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太极拳和太极操,其实就差那么一“点”

点击关注【混元太极讲堂

】,乐享太极人生

凡是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有八法十三势。太极拳是拳术名称,十三势才是拳术的核心内容。八法十三势概括和体现了太极阴阳学说的变化哲理。所以,太极拳又叫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的十三个字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势分别与太极阴阳易变之理相对应。前八个字属八卦,后五个字属五行。八卦五行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时空特性,并分别与人体脏腑、经络和窍位相对应。八卦又有四正与四隅之分。掤、捋、挤、按属四正,分别代表北、南、东、西四个正方位;采、挒、肘、靠属四隅,分别代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隅方位。四正四隅即坎、离、震、兑、乾、坤、艮、巽。五行即水、火、金、木、土,分别与进、退、顾、盼、定所代表的前、后、左、右、中的方向相对应。八卦又称八门,五行又称五步。所以又称八门五步十三势。

太极拳和太极操,其实就差那么一“点”

太极十三势不是十三种外形姿势。现在很多太极拳习练者片面理解太极十三势,误把十三种姿势当作太极拳来练,以至于偏重外形姿势的追求,失去了太极十三势的真义。太极十三势其实是十三种方法,即十三种练气方法,十三种练劲方法,十三种技击方法。在体是以意练内气练内劲的方法,在用是以意发动内气运用内劲的方法。所以,太极十三势又称太极拳体用总法则。如果要说“势”,只能是内体心神、意念、内气、内劲不同方位方向运动变化的外延表现。显于外是十三势,隐于内是十三劲,施于彼是十三法。

太极十三势的正确体用方法,是依据八门五步运动的方位方向和对方来力的方向、速度及作用点,分别由相应的所属主窍出发,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气合一地发动所要运动的主要肢体部位,意到气到劲自然就到,从而形成和发挥太极十三劲。这里,心意是十三势的统帅,丹田是十三势的中心,窍位是十三势的出发点,内气是十三势的基础,内劲是十三势的核心,顺势是十三势的前提

太极拳和太极操,其实就差那么一“点”

练太极拳就是练太极十三势。因此,有必要了解太极十三势的内涵和原本练法。

掤在八卦属坎卦,在五行属水,对应肾脏、属肾经,窍位在会阴下丹田。凡由下向前上方的发动称之为掤法、掤劲。练习时,以意引气由会阴下丹田出发向祖窍上丹田运行的同时,发动所要运动的肢体部位由下向前上方运动。

捋在八卦属离卦,在五行属火,对应心脏、属心经,窍位在祖窍上丹田。凡由前往回、或经右侧(左侧)由前向后发动称之为捋法、捋劲。练习时,以意引气由祖窍上丹田往回吸引的同时,引领所要运动的肢体部位由前往回运动、或由前向右后方(左后方)运动。

挤在八卦属震卦,在五行属木,对应肝脏、属肝经,窍位在夹脊穴。凡由后平向前的发动称之为挤法、挤劲。练习时,以意引气由后背夹脊穴向前平去的同时,引领所要运动的肢体部位由后平向前方运动。

按在八卦属兑卦,在五行属金,对应肺脏、属肺经,窍位在胸部膻中穴。凡由上向下的运动称之为按法、按劲。练习时,以意引气由胸部膻中穴向会阴下丹田沉降的同时,引领所要运动的肢体部位由上向下运动。

采在八卦属乾卦,在五行属金,对应大肠、属大肠经,窍位在头顶性宫和体后肺俞两处。凡单手或双手由松变紧、由轻变重、由慢变快、由虚变实的顿挫突变向下回抓运动称之为采法、采劲。练习时,以意引气由头顶性宫经体后肺俞向下直达脚心涌泉的同时,领手由松突然变紧向下回抓。

挒在八卦属坤卦,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脏、属脾经,窍位在脐内中丹田。凡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突然拧转错分的发动称之为挒法、挒劲。练习时,以意引气由中丹田经两肋冲脉上达性宫的同时,引领所要配合运动的肢体部位,在同一时间向两个相反方向快速、突然地拧转错分。

肘在八卦属艮卦,在五行属土,对应胃、属胃经,窍位在肩井穴。凡屈肘向不同方向的靠射弹击称之为肘法、肘劲。练习时,先蓄劲,以意引气由上丹田经肩井穴,向脚心涌泉沉气的同时屈肘蓄住劲;向外靠射时,以意引气由涌泉上升经尾闾分由两肋上行、经肩井和耳后高骨处到达头颅泥丸宫的同时,即领肘向所要发动的方向靠射。

靠在八卦属巽卦,在五行属木,对应胆、属胆经,窍位在脑后玉枕。凡贴靠对方之身肢称为靠法、靠劲。练习时,以意引气由涌泉上至尾闾经玉枕等小周天路线运转的同时,催领所要靠击的肢体部位,贴住对方肢体并对准对方之重心发劲。

进在五行属水,对应肾脏、属肾经,窍位在会阴下丹田。进是进步。进步时,意想会阴以气催身前进。

退

退在五行属火,对应心脏、属心经,窍位在祖窍上丹田。退是退步。退步时,意由祖窍引气催身后退,眼神心意要同时摄取对方。

顾在五行属金,对应肺脏、属肺经,窍位在胸前膻中穴。顾是左顾。左顾时,意气贯注于膻中穴,催身左转闪战。

盼在五行属木,对应肝脏、属肝经,窍位在背后夹脊穴。盼是右盼。右盼时,意引气贯注于后背夹脊穴,催身右转闪战。

定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脏、属脾经,窍位在脐内中丹田。定是中定。意气合于丹田,中气贯通上下,神气敛入骨髓,阴阳虚实分清,中定自在其中。

由上述可知,太极十三势涵盖了太极拳运动的全部内涵和理法,以及八个方位和五个方向的运动变化。“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一”,即十三势劲是刚柔虚灵的弹簧内劲向不同方位方向运动的变化。“法有万千,而万法归一”,即十三种“劲贯着中”的方法是太极拳体用的总法。正确理解和掌握太极十三势的内涵和理法,并以此指导体用实践,就能练好太极拳。

(本文节选自冯志强 编著 潘厚成 执笔《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程》第一章第八节 太极拳与太极十三势)

太极拳和太极操,其实就差那么一“点”

2017年1月,在上海的后花园、江苏东大门——苏州昆山花桥,一个旨在“传承太极文化,弘扬混元太极”的太极研修中心悄然诞生;一个由太极名家潘厚成老师带领的团队,作为国际混元太极拳联合会的会员单位,和所有推广、传播、弘扬混元太极拳的分会、团体、爱好者一样,本着践行冯公“混元太极,造福人类”的宏愿,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为培养混元太极人才、传播混元太极理法、实证混元太极拳功而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着。

潘厚成老师,太极名家、混元太极拳第二代传人代表、国际混元太极拳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一代宗师冯公志强先生的著述执笔者,执笔整理了冯志强混元太极理法及各种著作,一直致力于整理、挖掘、解密、传播冯志强宗师武学思想和混元太极理法,建立了科学、严谨、高效、规范的太极拳教学训练法。7次赴法国、7次赴日本、5次赴香港讲学授拳,传播弘扬混元太极,传授的学员遍布世界各地,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与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