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沂”“猗”之爭——諸葛亮故里

昨日寫了一篇關於“臨猗雙塔”的文章,經過網絡蒐集資料,得出了雙塔有個白娘子和許仙被關押的故事,然後借這個神話故事而建造出雙塔交影的建築。後來網友評論“到底是關在哪裡的”,還有說起關於“諸葛亮故里”的評論,我想起了去年臨猗說諸葛亮的故鄉在臨猗的事,便趕緊在網上看看相關資料。

“沂”“猗”之爭——諸葛亮故里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臨猗方面

一、現存於日本東京大學、北京圖書館柏林分館的明代山西榮河縣誌記載:“武侯生於天興,長於天興”、“諸葛武侯墓,歲久,盡被鄉人平作耕地種植”,可見諸葛亮是山西運城人是有史料依據的,榮河縣誌是我國所有縣誌中最早的之一(天興村原屬河東榮和縣,1972年劃歸臨猗縣)。

二、運城天興村諸葛亮廟在全國規模較大。該廟1951年被毀,據考證該廟比成都、南陽等其他省現存的23所諸葛亮廟建築規模都大。

三、天興廟會歷史悠久。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一和十月初一兩次天興廟會與陝西五丈原諸葛亮廟會的日期一致。據說二月二十一是諸葛亮誕辰,十月初一是諸葛亮的忌日。

四、《三國志》雲:公元264年蜀漢滅亡後,諸葛謹重孫諸葛顯同諸葛亮之孫諸葛京遷到河東郡。諸葛京後來成為眉縣令,後又官至江州刺史。據此推測,運城天興村建諸葛亮廟是其後代為紀念先祖而建,後歷經修葺擴建而成1951年毀掉前的規模,與諸葛京在河東為官數十載有關聯。

五、當地有諸葛亮“生在天興,長在臥龍”的傳說和有關諸葛亮少年時代的許多傳奇故事,單單沒有青年以後的故事。這些傳說與史料相互印證,也說明諸葛亮生在天興絕不是空穴來風。

六、全運城市寺廟很多,唯有天興村建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武侯祠建築群,這也是比較奇妙的地方。

七、據山東《臨沂縣誌》記載:“琅琊臨沂縣有中丘亭即此,後諸葛亮來居此。”後居明顯不是故居、故里。另《三國志·吳書·諸葛謹傳》中:“後徙陽都。”否定了陽都是諸葛亮故居之說。

八、明末清初的南路戲(晉南棒子)《火攻計》中諸葛亮上場唱到:“家住榮河在天興,幸遇先生識臥龍,孫劉破曹三分定,吾憑舌辯立奇功。”另一歷史蒲劇《討荊州·甘露寺》中的喬玄這樣說:“皇叔說他的孔明先生,本是榮河正興人氏……”(據臨猗縣誌地名變異表記載:天興村原名正興村)。

九、運城天興諸葛亮廟籤譜流傳至今,並且已錄入《諸葛亮與天興村》一書。

十、緊靠諸葛亮廟的東邊崖上有20餘畝土地,簡稱“諸家地”,流傳至今,它是諸葛亮小時候玩耍過的地方

“沂”“猗”之爭——諸葛亮故里

(以上觀點摘自網文,作者:展翅飛翔的野馬)


臨沂方面

《三國志》清楚記載著,諸葛亮子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等。“徐州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三國志》為晉朝的陳壽所著,距離諸葛亮年代最近,因此後人都考察魏晉時代的人物事蹟,都以《三國志》為準。

“沂”“猗”之爭——諸葛亮故里

除了史料外,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的原文也提到,諸葛亮的出生地是沂水縣。臨沂沂南就是從沂水裡面分出來的。


“沂”“猗”之爭——諸葛亮故里

關於諸葛亮是臨猗還是臨沂人,小編覺得沒有足夠的歷史依據來判定諸葛亮的出生地,只有得到很真實詳細的考察資料才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諸葛亮肯定是我們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