解則更為務實。2016年華為輪值CEO郭平就公佈了華為生態的三大原則:第一,做大蛋糕、做大產業、做大市場,比做大我們自己的份額更加重要;第二,管理合作比管理競爭更重要。華為不與合作伙伴爭利,長期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第三,利益分享。面對未來智能社會的不確定性,華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由此可見,華為所談的生態共贏更像是一種與合作伙伴的“共生”關係。把合作伙伴的成功當作自己的成功,把合作伙伴長期的成功當作華為的成功。

在具體的合作伙伴共生關係打造上,華為也做得更為落地。2017年,華為明確了向公有云方向前進的目標,同時積極圍繞雲生態,對合作夥伴進行長期賦能。比如,2017年的“ΣCO-Discovery”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就特別增加了公有云的單元,通過實操方式去實現雲遷移項目,讓合作伙伴更能適應雲時代的節奏。

再比如,華為EBG中國區在2016年成立了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學,每年投入上億元用於生態夥伴的能力提升,目前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學用戶數超過4萬人,服務超過3500家合作伙伴。再有華為已經發布了包括金融認證、平安城市認證、雲服務認證等業界最全的ICT領域的職業技能認證,華為的HCIE認證也已經成為業內的“金字招牌”。

真正意義上的共贏就是共生,而共生就是做到讓合作伙伴與企業共同成長,在筆者看來,這也是華為生態的核心意義。

聚合之力,讓合作伙伴更加專注

當然,除了有邊界的戰略,以及共同成長的理念,在宏觀的科技環境中,做好技術和行業的引領,對每一個世界級科技巨頭來說也非常關鍵。

最可怕的華為,是生態華為;這種生態,阿里和騰訊永遠學不會

這幾年來,從整個ICT行業的發展來看,由雲計算模式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成為了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數據中心一體化的趨勢,拉開了基礎設施層面整合的大幕。全球市場已表現出明顯的整合態勢,近些年頻繁出現的併購案就是證明,而他們的目標正是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如前文所述,合作伙伴往往距離客戶需求更近,當客戶層面更希望得到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來提高實施的效率,他們也希望合作的廠商能有統一的接口,一次性獲得全部的能力和產品。而華為在很多企業級產品線上做到了全國領先,覆蓋網絡、服務器、存儲、雲服務等等。

一方面,單一產品線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跨領域的拓展去獲得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定位做ICT基礎設施平臺的華為,可以為合作伙伴提供所有基礎設施層面的服務,讓合作伙伴將精力專注於打造滿足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和服務上。

沒有永遠成功的戰略,也沒有絕對完美的生態系統,但華為用更為落地的方式,賦能給合作伙伴。如今華為企業業務的生態,不僅面向銷售和服務,更重要是把產業,商業等等都納入到體系之中,讓合作伙伴為客戶創造價值。而戰略之力,成長之力和聚合之力,這三種力量也讓華為的生態走得更穩更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