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芬蘭M1931式索米衝鋒槍是在什麼基礎上發明的?

嗨吧阿加西


1939年11月,蘇芬戰爭開始,雖說戰爭以蘇聯割據芬蘭近十分之一的國土而告終,但對蘇聯來說算不生真正的勝利,在不足其半數的芬蘭軍隊手中傷亡慘重,迫使蘇聯放棄了吞併芬蘭的打算。

藉助滑雪快速機動的芬蘭軍隊,屢次悄無聲息地從側翼摸到蘇軍後方,攻其不備後又如馭風般消逝無蹤,索米衝鋒槍輸出的強大火力,對蘇軍來說猶如一場冬季的惡夢,蘇芬戰爭,讓芬蘭M1931式索米衝鋒槍名聲大噪。

槍重4.6公斤,槍長0.87米,口徑9毫米,供彈具為25發直彈匣或40發彈鼓,後來克斯金設計的70發彈鼓也成了該槍的主要供彈具,據稱射程500米,但實戰卻達不到,由芬蘭的艾莫·約翰尼斯·萊迪設計,在M26衝鋒槍的基礎上設計而成,但將口徑由M26的7.6毫米,改成了9毫米。

1931年,芬蘭軍隊正式裝備,命名為M31式索米衝鋒槍,除芬蘭外,北歐的瑞典和瑞士軍隊也曾裝備過該槍。

M31式索米衝鋒槍,經歷了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局部戰爭的洗禮,還參加了西班牙內戰,但當時表現並不是很出色,蘇芬冬季戰爭爆發後,該型衝鋒槍才得到世人的矚目。

在戰爭時期,儘管芬蘭軍隊裝備索米衝鋒槍比例僅為每44名士兵才裝備一支,但配合芬軍機動靈活的戰術運用,有限數量的索米衝鋒槍在防禦作戰和叢林、山地 游擊戰中給了蘇軍以沉重打擊。

總之,M31式索米衝鋒槍是在M26衝鋒槍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經歷了蘇芬戰爭的嚴峻考驗,從而名聲大噪,蘇芬戰爭後,索米衝鋒槍的訂單開始大增,僅1940-944年,就向保加利亞、德國、克羅地亞、瑞典等國出口了18000餘支。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4月4日於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內容推送,歡迎關注本文作者。


國平軍史


索米M1931衝鋒槍,又稱KP/31衝鋒槍。它由M/22原型槍與KP/-26量產型改進而成並於1925年問世。M/22原型槍與KP/-26量產型是由槍械設計大師埃莫·拉赫蒂,V·科佩拉上尉設計,Y·科什基寧中尉和L·布瓦耶-斯普夫中尉創立的Konepistooli Oy公司製造。

上圖為KP/-26量產型衝鋒槍,同時也稱為M26型衝鋒槍,該槍採用一個角度十分大的弧形彈匣供彈。後來的M1931衝鋒槍則改為彈鼓供彈。

索米M1931衝鋒槍,可以看到其外形與蘇聯的PPSh-41非常相似

索米M1931的自動方式採用傳統的自由槍機、開膛待擊。在射擊中,傳統的衝鋒槍的槍栓會隨著槍機往復運動,而索米M1931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槍栓拉上之後即固定不動封閉槍膛,從而避免雜物進入槍膛造成故障。

索米衝鋒槍的彈鼓

1931年,索米M1931在Tikkakoski Oy正式投入量產,大部分為芬蘭國防軍所購買。到了蘇芬戰爭開始時,芬蘭國防軍已經裝備了大約4000枝索米M1931。

索米M1931衝鋒槍是二戰期間最成功的衝鋒槍之一,其眾多特點(例如71發彈鼓供彈具)被後來被蘇聯的PPD-40與PPSh-41衝鋒槍所效仿。由於槍管較長,做工精良,其精度比大批量生產的PPSh-41高出很多,而射速和裝彈量則與PPSh-41一樣。其最大的弊端在於過高的生產成本。M1931所採用的材料是瑞典的優質鉻鎳鋼,並以狙擊槍的標準生產,費工費時。1932年,M1931式衝鋒槍的裝備量約為1000支,1934年為1400支,到1939年11月蘇芬戰爭爆發之時只有4144支,一直到戰爭結束,其產量也不足十萬,相比於仿製它的PPSh-41(產量達600多萬),索米M1931衝鋒槍顯得非常稀少。

索米衝鋒槍的清潔工具及彈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