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放養式婚姻的魅力

放養是針對圈養而言的。

婚姻中有兩種女人,“大女人”和“小女人”,其區別在於關注點不同。“小女人”的關注點往往是別人,丈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在她心中掀起漣漪或波瀾。“小女人”習慣於親密無間的相處方式,喜歡粘著對方而缺少彈性,期望把自己的意願或習慣強加於人,這類婚姻比較容易出現狀況。

放養式婚姻的魅力

“大女人”恰恰相反,她們的關注點是放在自己身上,先把自己當作最值得尊敬的人,每天都會想著如何提升自己、豐富自己、愉悅自己,讓自己變得有內涵、更可愛。在兩性相處時,不會把自己的意願或觀點強硬灌輸給對方,而是更多地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表面上看對男人要求極少,實際上,是對男人的一種放養。男人們大多樂意跟這樣的人在一起,舒服自在又不會感到壓抑。一般來講,“大女人”都比較崇尚放養式婚姻。

我很贊成下面這種說法:婚姻不是來談判的,也不是來索取的,而是來耕耘放養的。婚姻就像一塊田地,你愛什麼,就種什麼,也就收穫什麼;婚姻也是一口池塘,你想吃什麼樣的魚,就按自己的口味去放養。

把對方定位於一個朝夕相處的朋友,就是最好的“放養”。

我有一位要好的大姐,屬於離異再婚類型。她前夫因工作受到刺激引發精神疾患,每次發作動手打人,她也不還手。前夫清醒後,撫摸著她身上的傷痕,心疼不已,堅決要求離婚,不願再傷及自己的妻子。

離異後,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一位喪偶的男士。丈夫的收入比她高很多,但她從來沒有想過要管他的錢,也從沒想過讓丈夫為她做點什麼。如果丈夫偶爾給她買了一件襯衣,她會開心地穿在身上,並及時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結婚之初,丈夫住到她這裡來,她每月只讓他出幾百元生活費,不提其他任何要求。

丈夫心存感激,可以自由地支配個人收入,包括花在兩個兒子身上的錢。時間長了,丈夫的兩個兒子也特別親她,他們知道,爸爸跟這個阿姨在一起,除了交一些生活費,沒有任何開銷。當丈夫的兩個兒子結婚時,她還單獨包了幾千元紅包。

放養式婚姻的魅力

她自己也有一個女兒,女兒買了一套商品房,準備搬進去住。裝修需要幾十萬,她把錢交給丈夫,讓他一手操辦,從不過問錢的開銷和去向,直到女兒女婿搬進去。別人問她:“你就這麼相信他?”她說:“他不僅是我的老公,還是我最真誠的朋友。”

她和丈夫有著各自的愛好和生活圈子,丈夫喜歡打麻將,她知道這是他的唯一愛好,不管多晚,從不打電話追問;她喜歡炒股或者會朋友,經常一個人坐著車到朋友家裡聚會。兩人看起來似乎井水不犯河水,各玩各的,但每當她身體不舒服、行動不方便時,丈夫都急得團團轉,為她忙前忙後。

他們已經再婚10多年了,幾乎沒有過矛盾和爭吵。她雖然60歲的人,看上去跟趙雅芝一樣,氣質高雅,面色紅潤,很顯年輕。而她身邊另外幾位離異再婚的中年女士,就沒她那麼幸運。其中一位沒過幾年就受不了了,再次分手。另一位女士再婚時,曾經不無自豪地炫耀,丈夫把幾十萬元的存摺都交給了她,可是,10多年過去了,她連呼後悔,不該管丈夫那麼多的閒事,包括那幾十萬。兩人到了晚年,整天為錢的事吵來吵去,誰也說不清楚。

我注意觀察過這位睿智的姐姐,她對自己丈夫說話時,總是滿面微笑,每句話都是請求或徵求意見的口吻。而她與別人的最大區別是給了男人足夠的自由與自主,兩人的關係像夫妻,更像無話不談的朋友,她自己也變得輕鬆和快樂。

前段時間,樂嘉在他的博客裡發表了一篇文章,是一位已婚女士給他的信,也是講述 “放養”式婚姻的故事,這位女士說:“我從來沒想過要查看老公的手機或郵箱,從心裡就覺得沒有任何意義和必要。他每次應酬都會很自然地和我說一下去哪裡和什麼人,如果是單純的朋友聚會總是帶上我,在所有人面前介紹我,說我老婆在外企做高級工程師,一副很自豪的樣子。而我也會把公司的事情、出差的事情和他分享,包括有人喜歡我的表示和行為告訴他,然後相互調侃。其實,總是懷疑對方並想把伴侶牢牢抓在手裡的人,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都是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與其用這種方式,還不如把時間用在提高自己、增加自己的魅力,把對方吸引在自己身邊。”

放養式婚姻的魅力

可見,放養式婚姻的核心價值是通過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積極釋放正面能量來影響對方,而不是照單全收,更不是毫無底線的步步退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