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法制M1897年式75毫米野戰炮的研發幕後【1】

1815年拿破崙失敗後的整個世紀裡,戰爭演變成了一場長期革命,它由政治、經濟、社會多種力量所創造和支持,技術進步只是其中的一種力量,但在許多方面它的影響卻最為深遠和引人矚目。19世紀後半葉興起的新冶金學、化學和彈道學,在身管武器、尤其是火炮的發展中成果輝煌——纏絲炮身、強度較高的炮鋼、無煙火藥、複合引信、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膛線、後膛裝填、反後坐裝置和新型炮架等技術相繼問世。這使人們逐漸意識到,上述革新如果互相結合,製造出一種射擊精確、射程遠、射速快同時又威力大、輕便靈活的“萬能火炮”是可能的,並相信這種“萬能火炮”將迅速改變戰場上的一切。最終為了實現盡善盡美的目標,在19世紀臨近結束的最後幾年,法國人推出了一個不朽的傑作,這便是被視為一切現代火炮“鼻祖”的M1897年式75毫米野戰炮(後文全部簡稱“法75”)。

法制M1897年式75毫米野戰炮的研發幕後【1】

深刻的時代背景

“法7 5”的出現,有著深刻的技術和時代背景。自從19世紀中期美國內戰期間的安提塔姆和弗雷德裡克斯堡戰役與普法戰爭中的格拉夫洛特-聖普里瓦戰役發生以來,軍事專家們就已經在研究和重視武器不斷增大的殺傷力,19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技術進步使得這一問題進一步複雜化。高爆炸藥取代黑火藥成為槍炮彈頭推進劑,從而改變了這類武器的射程和精確度。不僅如此,新型炸藥燃爆時幾乎完全不釋放煙塵,因而戰鬥人員只要原地不動,便大致不會暴露。同時,人們將新的冶金技術結合膛內彈道學進行研究,也認識到了鋼製線膛炮的優越性。不過,對於這些技術進步到底是有利於進攻還是有利於防禦,軍事專家爭論激烈,特別是在經歷了普法戰爭這樣亡國慘劇的法國軍界尤甚。

儘管法國的堡壘系統在當時是最好的,但到19世紀末期的最後20年裡,越來越多的年輕軍官卻開始對於在參謀部佔優勢的固定防禦戰略提出疑問,認為法國人應當佔取戰略主動權,而不是消極等待德軍攻擊。這個新的進攻學派找到了能說會道的盧瓦佐·德·格朗梅松上校作為他們的代言人。格朗梅松上校倒也不負所望,其名言至今仍然被廣為傳頌:“對進攻來說,只有兩件事情是必要的:瞭解敵人在什麼地方和決定應該怎麼幹。至於敵人想幹什麼是無關緊要的。”格朗梅松上校的擁護者們更是煽情地宣稱“勝利的桂冠就懸掛在敵人的刺刀尖上,必須將它從那上面摘取下來,必要的話可以通過一對一的搏鬥。”格朗梅松上校的鼓譟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於法國軍方的權威觀點由此開始認定,火炮的新技術在進攻上的優勢不亞於它在防守上的。後來的“75小姐”,正是在這樣一片叫囂著“進攻和機動”的聒噪中,走上了法國工程師的繪圖板。

集時髦技術之大成的原始設計

在19世紀的最後20年中,火力對戰術的影響已由法國陸軍參謀部做了透徹無遺的分析。也正因為如此,一門彈道足夠低伸的大威力速射野戰炮,實際上是被作為一支可以快速射擊的“巨型步槍”來設計的。法國陸軍對其提出的要求,在當時看來十分奇特:在不超過1.5噸的前提下,能將至少6千克重的榴彈,以每分鐘15發的驚人速度不斷潑灑向敵人陣地。然而即便在出現了大量技術進步的條件下,要將射速、精度、威力與機動性完美調合在一起也遠非是輕鬆之舉。事實上,僅就機動性這一點便成為了很多火炮設計師的夢魘。自著名炮術家阿多法斯時期起,人們對火炮機動性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就已經有所認識,在火炮的總體設計中,機動性是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一般認為要使火炮具有某種程度的機動性,就必須犧牲它的某些其它基本功能。換句話說,火炮的戰鬥性能與火炮的機動性水平有重大關係,這兩者間往往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而要調和這種矛盾,單純的技術堆砌無能為力,只能採取一種革命性設計才能加以解決。

法制M1897年式75毫米野戰炮的研發幕後【1】

“法75”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布爾熱兵工廠工程師聖克萊爾·德維爾上尉在1889年開始設計的一門57毫米速射野戰炮,並受到了已經下野的前任戰爭部部長博蘭格爾將軍的熱烈推薦。這門57毫米野戰炮雖然只是一個粗糙的原型,但卻集當時很多最新炮兵技術之大成:如1884年才發明的無煙火藥發射劑、定裝式黃銅藥筒彈藥、購自瑞典工業家諾登菲特專利技術的螺式炮閂,以及由炮兵少校巴奎設計的一種液壓退管式反後坐裝置。正是上述技術的集中式應用,使得德維爾上尉設計的這門57毫米野戰炮迅速脫穎而出。使用無煙火藥的好處,除不易暴露炮陣地外,還因燃燒較慢,可形成推力型動力,用於線膛炮效果最好,因持續的膛壓較小,這使製造口徑較小、較輕便但彈丸裝藥量大、射程較遠的火炮成為可能,而使用定裝式黃銅藥筒彈藥,則在提速的道路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在使用定裝式黃銅藥筒彈藥之前,後裝式火炮彈藥因每次裝填需裝入彈丸、裝藥和點燃裝藥用的點火管3個部件,因此影響了發射速率,而採用可一次裝填的黃銅藥筒式定裝彈,則有效避免了這個瓶頸。黃銅藥筒的使用,不僅使炮閂的構造大大簡化,而且使炮閂的操作更加容易。射擊時,裝有發射裝藥的黃銅藥筒為火炮提供了緊塞措施。由於發射藥的點火系統也裝在黃銅藥筒內,因此使裝填和發射更為方便,這也是德維爾上尉設計的這門57毫米野戰炮被稱為“速射炮”的原因所在。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