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些字,掛門口避邪,掛床頭能避孕!”

“這種字寫幅對聯貼出來,鬼都嚇跑了”

恭喜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真有辟邪納祥的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文字是神聖的;創造文字的倉頡也是神聖的,倉頡創造的文字有神秘的力量。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古代傳說倉頡造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雖是神話傳說,但足可見,漢字對於中國文化的意義,它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留存方式外,還蘊含了神秘的力量。

古代先民非常崇敬文字,人們堅信漢字擁有無窮的神力,倉頡造字的時候,出現了“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因為“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對聯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厭勝錢

厭勝錢也叫做壓勝錢,也叫押勝錢、壓勝錢,並非流通幣,是漢族民間一種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錢幣。它起源於西漢,至清末民初都有鑄造。它最初的本義主要是壓邪攘災和喜慶祈福兩大類。到了後來,厭勝錢所指的範圍越來越廣,諸如開爐、鎮庫、饋贈、賞賜、祝福、闢災、占卜等等,都鑄厭勝錢,古人佩戴在身上的厭勝錢常鑄有文字,這也是個人認為文字具有神秘力量的一個例證。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上圖是漢代佩戴於將士身上的厭勝錢“避兵莫當”。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從宋代起,合體字從道士畫符,演變為民眾表達避兇求吉願望的一種手段。常見的合體字有:招財進寶、黃金萬兩、日日有見財、福祿壽全、好學孔孟、唯吾知足等等。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古人堅信漢字擁有無窮的神力,文字有辟邪納祥的功用,流傳至今民俗中仍有遺存。婚喪嫁娶喬遷上樑皆寫吉慶語以祈福鎮邪;“上樑大吉”“安門大吉”“喬遷之喜”是祈福常用語,“姜太公在此”“獅王在此”“紫微星在此”是鎮邪詞;就連小兒夜啼現在仍有請人寫“夜哭貼”。

對文字的崇拜自倉頡造字以來就深入我們的文化骨髓,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審美,甚至是思想學說。這種影響能為我們的很多文化現象提供解釋,也能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供一種註解。即使今日這種崇拜在漸漸消退,但文字的魅力依然延續在我們的文化發展中。不要以為現代社會沒有文字崇拜,過春節貼春聯貼福字就是一種文字崇拜在當代的殘留,它和道士畫符驅邪納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不知從何時起,對文字魔力的崇拜轉化成了對寫有文字的各種紙張的敬惜之情,在廣闊的漢文化圈裡,“敬惜字紙”的風俗無處不在。這裡的“惜”並非代表可惜、捨不得,是敬重、珍愛之意。

古人是把紙分為神聖的“字紙”和世俗的“非字紙垃圾”。讀書人會把廢棄的字紙扔在專用的“字紙簍”裡集中處理。古人不許亂扔字紙,更不許對字紙有任何不恭的行為。不然輕則訓斥,重則棰之。

以前的許多書院乃至城鎮,就對這些寫有文字的廢紙視為聖人的遺蹟,要小心恭謹的處理,而焚燒是最常處理的方式。在焚燒時都要恭恭敬敬,所以會蓋座亭子來焚燒,所以我們稱此亭為聖蹟亭。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這字能辟邪”,您噴對了,在傳統文化中書法還真的有驅邪功用

“敬惜字紙”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是一項美德,是一種陰德。在他們看來,字紙承載著文明的隱秘信息,附帶著先賢的文化靈性。對文明密碼載體的這種誠惶誠恐、珍惜敬重的態度,實在是因為他們深知文明來之不易。可惜,現在的字紙成了到處亂扔的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